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浦東到雄安新區,19個國家級新區的經濟大比拼

經濟 金融 韓國 大眾汽車 飛笛智投 2017-04-25

從浦東到雄安新區,19個國家級新區的經濟大比拼

飛笛導讀:事實上,雄安新區已經是中國第19個國家級新區。從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到2017年4月雄安新區橫空出世,國家級新區25年的發展,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增添了動力,成為了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文/飛笛資訊研究員李金娟

以下內容來自於飛笛產品“中南海聚焦”

清明節前,中央、國務院決定增設一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這一消息橫空出世,喚醒了沉悶社會的同時,也將大眾的目光引至“國家級新區”這個國家級別的大規劃上。

從浦東到雄安新區,19個國家級新區的經濟大比拼

事實上,截止2017年4月2日,中央已批覆建立19個國家級新區,這19個國家級新區不同程度上成為區域的經濟增長極,那麼,這19個國家級新區的經濟情況究竟如何,是否真的成為經濟新的增長極,並帶動一地的經濟發展?

19個經濟增長極:始於1992年浦東新區,2014-2015年增設10區

在改革開放之初,對於如何推進改革和發展,高層或者民間的意見都不一致,顯然,在全國統一推行一個政策或者措施來推動改革開放的話,不一定都行得通。

在此背景下,開始在不同的地方設立比較特殊的區域來促進開放和發展,除了最早設定的“經濟特區”,還有後來開闢的“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和在這個過程中建立的“開發區”和“高新區”,均是前期推進開放和改革戰略的產物,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而在此時橫生的國家級新區的佈局更多的會考慮怎麼樣通過新區的建設帶動區域的發展,成為一個區域的增長極,改變整個區域的發展態勢。

飛笛資訊研究院梳理髮現,截止2017年4月12日,中國國家級新區總數共19個。最先設立的國家新區是上海浦東新區,國務院批覆設立於1992年。在浦東設立後的14年,都沒有新增國家級新區。

直到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的設立,再次將公眾的視線集中到“國家級新區”這個規劃上,後來的幾年,這個詞又時不時被提起。直到2014年,“國家級新區”進入批覆的密集區,共批覆建立5個國家級新區,2015年批覆的數量與2014年相等,同為5個。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新區所承載的定位以及使命是不同的。比如浦東新區是在上海劃一個地區,建設成該區域的經濟增長極,上海也成為接下來17個新區的標杆。而雄安新區則是承接首都北京城市功能,成為新型城鎮化的藍本。可以想象的是,接下來,還將會有一大批城市設立“副中心”,承載主城的功能。

從浦東到雄安新區,19個國家級新區的經濟大比拼

從促進改革的角度說,這些新區實際上就是新的特區,為促進所在區域加快發展,帶動周邊地區,國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較大力度的支持,其實規劃新區就是培養新的經濟增長極。

2016年國家級新區GDP:濱海新區破萬億居首 13區經濟體量超1000億

從官方和媒體公佈的數據來看,飛笛資訊研究院發現,13個國家級新區中,經濟體量前三名為濱海新區、浦東新區、西海岸新區,從經濟增速來看,前三名為貴安新區、蘭州新區、南沙新區。

經濟體量居首的是天津濱海新區,2016年該區的地區生產總值高達10002.31億元,增速達兩位數10.8%,成為高增長且經濟體量最高的國家級新區。

而上海浦東新區的的增長速度從2015年的9%以上跌至8.2%,正式進入增長率為8%的行列,經濟體量雖然領先其他13個國家級新區,但是卻比第一的濱海新區的經濟體量少近200億,這個數值相當於一個貴安新區的生產總值。

從能找到的數據來看,增速最高的是位處貴州的貴安新區,增速競達40.6%,然而經濟體量不大,只有240億元。需要注意的是,該區設立於2014年1月,設立時間不長,2015年的經濟增速也達20%以上,相對於2015年來說,2016年的數據頗為樂觀。但是相對於貴州省2016年的GDP為11734.43億元來講,貴安新區的GDP貢獻略微。

這13個國家級新區中,有8個區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長,經濟體量超1000億元的有8個區,如無意外,南京江北新區的經濟也在1000億以上,那麼破1000億元的區將增一席,達9個。天津濱海新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比較突出,遠遠領先其他區,經濟梯隊分級明顯。

從浦東到雄安新區,19個國家級新區的經濟大比拼

(數據來自官方或由飛笛資訊研究院計算所得,不包括2015年末及2016年後設立的4個新區)

缺少2016年GDP數據的兩個新區分別為南京江北新區、陝西西鹹新區。南京江北新區設立於2015年,該年的GDP為1465億元,而此年南京市的GDP為9720.77億元,佔比15.07%。陝西西鹹新區2015年為432.06億元,增速為9.5%。

18個國家級新區的經濟梯隊很明顯,第一梯隊為超級大區的上海浦東新區以及天津濱海新區,而居第二梯隊的新區為經濟體量在在1000億元以上的區,兩個梯隊之間沒有模糊地帶,之間架空了3000-7000億元這個層級。而位居第三梯隊的國家級新區的經濟體量則不足1000億元,有些國家新區的經濟在設立前期甚至不足100億元。

第一梯隊角逐第一:濱海新區在2010年趕超浦東後 或在5年內讓位

飛笛資訊研究院梳理濱海新區與浦東新區經濟數據時發現,上海浦東新區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被重創之後,與濱海新區的經濟差距不斷縮小,增速放緩。儘管在2010年的上海浦東新區經濟出現反彈,然而無論是體量還是增速,濱海新區都在這年完勝上海浦東新區,截止目前,上海浦東新區的經濟體量都遠不及濱海新區,且經濟增速放緩,在近兩年可能都無望重回第一的位置。

年份浦東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濱海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
2007年2793.3915.2%2364.0820.5%
2008年3150.9911.6%3102.2423.1%
2009年4001.3910.5%376023.5%
2010年4707.5212.4%5030.125.1%
2011年5484.3511.1%6206.923.8%
2012年5929.9110.1%720020%
2013年6448.689.7%8020.417.5%
2014年7109.749.3%8760.1515.5%
2015年7898.359.1%9270.3112.8%
2016年8731.848.2%10002.3110.8%

(數據來自兩區的政府網,整理BY飛笛資訊)

從數據來看,近十年,上海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的經濟都能以中高速在增長,增速水平都在全國GDP 增速水平之上。十年間,上海浦東新區的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為10.72%,而濱海新區的平均增速則遠遠高於上海,達19.26%。這意味著上海的經濟活力在近十年不如濱海新區,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浦東新區設立的時間為1992年,而濱海新區的設立時間為2006年,上海已經過了高速增長的時間,而濱海新區則蒸蒸日上。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上海浦東新區的經濟體量為5929.91億元,增長速度為10.1%,到2016年,經濟體量增加2801.93億元,達8731.84億元,增速只下降約2個百分點,經濟平穩增長。而濱海新區的經濟體量則從2012年的7200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10002.31億元,只增加了2802.31億元,然而,經濟增速卻從20%下降了10個百分點,平均降速為2個百分點。按照這種角逐的力量對比的話,3年內,或者不出5年,濱海新區將讓位浦東,浦東重回第一的位置。

改革開放2.0:浦東新區經濟占上海市經濟3成 金融危機後增長放緩

飛笛資訊研究院梳理上海浦東新區的經濟與上海經濟數據時發現,浦東新區的經濟對上海GDP的貢獻率越來越來,由1992年的8%升至2016年的31.79%,呈較為穩定的趨勢,且上海的經濟增速與上海浦東的增速呈正相關的關係,這就意味著浦東新區要是打一個哈欠,上海的經濟也要抖一抖。

年份浦東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浦東新區GDP/上海市GDP(佔比)
1990年60.24
781.663.5%
1991年71.5413.9%893.777.1%8.0%
1992年101.4921.2%1114.3214.8%9.11%
1993年164.0030.2%1519.2315.1%10.79%
1994年291.2028.6%1990.8614.5%14.63%
1995年414.6522.0%2499.4314.3%16.59%
1996年496.4720.2%2957.5513.1%16.79%
1997年608.2218.3%3438.7912.8%17.69%
1998年704.2716.8%3801.0910.3%18.53%
1999年801.3616.1%4188.7310.4%19.13%
2000年923.5116.5%4771.1711.0%19.36%
2001年1087.5316.1%5210.1210.5%20.87%
2002年1244.0016.7%5741.0311.3%21.67%
2003年1510.3217.5%6694.2312.3%22.56%
2004年1850.1316.4%8072.8314.2%22.92%
2005年2108.7912.1%9247.6611.4%22.80%
2006年2365.3313.4%10572.2412.7%22.37%
2007年2793.3915.2%12494.0115.2%22.36%
2008年3150.9911.6%13698.159.7%22.78%
2009年4001.3910.5%14900.938.2%26.85%
2010年4707.5212.4%16872.4210.3%27.90%
2011年5484.3511.1%19195.698.2%28.57%
2012年5929.9110.1%20101.337.5%29.50%
2013年6448.689.7%21602.127.7%29.85%
2014年7109.749.3%23560.947.0%30.18%
2015年7898.359.1%24964.996.9%31.64%
2016年8731.848.2%27466.156.8%31.79%

(數據來自上海浦東政府網以及上海統計年鑑 整理by飛笛資訊研究院)

從數據來看,有幾個節點對上海浦東新區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1993年-1994年,浦東新區的經濟增長率非常高,分別為30.2%、28.6%,在隨後的近20年內,經濟增速都未能達如此之高。且在1992-1995這4年內,該區的經濟增長起伏較大,從1992年的21.2%暴增至1993年的30.2%後開始回落,1995年的增速跌至22.06%,比1994年回落近6個百分點。

2001年,上海浦東新區的GDP突破一千億,也在同一年裡,該區的經濟對上海市經濟的貢獻率突破20%,增至20.87%。

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浦東新區的經濟增速由2007年的15.2%回落近4個百分點,至11.6%,這是繼1994-1995年後,回落最大的年份,經濟不穩定的態勢顯現。儘管如此,浦東新區對上海的經濟貢獻率仍高企不下,高達22.78%。

金融危機後,浦東新區乃至上海的經濟開始放緩,並在2013年邁入增速低於10%的隊伍中。2014年,浦東新區對上海的經濟貢獻率突破30%,達30.18%,關係越加密切。

天津濱海新區破萬億,經濟難掩放緩

時隔14年後,也就在2006年,濱海新區出世,該區揹負的的使命很重,要建設成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

從數據來看,濱海新區的經濟體量不小,在設立的第二年,經濟就高達2364.08億元,此時上海浦東新區的經濟為2793.39億元,相差約500億元,看起來不錯。

設立前6年,濱海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都在20%以上,經濟發展較快。在隨後的4年,經濟逐漸放緩,並且2016年,濱海經濟突破萬億後,在可預見的事情,濱海新區的經濟難掩放緩。

從浦東到雄安新區,19個國家級新區的經濟大比拼

(數據來自濱海新區政府網及區統計局)

青島西海岸新區經濟居第二梯隊之首 經濟增長較快

西海岸新區是國務院批准的第9個國家級新區,處於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內,處於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都市圈之間核心地帶,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具有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戰略優勢,是黃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歐亞大陸橋東部重要端點。

西海岸新區的經濟也在穩步增長中,穩居18個國家級新區的第二梯隊之首。

從浦東到雄安新區,19個國家級新區的經濟大比拼

(數據來自青島·西海岸新區政府網)

內陸首個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的經濟增長乏力

兩江新區是重慶市下轄的副省級新區、國家級新區,也是中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同時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後,由國務院直接批覆的第三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

在設區前幾年,兩江新區的經濟發展成波浪式增長,有漲有跌。然而,在2016年,兩江新區的經濟回落約6個百分點,跌幅放大。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新區後續的增長活力,或更顯乏力。

時間兩江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
2010年1054.9523%
2011年1226.10(約數)16.2%(約數)
2012年1476.2220.4%
2013年165016%
2014年1860.6815%
2015年220017.5%
2016年226110.9%

(數據來自兩江新區政府網及區統計局)

首個群島國家級新區:舟山群島新區經濟增長如波浪起伏

舟山群島新區設立於2011年,是中國首個國家級群島新區、長三角城市群組成部分。有意思的是,該區的經濟發展並沒有像有些區一樣,有個爆發的時間,反而一直都是波瀾起伏,也可以說表現平平。

儘管表現平平,該區卻能在2014年躋身18個國家級新區的第二梯隊,經濟總量突破1千億。

時間舟山群島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
2010年633.4511.1%
2011年765.3011.3%
2012年850.9510.2%
2013年930.858.5%
2014年1021.6610.2%
2015年12009.2%
2016年1228.5111.3%

(數據來自舟山群島新區公開信息網及區政府網)

打造廣州副中心:南沙新區

2012年南沙新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和蘭州新區之後的第六個國家級新區。

南沙新區的定位也不低,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以及廣州城市副中心。不僅如此,南沙要圍繞門戶樞紐定位,全力推進“一城市三中心”建設,使南沙成為高水平的國際化城市和國際航運、貿易、金融中心,成為廣州的“城市副中心”,支撐和引領全省新一輪對外開放。

時間南沙新區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億元)南沙新區GDP/廣州市GDP(佔比)
2012年813.56
13551.216%
2013年908.0312.5%15420.145.89%
2014年1025.5913%16706.876.14%
2015年1139.1913.3%18100.416.29%
2016年1278.7613.8%19610.946.52%

(數據來自廣州·南沙政府網,整理by飛笛資訊研究院)

南沙的定位有點像上海浦東新區,然而在經濟增長的表現上,並不能緊跟上海浦東新區。從經濟體量上來看,南沙新區躋身18個國家新區的第二梯隊,在2014年突破1千億元,並且經濟增長速度較為穩定,維持在10%以上。

南沙新區在廣州市的GDP貢獻率上,也遠不及浦東新區對上海的,佔比基本在5-6之間浮動。

其餘新區經濟速覽:

蘭州新區

時間蘭州新區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
2011年39.04
2012年11693.33%
2013年72.38(計算)-37.60%
2014年96.3633.12%
2015年125.830.55%
2016年15020%

西鹹新區

時間西鹹新區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
2014年398.0611.7%
2015年432.069.5%
2016年

(數據來自陝西統計局)

貴安新區

時間貴安新區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
2014年142.16(計算)
2015年170.620.2%
2016年24040.6%

(數據來自貴安新區政府網)

金普新區

時間金普新區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
2014年2750
2015年2166.8-21.21%
2016年22507%

(數據來自金普新區政府網以及網絡,計算自飛笛資訊研究院)

天府新區

時間天府新區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
2014年1730
2015年18117.3%
2016年1955.88(計算)8%

湘江新區: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

時間湘江新區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
2015年160311.5%
2016年180111%

(數據來自湘江新區政府網以及湘江早報)

南京江北新區: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

時間江北新區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
2015年1465
2016年

福建福州新區

時間福州新區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
2015年1041
2016年1127.40(計算)8.3%

雲南滇中新區

時間滇中新區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GDP同比增長
2015年5226.5%
2016年501.118.8%

以上內容來自飛笛智投“中南海聚焦”產品。“中南海聚焦”產品通過跟蹤中央、國務院、部委等的政策文件及言論,與股市中對應的板塊/主題相連接,從中挖掘潛在的長期投資機會,給投資者做預測或者提醒。

從浦東到雄安新區,19個國家級新區的經濟大比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