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餘:以產業大招商助推動能大轉換

經濟 新能源 投資 風投 中國江西網 2017-06-17

本報訊 近年來,我市以革故鼎新的眼光和膽略,大力實施產業招商,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推動產業集聚佈局、規模發展,向中高端邁進,一批項目相繼落戶新餘,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立足產業抓招商。重點圍繞鋼鐵、新能源、光電信息、裝備製造四大支柱產業,加大產業項目招商力度,實現新舊發展動能銜接過渡。近幾年,依託鋼鐵原材料比較優勢,積極延伸產業鏈,引進瀚德科技、弘旺汽車、澳力特缸套等汽車零配件製造為主的裝備製造產業,實現自營出口“零”突破,近兩年累計實現出口1.33億美元。抓住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等政策利好時機,發展鋰電新能源產業,先後引進佳沃、本一等鋰電行業領軍企業和十幾家配套商,已基本打通鋰礦原料至動力電池生產環節,2016年全市鋰電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利稅總額分別完成71.3億元和16.8億元,分別增長230.2%和741.5%。出臺涉及審批代辦、稅費優惠、穩增長促發展、創新創業、融資支持等五方面優惠政策。同時,積極開展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對照“省80條”政策措施梳理出臺市實施細則83條,幫助企業降低成本30.6億元。

立足服務抓招商。新餘是一座開放創新的城市,在這種開明開放的背景下,我市積極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的投資環境,打造創業投資的“窪地”。在引導服務方面,相繼出臺《加快發展光電信息、裝備製造業的意見和相關工作方案》《鋰電、手機觸控、LED、裝備製造等產業集群三年倍增計劃》等符合我市產業發展路徑引領的思路。同時,制定《新餘市產業引導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建立授信額10億元的產業引導基金,到目前已經投放引導資金1.4億元,首批已支持6個工業項目。在服務重大項目入駐和建設方面,推出“私人定製”的個性化服務,滿足客商個性化需求。

立足載體抓招商。高新區、分宜工業園區、袁河經開區、下村工業平臺形成各具特色、互補的平臺體系,憑藉各自優良基礎設施、較完善的產業配套功能和高效的行政服務效能,已成為全市產業集聚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就簽約項目看,依託園區招商落戶項目佔比達70%以上。口岸服務功能日趨完善,先後設立新餘海關、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新餘辦事處等,建成鐵路口岸作業區、海關鐵路監管場、保稅倉,外貿綜合競爭力連續6年被《中國海關》雜誌評為江西省第一位。商會平臺作用發揮明顯,近幾年在溫州、上海、鄱陽、北京等地相繼成立新餘商會,通過“渝郎回鄉”工程,創新資本回歸引導機制,發揮商會信息靈通、人脈資源豐富等優勢開展以商招商,成效顯著,2016年依託深圳新餘商會等駐外商會開展招商引資活動12次,引薦客商51批次,簽約項目48個,簽約項目金額達87.4億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