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東醫療集團託管開發區5家衛生院 開發區居民今後在家門口就能看名醫了

經濟 社會 東楚網 2017-04-02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東楚晚報記者 詹鈃 曾麗妮) 28日,開發區與鄂東醫療集團黃石市中心醫院簽訂託管協議,太子鎮衛生院、汪仁中心衛生院、大王鎮衛生院、四棵衛生院、金海門診部五所衛生院(門診部)由鄂東醫療集團黃石市中心醫院託管。

此協議的簽訂,標誌著開發區全市率先探索基層醫療機構改革的步伐已經邁開,讓更多的好醫生、好設備下鄉,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難題亟待破解

開發區現轄汪仁、四棵、大王、太子、金海等5家衛生院(門診部),衛生室109個,鄉村醫生222人。

這5家衛生院(門診部)在現有運行體制下,醫療收入普遍逐年下降,職工工作積極性不斷下滑,與群眾就醫需求矛盾日益嚴重,全面推進衛生院管理體制改革迫在眉睫。

太子鎮衛生院從2015年到2016年間,包括有事業編制在內的醫療工作人員,已經有8人跳槽至民營醫院或者其他更高級別的醫院。衛生院醫療收入普遍逐年下降,人才流失嚴重,此難題亟待破解。

鄉鎮衛生院逐漸被居民冷落,從住院人數就可見一斑。

“我們之前的住院人數每年有2000多人,而從2015年以後,特別是在2016年,驟減到800餘人。”太子鎮衛生院院長程平德說,還有一個最明顯的指標就是“生孩子”,產科門診量直接從每年1000多人次降到200人次左右。

“吃大鍋飯”現象在衛生院裡很普遍,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隨著優秀醫療人才的“向上跳槽”,很多患者不得不捨近求遠,到服務好、技術好的大醫院進行治療。

改革打破僵局

推進改革,就是要打破這種體制,拉開收入差距,吸引優秀人才從事鄉鎮衛生工作,為衛生院發展增添活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後出臺了《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關於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通知》等文件,為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今年初,市領導在開發區召開現場辦公會時明確指出,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要創新、減負。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開發區按照因地制宜、資源共享、提升服務的原則要求,探索市中心醫院託管鄉鎮衛生院新模式。

託管後的鄉鎮衛生院在原“鄉鎮衛生院”的基礎上,增掛“鄂東醫療集團某某衛生院”的牌子。按照政府所有權不變、機構名稱不變、獨立法人地位不變、現有人員檔案身份不變、資產權益不變、財政投入渠道不變等原則,採取委託管理的形式,由鄂東醫療集團市中心醫院對5家衛生院行使經營管理權。

託管後,開發區將建立以“市中心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醫療服務機制,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診療模式和醫療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協作機制。

優質資源下沉

“託管五個鄉鎮衛生院後,讓人員逐步下沉,實行優質資源下沉,讓更多的患者能夠在家門口看病。”鄂東醫療集團總院長、黨委書記張傑表示。

隨著開發區城鎮化的步伐加快,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鄉鎮衛生院相對傳統的經營模式和醫療條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滿足不了當地居民的需求。而現在,5家衛生院託管給鄂東醫療集團市中心醫院,可以說是一個新的契機。

“開發區不僅是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的主戰場,也是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的示範區。”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魯友年說,開發區將以試點鄉鎮醫院託管製為抓手,進一步探索機制體制改革,破解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出行難、就醫難、入學難問題,增強新市民歸屬感和獲得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