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打造內部共享機制?終極答案來了

文丨白萬綱,編輯丨吳樂意

財資一家微信首發,轉載請聯繫授權

隨著共享思維逐漸滲透到商業模式上以及人們的生活中,它被總結為四個維度。宏觀意義上,共享經濟是時代的要求,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還改變了社會秩序和法律監管等,它是供給側改革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環節,是經濟結構型的方向;產生基礎方面,共享經濟是宏觀環境催生的結果,社會網絡通過匹配供給與需求,促成了P2P共享,移動互聯網創造了便於分享的技術環境,提高了社會網絡效率;內部機制設計上,共享經濟的模式是需要設計的,不是天然形成的,企業可通過針對性設計形成適合自身的共享商業模式或內部共享機制。

企業如何打造內部共享機制?終極答案來了

共享經濟世界

打造企業共享機制模型

金鑰匙的提出,是對全球共享行為模式的總結和昇華,三個維度包含了零成本社會下參與共享的主體,囊括了共享經濟下分享的各類形態,同時納入了企業共享機制的類型。企業可藉助金鑰匙模型,打造企業獨特的個性化金鑰匙,掌握金鑰匙使用的祕訣,從而開啟企業的共享大門,共享大門的開啟意味著企業價值創造的新路徑也被打開。

企業如何打造內部共享機制?終極答案來了

圖:共享金鑰匙

X軸表示組成零成本社會的各類經濟主體,Y軸表示共享經濟從低級到高級的多種形態,Z軸表示能夠有效激勵各類經濟主體積極參與構建共享經濟的機制。金鑰匙的使用邏輯是零成本社會的各類經濟主體(X軸),在某種共享手段或若干種共享手段組合的作用下(Z軸),通過自身的經濟活動(九宮格),積極參與構建共享經濟(Y軸),如人力資本,在股權激勵的作用下,可以創造更多的剩餘價值。

金鑰匙有三面齒,每一面齒有其獨特的含義,解密金鑰匙的構造,企業則可根據金鑰匙打造自身獨特的金鑰匙。三排齒要甄選精準、設計巧妙,才能打造真正屬於企業自身的共享機制金鑰匙。

共享經濟下的主體

第一排齒是企業在共享經濟思維下找到的三類共享主體,分別是資方、人力資本和鏈眾,是構成金鑰匙的基本要素。資方,指資源的控制者。對於整個集團而言,資方是指股東;對於集團子公司而言,資方是指母公司以及各其他出資主體;對集團外部而言,資方升級為控制供應鏈、產業鏈、生態鏈的鏈主。人力資本,即一般擁有獨特技能、稀缺技能,稀缺素質、稀缺稟賦等,如核心創新技術人員、資深高級管理人員、擁有大量客戶/市場資源的人員、擁有整體解決方案的人員等。鏈眾,參加企業經濟活動鏈的所有主體。既包括供應鏈、產業鏈、生態鏈上的必要環節,也包括為生態鏈提供相關支持和服務的主體。

三類主體範圍是逐漸擴大的,依次是從資源的擁有者、控制者向企業大部分員工擴展,進一步向整個供應鏈、產業鏈、生態鏈中的各類組織擴展,範圍依次擴大,因為共享不僅僅是所有者之間的利潤的分享,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本、更多的經濟主體,社會組織參與,才能囊括全部的共享行為。企業在使用共享模型做共享戰略或管控時,首先要明確參與共享機制的主體,思考現階段戰略中哪些主體要納入共享體系內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

企業如何打造內部共享機制?終極答案來了

圖:中糧產業鏈生態圈

中糧集團在做共享戰略或管控時,首先要從上表可能的主體中確定參與共享的主體,選擇主要依據是當前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如果企業當前主要考慮技術人才發展戰略,則在考慮人力資源主體時,可以將技術人員納入共享體系內;若企業當前考慮供應鏈優化,則可以將供應鏈中的關鍵部分企業納入共享體系。

中糧集團在設計共享主體時,首先在企業內部設計哪些人力資源應該納入共享體系,此外,考慮全產業鏈上的關鍵環節、將關鍵環節的鏈眾也納入共享體系中,假設如果當前中糧集團的戰略是打造一系列的品牌,那麼扮演品牌推廣角色的子公司,如我買網等中的核心管理人員,品牌團隊應該納入共享體系中。

因此,共享主體的選擇首先是依據集團戰略確定參與共享的主體,包括企業內外部、各環節、產業鏈、生態圈的相關主體納入共享體系。

共享經濟下的多種形態

第二排齒是企業在共享經濟思維下找到的多種形態,分別是剩餘價值、協同效應、生態經濟,是構成金鑰匙的核心要素。以上三種共享經濟的形態攘括了企業內以及企業間所有共享形態。剩餘價值是指組織及組織內勞動者創造出的超出勞動價值的價值,例如企業內閒置資源的利用所創造出來的價值,是超出一般利用程度所產生價值的部分,通過一定的機制,可進一步激發人力資本的潛力去創造更多的剩餘價值;協同效應,即打群架效應,在集團組織中,是指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通過戰略、資源等方面的協作發揮出來的集團的放大效應;生態經濟,指打破單體作戰下以單個組織利益最大化追求的慣性,將生態鏈中的各個主體形成企業網絡,通過分享機制,實現資金、技術、信息、知識、理念等的交換,從而實現整個生態鏈的利益最大化,整體形成生態經濟。

以上三種形態是逐級遞增的,剩餘價值更多的是對單個企業內部資源的利用,協同效應則考慮企業與企業之間,是在整個集團範圍內的共享,生態經濟則是更加廣泛的範圍,是生態鏈上的共享形態,三者範圍逐漸擴大,層層遞進,包含了企業所有可能的共享形態。企業在明確了參與共享的主體後,其次是要思考可能被分享的形態,主要從剩餘價值、協同效應以及生態經濟三個角度進行思考,哪些形態被創造、被挖掘,才能發揮更大價值。

騰訊集團在確定可能被分享的共享形態時,從剩餘價值、協同效應、生態經濟三個方面均進行了一定的嘗試,集團在思考共享形態時,可參照騰訊集團,從三個層面進行考慮,確定企業自身的共享形態,詳見下表。

企業如何打造內部共享機制?終極答案來了

表:騰訊集團共享經濟形態示例

共享經濟下的激勵手段

第三排齒是企業在共享經濟思維下找到的激勵手段,分別有廣義薪酬、利潤分享、股權激勵、項目跟投、對賭協議、其他機制等,是構成金鑰匙的靈魂要素。

企業在明確了參與共享的主體以及被挖掘的價值形態後,要思考如何設計激勵措施,才能讓主體在共享手段的作用下,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價值形態的發現、挖掘、配置中。集團在設計激勵措施時,針對不同的共享主體以及不同的共享形態,要個性化設計共享手段,綜合運用多種激勵手段促使共享主體參與共享形態的創造。

企業對金鑰匙的應用簡單歸納起來有三個步驟。第一步,找到企業內部以及企業在供應鏈、產業鏈、生態鏈中的共享主體,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確定共享主體範圍,主要從資方、人力資源、鏈眾三大方面去確定;第二步,發現、識別、挖掘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生態鏈上的共享形態,主要從剩餘價值、協同效應、生態經濟中去識別;第三步,針對性設計共享手段,促使共享主體在共享手段的作用下去參與共享形態的配置。

關注財資一家(微信號:TreasuryChina),在線訂閱《財資中國|財富風尚》雜誌,獲取更多公司金融、資金管理、現金管理、支付結算、企業理財、風險管理、資產管理、企業財富管理等方面的原創乾貨。加財資君微信:treasury-westlake,進微信群與CFO、財務總監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