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十大發明》《鄉愁文叢》在全國書博會首發

經濟 劉慶邦 周大新 政治 新華網 2017-06-05
《中國三十大發明》《鄉愁文叢》在全國書博會首發

2017年5月31日,在河北廊坊舉辦的第27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大象出版社發佈了《中國三十大發明》和《鄉愁文叢》兩種新書。

《中國三十大發明》一書的主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著名科技史研究專家華覺明先生說“中國的事情,中國人自己要把它弄清楚……在發明創造的問題上,中國要有自己的話語權”。他認為,西方學者所持中國“四大發明”說,是基於這些發明對人類文明特別是對近代西方文明所帶來的影響所作的評價,並不能說明中國在歷史上究竟有多少重大發明。在華覺明的組織下,國內三十餘位科技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討論,反覆論證,遴選出具有原創性、特色鮮明、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進程有突出貢獻和廣泛影響的重大發明三十項,逐一撰文論述其發生、發展過程,並與世界其他地區同類發明相比較,探討其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眾生活的關係。

三十大發明按照創始年代或成熟時期排列如下:粟作,稻作,蠶桑絲織,漢字,十進位值制記數法和籌算,青銅冶鑄術,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運河與船閘,犁與耬,水輪,髹飾,造紙術,中醫診療術(含人痘接種),瓷器,中式木結構建築技術,中式烹調術,系駕法和馬鐙,印刷術,茶的栽培和製備,圓儀、渾儀到簡儀,水密艙壁,火藥,指南針,深井鑽探技術,精耕細作的生態農藝,珠算,曲糵發酵,火箭與火銃,青蒿素,雜交水稻。

《中國三十大發明》《鄉愁文叢》在全國書博會首發

《中國三十大發明》一書全面、準確地總結了中華民族對人類科技文明的重要貢獻,對彰顯中國人固有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提升民族自尊和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是學界對科學史理論的一種思考,希望以此書為契機,引發人們對中國在世界“全球文明”地位的反思,激發創新力,建設創新型社會。

《鄉愁文叢》出版旨在以優美的文字和情感抒發引起人們的心靈共鳴,引導人們找到靈魂家園,記住美麗鄉愁,同時激勵人們投身綠色家園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鄉愁文叢》共收入20位知名作家的散文集,包括馬瑞芳的《十里荷香柳絲青》、王充閭的《白雲一片動鄉心》、王劍冰的《或天涯,或咫尺》、葉辛的《我的山鄉情》、葉文玲的《長相憶》、葉延濱的《魂牽夢繞》、葉兆言的《鄉關何處》、葉多多的《銀飾的馬鞍》、馮秋子的《凍土的家園》、劉華的《田野》、劉兆林的《巴彥雪》、劉慶邦的《在夜晚的麥田裡獨行》、孫蓀的《回故鄉記》、紅孩的《運河的槳聲》、張煒的《北國的安逸》、周大新的《回望來路》、周同賓的《久違的星星》、梅潔的《尋找家園》、葛水平的《繁華深處的街巷》、譚談的《山水相依》。作者或寫生養自己的故鄉,或寫自己生活過的第二、第三故鄉,或讚美如故知的他鄉。

《中國三十大發明》《鄉愁文叢》在全國書博會首發

在該套文叢中,地域山水皆有代表,民俗風情各具特色,多方位地展現出人與歷史、人與環境的關係,彰顯對親人故土的真摯情懷以及對世態人生的深切感慨,給我們帶來回味,帶來啟迪,讓我們感受到溫馨而深摯、蒼鬱而遼闊的文字力量。

與會領導專家指出,《中國三十大發明》《鄉愁文叢》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覺的具體表現,使人們能夠認清明天的去向,又不忘昨天的來處,讓中華歷史文脈在人們心中延續,把自己對歷史、對家鄉的一份份鄉愁昇華為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的共同情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