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為全球治理變革貢獻“金磚方案”

經濟 社會科學 政治 金融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7-09-25

原題:為全球治理變革貢獻“金磚方案”——訪北京師範大學金磚國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

金磚機制的誕生,是世界格局和力量對比演變的必然結果;金磚機制的發展,預示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經過10年發展,金磚國家已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推動全球秩序變革、維護國際和平穩定的關鍵力量。

邁入第二個“金色十年”,金磚國家作為全球治理變革進程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的角色更加令人期待。本期“學海觀潮”對話北京師範大學金磚國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深入剖析全球治理變革中的金磚作用。

  金磚合作動力更加強勁

 《中國社會科學報》:金磚國家合作的動力問題一直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存在顯著異質性的五大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合作,可以說沒有現成理論加以指導,也沒有歷史經驗可以借鑑。金磚機制為何在短短十年間就實現了從單純經濟概念到國際政治戰略力量的歷史性轉變?

  王磊:我認為,新興大國改變自身在現行國際體系中不利地位的共同訴求,是金磚國家合作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的最主要原因。

新興大國的群體性崛起是冷戰結束以來國際政治中的突出現象。但金磚國家實力的大幅提升,並沒能顯著改變大多數金磚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邊緣或次中心地位。因為現行國際體系是二戰後全球權力分佈的反映,其結構性變革具有一定滯後性,加之西方國家對推動國際體系變革的消極態度,金磚國家迫切需要通過聯合自強的方式,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中國社會科學報》:當前金磚機制所面臨的國際環境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這是否意味著未來驅動金磚機制發展的力量會發生改變?

  王磊:金磚機制目前已形成了以領導人年度會晤和非正式會晤為塔尖,以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和20餘個部級合作對話機制為塔身,以外交、經貿、財經、科教、人文、智庫、地方等數十個領域工作組、專家組為塔基的合作架構。此外,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等多邊機構也已投入運行。可以說,進入第二個十年的金磚合作已完成了由一個投資概念向國際政治經濟實體的鉅變。

不得不注意的是,雖然金磚合作成就斐然,但金磚國家在現行國際體系中的地位尚未發生根本性變化。在以聯合國及安理會為代表的全球政治安全體系、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代表的全球貿易體系、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為代表的全球金融體系等多邊框架內,金磚國家推動改革仍面臨著來自現行國際體系主導國的巨大阻力。

尤其在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抬頭的今天,金磚國家在現行國際體系內經過持續努力取得的成果也遭遇巨大挑戰,這讓金磚國家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只有進一步加強合作,才能實現自身發展和推動國際秩序向更公正合理方向轉變的目標。因此,驅動金磚合作的內部和外部動力沒有消失。

此外,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等多邊合作機制日益完善,逐步具有了超越單獨成員國的自身利益訴求和運行規則,成為推動金磚合作走深走實的新力量。相信隨著越來越多金磚合作機制的成立,進入新十年的金磚合作的動力將更加強勁、多樣、持久。

走出參與和改革國際體系的新路

  《中國社會科學報》:作為西方眼中的“他者”,金磚機制往往被貼上“反西方聯盟”、“臨時團組”等諸多標籤。您認為,我們應當如何客觀全面看待金磚國家與國際體系的互動關係?

  王磊:隨著金磚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影響日益上升,其未來發展方向更加引人關注。那種認為金磚機制要推翻現行國際體系,至少是要打造一個與之完全對抗的平行體系的觀點,是非常武斷和片面的。客觀全面地看,金磚機制與現行國際體系之間呈現出一種“忠誠+呼籲+改革”的複雜互動關係,金磚國家既有對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和捍衛,又有對現行國際體系的改革和完善。

總的來說,金磚國家作為現行國際體系內的重要成員,並不追求“另起爐灶”,而是希望通過新興大國的集體努力,推動現行國際體系的結構充分反映變化了的實力對比,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順應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力量上升的歷史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安全、政治、金融、貿易等全球治理的諸多領域,金磚國家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和訴求。這些訴求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何種新理念和新方案?

  王磊:作為新興大國,金磚國家在合作中秉持的理念超越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以來西方國際關係的理論和實踐。通過倡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原則,金磚國家走出了一條參與和改革現行國際體系的新路。

打造包容開放的共同體。雖然金磚國家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等不盡相同,各成員國對金磚合作也有不同的具體規劃和利益訴求,但金磚國家能夠求同存異,互相包容。在全球治理中,金磚合作沒有采取封閉的大國俱樂部模式,不追求政治和軍事同盟,而是積極建設全球夥伴關係網絡。

打造南南合作的重要平臺及南北合作的橋樑。金磚機制通過“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金磚+”等模式,既加強了金磚國家內部戰略伙伴關係,又打造了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使自身發展惠及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具有全球影響的南南合作平臺;同時,金磚國家在二十國集團、聯合國、世貿組織等全球主要多邊機構內與發達國家開展合作與對話,發揮連通南北的橋樑作用。

通過創設新機構提出新規則、踐行新理念。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是歷史上首個完全由發展中國家倡導併成立的全球多邊開發金融機構,各創始成員國均分股權,經平等協商進行決策,不追求主導權和一票否決權,明顯有別於世界銀行的管理和運行模式,彰顯了發展中國家日益增強的規則競爭意識和全球治理能力。

 《中國社會科學報》:金磚國家與現行國際體系互動關係的演進,給其他新興經濟體參與全球治理變革帶來了哪些啟示?

  王磊:金磚國家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領頭羊,在參與全球治理變革進程中積累的經驗對新興經濟體具有借鑑意義。

第一,要積極全面參與全球治理。金磚國家正是通過全面參與全球治理,適應和掌握了全球治理的規則體系,成為經濟全球化和參與全球治理的主要受益群體之一。“孤立”只能帶來封閉和倒退,其他新興經濟體也應積極參與到全球治理中去。

第二,注重規則制定權並提升議程設置能力。金磚國家已認識到規則制定權的重要性,正積極推動國際金融和貿易等領域國際制度規則和決策程序的改革,提出了反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訴求的全球議程,改變了現行國際體系主導國設定全球主要議程的局面。這是推動現行國際體系朝有利於發展中國家方向改革的最可行路徑。

第三,採取集體合作方式參與全球治理。金磚國家在參與全球治理進程中加強協作、相互配合,不僅成立了金磚機制,還在不同領域推動成立了諸多合作機制,例如國際氣候變化談判中的“基礎四國”。由此可見,新興經濟體在參與全球治理進程中,只有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以集體方式表達共同訴求,才能提高代表性和發言權。

第四,採取增量改革方式參與全球治理。金磚國家作為現行國際體系中實現群體性崛起的新興大國,擯棄了激進主義方式,選擇通過增量改革方式完善全球治理。其他新興經濟體在參與全球治理進程中,也應吸取歷史上大國權力更迭引起戰爭的教訓,推動現行國際體系內權力逐步擴散和轉移,實現全球治理的漸進性改革。

拓展參與全球治理新範疇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金磚合作進入新階段,尤其在孤立主義、恐怖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金磚國家更需要協調立場,為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共同發聲、共提方案。未來十年,哪些領域是金磚參與並引領全球治理的重點方向?

  王磊:面向未來,廈門會晤指出了金磚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新方向,大大拓展了金磚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範疇。

在維護經濟全球化方面,金磚國家展現了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堅定姿態。《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重申了對世貿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機制的支持。此外,雖然目前金磚國家推動自貿協定談判的條件尚不完全成熟,但通過落實《金磚國家經濟夥伴戰略》,有利於推動金磚國家貿易投資大市場建設,為將來啟動金磚國家自貿協定談判打下基礎,為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注入強大動力。

在深海與極地治理領域,金磚國家有巨大合作空間。通過深海探測、南北極探測與科研合作,實現信息共享與技術交流,有利於金磚國家在全球治理新興領域掌握話語權。金磚國家通過集體努力,能夠推動落實《南極條約》,並且爭取達成《北極條約》以及深海探測與開發領域的相關國際條約。

在外空治理領域,金磚國家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廈門會晤確定金磚國家優先考慮確保外空活動長期可持續性,重申外空非武器化的倡議。金磚國家支持以中國和俄羅斯提交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更新草案為基礎,開始實質性工作。

在網絡治理領域,金磚國家都支持聯合國在制定網絡空間負責任國家行為規範方面發揮中心作用。金磚國家決定根據《金磚國家確保信息通信技術安全使用務實合作路線圖》推進合作,以確保建設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穩定、有序、可獲得、公平的信息通信技術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領域多為新興公共領域,金磚國家相比發達國家劣勢並不明顯,甚至可以通過合作互補形成相對局部優勢,這為提升金磚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提供了重要契機。

《中國社會科學報》:未來要在國際舞臺上發出更響亮的“金磚聲音”,必須以更加穩固的機制建設作為支撐。進入新十年,金磚國家如何形成更有力的機制建設,以此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與發言權?

  王磊:加強機制建設、提高合作效能,是金磚國家自2016年果阿會晤以來力推的工作重點,也是金磚“中國年”的一大亮點。我認為,未來金磚機制建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第一,適時成立金磚國家常設祕書處。金磚國家機制建設已經打下了良好基礎,摸索出了各國協調溝通的經驗。在此基礎上,適時設立常設祕書處,有利於保障金磚合作走向實心化、系統化。常設祕書處的成立還利於在機制層面鞏固金磚國家合作的認同度,增強共同體意識。

第二,提升金磚合作機制的包容性與協調性。針對目前金磚框架內機制建設的“消化不良症”,應完善金磚機制建設的頂層設計,梳理整合各領域合作機制,讓佈局更加合理。同時,要加強金磚國家在二十國集團等多邊合作機制下的協調與溝通,處理好金磚合作機制與次級合作機制間的關係,避免因協調不足引發衝突。

第三,深化“金磚+”合作模式。“金磚+”模式既能加強金磚國家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與聯繫,建設更廣泛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又能讓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靈活形式參與到金磚合作中來,而不受限於金磚國家成員國的資格要求。“金磚+”模式的提出,表明金磚合作超越了擴員的簡單模式,創新性豐富了金磚國家擴大的內涵,為提升金磚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影響力和代表性進行了有益探索。

 中國方案引領金磚合作新航程

  《中國社會科學報》:金磚機制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中國也是塑造金磚合作第一個“金色十年”的戰略力量。在金磚合作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節點,中國又承擔起金磚國家主席國的重任,為開啟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奠定了堅實基礎。您認為廈門會晤在金磚合作進程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記?

  王磊:中國不僅是金磚合作起步階段的倡議者,也是發展進程中的積極推動者,更是開拓合作新局面的引領者。廈門會晤著眼長遠,表達了中國全力推動金磚合作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立場,傳達了中國願意與各新興大國、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社會分享自身成功發展經驗的聲音。

第一,弘揚“金磚精神”,深化合作夥伴關係。廈門會晤推動金磚合作堅持走“結伴而不結盟”的道路,遵循各國平等原則,基於大國協調溝通和協商決策,弘揚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拓展金磚國家全球夥伴關係網絡。中國提出的“金磚+”模式,加深了金磚國家和世界主要發展中國家的對話合作,有利於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打造新興大國和發展中國家合作的典範。

第二,貢獻“金磚方案”,規劃未來合作重點。金磚“中國年”及廈門會晤,通過舉辦豐富多彩且切實有效的系列活動,與金磚各國進行充分政策溝通和立場協調,凝聚合作共識。從深化務實合作、加強全球治理、開展人文交流、推進機制建設等方面規劃未來合作藍圖,使金磚合作更加實心化、系統化和機制化。例如,在中國的推動下,金磚合作從傳統的經濟、政治“雙軌並進”,向經濟、政治、人文“三輪驅動”轉變,金磚合作架構因此變得更加全面平衡。

第三,分享發展理念,交流治國理政經驗。金磚國家處於相同的發展階段,肩負共同的發展任務,面臨相似的發展挑戰。廈門會晤期間,與會各國交流治國理政經驗、分享發展理念、對接發展戰略,不僅有利於五國的共同發展,也將惠及更廣泛的發展中國家。

總而言之,廈門會晤總結了金磚合作成功經驗,並以全面宏觀的戰略規劃和紮實有效的成果,明確了金磚機制前進方向,堅定了金磚合作信心,鞏固了金磚國家團結。展望未來,金磚國家將圍繞增進國際和平與安全、加強全球經濟治理、捍衛人類文明多樣性、推動全球共同發展等主題,不斷豐富夥伴關係內涵,推動金磚合作邁上新臺階。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毛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