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建國後發展勢頭良好,經濟領先中國,卻因一次誤判,前功盡棄

經濟 英國 二戰 抗日戰爭 叄教玖流 叄教玖流 2017-08-27

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並未受到戰火荼毒,加之英國二百多年的殖民歷史給印度留下了一定的工業基礎。相比之下,中國自晚清以後雖有發展,但工業基礎依然非常薄弱。清亡之後,軍閥年年混戰,此後又是八年抗戰及四年內戰,長期受戰火摧殘的中國可謂百廢待興。所以,印度獨立後的經濟水平與工業化程度都要超過中國。

時至今日,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工業化程度與中國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差距越拉越大。造成印度的落後主要是因為:一、印度幾百年來沒有經歷過深徹的社會變革或革命,大量封建落後生產關係被保留下來;二、缺乏長期的大一統歷史,主要還是英國人幫助他們統一。這就造成了印度各邦獨立性太高;三、英國政體結合印度落後因素,形成了低效、龐大的政府機構……

印度獨立初期,本來有機會逐步消除這些障礙,逐漸推動工業化,讓印度對中國的優勢繼續下去。因為此時印度有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尼赫魯總理,有著非常優越的內外環境。例如:

印度建國後發展勢頭良好,經濟領先中國,卻因一次誤判,前功盡棄

其一、印度由於繼承英國政體,又自我標榜社會主義,對蘇聯的經濟發展模式倍加推崇。所以印度在美蘇雙方都吃得開。同時,印度又是不結盟運動的倡導者,是第三世界中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印度也以第三世界的領導者自居。

優越的外部環境使印度可以左右逢源,從美蘇雙方得到武器裝備、經濟援助、建設指導等等。

其二、尼赫魯也非常重視工業化,推崇蘇聯的工業化發展模式。在蘇聯的幫助下,印度的重工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短短數年間,重工業規模增長了一倍。

印度建國後發展勢頭良好,經濟領先中國,卻因一次誤判,前功盡棄

其三、削弱各邦權力,加強中央集權,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印度要想學習蘇聯模式,那麼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必不可少,這必然要削弱各邦權力,加強中央集權。

  其四、印巴戰爭取得勝利,又趕走葡萄牙人收回果阿地區。民族自信心爆棚。

由於印度一路走來順風順水,成效顯著。尼赫魯個人的影響力與威望在不斷上升。尼赫魯想通過強大的個人影響力與威望強行推行改革。例如,削弱各邦權力,加強中央集權等。

印度建國後發展勢頭良好,經濟領先中國,卻因一次誤判,前功盡棄

如果印度能這樣一路順利的走下去,在尼赫魯強有力的領導下,工業逐步發展起來,國內的各種問題逐漸解決,民族自信心與凝聚力在一次次成功或成就中不斷加強。那麼印度將發展成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它或許也將一直保持對中國的優勢。

但是,一切因為尼赫魯誤判形勢,錯誤地挑起了對華戰爭,結果慘敗。這一敗令尼赫魯威望一下跌到低谷,沒有了強人的制約,內部開始陷於爭吵,各邦獨立性又反彈。原本的種種努力毀於一旦。尼赫魯本人也在內外打擊之下病逝,印度遂失大好形勢。

印度建國後發展勢頭良好,經濟領先中國,卻因一次誤判,前功盡棄

印度喪失了一次能夠最大改革內部種種弊病,讓印度更高效發展的良機。此後的印度再也沒有出現過像尼赫魯這般威望的領導者。他們中不乏改革者,可惜沒有足夠的威望,改革的力度與成果非常有限。以致今日仍百病纏身,雖屢想趕超中國,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