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三個維度'

"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袁志彬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新時代的國家戰略,其重要性和發展前景備受矚目。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展望未來,實現這些戰略定位的關鍵取決於廣州、深圳和港澳等城市的分工協作與融合程度。具體來說,就是要從三個維度進行著手,即不僅要有廣度(廣州)、深度(深圳),還要有高度(港澳,gang+ao→gao)。

從廣度來看,粵港澳大灣區要以泛珠三角區域為廣闊發展腹地,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輻射引領和帶動作用,統籌珠三角九市與粵東西北地區生產力佈局,帶動周邊地區加快發展,實現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峽西岸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和長江中游地區的聯動發展。要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進而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從深度來看,就是圍繞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專業化分工和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香港和澳門有一大批科學家,有很好的原始創新能力,在特有的條件下配置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在大灣區裡是最強的,深圳的華為、中興、騰訊、大疆、華大基因等優秀企業研發處於全球領先水平,而珠三角地區在把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產力上,是世界幾大灣區中優勢較大的。因此,完全可以通過不同城市和地區之間的分工協作、科技創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動,從深度上下功夫,努力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目標。

從高度來看,就是要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實現更高程度、更高層次的國際化和全球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擁有高度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以及遍佈全球的商業網絡。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作用不斷強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顯。珠三角九市(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珠海、肇慶、中山、江門、惠州)是內地外向度最高的經濟區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在全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就是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在新一輪全球化中發揮更重要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總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舉措。從廣度、深度、高度三個維度視角進行宏觀思考和戰略佈局,就會牢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