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出臺 明確不搞大開發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出臺 明確不搞大開發

北京商報訊(記者馬嘉會 宗泳杉)為充分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速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以文化遺產、河道水系、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提出科學規劃、突出保護,古為今用、強化傳承,優化佈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則,推動形成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新模式。

《規劃綱要》還提出,要有效銜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河北雄安新區建設等戰略實施,加快發展綠色航運,充分利用豐富的文化、生態、航運資源,發揮大運河連線織網、融匯交流的重要作用。

據瞭解,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展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勇氣,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是一部書寫在華夏大地上的宏偉詩篇。但長期以來,大運河也面臨著遺產保護壓力巨大、傳承利用質量不高、資源環境形勢嚴峻、生態空間擠佔嚴重、合作機制亟待加強等突出問題和困難。出臺《規劃綱要》,強化頂層設計,推進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對於打造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引領,統籌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都具有積極意義。

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運河三老”之一朱炳仁看來,“運河文化帶的發展應該從文化角度來發展經濟,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的文脈,文脈的傳承需要文化產業來保護。因此運河文化帶的產業發展需要協調好文化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不能給文化發展帶來破壞,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也要儘可能的把文化融入進去。”

《規劃綱要》還指出,要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思路,構建一條主軸帶動整體發展、五大片區重塑大運河實體、六大高地凸顯文化引領、多點聯動形成發展合力的空間格局框架,並根據大運河文化影響力,以大運河現有和歷史上最近使用的主河道為基礎,統籌考慮遺產資源分佈,合理劃分大運河文化帶的核心區、拓展區和輻射區,清晰構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空間佈局和規劃分區。

此外,《規劃綱要》強調,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從這3個層次深入理解大運河文化的內涵和外延,突出大運河的歷史脈絡和當代價值,以此統領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