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

在日常門診(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脊柱外科)中,約有40%-50%的成年病人是因為“頸部疼痛”或者是“頭痛、頭暈”來就診的,其中就有90%的頸痛患者只是單純的頸痛。

簡單地拍X光片子(一般是做頸椎正、側位片)後,通常都會發現片子提示頸椎生理弧度變直,有的甚至是反曲。這種頸椎生理弧度改變,或是變直、或是反曲,常見於頸椎不穩症。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圖片源自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頸椎不穩症,在臨床上是非常常見的,是頸椎病的早期徵兆,是頸椎病在病變的緩慢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臨床表現。頸椎不穩症一般分為上頸椎不穩與下頸椎不穩。

來看一組數據,2018年2月雜誌《影響研究與醫學應用》發表了一篇論文---《頸椎不穩症的X線臨床與影響表現》。這篇論文裡收取了2014年到2017年68例頸椎不穩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在22歲到53歲之間。這68例患者的X光片子裡,47.05%為上頸椎不穩,52.59%為下頸椎不穩。其中下頸椎的第3頸椎、第4頸椎和第5頸椎出現不穩的情況居多。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數據源自《頸椎不穩症的X線臨床與影響表現》

大部分的頸椎不穩,都是屬於單純性頸椎不穩症,不需要手術治療。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分不需要治療的頸椎不穩。

單純性頸椎不穩症,是指由於椎骨本身韌帶及肌肉等組織的生理功能失調引起椎節的位移與鬆動、並伴有相應症狀。


頸椎失穩症有什麼症狀?

頸椎失穩症的症狀,一般表現為:頸肩部疼痛(痠痛、刺痛),特別是在久坐或者久睡之後出現。嚴重的患者,還會牽扯到上肢牽扯性疼痛。眩暈、頭痛。

頸肩部疼痛:頸椎失穩症的患者,頸肩部的肌肉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長此以往則容易對患者的肌肉造成損傷,影響正常的頸椎活動功能。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眩暈、頭痛:當上頸椎段不穩波及到椎動脈時,則會出現明顯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的症狀。臨床上約有半數病例僅僅表現此症狀。當然,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的症狀還表現為耳鳴、聽力障礙。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但如果因為頭暈、耳鳴前來脊柱外科門診就診,通常是需要優先排除發病率比較高的美尼爾氏綜合症。


為什麼會出現頸椎不穩呢?

要知道為什麼頸椎不穩,我們先來解決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的頸椎會弧度改變。顯而易見,長時間低頭是一大重要原因。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在這個有手機就能幾乎滿足一切的時代,低頭玩手機是大部分人生活中的必備部分。來看一組數據,來自《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年半年大報告》中說到,至2018年上半年末,互聯網月活躍用戶淨增0.23億人。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年半年大報告

我們平均每天上網時間高達5小時!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年半年大報告

玩手機的除了90後、00後年輕一代,老人的數目也明顯上漲。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年半年大報告

這樣的生活習慣,又怎能不改變頸椎的生理曲度呢?

除了低頭玩手機這個舉動是引起頸椎生理弧度改變,頸椎不穩的一大原因外,引起頸椎不穩的原因有很多,單純性頸椎不穩症則以退行性病變、頭頸部外傷(如扭傷)、局部炎症以及醫源性常見。

退行性變:

自機體生長髮育停止後,脊柱就開始進入退行性變過程。退變早期椎節呈現輕度不穩,是因為纖維環及髓核進入脫水、體積變小、彈性降低的早期階段,在此情況下,椎節必定會出現鬆動。從X光側位動力位片上看,可發現頸椎椎節出現輕度階梯狀改變。這種改變,容易刺激後縱韌帶以及根管部的神經,引起局部的症狀。

隨著退行性病變的逐漸加重,頸椎椎間盤的退化加重,會出現頸椎間盤突出,或者椎節移位嚴重則會出現半脫位情況;又或者發展到骨贅形成,則對脊神經根、脊髓等形成持續性壓迫,這些超出本次科普範疇,下次科普再論述。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不同年齡段的頸椎椎體改變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不同年齡段的頸椎椎體改變

頭頸部外傷:

任何頭頸部外傷,包括車禍傷、扭傷、墜落傷等都可波及上頸段造成局部韌帶、肌肉及關節囊的損傷,從而構成局部不穩的常見因素。比如說,有的病人在車禍當時沒有發現頸部損傷或頸部疼痛,當車禍傷痊癒後一段時間才逐漸出現頸部的疼痛,拍了CT或者是MRI之後,也沒有發現骨折、椎間盤突出等頸部疾病,也可以考慮此原因。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局部炎症:

咽喉部各種炎症,是最常見的,造成頸部不穩定的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兒童的上頸椎自發性脫位的直接原因。咽喉部的炎症會造成韌帶、關節與關節囊的鬆弛從而導致上頸椎脫位。臨床上常見家屬帶著因頸痛而無法轉動頸部的兒童前來就診,拍了開口位的X光片子之後發現,患兒的寰樞脫位。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寰樞關節間隙不對稱

醫源性:

醫源性的原因在廣東地區十分常見。因為廣東地區盛行推拿、按摩。在正規洗髮店,都能有員工幫忙按一下脖子。所以在做手法操作時,因為操作過重,或者牽引過度等導致頸椎失穩,是非常常見的。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頸椎失穩或弧度變直,還有治嗎?

在門診,我們常對頸麴生理弧度異常,或者已經是頸椎失穩的病人說,少低頭玩手機,少伏案工作,工作時把臺式電腦的屏幕抬高與端坐時視線平行,以及常游泳等等。這些都是從根源上治療單純性頸椎不穩症的方法,但是病人是很難以接受這樣不開藥不治療的醫囑。有的病人疼痛明顯,影響到生活,我們會給病人開止痛藥,比如西樂葆,或者消炎鎮痛的藥膏。

在治療上,醫生是根據病因、病情的不同而斟酌選擇手術或非手術治療。單純性頸椎不穩症是採用保守治療的方法來緩解症狀的。保守治療的方法包括有:理療(熱敷最常用)、頸部制動(日常佩戴頸託、牽引等)、避免外傷、日常生活注意(即上述所說的減少低頭動作、常去游泳等方法)都是很好的保守治療的方法。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指導醫生總結

因為單純的頸痛、頸肩部疼痛前來就診,拍X光片發現頸椎生理曲度變直,不用驚慌。發現頸椎失穩,也不用驚慌。看完這篇科普文之後,你心裡就有譜了。

但是要記住了,頸椎生理弧度的改變、頸椎失穩都是頸椎病的早期徵兆,是頸椎病在病變的緩慢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臨床表現。在這個階段裡,如果能即使延緩或阻止其發展,才能免去以後找我們做手術的機會。

所以,合理使用電子產品,伏案工作時注意休息,抬高屏幕,常游泳!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頸椎生理弧度變直不可怕,那頸椎不穩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