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產業體系轉型,資產應由“重”入“輕”

經濟 人力資源 能源 財經 第一財經 2017-04-02

要真正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家建議中國應構建一個新型產業體系,從以往的由“輕”入“重”,轉型為由“重”入“輕”。

22日,在復旦大學舉行的“變革與發展:中國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研討會”上,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芮明傑表示,未來我國新型產業體系應實現產業由“重”入“輕”的轉型。“這不是指傳統的重工業和輕工業,而是指由以化工、金屬冶煉、大型設備為代表的資金密集的‘重資產’行業,轉向新型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生產服務經濟與功能性產業相配合的‘輕資產’行業發展。”

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的生產服務性產業,具有佔地少、能耗低、運輸量小、汙染低和高附加值等特點,其核心要素稟賦為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這正好與我國未來需要建立的新型比較優勢相符合。

具體來說,新型產業體系應該是以服務經濟為主導、以再生性能源為支撐、融合數字製造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動“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體系,並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新型產業結構。

上海市產業發展和評估中心主任王小沙也表示,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目標是要建立適應未來需求變化的新型產業供給體系,也就是建立面向未來的、全球產業分工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符合我國未來全球市場定位的新型產業體系與產業結構,並同時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尋找並確立引領我國下一輪經濟增長的產業發展新動力。

而要建立這樣的新型產業體系與產業結構,芮明傑表示,中國需要實施稟賦升級、價值鏈升級和空間結構優化三個戰略。“我們現行的產業體系依賴的要素稟賦還是基本的勞動力、資本、土地要素,由此形成的產業體系的國際比較優勢已經不存在了,因此需要將要素稟賦調整到人力資本上去。”

同時,中國現行的很多產業基本上落在價值鏈的低端,因此如何通過知識積累和能力培育,使我國更多的大企業獲得更多產業鏈主導升級的“話語權”,也是轉型的關鍵。

此外,中國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間產業同構的現象導致資源分散和市場分割,這就需要通過要素流動和市場的統一實現區域一體化,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一個良好的資源支持和市場支持。

王小沙表示,在構建新型產業體系過程中,也需要根據中國區域的不同特點分區施策。比如東部地區可以實施“進口替代”戰略,加大對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中部地區則可以通過刺激消費升級換代,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西部地區可以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提高西部的科技教育資源配置,加強對工業發展各類人才的培養,為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東北地區堅決淘汰不符合市場需求的落後產能,堅持分類化解過剩產能,並與深化改革、企業重組、優化升級相結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