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
"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易經》是中華大道之源,《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最高經典之一。在這兩部經典中,有一條教義是共同的,這就是變化、不居、不住。

"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易經》是中華大道之源,《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最高經典之一。在這兩部經典中,有一條教義是共同的,這就是變化、不居、不住。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變動不居,周流六虛

《周易》上告訴我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相推而變化生”,萬事萬物總是處在永恆的變化之中。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易道講求的就是變化,永遠處在變化之中,四方上下週流無礙,不停留在某一點上。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所以,“變”是《易經》的精髓和靈魂。整個《易經》說的就是“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

"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易經》是中華大道之源,《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最高經典之一。在這兩部經典中,有一條教義是共同的,這就是變化、不居、不住。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變動不居,周流六虛

《周易》上告訴我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相推而變化生”,萬事萬物總是處在永恆的變化之中。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易道講求的就是變化,永遠處在變化之中,四方上下週流無礙,不停留在某一點上。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所以,“變”是《易經》的精髓和靈魂。整個《易經》說的就是“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是我們保持活力和生機,不斷進取的第一法門。漢代智聖東方朔曾經告誡兒子說,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意思就是要隨時準備應對外界的變化,如此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點上。孔子說,君子不器。不器就是不成為任何一種專門的器具,要隨時變化,不要把自己的才能、興趣等等完全限制於某一點,故步自封、畫地為牢。

所以,老子和孔子不約而同地讚美水,因為水是沒有形的,隨時變化的,也是諸物中最符合道的。

"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易經》是中華大道之源,《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最高經典之一。在這兩部經典中,有一條教義是共同的,這就是變化、不居、不住。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變動不居,周流六虛

《周易》上告訴我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相推而變化生”,萬事萬物總是處在永恆的變化之中。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易道講求的就是變化,永遠處在變化之中,四方上下週流無礙,不停留在某一點上。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所以,“變”是《易經》的精髓和靈魂。整個《易經》說的就是“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是我們保持活力和生機,不斷進取的第一法門。漢代智聖東方朔曾經告誡兒子說,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意思就是要隨時準備應對外界的變化,如此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點上。孔子說,君子不器。不器就是不成為任何一種專門的器具,要隨時變化,不要把自己的才能、興趣等等完全限制於某一點,故步自封、畫地為牢。

所以,老子和孔子不約而同地讚美水,因為水是沒有形的,隨時變化的,也是諸物中最符合道的。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無所住而生其心

同樣地,《金剛經》中講,無所住而生其心。

住,是停滯、固守之意。應無所住:即心靈不要凝滯,不要被所思所慮所矇蔽。

所謂“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聲香味觸法,這些東西都是不斷變化的,如霧亦如電,在這些東西上面住心,是毫無意義的。

一般人的心總是是有所得、有所住的,正因為如此,才遮蔽了本自具足的智慧。

《壇經》記載:五祖弘忍為六祖惠能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易經》是中華大道之源,《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最高經典之一。在這兩部經典中,有一條教義是共同的,這就是變化、不居、不住。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變動不居,周流六虛

《周易》上告訴我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相推而變化生”,萬事萬物總是處在永恆的變化之中。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易道講求的就是變化,永遠處在變化之中,四方上下週流無礙,不停留在某一點上。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所以,“變”是《易經》的精髓和靈魂。整個《易經》說的就是“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是我們保持活力和生機,不斷進取的第一法門。漢代智聖東方朔曾經告誡兒子說,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意思就是要隨時準備應對外界的變化,如此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點上。孔子說,君子不器。不器就是不成為任何一種專門的器具,要隨時變化,不要把自己的才能、興趣等等完全限制於某一點,故步自封、畫地為牢。

所以,老子和孔子不約而同地讚美水,因為水是沒有形的,隨時變化的,也是諸物中最符合道的。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無所住而生其心

同樣地,《金剛經》中講,無所住而生其心。

住,是停滯、固守之意。應無所住:即心靈不要凝滯,不要被所思所慮所矇蔽。

所謂“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聲香味觸法,這些東西都是不斷變化的,如霧亦如電,在這些東西上面住心,是毫無意義的。

一般人的心總是是有所得、有所住的,正因為如此,才遮蔽了本自具足的智慧。

《壇經》記載:五祖弘忍為六祖惠能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惠能的意思是說,人的本性是自在清淨的,具足一切的。如果人的心在聲香味觸法,這些方生方死,不斷變化的東西上停滯,就會生出妄念、妄心。

妄念、妄心是虛妄的,不真實的,它們矇蔽我們的本心本性,讓我們顛倒夢想。縱觀人的一生,煩惱、痛苦都來自人的妄念、妄心。只有我們擺脫了這個妄念、妄心,才能真正回到自己的本性,自性,具足一切智慧。

"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易經》是中華大道之源,《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最高經典之一。在這兩部經典中,有一條教義是共同的,這就是變化、不居、不住。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變動不居,周流六虛

《周易》上告訴我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相推而變化生”,萬事萬物總是處在永恆的變化之中。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易道講求的就是變化,永遠處在變化之中,四方上下週流無礙,不停留在某一點上。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所以,“變”是《易經》的精髓和靈魂。整個《易經》說的就是“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是我們保持活力和生機,不斷進取的第一法門。漢代智聖東方朔曾經告誡兒子說,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意思就是要隨時準備應對外界的變化,如此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點上。孔子說,君子不器。不器就是不成為任何一種專門的器具,要隨時變化,不要把自己的才能、興趣等等完全限制於某一點,故步自封、畫地為牢。

所以,老子和孔子不約而同地讚美水,因為水是沒有形的,隨時變化的,也是諸物中最符合道的。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無所住而生其心

同樣地,《金剛經》中講,無所住而生其心。

住,是停滯、固守之意。應無所住:即心靈不要凝滯,不要被所思所慮所矇蔽。

所謂“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聲香味觸法,這些東西都是不斷變化的,如霧亦如電,在這些東西上面住心,是毫無意義的。

一般人的心總是是有所得、有所住的,正因為如此,才遮蔽了本自具足的智慧。

《壇經》記載:五祖弘忍為六祖惠能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惠能的意思是說,人的本性是自在清淨的,具足一切的。如果人的心在聲香味觸法,這些方生方死,不斷變化的東西上停滯,就會生出妄念、妄心。

妄念、妄心是虛妄的,不真實的,它們矇蔽我們的本心本性,讓我們顛倒夢想。縱觀人的一生,煩惱、痛苦都來自人的妄念、妄心。只有我們擺脫了這個妄念、妄心,才能真正回到自己的本性,自性,具足一切智慧。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所以,不管是《易經》中的不居,還是《金剛經》中的不住,都告訴我們,不要凝滯於外物,不要因為方生方死的外物,產生妄念、妄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迴歸自性本心。

"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易經》是中華大道之源,《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最高經典之一。在這兩部經典中,有一條教義是共同的,這就是變化、不居、不住。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變動不居,周流六虛

《周易》上告訴我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相推而變化生”,萬事萬物總是處在永恆的變化之中。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易道講求的就是變化,永遠處在變化之中,四方上下週流無礙,不停留在某一點上。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所以,“變”是《易經》的精髓和靈魂。整個《易經》說的就是“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是我們保持活力和生機,不斷進取的第一法門。漢代智聖東方朔曾經告誡兒子說,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意思就是要隨時準備應對外界的變化,如此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點上。孔子說,君子不器。不器就是不成為任何一種專門的器具,要隨時變化,不要把自己的才能、興趣等等完全限制於某一點,故步自封、畫地為牢。

所以,老子和孔子不約而同地讚美水,因為水是沒有形的,隨時變化的,也是諸物中最符合道的。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無所住而生其心

同樣地,《金剛經》中講,無所住而生其心。

住,是停滯、固守之意。應無所住:即心靈不要凝滯,不要被所思所慮所矇蔽。

所謂“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聲香味觸法,這些東西都是不斷變化的,如霧亦如電,在這些東西上面住心,是毫無意義的。

一般人的心總是是有所得、有所住的,正因為如此,才遮蔽了本自具足的智慧。

《壇經》記載:五祖弘忍為六祖惠能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惠能的意思是說,人的本性是自在清淨的,具足一切的。如果人的心在聲香味觸法,這些方生方死,不斷變化的東西上停滯,就會生出妄念、妄心。

妄念、妄心是虛妄的,不真實的,它們矇蔽我們的本心本性,讓我們顛倒夢想。縱觀人的一生,煩惱、痛苦都來自人的妄念、妄心。只有我們擺脫了這個妄念、妄心,才能真正回到自己的本性,自性,具足一切智慧。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所以,不管是《易經》中的不居,還是《金剛經》中的不住,都告訴我們,不要凝滯於外物,不要因為方生方死的外物,產生妄念、妄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迴歸自性本心。

《易經》《金剛經》揭示出這條天規,讀懂了就是參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