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債額度提前下達 穩經濟要“四兩撥千斤”'

"

穩經濟要出重拳。過去一週,高層密集發聲,頻繁提及“逆週期調節”。國務院常務會議後兩天,財政部舉行專題新聞發佈會,部署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系列舉措。傳遞的信號十分明顯,積極發揮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作用,帶動有效投資支持補短板擴內需。

如今,我們面臨一個怎樣的經濟環境?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外部環境進一步趨緊,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總體呈回落態勢,減稅降費效果明顯顯現,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高於預算增幅。”

7月,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上半年數據,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4%,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2%。下半年拉動經濟增長,更多要靠擴大居民消費和有效投資,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對此,財政政策該如何發力?中央給出的一個對策是“加快發行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去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隨後,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今年限額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要確保9月底前全部發行完畢,10月底前全部撥付到項目上,督促各地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地方累計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28951億元,佔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94%,發行進度明顯提前。好處明顯,但問題是四季度將面臨無債可發,下半年財政緊縮效應明顯。

9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此進行了部署。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券部分新增額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見效,帶動有效投資,支持補短板、擴內需。同時,按照“資金跟項目走”的要求,此次擬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券額度向手續完備、前期工作準備充分的項目傾斜,優先考慮發行使用好的地區和今冬明春具備施工條件的地區,發揮好投資帶動作用。

此次擬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券重點用於鐵路、軌道交通、城市停車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城鄉電網、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設施等能源項目,農林水利,城鎮汙水垃圾處理等生態環保項目,職業教育和托幼、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水電氣熱等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

許宏才說,其他領域符合條件的項目如準備充分、短期可形成實物工作量,也可以給予支持。不符合專項債券政策範圍的無收益項目應通過一般債券或財政資金給予支持。此外,此次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券額度不得用於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不得用於置換債務以及可完全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

“提前下達地方政府部分新增債務限額並不是新政策,但今年提前得更早了。”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副院長於洪表示,此前,中央對地方政府的融資手段進行了一定的規劃清理,疊加減稅降費的影響,發專項債來促投資是一個相對合適的選擇。“只要做好風險防控,我國政府的債務水平還有一定空間可以利用。”

根據全國財政決算數據,截至2018年末,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8.46萬億元,如果以債務率(債務餘額/地方綜合財力)衡量地方政府債務水平,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率為77%,低於國際通行的警戒標準。加上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債務14.96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GDP數據計算,全國政府債務的負債率(債務餘額/GDP)為37.1%,低於歐盟60%的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債務風險水平。

但她同時提醒,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是短期對經濟的刺激行為,對我們正常的經濟週期一定會形成擾動,相關結果也只有在後期才會顯現,相關政策制定方還是應該從全盤、長遠來考慮,做好防範風險的準備。

此外,長期以來在使用專項債方面兩種現象值得關注:一是有錢花不出去,有的地方政府沒有相關項目需求,白白支付鉅額利息;二是有了錢亂花,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工作“績效”,用有限的財力做些政績工程。

中財-鵬元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提前發債不是“一錘子買賣”,地方要做好項目儲備,前期工作完備後,資金到位就能立馬用在刀刃上,不然就是白白浪費。但同時,項目若是匆忙上馬,甚至弄虛作假,帶來的風險更是巨大,這些方面都是需要反覆論證與注意的。

財政部預算司巡視員王克冰對此表示,各級政府必須遵循相關要求,要加強項目儲備,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履行各項審批程序,優選項目,決不能一哄而上、防止“蘿蔔快了不洗泥”,確保項目建設取得實效。

同時,要以風險防控為底線,明確項目投資方向。專項債券必須用於有收益的政府投資項目,融資規模與項目收益相平衡,聚焦地方政府早投晚投都要投的項目和補短板、強弱項的基礎設施項目。優先考慮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好的地區,重點支持財力好舉債空間大的地區,對地方債務風險較高的地區少安排或不安排。

“政府投資只起引導作用,經濟要企穩還是要發揮出企業的活力。”溫來成說,專項債的作用是撬動社會資金、拉動有效投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的主體是企業,“鼓勵企業拿出錢來,財政資金髮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才是專項債追求的效果。”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