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低俗搞笑並不是相聲界才有,京劇當年也曾“墮落”過

近些年的相聲市場是如火如荼,觀眾踴躍觀看,演員賣力演出,連黃牛黨都能賺到盆滿缽滿。市場是好了,但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有些相聲演員和某些相聲作品在藝術上卻呈現“墮落”的跡象,以往相聲界當做小呲牙的倫理哏如今已經是演出常態,已經被相聲界摒棄半個多世紀的葷段子和臭活又重現江湖大行其道,甚至還有一些相聲演員在舞臺上動輒大喊大叫和打打鬧鬧。在很多觀眾眼裡,這才好玩,這才好笑,這才是好相聲。而很多相聲界人士卻並不看好此類相聲作品,認為這是藝術的倒退。

無獨有偶,一向在藝術上潔身自好的京劇界前輩如果看到現在相聲界這種現象一定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實作為國粹的京劇在當年也有過一段這樣的時期。那時候的京劇舞臺集唱腔、視覺、舞蹈、搞笑甚至時裝和科技於一身,觀眾踴躍到場場爆滿,一些不知名的京劇藝人大賺特賺,在市場因素影響下連一些知名京劇演員也不得不放棄藝術操守而下海。

所謂低俗搞笑並不是相聲界才有,京劇當年也曾“墮落”過

這個時期就是在解放前的四十年代,地點以上海為主天津等地為輔,流行的劇目則是著名的《大劈棺》和《紡棉花》,甚至京劇界為之還有了一個專有名詞:“劈紡戲”。這個名詞特指的是那些以低級笑料和情節充斥京劇舞臺的戲劇形式。

所謂《大劈棺》聽名字很驚悚,實則還有個經典的名字《蝴蝶夢》,甚至還有一句更經典的詩句:莊生曉夢迷蝴蝶。這齣戲其實是兩個故事,一個講的是莊周做夢夢見和四位仙女的豔遇,經歷了酒色財氣後參悟了人生道理。另一個則是莊周試妻的故事。結果在明末清初這兩個故事被合二為一,然後又把主角變成了莊子。這就是《試妻大劈棺》,簡稱《大劈棺》。

《大劈棺》故事梗概為莊子遇見寡婦用扇子扇丈夫墳頭土,她希望墳頭快乾自己好趕緊改嫁。莊子由此想考驗一下自己的妻子,於是他做法假裝死去,然後又變化成為楚國王孫去弔祭。莊子妻子對楚國王孫一見鍾情馬上改嫁,洞房中楚國王孫患病說要人腦髓才能治好,於是莊子妻子毫不猶豫拿一把斧子去劈開莊子的棺材,她要取前夫的腦髓治好新歡的病。這時莊子甦醒怒斥其妻然後離家出走。

所謂低俗搞笑並不是相聲界才有,京劇當年也曾“墮落”過

說句公道話,整段故事從倫理和驚悚角度看還是一部不錯的作品,如果好好演未必不能走紅,本劇的刺殺旦就非常有表演空間,當年名噪一時的於連泉就曾經演出過這戲。無奈當時的個別京劇演員卻又把它演成了一幕鬧劇和豔劇。

當年演出《大劈棺》的演員完全不顧京劇藝術底線,據有關人士回憶當年的演員穿著時裝,蹬著高跟鞋濃妝豔抹上臺扮演莊子的妻子,不論是唱腔還是扮相身段已經不是京劇的範圍,整部《大劈棺》充滿了各種淫詞蕩調,用當年的戲劇評論說,整部戲就是一副變態色情的表露。

所謂低俗搞笑並不是相聲界才有,京劇當年也曾“墮落”過

《紡棉花》的劇情更為簡單,一個外地歸來的商人在家門外偷聽妻子的動靜,其妻子在紡棉花時唱了一些雜戲,歌曲等蕩調聊以自譴。商人屢次扔金子假裝調戲,其妻上當,不過最終兩人還是相會。從劇情角度上看這部戲很小,劇情簡單並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沒想到的是經過戲院方面和演員的改編,這部簡單的小戲卻成了和《大劈棺》齊名的鬧劇之一。

據當年的京劇評論記載,當《紡棉花》上場時,首先是商人妻子上臺,她的紡車上被裝上了五顏六色的彩燈,演員在紡車上打開開關彩燈就亮了起來。整部戲幾乎和相聲的《雜學唱》類似,京劇演員在臺上要唱很多曲種,甚至連流行歌曲都要唱,中間還有時髦舞蹈等動作,反正是隻要能讓觀眾發笑,能刺激觀眾掏錢就行。

所謂低俗搞笑並不是相聲界才有,京劇當年也曾“墮落”過

從現在存世的各種評論和記載來看,京劇界始終認為劈紡戲流行的那一個時期和《大劈棺》《紡棉花》為代表的一些鬧劇是不堪回首的,是烏煙瘴氣的。

雖然有識之士對劈紡戲是深惡痛絕,但這並沒有妨礙劈紡戲的大火,據侯寶林回憶即使到了解放前後,上海的劈紡戲依然火爆異常,幾乎場場滿座。不光是上海,劈紡戲在天津也是演一場火一場,觀眾看戲熱情異常火爆。據說每場都有觀眾在臺下高興的大喊大叫,讓人分不清他們看的是相聲還是京劇。

所謂低俗搞笑並不是相聲界才有,京劇當年也曾“墮落”過

《大劈棺》《紡棉花》的走紅不光帶動了京劇界一幫亂七八糟鬧劇的改編風潮,甚至連相聲界也開始向他們看齊,他們大量改編原有曲目,其方法無怪乎反串和加詞。不管什麼京劇曲目還是外國小說甚至是當時報紙上的案子,都能拿去改編。相聲演員們換上差不多的服裝簡單排練就上場,男女反串、老少反串等風行一時,而且不管什麼劇情都要加上包袱和笑料,這就是相聲界著名的反串戲歷史。

所謂低俗搞笑並不是相聲界才有,京劇當年也曾“墮落”過

劈紡戲和反串戲的流行時間不算太長,基本就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後期,此時國內的形勢是京劇大角兒如梅蘭芳遠走香港,程硯秋回鄉務農,京劇舞臺上缺少真正的大師,一些沒有名氣或者稍有名氣的演員為了快速出名和賺錢開始放棄京劇藝術,轉而去迎合部分觀眾的低級娛樂需求。一開始只是個別演員和戲院的行為,但在部分觀眾和媒體的鼓譟之下,這種打著新潮時髦和搞笑的所謂京劇開始逐漸蔓延,整個京劇市場瀰漫著一股金錢至上的氣氛,演員們為了走紅紛紛加碼挑戰藝術底線。縱然有一些京劇界和媒體界有識之士奔走呼籲但是一切反對聲音都消失在票房至上的鼓譟之中。

換句話說就是: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當大師歸位,政府引導和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盛極一時的劈紡戲馬上就煙消雲散了。

所謂低俗搞笑並不是相聲界才有,京劇當年也曾“墮落”過

筆者的看法是,並不是說絕對不允許劈紡戲這種戲劇形式的存在,只是應該和正宗的京劇區分開來,如果一開始這些劈紡戲不是打著京劇的旗號而是另闢一個新的劇種,那樣京劇界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反對聲音。

你可以無底線的賺錢,但請不要糟蹋藝術的名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