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加強多元人文交流合作 共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鑑

經濟 亞洲 文化 趙磊 中國教育電視臺 廣播 國家廣電智庫 2019-05-17

導語:

【摘編】加強多元人文交流合作 共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鑑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廣電總局將舉辦《亞洲文明 全球影響力》平行分論壇,特邀趙磊、王文、趙明昊、張西平、查道炯、賈文山、袁劍、胡正榮等專家學者撰寫稿件,為平行論壇提供理論支撐。國家廣電智庫公眾號對這些稿件進行摘編,這是第二篇《加強多元人文交流合作 共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鑑》。

【摘編】加強多元人文交流合作 共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文明交流互鑑有賴於理念、制度、產品等方面的不斷創新開拓。中國與各國開展多方面的人文交流合作,推動文明交流互鑑。

智庫建設促進溝通凝聚共識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國際關係和“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趙磊在《“一帶一路”六週年:進展與反思》一文提出,“一帶一路”是中國加強與亞洲和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鑑、參與全球治理的公共產品,是對沃勒斯特“世界體系理論”的超越。世界體系理論的邏輯是“中心—邊緣”秩序,而“一帶一路”的邏輯是“節點—網格”秩序,即“去中心”,通過互聯互通將邊緣地帶打通成為節點,節點之間形成網格,每一個國家都是“自中心”,由此國家在網格體系中實現公平與普惠,“一帶一路”是全球夥伴關係體系的具化,共賞、共建、共享是全球治理的原則,也是“一帶一路”的原則。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一帶一路理論創新以及品牌性智庫成果、高端學術交流平臺與合作機制,吸引了國內外智庫廣泛參與,架起了促進溝通、增進理解、凝聚共識的橋樑。如,從科技合作入手,組織“一帶一路”有關國家共同研究解決其發展中的重大挑戰和問題,得到“一帶一路”國家的廣泛支持與高度認同。

【摘編】加強多元人文交流合作 共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鑑

經濟外交鞏固民心相通

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查道炯等人在《“一帶一路”與經濟外交》一文提出,經濟外交可以有效達到政府和社會層面的有效互動,貿易是世界各國相互交往的重要方式。“一帶一路”倡議與其他合作方式的最大區別在於,它不以治理體系的一致性為前提或目標,而是著力尋求在現有規則和規範的基礎上擴大合作,其最明顯的表現是一系列相互連接的陸路和海上經濟走廊,它們橫跨東西、縱貫南北,將新的陸港、海港、公路、鐵路線、物流區和城市連接到一起。“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經濟外交的又一項(軟)機制舉措,越來越多的國家響應了這一互利共贏的理念。資本和商品的雙向流動形成並鞏固國家間經濟與民心真正聯通的網絡。

【摘編】加強多元人文交流合作 共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鑑

廣播影視和新媒體交流合作促進亞洲形成文化共同體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明品等人在《加強廣播影視交流合作,助力構建更加緊密的亞洲命運共同體》一文中提出,廣播影視是當代使用強度最大應用範圍最廣的文化業態,蘊含著豐富的活態的文化元素與文明基因,是人文交流的重要領域,也是文明對話的重要手段與平臺。 亞洲是各國影視最大的國際市場,並已形成共同大市場,亞洲各國尤其是影視大國的眾多類型的影視節目在亞洲地區廣泛播出,增進了亞洲各國之間人民的相互理解,促進了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創新和繁榮,已成為亞洲人民的共同精神文化財富,推動形成多元開放和諧的亞洲文化共同體。

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輯胡正榮等人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文明交流互鑑——一個數字化與媒介化視角》一文中提出,“媒介化”的文明交流互鑑正在成為數字、網絡和智能傳播時代的一個新常態,“指尖上的文明交流”將成為文明間對話的最靈動渠道和最有效機制。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文明交流互鑑的新理念和新行動,需要藉助全媒體時代的新平臺和新技術,要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平臺所賦予的各種傳播能力,在史無前例的全面而豐富的“連接性”和具有革命性的“智能化”基礎上,挖掘多種文明構成要素,廣泛使用多種移動終端,充分發揮個體、群體、企業、政府和其他社會組織等多個主體的交往能動性,從而達至全媒體傳播基礎上的文明間對話和共榮。

(摘編:劉繼生)

【摘編】加強多元人文交流合作 共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鑑

輪值主編:朱新梅

後期編輯:吉 京

【摘編】加強多元人文交流合作 共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