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2019年7月25日下午,坦桑尼亞國民議會代表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一行參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在由坦桑尼亞國民議會議長Job Yustino Ndugai(喬布·尤斯蒂諾·恩杜加伊)、桑給巴爾人民代表會議議長Zubeir Ali Maulid(祖貝爾·阿里·毛利德)帶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王洪堯主任一行的陪同下,考察團認真聽取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餘淼傑教授以 “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China’s All-around Opening-up in the New Era)”為主題的英文主題報告。隨後,雙方就中非經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探討。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2019年7月25日下午,坦桑尼亞國民議會代表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一行參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在由坦桑尼亞國民議會議長Job Yustino Ndugai(喬布·尤斯蒂諾·恩杜加伊)、桑給巴爾人民代表會議議長Zubeir Ali Maulid(祖貝爾·阿里·毛利德)帶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王洪堯主任一行的陪同下,考察團認真聽取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餘淼傑教授以 “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China’s All-around Opening-up in the New Era)”為主題的英文主題報告。隨後,雙方就中非經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探討。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餘淼傑教授歡迎考察團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2019年7月25日下午,坦桑尼亞國民議會代表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一行參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在由坦桑尼亞國民議會議長Job Yustino Ndugai(喬布·尤斯蒂諾·恩杜加伊)、桑給巴爾人民代表會議議長Zubeir Ali Maulid(祖貝爾·阿里·毛利德)帶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王洪堯主任一行的陪同下,考察團認真聽取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餘淼傑教授以 “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China’s All-around Opening-up in the New Era)”為主題的英文主題報告。隨後,雙方就中非經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探討。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餘淼傑教授歡迎考察團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報告會現場

餘淼傑教授首先介紹了中國40年來的改革開放歷程及取得的成就,並就豐富的統計數據展開了科學宏觀的論述。

40年間,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美國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過去幾十年間年度經濟增長率在8%左右,相對1978年,中國的GDP增加了近200倍。中國也是出口第一大國,截至2016年佔世界出口市場份額高達14%。但中國GDP已達美國的三分之二,全國人均GDP為9400美元(2018年數據),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已有9個省份(或直轄市),中國作為中高等收入發展中國家,有望在近年內步入發達國家行列。

從改革開放前的封閉經濟到200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中國的增長離不開全球貿易一體化。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為30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相對的,美國這一佔比僅為25%不到。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2019年7月25日下午,坦桑尼亞國民議會代表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一行參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在由坦桑尼亞國民議會議長Job Yustino Ndugai(喬布·尤斯蒂諾·恩杜加伊)、桑給巴爾人民代表會議議長Zubeir Ali Maulid(祖貝爾·阿里·毛利德)帶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王洪堯主任一行的陪同下,考察團認真聽取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餘淼傑教授以 “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China’s All-around Opening-up in the New Era)”為主題的英文主題報告。隨後,雙方就中非經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探討。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餘淼傑教授歡迎考察團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報告會現場

餘淼傑教授首先介紹了中國40年來的改革開放歷程及取得的成就,並就豐富的統計數據展開了科學宏觀的論述。

40年間,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美國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過去幾十年間年度經濟增長率在8%左右,相對1978年,中國的GDP增加了近200倍。中國也是出口第一大國,截至2016年佔世界出口市場份額高達14%。但中國GDP已達美國的三分之二,全國人均GDP為9400美元(2018年數據),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已有9個省份(或直轄市),中國作為中高等收入發展中國家,有望在近年內步入發達國家行列。

從改革開放前的封閉經濟到200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中國的增長離不開全球貿易一體化。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為30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相對的,美國這一佔比僅為25%不到。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餘淼傑教授做主題報告

選擇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施出口導向型的貿易戰略,這是因為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符合中國的經濟結構,是中國經濟快遞發展的必然內生選擇。從供給側來說,豐富的勞動力及低工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率,因而刺激更多生產導致供應過剩。而需求側由於較低的城市化率和巨大的城鄉差別,導致農村消費不足總體消費需求有限。為了出清市場,出口成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推動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實施

國際貿易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前30年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推動力之一。為了實施出口導向型戰略,中國加入了WTO、實施貿易自由化,建立自由貿易區和經濟開發區、發展加工貿易、吸引外資同時建立產業集聚。1992年至2001年間,中國關稅從40%下降到15%;中國的經濟特區從最初的4個城市發展至沿海省份進而擴展至內陸地區,實現了由點及線、由線至面的開放浪潮。2000年,中國開始建立出口加工區以促進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從零開始,如今已經佔中國對外貿易份額的一半,並逐漸從紡織品和服裝加工過渡至電子機械的加工。目前,中國加工貿易出口前五大商品類別為:機電設備、運輸設備、光學儀器、紡織品、塑料和橡膠。

需要指出的是,與其他工業企業相比,純加工工業企業的生產率較低;但由於其技術門檻低,對資金和技術要求不高,加工貿易能夠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減少貿易不確定性,並有助於中國融入全球價值鏈,是“中國奇蹟”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中國未來的機遇及探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採取了基於其要素稟賦的遵循比較優勢的發展戰略,而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則要考慮到中國生產結構和產業升級的動態變化,包括結構轉型、價值鏈升級、比較優勢的動態演變、產業內貿易和加工貿易以及工業生產率增長等。中國出口則呈現出四個階段的價值鏈升級,從低附加值的礦物燃料逐步升級為資本密集型貨物乃至高科技產業。

就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在擴展邊際的出口發展模式中,中國的比較優勢來自低廉的勞動力即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但在集約邊際的出口發展模式下,產業內貿易顯著,規模效應作用明顯。

隨著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建立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處於一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新階段下創新成為全面開放的推動力,創新具有規模效應和選擇效應,既可以擴大市場,同時能夠幫助企業在競爭中勝出。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堅持建設全面開放的經貿新格局。近年來,中國經濟原有的比較優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國際逆全球化勢力抬頭;對此,中國更強調全方位開放來應對。進口導向型戰略格局開始形成,包括召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降低進口關稅等措施,同時開發出口市場的多樣化,增加“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經貿比重等。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也是推進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實踐。在國際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的背景下,大灣區的建設對我國打破政治、經濟壁壘、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十分重要。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2019年7月25日下午,坦桑尼亞國民議會代表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一行參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在由坦桑尼亞國民議會議長Job Yustino Ndugai(喬布·尤斯蒂諾·恩杜加伊)、桑給巴爾人民代表會議議長Zubeir Ali Maulid(祖貝爾·阿里·毛利德)帶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王洪堯主任一行的陪同下,考察團認真聽取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餘淼傑教授以 “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China’s All-around Opening-up in the New Era)”為主題的英文主題報告。隨後,雙方就中非經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探討。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餘淼傑教授歡迎考察團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報告會現場

餘淼傑教授首先介紹了中國40年來的改革開放歷程及取得的成就,並就豐富的統計數據展開了科學宏觀的論述。

40年間,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美國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過去幾十年間年度經濟增長率在8%左右,相對1978年,中國的GDP增加了近200倍。中國也是出口第一大國,截至2016年佔世界出口市場份額高達14%。但中國GDP已達美國的三分之二,全國人均GDP為9400美元(2018年數據),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已有9個省份(或直轄市),中國作為中高等收入發展中國家,有望在近年內步入發達國家行列。

從改革開放前的封閉經濟到200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中國的增長離不開全球貿易一體化。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為30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相對的,美國這一佔比僅為25%不到。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餘淼傑教授做主題報告

選擇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施出口導向型的貿易戰略,這是因為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符合中國的經濟結構,是中國經濟快遞發展的必然內生選擇。從供給側來說,豐富的勞動力及低工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率,因而刺激更多生產導致供應過剩。而需求側由於較低的城市化率和巨大的城鄉差別,導致農村消費不足總體消費需求有限。為了出清市場,出口成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推動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實施

國際貿易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前30年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推動力之一。為了實施出口導向型戰略,中國加入了WTO、實施貿易自由化,建立自由貿易區和經濟開發區、發展加工貿易、吸引外資同時建立產業集聚。1992年至2001年間,中國關稅從40%下降到15%;中國的經濟特區從最初的4個城市發展至沿海省份進而擴展至內陸地區,實現了由點及線、由線至面的開放浪潮。2000年,中國開始建立出口加工區以促進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從零開始,如今已經佔中國對外貿易份額的一半,並逐漸從紡織品和服裝加工過渡至電子機械的加工。目前,中國加工貿易出口前五大商品類別為:機電設備、運輸設備、光學儀器、紡織品、塑料和橡膠。

需要指出的是,與其他工業企業相比,純加工工業企業的生產率較低;但由於其技術門檻低,對資金和技術要求不高,加工貿易能夠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減少貿易不確定性,並有助於中國融入全球價值鏈,是“中國奇蹟”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中國未來的機遇及探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採取了基於其要素稟賦的遵循比較優勢的發展戰略,而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則要考慮到中國生產結構和產業升級的動態變化,包括結構轉型、價值鏈升級、比較優勢的動態演變、產業內貿易和加工貿易以及工業生產率增長等。中國出口則呈現出四個階段的價值鏈升級,從低附加值的礦物燃料逐步升級為資本密集型貨物乃至高科技產業。

就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在擴展邊際的出口發展模式中,中國的比較優勢來自低廉的勞動力即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但在集約邊際的出口發展模式下,產業內貿易顯著,規模效應作用明顯。

隨著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建立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處於一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新階段下創新成為全面開放的推動力,創新具有規模效應和選擇效應,既可以擴大市場,同時能夠幫助企業在競爭中勝出。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堅持建設全面開放的經貿新格局。近年來,中國經濟原有的比較優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國際逆全球化勢力抬頭;對此,中國更強調全方位開放來應對。進口導向型戰略格局開始形成,包括召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降低進口關稅等措施,同時開發出口市場的多樣化,增加“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經貿比重等。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也是推進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實踐。在國際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的背景下,大灣區的建設對我國打破政治、經濟壁壘、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十分重要。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嘉賓提問

緊接著,餘淼傑教授一一解答了嘉賓的提問,著力分析了國際貿易中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外貿投資與綠色經濟的協同兼顧。坦桑尼亞代表團客人紛紛表示從餘淼傑教授的報告中受益匪淺,收穫了許多關於發展本國經濟的有益啟示,並希望今後能進一步加強與北京大學的交流合作。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2019年7月25日下午,坦桑尼亞國民議會代表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一行參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在由坦桑尼亞國民議會議長Job Yustino Ndugai(喬布·尤斯蒂諾·恩杜加伊)、桑給巴爾人民代表會議議長Zubeir Ali Maulid(祖貝爾·阿里·毛利德)帶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王洪堯主任一行的陪同下,考察團認真聽取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餘淼傑教授以 “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China’s All-around Opening-up in the New Era)”為主題的英文主題報告。隨後,雙方就中非經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探討。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餘淼傑教授歡迎考察團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報告會現場

餘淼傑教授首先介紹了中國40年來的改革開放歷程及取得的成就,並就豐富的統計數據展開了科學宏觀的論述。

40年間,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美國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過去幾十年間年度經濟增長率在8%左右,相對1978年,中國的GDP增加了近200倍。中國也是出口第一大國,截至2016年佔世界出口市場份額高達14%。但中國GDP已達美國的三分之二,全國人均GDP為9400美元(2018年數據),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已有9個省份(或直轄市),中國作為中高等收入發展中國家,有望在近年內步入發達國家行列。

從改革開放前的封閉經濟到200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中國的增長離不開全球貿易一體化。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為30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相對的,美國這一佔比僅為25%不到。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餘淼傑教授做主題報告

選擇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施出口導向型的貿易戰略,這是因為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符合中國的經濟結構,是中國經濟快遞發展的必然內生選擇。從供給側來說,豐富的勞動力及低工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率,因而刺激更多生產導致供應過剩。而需求側由於較低的城市化率和巨大的城鄉差別,導致農村消費不足總體消費需求有限。為了出清市場,出口成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推動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實施

國際貿易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前30年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推動力之一。為了實施出口導向型戰略,中國加入了WTO、實施貿易自由化,建立自由貿易區和經濟開發區、發展加工貿易、吸引外資同時建立產業集聚。1992年至2001年間,中國關稅從40%下降到15%;中國的經濟特區從最初的4個城市發展至沿海省份進而擴展至內陸地區,實現了由點及線、由線至面的開放浪潮。2000年,中國開始建立出口加工區以促進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從零開始,如今已經佔中國對外貿易份額的一半,並逐漸從紡織品和服裝加工過渡至電子機械的加工。目前,中國加工貿易出口前五大商品類別為:機電設備、運輸設備、光學儀器、紡織品、塑料和橡膠。

需要指出的是,與其他工業企業相比,純加工工業企業的生產率較低;但由於其技術門檻低,對資金和技術要求不高,加工貿易能夠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減少貿易不確定性,並有助於中國融入全球價值鏈,是“中國奇蹟”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中國未來的機遇及探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採取了基於其要素稟賦的遵循比較優勢的發展戰略,而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則要考慮到中國生產結構和產業升級的動態變化,包括結構轉型、價值鏈升級、比較優勢的動態演變、產業內貿易和加工貿易以及工業生產率增長等。中國出口則呈現出四個階段的價值鏈升級,從低附加值的礦物燃料逐步升級為資本密集型貨物乃至高科技產業。

就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在擴展邊際的出口發展模式中,中國的比較優勢來自低廉的勞動力即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但在集約邊際的出口發展模式下,產業內貿易顯著,規模效應作用明顯。

隨著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建立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處於一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新階段下創新成為全面開放的推動力,創新具有規模效應和選擇效應,既可以擴大市場,同時能夠幫助企業在競爭中勝出。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堅持建設全面開放的經貿新格局。近年來,中國經濟原有的比較優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國際逆全球化勢力抬頭;對此,中國更強調全方位開放來應對。進口導向型戰略格局開始形成,包括召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降低進口關稅等措施,同時開發出口市場的多樣化,增加“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經貿比重等。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也是推進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實踐。在國際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的背景下,大灣區的建設對我國打破政治、經濟壁壘、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十分重要。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嘉賓提問

緊接著,餘淼傑教授一一解答了嘉賓的提問,著力分析了國際貿易中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外貿投資與綠色經濟的協同兼顧。坦桑尼亞代表團客人紛紛表示從餘淼傑教授的報告中受益匪淺,收穫了許多關於發展本國經濟的有益啟示,並希望今後能進一步加強與北京大學的交流合作。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互贈禮品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2019年7月25日下午,坦桑尼亞國民議會代表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一行參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在由坦桑尼亞國民議會議長Job Yustino Ndugai(喬布·尤斯蒂諾·恩杜加伊)、桑給巴爾人民代表會議議長Zubeir Ali Maulid(祖貝爾·阿里·毛利德)帶領、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王洪堯主任一行的陪同下,考察團認真聽取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餘淼傑教授以 “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China’s All-around Opening-up in the New Era)”為主題的英文主題報告。隨後,雙方就中非經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探討。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餘淼傑教授歡迎考察團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報告會現場

餘淼傑教授首先介紹了中國40年來的改革開放歷程及取得的成就,並就豐富的統計數據展開了科學宏觀的論述。

40年間,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美國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過去幾十年間年度經濟增長率在8%左右,相對1978年,中國的GDP增加了近200倍。中國也是出口第一大國,截至2016年佔世界出口市場份額高達14%。但中國GDP已達美國的三分之二,全國人均GDP為9400美元(2018年數據),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已有9個省份(或直轄市),中國作為中高等收入發展中國家,有望在近年內步入發達國家行列。

從改革開放前的封閉經濟到200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中國的增長離不開全球貿易一體化。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為30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相對的,美國這一佔比僅為25%不到。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餘淼傑教授做主題報告

選擇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施出口導向型的貿易戰略,這是因為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符合中國的經濟結構,是中國經濟快遞發展的必然內生選擇。從供給側來說,豐富的勞動力及低工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率,因而刺激更多生產導致供應過剩。而需求側由於較低的城市化率和巨大的城鄉差別,導致農村消費不足總體消費需求有限。為了出清市場,出口成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推動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實施

國際貿易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前30年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推動力之一。為了實施出口導向型戰略,中國加入了WTO、實施貿易自由化,建立自由貿易區和經濟開發區、發展加工貿易、吸引外資同時建立產業集聚。1992年至2001年間,中國關稅從40%下降到15%;中國的經濟特區從最初的4個城市發展至沿海省份進而擴展至內陸地區,實現了由點及線、由線至面的開放浪潮。2000年,中國開始建立出口加工區以促進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從零開始,如今已經佔中國對外貿易份額的一半,並逐漸從紡織品和服裝加工過渡至電子機械的加工。目前,中國加工貿易出口前五大商品類別為:機電設備、運輸設備、光學儀器、紡織品、塑料和橡膠。

需要指出的是,與其他工業企業相比,純加工工業企業的生產率較低;但由於其技術門檻低,對資金和技術要求不高,加工貿易能夠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減少貿易不確定性,並有助於中國融入全球價值鏈,是“中國奇蹟”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中國未來的機遇及探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採取了基於其要素稟賦的遵循比較優勢的發展戰略,而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則要考慮到中國生產結構和產業升級的動態變化,包括結構轉型、價值鏈升級、比較優勢的動態演變、產業內貿易和加工貿易以及工業生產率增長等。中國出口則呈現出四個階段的價值鏈升級,從低附加值的礦物燃料逐步升級為資本密集型貨物乃至高科技產業。

就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在擴展邊際的出口發展模式中,中國的比較優勢來自低廉的勞動力即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但在集約邊際的出口發展模式下,產業內貿易顯著,規模效應作用明顯。

隨著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建立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處於一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新階段下創新成為全面開放的推動力,創新具有規模效應和選擇效應,既可以擴大市場,同時能夠幫助企業在競爭中勝出。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堅持建設全面開放的經貿新格局。近年來,中國經濟原有的比較優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國際逆全球化勢力抬頭;對此,中國更強調全方位開放來應對。進口導向型戰略格局開始形成,包括召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降低進口關稅等措施,同時開發出口市場的多樣化,增加“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經貿比重等。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也是推進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實踐。在國際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的背景下,大灣區的建設對我國打破政治、經濟壁壘、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十分重要。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嘉賓提問

緊接著,餘淼傑教授一一解答了嘉賓的提問,著力分析了國際貿易中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外貿投資與綠色經濟的協同兼顧。坦桑尼亞代表團客人紛紛表示從餘淼傑教授的報告中受益匪淺,收穫了許多關於發展本國經濟的有益啟示,並希望今後能進一步加強與北京大學的交流合作。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互贈禮品

餘淼傑: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與會雙方代表合影留念

撰稿人: 謝凌霜 胡曉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