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攜手打造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


在今年4月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主旨演講,強調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要通過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實現共同繁榮發展。這一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當前,世界發展需要新的動力,而新動力源自開放的互聯互通,不在於封閉的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致辭中也多次強調“開放”和“互聯互通”,從首屆峰會提出以“一帶一路”為抓手應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問題,到第二屆峰會提出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推動世界經濟繁榮,“開放”一詞共出現27次,“互聯互通”一詞共出現9次,這些關鍵詞向世界傳遞出的是中國不斷開放市場的態度和決心以及“一帶一路”全方位、高水平、高質量的發展趨勢。開放的互聯互通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最為鮮明的標識,這與今年6月舉行的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致辭中提到的“面對變局,群策群力、合作共贏是各方的正確選擇”高度一致。

“一帶一路”作為推動共同發展的全球公共產品,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則是始終貫穿全球治理、推動世界合作共贏的價值引領。所謂“道路通、百業興”,中國人民最淳樸的智慧和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排頭兵”,是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條件。未來,“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應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加強全方位互聯互通,助力有關國家打破發展瓶頸、破除互聯互通障礙,促進參與國家共享“一帶一路”成果,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不斷創造新的條件,為世界經濟發展挖掘新的增長動力。

以共建“一帶一路”為牽引的“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一系列標誌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構建基礎設施、制度規章、人員交流“三位一體”的互聯互通大格局穩步推進,陸上、海上、冰上、天上、網上的聯通正逐步從願景變為現實,引領著瓶頸的突破、發展的升級與合作的深化。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歐班列的國內開行城市數量達到63個,累計開行13000列,已經聯通亞歐大陸16個國家的108個城市;中國與15個沿線國家簽署了18個雙多邊國際運輸便利化協定,與47個沿線國家簽署了38個雙邊和區域海運協定,與1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中國海運互聯互通指數保持第一,中國港口已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主要港口建立航線聯繫,海運服務已覆蓋34個國家42個港口;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A/B/C線、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和天然氣管道、中緬油氣管道以及亞馬爾LNG項目建設與運營有序推進,目前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成了西北、東北、西南和東部海上的四大油氣合作通道;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亞吉鐵路、蒙內鐵路等項目紮實推進,特別是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等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將亞洲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聯繫在一起,為建立和加強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高效暢通的亞歐大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6月發佈的報告,5年多來,中國與沿線國家新增國際航線1239條,佔新開國際航線總量的69.1%;已完成和規劃中的“一帶一路”交通運輸項目將使沿線國家和地區貨運時間平均減少1.7%—3.2%,使全球平均航運時間下降1.2%—2.5%;“一帶一路”新建設的交通網絡能縮短旅行時間,降低運輸成本,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時間縮短了90%;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71個潛在參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增加4.1%,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增加4.97%。總體看,“一帶一路”合作將使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1%—2.2%,推動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上的貿易成本降低10.2%;“一帶一路”建設將使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收入增長1.2%—3.4%,全球實際收入增長0.7%—2.9%。這一研究表明,“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質就在於通過基礎設施和各領域互聯互通,提升國際合作水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在走深走實中造福參與國家。

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G20大阪峰會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到,要通過發展數字經濟、促進互聯互通、完善社會保障措施等,建設適應未來發展趨勢的產業結構、政策框架、管理體系,提升經濟運行效率和韌性,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著眼未來可持續發展,打造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將進一步降低區域間商品、資金、信息、技術等交易成本,有效促進跨區域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進而推動各國充分發揮各自資源稟賦,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實現聯動發展。由此觀之,“一帶一路”有助於將零散分佈的國家地區聯動起來,在互聯互通的合作共贏理念指引下,通過基礎設施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改善民生,解決世界發展的“非均衡”和“碎片化”問題。可以預期,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必將推動更高質量的“一帶一路”發展,進而推動更加開放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進程。

同時,也要看到,“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大多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起步或加速階段,改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願望雖然比較強烈,但這些國家多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因資金實力和資本積累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仍存較大資金缺口,無力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大項目建設。根據亞行數據,2016—2030年間,亞洲總共需要26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即使實力如歐盟這樣的發達經濟體,建設泛歐運輸網絡也需要進行融資支持。此外,我國與沿線國家在陸路、水路、航空、能源和通信等方面的發展規劃和技術標準存在較大差異,一些國家的專業技術人才供不應求等挑戰也不同程度存在。為進一步激發相關國家的發展潛力,推動構建全方位、複合型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下一步可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樹立夥伴關係理念。打造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發揚夥伴精神協商處理分歧,充分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的深刻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不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不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共建“一帶一路”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要堅持以維護人類共同命運為追求目標,秉持陸海聯通的整體觀和系統觀,踐行洲際聯通、陸海合作等理念,努力實現全球互聯互通超越大國博弈的現實主義政治,以1+1大於2的聯接效應,致力於打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全球化,迎接互聯互通時代的來臨。

加強行動目標引領。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本著多邊主義精神,深入對接各國和國際組織發展倡議和規劃,合力推進全方位互聯互通。構建以新亞歐大陸橋等經濟走廊為引領,以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以鐵路、港口、管網等為依託的互聯互通網絡,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礎設施。推動形成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引領、各領域多雙邊合作為支撐的機制架構,重視互聯互通項目在經濟、社會、財政、金融和環境方面的可持續性,統籌好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

精耕細作運行主體。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來推進“一帶一路”全球互聯互通。近年來,互聯互通的早期成果開始顯現,參與各國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各國的努力下,以鐵路、公路、航運、航空、管道、空間綜合信息網絡等為核心的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基礎設施網絡正在加快形成,我們要鼓勵多方參與、風險共擔,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發展。支持為所有投資者提供開放採購以及公平競爭環境,有關合作應遵循現有國際準則和標準、各自的國際責任和項目受益國的法律,同時要考慮受益國的政策和國別情況。培養一批既懂專業知識又通語言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高素質人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推動互聯互通項目取得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造福當地人民。

做實多邊金融支撐。資金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支撐。要發揮共建“一帶一路”專項貸款、絲路基金、各類專項投資基金的作用,發展絲路主題債券,支持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有效運作。我們要促進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及各類商業銀行不斷探索創新投融資模式,積極拓寬多樣化融資渠道,共建穩定、透明、高質量的金融支撐,統籌考慮國內國際、雙邊多邊等投融資機制建設,推動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業務互補與合作,鼓勵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倡導實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民間和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建設。探索設立相關專項基金,為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人力、財力及風險防控保障。持續加強共建“一帶一路”融資支持,助力企業和金融機構創新合作模式。穩步提高人民幣國際支付、投資、交易和籌備功能。

強化風險防範應對。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需要強大的風險防範應對與安全保障能力作為重要條件。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諸多,政治衝突、金融風險、法律風險、投資安全、文化衝突等風險時有發生,這無疑會阻礙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對此,未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應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整體形勢,跟蹤瞭解各參與國的情勢變化狀況,實時研判和重點分析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強化與項目參與國的溝通交流,同時應深化對各類項目的微觀環境分析,從而更精準地分析項目風險壓力,助力改善發展條件,推動實現發展聯動和全球治理。

推動戰略協同對接。“一帶一路”作為凝結中國智慧的國際公共產品,輻射範圍廣,涵蓋內容多,戰略意義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累計同122個國家、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70份政府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未來,一方面,中國應重視與各參與國國家戰略的協同對接,例如哈薩克斯坦2050戰略、烏茲別克斯坦“福利與繁榮年”規劃、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穩定發展戰略”、塔吉克斯坦“能源交通糧食”三大戰略及土庫曼斯坦建設“強盛幸福時代”發展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有機對接能有效保障“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在中亞國家的深入推進;另一方面,中國應加強“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自貿區建設等國內戰略的有效協同與積極對接,從而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匯聚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動力。

促進人文互聯互通。與過去相比,當代互聯互通發生了本質變化,不再僅僅指稱鐵路、公路和航空領域相互聯通,而是進一步涵蓋了更多體現各國人文往來要素的更具全球化的內容。打造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需要加強文明交流互鑑,促進民心相通,構建有利於各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堅持最大程度的非競爭性與排他性,減少文化障礙。為此,不僅要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硬聯通”,同時也重視以政策和規則標準對接、人文交流為重要內容的“軟聯通”,創造良好人文條件和政治生態,“軟硬兼施”推動全球互聯互通行穩致遠。

發揮中國帶動作用。作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中國具有目前世界上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相對深陷“經濟金融化”“產業空心化”的美歐國家,中國在重大項目上的資金、技術、裝備以及人力資源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比較優勢。中國作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橋樑,將以繪製“工筆畫”的精神,通過自身更高水平的開放,創造發展機會、增強發展動力,打造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逐步形成符合沿線國家需求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網絡,帶動更多國家參與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並從中受益,把沿線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來源:紅旗文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