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發展正邁上新臺階'

"
"
中國綠色發展正邁上新臺階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生態環境部《中國空氣質量改善報告(2013-2018年)》顯示,2018年,全國GDP較2013年大幅增長,大氣汙染物濃度大幅下降,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48%、39%、32%。朋友圈中,“吐槽”霧霾的越來越少,“晒”藍天白雲的越來越多。

“中國積極參與和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體現了深度參與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說。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約46%,提前完成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碳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同時,中國正積極推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和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和世界各國共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在經濟學中有一條“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體現汙染物排放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類似“倒U形”的曲線:汙染物排放隨著經濟的發展先增後減,即當經濟發展到某一水平時環境汙染程度達到最高,而後經濟繼續發展,環境汙染卻隨之下降,環境質量逐漸變好。“我國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快速增加的態勢得到遏制,主要汙染物排放漸次達到峰值,或進入平臺期。按照‘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分析框架,對比發達國家環境改善歷程,我國近年來已經跨越了‘環境拐點’,環境質量總體上進入穩中向好的階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環境政策研究室主任陳健鵬向記者分析道。

沉甸甸的綠色發展成績單,來之不易,持之更艱。“從國際比較視角看,與先行國家相比,標誌性汙染物達峰值時我國人均GDP水平更低,治汙減排體現出一定的‘超前性’。儘管我國汙染物排放總體上已跨越峰值,仍然遠超環境容量,在大幅度削減後才能實現環境質量根本性改善,這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這也意味著近中期環境汙染形勢仍十分嚴峻和複雜。”陳健鵬說。我國經濟增長和汙染物排放正逐步“脫鉤”,在這一階段,我們更需要保持綠色發展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跨越汙染防治和環境治理的重要關口。

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年會上,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執行會長鄭新立表示,據估算,2018年我國綠色經濟產值約為6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達到12萬億元,約佔GDP的8%;到2035年,有望達到GDP的10%以上,綠色發展前景可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地區各部門的制度、規劃、工程、項目中,“綠色”成為關鍵詞。而海南與崇明兩顆“明珠”,正是其中綠色發展的先行者與探路人。(via 社會科學報 點擊“瞭解更多”獲取全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