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國外交成就 開闢更加廣闊的全球發展空間'

經濟 習近平 投資 歷史 金融 大阪市 歐洲 中國小康網 2019-08-13
"

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10年後,世界經濟又一次走到了前行的十字路口。增長依然乏力,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貿易和投資爭端加劇,全球產業格局和金融穩定受到衝擊,國際投資者信心明顯不足。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堅持和倡導多邊主義。

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中國答案讓人信服。回首2019年上半年,三大主場外交、5場國際會議、7次國事訪問,習近平主席把握髮展大勢,胸懷共同未來,提出中國方案,傳遞中國信心,為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明確方向。

中國成績,為世界經濟提振信心。日前,中國經濟公佈“年中答卷”:上半年經濟總量逾45萬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這一消息迅速成為各國媒體報道和解讀的熱點,“中國正在打造更強勁、更多樣化的經濟”。中國經濟不僅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而且展現出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在世界經濟新版圖中,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逾30%。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保持經濟穩中向好,世界經濟“穩定器”和“發動機”的底色愈加鮮明。

中國方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引領。面對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習近平主席開出“治本良方”——合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徵程。“鼓勵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三方合作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一系列具體舉措,進一步突出發展的包容性、均衡性,既高效激活發達國家的資源,又促進更多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讓各方都能從國際貿易和投資中受益。越來越多的發達經濟體、國際組織以更多樣的合作模式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合作中,共建“一帶一路”的道路越來越廣,互利共贏的“蛋糕”越做越大。在G20大阪峰會,習近平主席呼籲各方攜手共進、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堅持改革創新,挖掘增長動力;堅持與時俱進,完善全球治理;堅持迎難而上,破解發展瓶頸;堅持夥伴精神,妥善處理分歧。高質量發展理念,集全球之智,克共性難題,超越疆域侷限和人為藩籬,兼顧當前和長遠,為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指明方向,讓更多國家人民共享創新發展成果。

中國智慧,為全球治理把準航向。“古往今來,人類從閉塞走向開放、從隔絕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中國是經濟全球化堅定的倡導者和維護者,積極推動各方共同促進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3月,習近平主席與歐洲領導人共商全球事務合作,為堅持多邊主義凝聚力量。6月,在歐亞大陸,習近平主席與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元首加強頂層設計,勾勒具體部署,進一步夯實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發展戰略對接,編織合作共贏的時代圖景。在國際局勢變亂交織的歷史關口,習近平主席引導G20大阪峰會對話討論朝著合作、包容、共贏方向發展,呼籲要立足共同利益,著眼長遠發展,“避免因一時短視而犯下不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在會場內外引發熱烈響應。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已成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和心聲。

中國行動,為共同繁榮創造機遇。“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將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帶來更加進步和繁榮的中國和世界。”特別是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衝擊多邊合作的當下,中國作為世界上100多個經濟體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堅持擴大開放,持續深化改革,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進一步開放市場”“主動擴大進口”“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動經貿談判”……中國主張自信坦蕩、擲地有聲,是對“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守諾與踐行,彰顯中國將自身發展同各國共同發展相統一的全球視野。

“我們有責任在關鍵時刻為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把準航向,為市場增強信心,給人民帶來希望。”中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是世界經濟大船駛向美好彼岸的堅定力量。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以更好的合作謀求互利共贏。中國將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國際合作環境,攜手開闢更加廣闊的全球發展空間,為促進世界經濟持久繁榮不懈努力。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05日 03 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