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專家:美國發起貿易爭端將損害各方利益'

"

人民網網悉尼8月9日電(王泉驕) 日前,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商學院中國工商管理學教授漢斯·杭智科(Hans Hendrischke)博士以及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代理院長羅震(James Laurenceson)博士接受了人民網專訪,談及對當下中美經貿爭端的看法時表示,貿易戰並非貿易戰,是美國經濟欲與中國 “脫鉤”的表現,而此舉將損害各方利益。

杭智科分析道,目前美國為實現脫鉤正在發起幾個階段的行動,首先是挑起關稅戰;接著是進行技術戰,以降低中國在特定技術領域的影響力,例如美國對華為進行的“圍堵”;最終階段則是將中國排除在信息技術等供應鏈之外。他認為,美國意圖將中國從一些先進技術和市場中排除,迫使中國尋找替代技術或替代市場。其戰略影響是通過迫使中國退出一些全球供應鏈,並阻礙中國融入仍受美國領導的先進全球市場,來減少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發揮的作用。因生產減少或轉移到海外,中國就業市場也將遭受打擊。

羅震稱,根據定義,貿易是一種雙贏活動,減少貿易往來將使兩方受損,全球經濟增長、貿易往來和就業都會受到波及。而這並非主要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美國顯然有意迫使其經濟和技術與中國脫鉤,這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的負面影響遠超過關稅問題。

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批評世界貿易組織(WTO)“對美國不公”,並稱美國或將退出這一全球多邊貿易機構。根據WTO爭端解決機制,世界各國可通過其化解經濟摩擦、維護自身正當權益。而此次美國在未經WTO授權情況下,對中國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挑起與中方之間的貿易戰。

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史密夫斐爾中國國際商法與國際經濟法(CIBEL)中心聯合主任王恆在學校官網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中美貿易戰將如何影響澳大利亞》的文章。其中強調,美國威脅要退出WTO,並阻止WTO上訴機構的司法任命,這是前所未有的。WTO和多邊貿易體制的邊緣化意味著WTO無法解決全球貿易爭端。這將損害全球貿易體系的可預測性,並可能導致保護主義抬頭,這對任何國家都不是好事。

羅震也表示,中美經貿爭端破壞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體系,澳大利亞依賴這個體系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只有當中美及其他國家在多邊框架內解決問題時,各國利益才能最大化。

他說,目前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可控的。而問題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美國正試圖阻止中國產業價值鏈的提升,阻止美國公司向中國科技公司出售產品和服務,這是任何一個目標國家都無法接受的行為,全球許多國家對此表示不滿。

杭智科指出,美國發起貿易戰的既定目標是減少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能實現的,但不會達到大幅減少整體貿易逆差的程度。“美國的貿易逆差是結構性的,不依賴於中國,發起貿易戰會將貿易逆差轉移到其他國家。”同時,貿易戰有益於美國海外投資流回內部,或外國投資者將生產轉移到美國。他認為,美國在獲得新投資後,能增加的就業機會有限,美國國內生產量仍然無法取代與中國的大部分貿易額。

包括沃爾瑪和塔吉特等大型零售商在內的600多家美國公司簽署了聯名信,呼籲特朗普停止加徵關稅的做法,認為貿易戰升級將傷害美國家庭、就業和美國經濟。杭智科稱,商業影響將使美國人的生活成本上升。實現美國投資增加需要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大關稅,而最終的關稅由美國消費者支付,以創造保護主義壁壘。

6月2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指出,對於貿易戰,中國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這個態度一直沒變。杭智科提及白皮書時表示,中國採取的是防禦立場,中國短期內沒有方法抵消脫鉤的負面影響。但總體而言,升級貿易戰將損害中方利益。他稱,中美談判桌上還有一個選項,美國同意妥協和部分解決方案,例如華為案件。 羅震說,當美國的抱怨是合理的,中國應積極迴應。另一方面,當美國提出的要求不是基於事實時,中國有正當理由堅持自己的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