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顯疲態 加強國際合作更迫切'

經濟 政治 英國 技術 金融 巴西 投資 中國經濟時報 2019-07-29
""全球經濟顯疲態 加強國際合作更迫切"全球經濟顯疲態 加強國際合作更迫切全球經濟顯疲態 加強國際合作更迫切"全球經濟顯疲態 加強國際合作更迫切全球經濟顯疲態 加強國際合作更迫切全球經濟顯疲態 加強國際合作更迫切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範思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23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全球經濟2019年將增長3.2%,2020年將回升至3.5%。與今年4月份IMF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相比,此次將這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值均下調了0.1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受中美貿易摩擦、英國“脫歐”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出現疲軟態勢,主要國際機構包括IMF,最近連續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曉蘭對本報記者分析認為,全球經濟增長疲軟並非週期性因素,更多是被外部不確定性、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拖累。

該報告對此認為,“全球經濟疲軟部分問題是我們自身造成的。”長期存在的政策不確定性拖累了全球經濟,儘管中美近期達成暫時不再增加關稅,但貿易緊張局勢依然嚴峻;技術緊張局勢突現,對全球技術供應鏈構成威脅;英國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退出歐盟的前景也在增強。

報告進一步分析指出,製造業和服務業部門分化的趨勢以及全球貿易的明顯疲軟體現了政策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隨著商業情緒惡化,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繼續下降,原因是企業在高度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推遲了投資。

全球貿易增速與投資的變化趨勢同步反映了負面影響:全球貿易2019年一季度同比顯著放緩至0.5%,創下了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IMF認為,美國、日本、英國和歐元區等發達經濟體雖然今年一季度增速快於預期,但這是臨時性的,預計未來增長勢頭有所減弱。未來,考慮到美國財政刺激的效果將會消退,發達經濟體生產率的疲弱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將抑制長期增長前景,發達經濟體預計2019年增速維持1.9%,2020年增速將放緩至1.7%。

對此,張斌表示,美國經濟增長由2018年的超預期轉向2019年的均衡趨勢,但下滑程度存在不確定性因素,不排除出現衰退的可能。

對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IMF將其2019年經濟增速下調0.3個百分點至4.1%,2020年增速下調0.1個百分點至4.7%。對於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值,2019年為6.2%,2020年為6.0%。

IMF強調,2019年增速預測下調幾乎涉及所有主要經濟體,但原因各異。中國增速預測小幅下調部分反映了美國今年5月份上調關稅的影響,而印度和巴西更大幅度的下調則反映了其國內需求弱於預期。

對於全球經濟前景,IMF警告認為其下行風險加劇,“下行風險依然是貿易和技術緊張局勢加劇,這可能嚴重擾亂全球供應鏈”。該報告認為,在中美去年實施的加徵關稅以及今年5月份中美之間預期的潛在關稅的共同作用下,2020年全球GDP增速可能降低0.5%;金融市場情緒出乎意料地持續惡化,可能暴露多年來低利率環境所積累的金融脆弱性;其他嚴重的風險包括歐元區經濟未見覆蘇,英國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可能退出歐盟,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

張曉蘭表示,美國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動輒揮舞關稅“大棒”,已嚴重影響了全球經濟增長信心,國際主要機構均反對這種單邊主義做法。鑑於全球增長低迷,全球經濟仍處於微妙關頭,此次IMF在該報告中重提——不應對雙邊貿易差額訴諸關稅手段,或將關稅當作處理國際分歧的萬能工具,應強化規則導向的多邊貿易體系。

IMF建議,在全球增長疲軟的背景下,各國應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但貨幣政策需要健全的貿易政策配合,適宜的貿易政策將改善增長前景並減少下行風險。財政政策應該在在經濟增長、財政可持續性和保護脆弱群體等多重目標下保持平衡。“一旦發生嚴重的經濟下滑,各國應根據國情,同步實施更寬鬆的財政政策,作為寬鬆貨幣政策的補充。”

張斌強調,在全球疲軟態勢下,各國應切實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共同反對保護主義,而非反其道行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帥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全球經濟顯疲態 加強國際合作更迫切全球經濟顯疲態 加強國際合作更迫切全球經濟顯疲態 加強國際合作更迫切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範思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23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全球經濟2019年將增長3.2%,2020年將回升至3.5%。與今年4月份IMF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相比,此次將這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值均下調了0.1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受中美貿易摩擦、英國“脫歐”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出現疲軟態勢,主要國際機構包括IMF,最近連續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曉蘭對本報記者分析認為,全球經濟增長疲軟並非週期性因素,更多是被外部不確定性、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拖累。

該報告對此認為,“全球經濟疲軟部分問題是我們自身造成的。”長期存在的政策不確定性拖累了全球經濟,儘管中美近期達成暫時不再增加關稅,但貿易緊張局勢依然嚴峻;技術緊張局勢突現,對全球技術供應鏈構成威脅;英國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退出歐盟的前景也在增強。

報告進一步分析指出,製造業和服務業部門分化的趨勢以及全球貿易的明顯疲軟體現了政策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隨著商業情緒惡化,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繼續下降,原因是企業在高度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推遲了投資。

全球貿易增速與投資的變化趨勢同步反映了負面影響:全球貿易2019年一季度同比顯著放緩至0.5%,創下了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IMF認為,美國、日本、英國和歐元區等發達經濟體雖然今年一季度增速快於預期,但這是臨時性的,預計未來增長勢頭有所減弱。未來,考慮到美國財政刺激的效果將會消退,發達經濟體生產率的疲弱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將抑制長期增長前景,發達經濟體預計2019年增速維持1.9%,2020年增速將放緩至1.7%。

對此,張斌表示,美國經濟增長由2018年的超預期轉向2019年的均衡趨勢,但下滑程度存在不確定性因素,不排除出現衰退的可能。

對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IMF將其2019年經濟增速下調0.3個百分點至4.1%,2020年增速下調0.1個百分點至4.7%。對於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值,2019年為6.2%,2020年為6.0%。

IMF強調,2019年增速預測下調幾乎涉及所有主要經濟體,但原因各異。中國增速預測小幅下調部分反映了美國今年5月份上調關稅的影響,而印度和巴西更大幅度的下調則反映了其國內需求弱於預期。

對於全球經濟前景,IMF警告認為其下行風險加劇,“下行風險依然是貿易和技術緊張局勢加劇,這可能嚴重擾亂全球供應鏈”。該報告認為,在中美去年實施的加徵關稅以及今年5月份中美之間預期的潛在關稅的共同作用下,2020年全球GDP增速可能降低0.5%;金融市場情緒出乎意料地持續惡化,可能暴露多年來低利率環境所積累的金融脆弱性;其他嚴重的風險包括歐元區經濟未見覆蘇,英國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可能退出歐盟,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

張曉蘭表示,美國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動輒揮舞關稅“大棒”,已嚴重影響了全球經濟增長信心,國際主要機構均反對這種單邊主義做法。鑑於全球增長低迷,全球經濟仍處於微妙關頭,此次IMF在該報告中重提——不應對雙邊貿易差額訴諸關稅手段,或將關稅當作處理國際分歧的萬能工具,應強化規則導向的多邊貿易體系。

IMF建議,在全球增長疲軟的背景下,各國應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但貨幣政策需要健全的貿易政策配合,適宜的貿易政策將改善增長前景並減少下行風險。財政政策應該在在經濟增長、財政可持續性和保護脆弱群體等多重目標下保持平衡。“一旦發生嚴重的經濟下滑,各國應根據國情,同步實施更寬鬆的財政政策,作為寬鬆貨幣政策的補充。”

張斌強調,在全球疲軟態勢下,各國應切實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共同反對保護主義,而非反其道行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帥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全球經濟顯疲態 加強國際合作更迫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