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製造業PMI為51.8% 專家:經濟總體呈平穩上升態勢

經濟 投資 金融 民生銀行 中國江蘇網 2017-04-03

央廣網北京3月3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今天上午,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公佈了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1.8%,連續兩個月上升,高於上月0.2個百分點,製造業持續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3月份,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1%,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升至近三年的高點,非製造業擴張步伐進一步加快。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3.3%,與上月持平,繼續保持平穩擴張;中型企業PMI為50.4%,低於上月0.1個百分點,延續擴張態勢;小型企業PMI為48.6%,比上月上升2.2個百分點,收縮幅度明顯收窄。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位於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是經濟健康狀況的領先性指標,反應了製造業未來可能的運營狀態,近幾月中國的製造業PMI連續運行於50分水嶺上方,表明中國製造業正在企穩復甦。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今年前兩個月數據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明顯改善,同比增速從去年全年的不到10%大幅攀升至31.5%,工業增加值和投資雙雙超預期回升,這都預示著中國經濟的開局平穩。

然而,仍舊有幾個數據是值得關注的。一個是今年2月份我國的外貿出現逆差,這是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逆差。此外是房地產的投資增速超出預期。在當前房地產調控進一步升級的背景下,房地產投資能否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第三個就是居民消費的增速出現回落。這些數據的變化背後暗含著哪些深意?如何從近期密集公佈的數據中把握宏觀經濟的走勢?

有請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此作出分析與評論。

溫彬:“關於剛公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解讀:一是對PMI連續回升進行分析;二是對一季度整個宏觀經濟金融的情況做出判斷;三是下一步政策的走勢。

首先,今天剛公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都是繼續在回升,這也反映出當前整個經濟的基本面是健康向上的。其中,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今年以來已連續2個月在回升,同時,已連續8個月都是在50以上,也就是榮枯分界線之上。這反映出去年在穩增長政策作用下,從去年3季度後中國經濟逐步企穩回升的特徵。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結構看,比如生產、新訂單、採購量等指數都在進一步回升,這也反映出當前的生產狀況比較平穩,總體是平穩向上的。這樣的話,對企業擴大再生產,企業盈利的改善也是有幫助的。再者,結構進出口指數連續5個月都是在擴張的區間,這反映出隨著內需的擴大,外部形勢可能有所好轉,這樣的話,整個進出口的狀況可能相對去年來說會有所改善。

其次,原材料的漲勢趨緩,從去年下半年以來,PPI的漲幅是比較令市場關注的,2月份達到了7.8%,創了近年的新高。但是,可能隨著下一階段基數的效應,漲幅可能會有所趨緩。那麼,從PMI原材料價格指數以及先行指數來看,也反映出未來的PPI價格上漲是有趨緩的跡象。再次,這裡面公佈的企業的資金,反映了資金緊張情況比重有所反彈,特別是中小企業,有半數以上企業反映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存在,這反映出當前的資金面狀況。從PMI先行指數來看,總體經濟處於平穩的上升趨勢。

今年的第一季度馬上結束,從整個今年一季度的形式看,開局總體平穩,主要是宏觀經濟指標還是表現良好。預計今年1季度GDP同比可能是增長6.8%,略好於去年。CPI預計是上漲1.5%左右,屬於溫和的通脹,是在年初制定3%的通脹目標內。PPI在持續攀升的過程中,流動性總體平穩。信貸結構在進一步優化,去年主要集中在住房按揭這塊,今年初以來在企業中長期貸款中也快速提升。這樣的話,企業融資、居民部門融資整體的結構相對去年還是在進一步優化。

不過,從‘三架馬車’貿易、投資以及消費來看,二月份出現了幾個意外的數據:第一是貿易逆差,二月份出現的貿易逆差是91.48億美元。下一階段,貿易逆差可能會有所好轉,但相對去年可能會有所收窄,總體可能還是保持貿易順差的狀態。二是關於投資中的房地產投資。其增長是超預期的,今年前兩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9%,比去年末提高0.8個百分點,所以還是有觸底回升的跡象。不過從結構上來看,製造業是增長了4.3%,還是相對比較平穩。房地產是8.9%,增長了2個百分點,現在看來,房地產投資還是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基礎設施領域增長了21.26%,比去年底提高了5.55%,這反映出當前在穩增長中,基礎設施投資還是發揮了主導作用。但是,隨著近期對房地產調控進一步升級,房地產在未來是否會出現回落還需進一步觀察。第三是消費增速的放緩。今年前兩個月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9.8%,這是2004年以來首次低於了2位數的增長,所以這也是一個意外,我認為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近年來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有所放緩,這可能會影響到居民的消費支出。二是去年居民部門由於購房、消費貸款等加槓桿較突出,這也可能會影響年初居民的消費增長。雖然出現了以上幾個意外,但從一季度整體的形式來看還是平穩向好的。

對於下一階段的政策,我認為要保持好經濟平穩健康的發展,還需從以下三方面發揮作用:

一是繼續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了今年財政赤字預算大概是2.38萬億,比去年增加了2千億人民幣,佔GDP比重是3%,所以中央赤字還是在可控範圍內。問題是除了進一步加大公共領域的開支,還應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對居民的減稅力度,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鼓勵企業的投資和居民消費的擴大。所以,在積極的財政政策方面,這對穩增長作用的發揮還會有更大空間。

二是要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目前是在構建‘貨幣政策+宏觀審慎’這樣的雙支柱政策框架,其實,從今年開始央行也加強了對MPA考核,現在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監管都是同步趨嚴的,所以,市場上可能資金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緊張。前面PMI數據公佈的時候也反映出一些企業感覺市場的融資比較緊張,這樣的話,可能會導致一些企業的債務鏈出現問題。同時,近日一些大型的民企曝露出債務問題。所以,我認為下一階段要進一步通過宏觀審慎去引導金融機構,在去槓桿的同時,要保持宏觀審慎監管的靈活性,以此來確保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還有,要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中小微企的支持,使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得到切實、有效的解決。

三是要加強監管政策的協調,同時做好風險防範的預案。在制定宏觀政策中,各部門之間應加強政府的協調,避免調控中‘一控就死,一放就亂’現象,導致市場波動。現在金融市場的聯動性、交叉性非常緊密,所以一個市場的風險可能迅速的會傳遞到另外一個市場中,這也要求監管部門,特別是負責宏觀監管的部門加強政策協調溝通,做好風險防範的議案,以保持經濟、金融的平穩運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