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

歷史每天看原創文章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是明朝權力中樞官員任命的一大特點,而想獲得進士出身則必須通過科舉考試,科舉制度自隋唐以來,終於在明代達到了巔峰,人人都想要削尖了腦袋博取一個功名平步青雲。

"

歷史每天看原創文章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是明朝權力中樞官員任命的一大特點,而想獲得進士出身則必須通過科舉考試,科舉制度自隋唐以來,終於在明代達到了巔峰,人人都想要削尖了腦袋博取一個功名平步青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想要考取一個進士有多難呢?首先你的出身要足夠清白,黑五類的就甭想了。另外,為父母守喪期間也不能參加考試。

科舉不是一考定終身,學子們需要先參加地方的鄉試,通過鄉試的才能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而這僅僅是考取進士的第一步,屬於常規操作(清朝的范進能中舉就高興瘋了,可想其難度之大)。而後舉人們再來到京師參加會試(第一名會元),會試通過後方能參加殿試,殿試往往由皇帝親自主持。最終殿試依據名次不同分列一、二、三甲。

"

歷史每天看原創文章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是明朝權力中樞官員任命的一大特點,而想獲得進士出身則必須通過科舉考試,科舉制度自隋唐以來,終於在明代達到了巔峰,人人都想要削尖了腦袋博取一個功名平步青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想要考取一個進士有多難呢?首先你的出身要足夠清白,黑五類的就甭想了。另外,為父母守喪期間也不能參加考試。

科舉不是一考定終身,學子們需要先參加地方的鄉試,通過鄉試的才能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而這僅僅是考取進士的第一步,屬於常規操作(清朝的范進能中舉就高興瘋了,可想其難度之大)。而後舉人們再來到京師參加會試(第一名會元),會試通過後方能參加殿試,殿試往往由皇帝親自主持。最終殿試依據名次不同分列一、二、三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一甲為前三名,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需要通過三大輪考試才有可能獲得進士出身,如果這次沒考上,對不起您嘞,三年後再來吧。而且每屆進士的錄取人數都是不一樣的,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如果趕上了只錄取幾十人的年份,自求多福吧。

"

歷史每天看原創文章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是明朝權力中樞官員任命的一大特點,而想獲得進士出身則必須通過科舉考試,科舉制度自隋唐以來,終於在明代達到了巔峰,人人都想要削尖了腦袋博取一個功名平步青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想要考取一個進士有多難呢?首先你的出身要足夠清白,黑五類的就甭想了。另外,為父母守喪期間也不能參加考試。

科舉不是一考定終身,學子們需要先參加地方的鄉試,通過鄉試的才能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而這僅僅是考取進士的第一步,屬於常規操作(清朝的范進能中舉就高興瘋了,可想其難度之大)。而後舉人們再來到京師參加會試(第一名會元),會試通過後方能參加殿試,殿試往往由皇帝親自主持。最終殿試依據名次不同分列一、二、三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一甲為前三名,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需要通過三大輪考試才有可能獲得進士出身,如果這次沒考上,對不起您嘞,三年後再來吧。而且每屆進士的錄取人數都是不一樣的,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如果趕上了只錄取幾十人的年份,自求多福吧。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正因考取進士難度如此之大,不少人在科舉上動了歪心思。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還好,考不上大不了繼續回家種地,再者也沒什麼錢財去活絡門路。但當朝的主政者們可就不一樣了,總不能老子風光了,兒子孫子回老家種地去了吧。明朝科舉舞弊情況最多的不是冒名頂替、夾帶小抄這些,更多的是官員間徇私舞弊,利益輸送。

"

歷史每天看原創文章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是明朝權力中樞官員任命的一大特點,而想獲得進士出身則必須通過科舉考試,科舉制度自隋唐以來,終於在明代達到了巔峰,人人都想要削尖了腦袋博取一個功名平步青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想要考取一個進士有多難呢?首先你的出身要足夠清白,黑五類的就甭想了。另外,為父母守喪期間也不能參加考試。

科舉不是一考定終身,學子們需要先參加地方的鄉試,通過鄉試的才能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而這僅僅是考取進士的第一步,屬於常規操作(清朝的范進能中舉就高興瘋了,可想其難度之大)。而後舉人們再來到京師參加會試(第一名會元),會試通過後方能參加殿試,殿試往往由皇帝親自主持。最終殿試依據名次不同分列一、二、三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一甲為前三名,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需要通過三大輪考試才有可能獲得進士出身,如果這次沒考上,對不起您嘞,三年後再來吧。而且每屆進士的錄取人數都是不一樣的,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如果趕上了只錄取幾十人的年份,自求多福吧。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正因考取進士難度如此之大,不少人在科舉上動了歪心思。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還好,考不上大不了繼續回家種地,再者也沒什麼錢財去活絡門路。但當朝的主政者們可就不一樣了,總不能老子風光了,兒子孫子回老家種地去了吧。明朝科舉舞弊情況最多的不是冒名頂替、夾帶小抄這些,更多的是官員間徇私舞弊,利益輸送。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大明朝的官員為了照顧自己兒子通過科舉考試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程度了。明代宗時期的內閣首輔陳循和吏部尚書王文因為兩個兒子參加鄉試落榜,全然不顧讀書人臉面,直接去彈劾主考官。最後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裡,竟然讓他們的兒子破格去參加會試了。

"

歷史每天看原創文章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是明朝權力中樞官員任命的一大特點,而想獲得進士出身則必須通過科舉考試,科舉制度自隋唐以來,終於在明代達到了巔峰,人人都想要削尖了腦袋博取一個功名平步青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想要考取一個進士有多難呢?首先你的出身要足夠清白,黑五類的就甭想了。另外,為父母守喪期間也不能參加考試。

科舉不是一考定終身,學子們需要先參加地方的鄉試,通過鄉試的才能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而這僅僅是考取進士的第一步,屬於常規操作(清朝的范進能中舉就高興瘋了,可想其難度之大)。而後舉人們再來到京師參加會試(第一名會元),會試通過後方能參加殿試,殿試往往由皇帝親自主持。最終殿試依據名次不同分列一、二、三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一甲為前三名,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需要通過三大輪考試才有可能獲得進士出身,如果這次沒考上,對不起您嘞,三年後再來吧。而且每屆進士的錄取人數都是不一樣的,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如果趕上了只錄取幾十人的年份,自求多福吧。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正因考取進士難度如此之大,不少人在科舉上動了歪心思。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還好,考不上大不了繼續回家種地,再者也沒什麼錢財去活絡門路。但當朝的主政者們可就不一樣了,總不能老子風光了,兒子孫子回老家種地去了吧。明朝科舉舞弊情況最多的不是冒名頂替、夾帶小抄這些,更多的是官員間徇私舞弊,利益輸送。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大明朝的官員為了照顧自己兒子通過科舉考試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程度了。明代宗時期的內閣首輔陳循和吏部尚書王文因為兩個兒子參加鄉試落榜,全然不顧讀書人臉面,直接去彈劾主考官。最後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裡,竟然讓他們的兒子破格去參加會試了。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科舉制其目的是為了把人事權收歸中央,其實就是皇帝手中。科場舞弊則意味著皇帝的人事權受到了侵蝕,大臣們利用帝國的公職進行利益輸送,養出一批碩鼠貪官是小事,長此以往勢必會形成一股尾大不掉的利益共同體,甚至壓制皇權。皇帝明知道這裡面有貓膩為什麼還要破格錄取兩位大臣的兒子呢?

因為這個皇帝有點兒特殊,明代宗的“代”字就能看出他的皇位不太穩,是個代理皇帝,臨時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當時的太子年僅兩歲,為了避免主少國疑的局面出現,身為監國的朱祁鈺才被趕鴨子上架當了皇帝。

"

歷史每天看原創文章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是明朝權力中樞官員任命的一大特點,而想獲得進士出身則必須通過科舉考試,科舉制度自隋唐以來,終於在明代達到了巔峰,人人都想要削尖了腦袋博取一個功名平步青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想要考取一個進士有多難呢?首先你的出身要足夠清白,黑五類的就甭想了。另外,為父母守喪期間也不能參加考試。

科舉不是一考定終身,學子們需要先參加地方的鄉試,通過鄉試的才能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而這僅僅是考取進士的第一步,屬於常規操作(清朝的范進能中舉就高興瘋了,可想其難度之大)。而後舉人們再來到京師參加會試(第一名會元),會試通過後方能參加殿試,殿試往往由皇帝親自主持。最終殿試依據名次不同分列一、二、三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一甲為前三名,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需要通過三大輪考試才有可能獲得進士出身,如果這次沒考上,對不起您嘞,三年後再來吧。而且每屆進士的錄取人數都是不一樣的,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如果趕上了只錄取幾十人的年份,自求多福吧。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正因考取進士難度如此之大,不少人在科舉上動了歪心思。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還好,考不上大不了繼續回家種地,再者也沒什麼錢財去活絡門路。但當朝的主政者們可就不一樣了,總不能老子風光了,兒子孫子回老家種地去了吧。明朝科舉舞弊情況最多的不是冒名頂替、夾帶小抄這些,更多的是官員間徇私舞弊,利益輸送。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大明朝的官員為了照顧自己兒子通過科舉考試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程度了。明代宗時期的內閣首輔陳循和吏部尚書王文因為兩個兒子參加鄉試落榜,全然不顧讀書人臉面,直接去彈劾主考官。最後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裡,竟然讓他們的兒子破格去參加會試了。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科舉制其目的是為了把人事權收歸中央,其實就是皇帝手中。科場舞弊則意味著皇帝的人事權受到了侵蝕,大臣們利用帝國的公職進行利益輸送,養出一批碩鼠貪官是小事,長此以往勢必會形成一股尾大不掉的利益共同體,甚至壓制皇權。皇帝明知道這裡面有貓膩為什麼還要破格錄取兩位大臣的兒子呢?

因為這個皇帝有點兒特殊,明代宗的“代”字就能看出他的皇位不太穩,是個代理皇帝,臨時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當時的太子年僅兩歲,為了避免主少國疑的局面出現,身為監國的朱祁鈺才被趕鴨子上架當了皇帝。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誰成想後來瓦剌大軍敗退,雙方和談,明英宗又被接回來了。當初打死也不願意當皇帝的朱祁鈺才發現做皇帝真香,就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做皇帝。可當時的太子一直是明英宗的兒子,並且受到太后的支持,所以明代宗想要廢舊立新必須獲得群臣的支持。

"

歷史每天看原創文章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是明朝權力中樞官員任命的一大特點,而想獲得進士出身則必須通過科舉考試,科舉制度自隋唐以來,終於在明代達到了巔峰,人人都想要削尖了腦袋博取一個功名平步青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想要考取一個進士有多難呢?首先你的出身要足夠清白,黑五類的就甭想了。另外,為父母守喪期間也不能參加考試。

科舉不是一考定終身,學子們需要先參加地方的鄉試,通過鄉試的才能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而這僅僅是考取進士的第一步,屬於常規操作(清朝的范進能中舉就高興瘋了,可想其難度之大)。而後舉人們再來到京師參加會試(第一名會元),會試通過後方能參加殿試,殿試往往由皇帝親自主持。最終殿試依據名次不同分列一、二、三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一甲為前三名,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需要通過三大輪考試才有可能獲得進士出身,如果這次沒考上,對不起您嘞,三年後再來吧。而且每屆進士的錄取人數都是不一樣的,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如果趕上了只錄取幾十人的年份,自求多福吧。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正因考取進士難度如此之大,不少人在科舉上動了歪心思。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還好,考不上大不了繼續回家種地,再者也沒什麼錢財去活絡門路。但當朝的主政者們可就不一樣了,總不能老子風光了,兒子孫子回老家種地去了吧。明朝科舉舞弊情況最多的不是冒名頂替、夾帶小抄這些,更多的是官員間徇私舞弊,利益輸送。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大明朝的官員為了照顧自己兒子通過科舉考試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程度了。明代宗時期的內閣首輔陳循和吏部尚書王文因為兩個兒子參加鄉試落榜,全然不顧讀書人臉面,直接去彈劾主考官。最後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裡,竟然讓他們的兒子破格去參加會試了。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科舉制其目的是為了把人事權收歸中央,其實就是皇帝手中。科場舞弊則意味著皇帝的人事權受到了侵蝕,大臣們利用帝國的公職進行利益輸送,養出一批碩鼠貪官是小事,長此以往勢必會形成一股尾大不掉的利益共同體,甚至壓制皇權。皇帝明知道這裡面有貓膩為什麼還要破格錄取兩位大臣的兒子呢?

因為這個皇帝有點兒特殊,明代宗的“代”字就能看出他的皇位不太穩,是個代理皇帝,臨時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當時的太子年僅兩歲,為了避免主少國疑的局面出現,身為監國的朱祁鈺才被趕鴨子上架當了皇帝。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誰成想後來瓦剌大軍敗退,雙方和談,明英宗又被接回來了。當初打死也不願意當皇帝的朱祁鈺才發現做皇帝真香,就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做皇帝。可當時的太子一直是明英宗的兒子,並且受到太后的支持,所以明代宗想要廢舊立新必須獲得群臣的支持。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說了這麼半天,其實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皇帝破格准許兩位大臣的兒子參加會試是為了換取他們來支持用力自己的兒子當新太子。內閣首輔陳循和吏部尚書王文正是吃定了這一點,才敢撒潑大鬧。

孩子科舉落榜了,就去撒潑打滾,畢竟不雅。後來張居正的手法就高明多了,萬曆二年,張居正的兒子在會試被刷下來,心中不悅,“說我兒子水平不夠是吧,行”,這屆科舉除了一甲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以外,其餘人等誰都別去翰林院任庶吉士,這屆考生水平都太差,下屆再說吧。

"

歷史每天看原創文章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是明朝權力中樞官員任命的一大特點,而想獲得進士出身則必須通過科舉考試,科舉制度自隋唐以來,終於在明代達到了巔峰,人人都想要削尖了腦袋博取一個功名平步青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想要考取一個進士有多難呢?首先你的出身要足夠清白,黑五類的就甭想了。另外,為父母守喪期間也不能參加考試。

科舉不是一考定終身,學子們需要先參加地方的鄉試,通過鄉試的才能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而這僅僅是考取進士的第一步,屬於常規操作(清朝的范進能中舉就高興瘋了,可想其難度之大)。而後舉人們再來到京師參加會試(第一名會元),會試通過後方能參加殿試,殿試往往由皇帝親自主持。最終殿試依據名次不同分列一、二、三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一甲為前三名,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需要通過三大輪考試才有可能獲得進士出身,如果這次沒考上,對不起您嘞,三年後再來吧。而且每屆進士的錄取人數都是不一樣的,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如果趕上了只錄取幾十人的年份,自求多福吧。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正因考取進士難度如此之大,不少人在科舉上動了歪心思。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還好,考不上大不了繼續回家種地,再者也沒什麼錢財去活絡門路。但當朝的主政者們可就不一樣了,總不能老子風光了,兒子孫子回老家種地去了吧。明朝科舉舞弊情況最多的不是冒名頂替、夾帶小抄這些,更多的是官員間徇私舞弊,利益輸送。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大明朝的官員為了照顧自己兒子通過科舉考試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程度了。明代宗時期的內閣首輔陳循和吏部尚書王文因為兩個兒子參加鄉試落榜,全然不顧讀書人臉面,直接去彈劾主考官。最後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裡,竟然讓他們的兒子破格去參加會試了。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科舉制其目的是為了把人事權收歸中央,其實就是皇帝手中。科場舞弊則意味著皇帝的人事權受到了侵蝕,大臣們利用帝國的公職進行利益輸送,養出一批碩鼠貪官是小事,長此以往勢必會形成一股尾大不掉的利益共同體,甚至壓制皇權。皇帝明知道這裡面有貓膩為什麼還要破格錄取兩位大臣的兒子呢?

因為這個皇帝有點兒特殊,明代宗的“代”字就能看出他的皇位不太穩,是個代理皇帝,臨時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當時的太子年僅兩歲,為了避免主少國疑的局面出現,身為監國的朱祁鈺才被趕鴨子上架當了皇帝。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誰成想後來瓦剌大軍敗退,雙方和談,明英宗又被接回來了。當初打死也不願意當皇帝的朱祁鈺才發現做皇帝真香,就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做皇帝。可當時的太子一直是明英宗的兒子,並且受到太后的支持,所以明代宗想要廢舊立新必須獲得群臣的支持。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說了這麼半天,其實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皇帝破格准許兩位大臣的兒子參加會試是為了換取他們來支持用力自己的兒子當新太子。內閣首輔陳循和吏部尚書王文正是吃定了這一點,才敢撒潑大鬧。

孩子科舉落榜了,就去撒潑打滾,畢竟不雅。後來張居正的手法就高明多了,萬曆二年,張居正的兒子在會試被刷下來,心中不悅,“說我兒子水平不夠是吧,行”,這屆科舉除了一甲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以外,其餘人等誰都別去翰林院任庶吉士,這屆考生水平都太差,下屆再說吧。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庶吉士是個什麼東西?明英宗以後慣例,科舉進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編修。另外從二甲、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眾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為“選館”,庶吉士在當時被視為“儲相”,張居正自己就是庶吉士出身。

"

歷史每天看原創文章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是明朝權力中樞官員任命的一大特點,而想獲得進士出身則必須通過科舉考試,科舉制度自隋唐以來,終於在明代達到了巔峰,人人都想要削尖了腦袋博取一個功名平步青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想要考取一個進士有多難呢?首先你的出身要足夠清白,黑五類的就甭想了。另外,為父母守喪期間也不能參加考試。

科舉不是一考定終身,學子們需要先參加地方的鄉試,通過鄉試的才能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而這僅僅是考取進士的第一步,屬於常規操作(清朝的范進能中舉就高興瘋了,可想其難度之大)。而後舉人們再來到京師參加會試(第一名會元),會試通過後方能參加殿試,殿試往往由皇帝親自主持。最終殿試依據名次不同分列一、二、三甲。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一甲為前三名,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需要通過三大輪考試才有可能獲得進士出身,如果這次沒考上,對不起您嘞,三年後再來吧。而且每屆進士的錄取人數都是不一樣的,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如果趕上了只錄取幾十人的年份,自求多福吧。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正因考取進士難度如此之大,不少人在科舉上動了歪心思。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還好,考不上大不了繼續回家種地,再者也沒什麼錢財去活絡門路。但當朝的主政者們可就不一樣了,總不能老子風光了,兒子孫子回老家種地去了吧。明朝科舉舞弊情況最多的不是冒名頂替、夾帶小抄這些,更多的是官員間徇私舞弊,利益輸送。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大明朝的官員為了照顧自己兒子通過科舉考試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程度了。明代宗時期的內閣首輔陳循和吏部尚書王文因為兩個兒子參加鄉試落榜,全然不顧讀書人臉面,直接去彈劾主考官。最後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裡,竟然讓他們的兒子破格去參加會試了。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科舉制其目的是為了把人事權收歸中央,其實就是皇帝手中。科場舞弊則意味著皇帝的人事權受到了侵蝕,大臣們利用帝國的公職進行利益輸送,養出一批碩鼠貪官是小事,長此以往勢必會形成一股尾大不掉的利益共同體,甚至壓制皇權。皇帝明知道這裡面有貓膩為什麼還要破格錄取兩位大臣的兒子呢?

因為這個皇帝有點兒特殊,明代宗的“代”字就能看出他的皇位不太穩,是個代理皇帝,臨時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當時的太子年僅兩歲,為了避免主少國疑的局面出現,身為監國的朱祁鈺才被趕鴨子上架當了皇帝。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誰成想後來瓦剌大軍敗退,雙方和談,明英宗又被接回來了。當初打死也不願意當皇帝的朱祁鈺才發現做皇帝真香,就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做皇帝。可當時的太子一直是明英宗的兒子,並且受到太后的支持,所以明代宗想要廢舊立新必須獲得群臣的支持。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說了這麼半天,其實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皇帝破格准許兩位大臣的兒子參加會試是為了換取他們來支持用力自己的兒子當新太子。內閣首輔陳循和吏部尚書王文正是吃定了這一點,才敢撒潑大鬧。

孩子科舉落榜了,就去撒潑打滾,畢竟不雅。後來張居正的手法就高明多了,萬曆二年,張居正的兒子在會試被刷下來,心中不悅,“說我兒子水平不夠是吧,行”,這屆科舉除了一甲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以外,其餘人等誰都別去翰林院任庶吉士,這屆考生水平都太差,下屆再說吧。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庶吉士是個什麼東西?明英宗以後慣例,科舉進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編修。另外從二甲、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眾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為“選館”,庶吉士在當時被視為“儲相”,張居正自己就是庶吉士出身。

“憑啥讓我兒子科舉落榜”,宰相大罵主考官,皇帝:破格錄取

萬曆五年,張居正二兒子張嗣修中榜眼,又三年,張家老三張懋修中狀元。不僅張居正,其他次輔大臣的兒子們也先後考取了進士。終於有個御史看不下去了,上奏萬曆皇帝,言輔臣子不宜中式,那會兒張居正還沒死呢,不論當時的萬曆是否依舊信任張居正,首輔老師的面子還是要給的,那個御史的結局也可想而知,直接遭到了萬曆的貶謫。

可見,科舉制度不僅僅是被大臣用來利益輸送,特殊情況下,皇帝也會用它來收買人心,只不過大臣的違規操作叫舞弊,皇帝的違規操叫恩准罷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