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經開區勇當“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者

經濟 投資 節能減排 交通 中國青年網 2017-06-17
楊林經開區勇當“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者

雲南建工鋼結構有限公司

楊林經開區勇當“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者

燕京啤酒(昆明)有限公司

楊林經開區勇當“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者

雲南來源包裝有限公司

楊林經開區勇當“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者

雲南天創科技有限公司廠房

楊林經開區勇當“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者

溫德姆酒店外景

楊林經開區勇當“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者

嘉吉動物營養(昆明)有限公司

中信嘉麗澤旅遊小鎮

姜定才 李金朋

楊林經開區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充分發揮滇中城市經濟圈在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核心和龍頭作用,不斷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努力建設雲南跨越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瞄準建設“產業聚集的載體、對外開放的窗口、體制改革的試驗田、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目標,園區堅持改革創新與苦幹實幹結合,擴展總量與調整結構並舉、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並重,經過幾年拼搏,園區形成了以“1+4”產業發展模式為主導,產城高度融合發展的國際新型工業園區。

2016年末,楊林經開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30.58億元,規上企業總收入122.05億元,工業增加值26.6億元,同比增長6.8%,固定資產投資83.03億元,同比增長30%,地方財政總收入4.67億元。落戶企業226戶。園區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基礎配套不斷完善,集群效應日益凸顯。

區位引領 交通帶動

20餘年前的楊林經開區,曾經是一片不毛之地,發展離昆明城還相距遙遠。或許開拓者們當時也沒有想到,20年後的今天,經開區搖身變成昆明城的北大門,國家級的工業園區,主城區的創業板塊,昆明人的後花園。

從楊林經開區到達昆明長水國際機場,15分鐘的高速路車程;到達昆明新南站,8分鐘的高鐵時間;到達昆明北市區,20餘分鐘的小龍高速車程……

今天的楊林經開區,不僅交通距離完全融入昆明主城區,城市空間也通過長水機場、滇中新區板塊完全融入昆明主城區範圍,成為昆明主城區的北城門。

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雲南將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昆明將成為輻射中心的核心區域。楊林經開區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也將發揮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核心潛力,開懷迎接世界各地的投資創業者。

在昆明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戰略下,楊林經開區將發揮昆明城北大門的作用,以“臨空經濟帶、產城融合區、改革示範區、經濟增長極”的發展使命砥礪前行,突出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和產業發展的龍頭作用,不斷吸納四方客商,匯聚世界發展力量,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建設“一帶一路”的雲南開發熱土。

楊林經開區地處滇中門戶,滬昆、貴昆鐵路穿境而過,杭瑞、昆渝高速公路通達全國,213、320國道聯通越南、老撾。航空位置居於“10+6”區域空中飛行5小時經濟圈和東南亞、南亞5小時經濟圈內,是中國第四大空港的產業基地。

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匯聚了楊林經開區發展的巨大能量,造就了“一帶一路”建設的開放投資平臺,彰顯出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獨特空間魅力!

基礎完善功能配套

現代經濟園區比的是基礎發展環境,拼的是發展功能配套。

楊林經開區把基礎建設作為園區強筋健骨的頭等大事,發揚“苦栽梧桐樹、樂引金鳳凰”的精神,埋頭苦幹打基礎,一心一意抓配套,以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健全的配套功能吸引商家,為商家營造一個“引得來、留得住、快發展、能圖強”的創業舞臺。

經過幾年努力,楊林經開區基礎建設取得大突破,發展功能實現“六配套”。

“六大功能配套”:一是基礎配套。經過多年發展,楊林經開區以大投入完善大配套,建成區面積達9.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道路21條,總計超過35公里;建成日處理汙水2萬立方米的汙水處理廠1座,總容量1.5萬立方米中水回用收集池3個;日供水3萬立方米自來水廠2座;建成110KV、35KV變電站共3座;建成排水管道約21.3公里;建成中水回用管道20公里。產業發展基礎穩步推進,產業發展環境日益提升。

二是產業配套。楊林經開區嚴格按照“1+4”產業佈局打造配套。一是泰佳鑫標準化廠房(食品加工園)已有恆豐食品、岸寶紙業等8家企業入駐。二是恆宸工業園標準廠房已有升興(雲南)包裝有限公司、嵩明新里程包裝有限公司等14戶企業簽訂協議。三是加快推進汽車產業配套標準廠房、傢俱產業園標準廠房、國際孵化器標準廠房、臺灣科技園標準廠房建設。形成產業發展基本格局,優化產業發展空間。

三是生產配套。經開區鄰里中心496套公租房已全面投入使用;食品加工園506套公租房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已有12家企業入住,裝備製造園1377套公租房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鋪設燃氣管網約60公里,其中約30公里已投運,累計已開發商業用戶1戶,工業用戶6戶,居民用戶4216戶。燃氣供應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創建生態經開區、節能經開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是生活配套。落戶經開區嘉麗澤片區投資50億的中信嘉麗澤項目開發已基本成形,高起點、高標準的酒店、運動、娛樂等設施正吸引八方來客匯聚於此;投資40億的經開區中央商務區全面開工建設,將來,一座嶄新的城市綜合體將作為地標鑲嵌在經開區的版圖之上。生活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為經開區提升形象、聚集人氣、打造平臺注入了活力。

五是人才配套。毗鄰楊林經開區的嵩明省級職業教育基地建設如火如荼。歷經五年開發建設,入駐院校已達到13所,9所院校實現招生,學生規模近8萬人,開設了經濟管理類、工程類、醫學類等80多個專業,擁有專職教師4800人,年均培訓能力3萬人,為企業提供訂單式招生。區、校同園、發展共融的人才配套條件不可多得。

六是物流配套。楊林經開區依託“鐵、公、機”的立體交通,整合區域內包括運輸、倉儲、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資源,整合鐵路、公路、航空交通資源,規劃建設物流產業園,面積約2600畝,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約1700畝,二期約900畝。力爭把產業園建設成為一流物流城總部經濟基地,成為各種物流產品齊備、功能齊全的綜合物流產業園,成為以物流為核心,以工業為支撐的現代物流產業園,推動現代物流產業與現代工業互為補充、良性發展。

“六大功能配套”成為楊林經開區招商引資的平臺,成為眾多商家投資創業的首選,成為園區融入“一帶一路”、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舞臺。

政策優惠機制創新

能幹事,幹成事。是眾多企業家落戶創業的夢想。

園區服務是現代園區管理的核心內容。以服務方式抓管理,則園區興盛;以行政手段抓管理,則園區衰敗。園區服務質量的好壞,充分體現園區管理者的水平和智慧,反映園區機制、體制的先進和落後。

楊林經開區建設園區有“兩手”:一手抓基礎功能配套,做強“硬”平臺;一手抓機制、體制創新,營造“軟”環境。經開區不斷創新服務機制、體制,切實提高服務質量,營造“親商、愛商、護商”的園區氛圍。

管委會推行領導掛鉤聯繫制,全面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支隊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針對220餘家企業,管委會統一下派掛鉤服務領導,建立掛鉤服務責任制,24小時“保姆式”服務企業。從徵地拆遷到企業落戶,從項目立項到生產建設,從融資協調到企業擔保,從基礎建設到矛盾協調……只要是企業的事,只要企業有需求,掛鉤服務領導無一不視為己任,躬身代勞。

掛鉤服務領導定期上門與企業研究發展問題,解決發展困難,幫助企業爭取資金、項目,落實優惠政策,做好企業諮詢師、把關人。僅2016年,管委會就為掛鉤企業解決實際困難1000餘件,實現服務零投訴,滿意度達98%以上。

掛鉤服務責任制要求掛鉤人員記好一本服務企業筆記;每月向管委會領導彙報掛鉤企業生產、建設情況;管委會季度有抽查,年終有檢查。對於企業滿意度高、服務成效明顯的幹部職工,管委會給予表彰獎勵;對於企業有投訴、服務質量差的,管委會給予警告處分,情節嚴重者作調崗處理。

為了方便企業和提高辦事效率,經開區在園區內組建便民服務大廳,推行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窗口辦結;把45項管理權限集中下放,推行主管職能部門“備案制”“跟章制”,徹底改變審批難、審批慢的現象。服務大廳設置金融服務區,引入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和貸款等金融服務。

經開區得以迅速發展,靠的是“抓項目”“強服務”“勤協調”“重創新”黃金四部曲出奇制勝。“抓項目”,就是按照“工業首位、項目興區、產業強區”的要求,把項目作為園區工作的生命線,抓好“策劃包裝、洽談招商、協調落地、服務投產”四大環節,加大項目引進和項目開工力度。“強服務”,即圍繞項目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強化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水平。建設中小企業服務平臺,把除政府職能外的第三方服務引入園區。“勤協調”,就是圍繞項目做好資源配置的協調,特別是積極主動地加大對省市部門項目資源配置的各項協調工作,促項目落地、建設、投產、發展。“重創新”,始終堅持把管理創新作為經開區各項工作突破發展的生命,對進駐企業實行“一企一策”招商,“特事特辦”服務,千方百計讓企業滿意、放心。

在楊林經開區,人人都是招商者,個個都是服務員;管委會幹部職工夜以繼日奮戰在工作第一線,為客商服務好一個個項目,解決好一個個後顧之憂。

產業集群產城融合

“國際產業集聚區”“改革開放實驗田”“臨空經濟第一區”……這是社會對經開區的認可和讚譽,折射出經開區的重要戰略地位和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楊林經開區依託優越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依靠省、市高位推動,藉助優質高效的園區服務,形成了“1+4”的產業佈局。即:以汽車製造及零部件配套產業為核心支柱,以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食品飲料、信息產業等4大產業為引導,著力培育發展有利於主導產業鏈健康成長的發展平臺。

現在,經開區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已建成國家級產業基地2個,省級產業基地4個,即:中國包裝印刷產業基地、中國楊林森工林產品及傢俱加工基地、雲南省裝備製造(數控機床、汽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雲南省林產品加工基地、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雲南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雲南建工、丹麥嘉士伯集團、康師傅集團、燕京啤酒、伊利乳業等國內外226家企業紛紛入駐經開區,投資億元以上項目74戶,規上企業84戶。

園區世界500強企業有嘉士伯集團、嘉吉集團、中信集團等8戶;中國500強企業有中石油、雲南建工集團、沈機集團、伊利集團等11戶。經開區擁有世界500強近百分之二的企業落戶,中國500強百分之二的企業落戶。這些帶有金字招牌的國際龍頭企業,在短時間紛紛落戶楊林經開區,為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開放城市發揮產業集群效應。

以產興城,以誠促產,產城融合,是楊林經開區的最大特色。

楊林經開區在規劃上充分體現產城融合的園區發展格局;在建設上充分尊重產城融合的園區發展規律,以產城融合的思路貫穿園區建設發展,實現產業跟著城市走,城市依託產業建的融合目標;聚人氣、商氣於一體,匯發展要素於一城。

園區走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旅遊、互聯網+文化、互聯網+市場等高端發展路子,擴大創業空間,打造智庫經濟,增強產城融合密度和效益。

尤其是嘉麗澤度假區等板塊的匯聚,為經開區產城融合發揮了積極效應,成為產城融合的空間規劃典範。

科技引領 綠色示範

面對“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楊林經開區逐浪商潮,屹立潮頭。楊林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李紹文表示,“一帶一路”是經開區面臨的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是經開區走向南亞東南亞的抓手,經開區將不負眾望,砥礪前行,爭做“一帶一路”的實踐者、開拓者!以打造“六區”目標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洪流。

打造高效園區。依託國家級嵩明楊林經濟技術開發區自身優勢,以建設具有一流機制、一流環境、一流要素、一流績效的開發區為目標,以培育特色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為重點,藉助外力、凝聚內力,做特做優產業佈局,做大做強經濟總量,做精做靚城市形態,呈現出總量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環境不斷改善的良好態勢。

打造集約園區。加快推進招商引資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粗放低效型向集約高效型轉變,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做大總量、激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培育均取得重大突破。

打造科技園區。以打造高層次科技創新載體、集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聚群為目標,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培育,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把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產業)作為支撐和引領園區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打造綠色園區。始終堅持“環保優先”戰略,不斷完善園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汙染防控水平,使人居生態環境質量得到優化提升。嚴把項目入園關,堅決杜絕高能耗、高汙染、低產出的項目入駐。提高節能減排水平,促進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逐年降低。

打造產值千億園區。力爭於“十三五”實現工業總產值1500億元以上。即以汽車整車基地等為支柱的汽車及配套產業,可實現工業產值1000億元;以沈機集團、雲南建工等項目為主,實現工業產值200億元;以嘉士伯啤酒、康師傅、燕京啤酒、伊利乳業等食品飲料項目為主,產值達200億元以上;以奧雲焊材、管材、太陽能熱水器為主的新材料產業產值達100億元以上。

打造銷售收入五百億園區。在打造工業總產值達1500億元基礎上,打造“年銷售收入超五百億元園區”。即以高深橡膠、沈機集團、標準化廠房、中心商務區為主的總部經濟銷售收入達500億元左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