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

原標題:工業遺址的華麗轉身——探訪金川國家礦山公園

春天,在金昌市金川國家礦山公園,綠色蔓延的山體上,綠樹抽枝,鮮花盛開,雀語啾啾,生機盎然。

清早,來這裡晨練的市民王育紅精神抖擻地穿過綠蔭走下山來:“我在這兒生活40多年了。這個地方原來堆放著從露天礦拉過來的廢礦石,風一吹,沙土飛揚。現在你看,一層一層的都是樹和花,綠的綠,紅的紅,可美了。”

王育紅所說的“露天礦”,是鎳都創業者淘出第一桶金的地方。從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金川露天鎳礦在26年中實現了採剝礦巖總量7033萬立方米、出礦量2903萬噸的非凡成績,徹底改變了中國“貧鎳國”的境況,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了急需的有色金屬。

1990年,金川礦山閉坑轉入井下開採後,露天礦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也遺留下了全國最大的人造礦坑,產生的上億噸廢石在礦坑周邊近100萬平方米的範圍內堆砌形成了高低起伏的雜亂山丘,曾經是金昌的一塊難看的“傷疤”。

如何修復經年累月的工業開發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可否變廢石山為青山?這個課題,金昌人曾思考了很久。

如今,智慧的金昌人將昔日寸草不生的廢礦山改造成了獨具特色的綠色公園,將令人厭棄的“傷疤”變成了不可多得的“財富”,以生動的綠色實踐向世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

美麗的金川國家礦山公園 資料圖

愚公精神編織綠色夢想

大地回春,又是一年播綠時。

被金昌人稱為“樹爺爺”的83歲的老黨員李洪啟和往年一樣,扛著鐵鍬,拎著水桶,來到離家不遠處的礦山公園,挖坑、植樹、澆水……

望著眼前綻放新綠的“洪啟林”,老人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20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沒有白費,這條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林帶,是老人眼中最美的風景。

李洪啟的家,就在金川國家礦山公園的山腳下。1995年,臨近退休的他在新建的金川區龍集里社區分到了一套新房。但當時,出家門不遠就是沙石灘和廢礦堆起的亂石岡,抬頭見不著一棵樹、一株花。

滿眼的荒涼和肆虐的沙塵讓李洪啟萌生了植綠栽花的綠色夢想。第二年,退休後的他和老伴首先在自家樓旁搞起了綠化。隨後,社區的離退休黨員和居民紛紛加入了美化家園的隊伍中。

一棵樹、兩棵樹;一片林,兩片林……20多年來,他們精心栽植的花草樹木不僅把生活的小區一點點改造成了“省級綠色社區”,而且將綠色延伸覆蓋至遠處的礦山,建成金昌有名的“洪啟林”,成為全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

李洪啟老人和位於金川國家礦山公園的“洪啟林”

綠色接力開啟生態建設新徵程

2009年,“樹爺爺”李洪啟收到一個喜訊:金川集團公司確定建設礦山公園,對他家旁的金川露天礦區固廢及環境實施全面、系統整治。

此後,綠色礦山建設被寫進金昌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和金川集團職代會報告,“樹爺爺”更加堅定了將荒山徹底鋪綠的信心。

金川集團專門成立礦山公園建設領導小組,從總體設計規劃、地質災害防治、典型地質坡面建設規劃等方面,不斷作出系統部署並抓緊組織實施項目。

在廢礦山上建立“生物群結構穩定、植物多樣性程度高、能夠自我更新演替”的生態小環境,需要科學的方法。為此,在金川國家礦山公園項目立項之初,金川集團就聯合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工程研究所等單位,組建專業背景涉及園林規劃、植保、土壤學等領域的技術團隊,為礦區修復開出一份又一份“良方”。

地企聯手,軍民共建,在多方協調號召下,企業員工、駐地部隊官兵、團員青年和廣大市民紛紛加入義務植樹的行列。

平整坡面,挖溝修渠,鋪設管道,背土植綠……近10年來,礦山公園參建人員逾20餘萬人次,在寸草不生的礦渣和亂石堆上客土種植了116個品種的74萬株苗木,讓這裡的8座山體披上綠裝,綿延數公里的近千畝林帶在礦區與居民區間樹起了一道綠色的屏障。

'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

國家園林城市金昌的花海——紫金苑景區 資料圖

至今,許多親歷者難以忘記那些彩旗飄揚、鐵鎬揮舞的情景。攝影愛好者劉江曾為礦山公園留下1萬餘張照片。打開他的影集,從亂石崗到秀美景區的神奇變化歷歷在目。劉江說:“每次瀏覽這些照片都十分感動。礦山公園的綠化建設,是在石頭上種出了草和樹,是金昌人創造的壯舉。”

在工業廢棄地上建起綠色公園,無疑是金昌人留給後人的一份福祉。但金昌人得到的福祉遠不止於此。

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工業城市金昌也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提出“以生態立市”,開啟了高質量綠色轉型發展新徵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越來越有力。

老年林、青年林、牽手林、地企共建林、軍民共建林、沙棗胡楊觀賞林……一片片人工林開始星羅棋佈於戈壁城市的邊緣。

紫金苑、植物園、百菊苑、金水湖、龍首湖、玫瑰谷……一處處特色景觀從此扮靚曾經灰色的城市。

在“環境友好,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實踐中,金昌變成了半城樓宇半城綠的花園城市,移步即景,風光如畫。如今,綠色礦山下崛起的花園城市已被命名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市建成區綠地總面積達1464.99公頃,綠化覆蓋率達37.62%,人均佔有公園綠地面積27.71平方米。

綠色礦山變身旅遊景區

在金川國家礦山公園入口處,有一個綠草如茵的小廣場。廣場北側,展示著大型露天採礦設備——1960年由波蘭製造的蒸汽機車、32噸自卸汽車、累計穿孔28.84萬米露天鑽機……這些設備,曾為中國鎳鈷工業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

“金川國家礦山公園把廢石山改造成了一大景觀,美化了環境,給人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場所。同時,也成為留存工業城市發展歷史的活教材。”見證了“亂石堆”蛻變的金川集團公司宣傳部幹部姚宏華說,“2018年,金川國家礦山公園獲得甘肅省‘特色科普基地’殊榮,僅以礦區生態修復的視角來看待金川礦山公園工程的價值,顯然還不夠。”

'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

金川國家礦山公園展示的大型工業設備 資料圖

從亞洲最大的金川露天礦老坑到現代化生產廠區,從亞洲最長的礦區主斜坡道到千米井下,從亞洲第一高爐閃速爐到世界領先的羰基鎳生產線……金川集團60年的發展歷程積澱了厚重的企業文化,也留下了許多濃縮礦業文明記憶的極具典型性、稀有性的礦業遺蹟。

近年來,金昌市圍繞金川國家礦山公園建設特色工業旅遊區,把“鎳都工業遊”置於“提高金昌旅遊業差異化競爭力”的核心位置。

以金川集團龍首礦區礦業遺蹟為基礎,金川國家礦山公園將礦山環境治理、礦業遺蹟保護、科普教育、旅遊觀光、休閒體育娛樂融為一體,引入礦山遺蹟觀光、模擬採礦、礦車旅行、礦坑尋寶、科普教育等休閒體驗式項目,形成工業旅遊的核心產品;與金川集團公司科技博物館共同開發工業體驗、工業科技遊產品,建成西部獨一無二的工業旅遊區,被譽為展示現代工業發展史的一部“百科全書”。

'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傷疤'變'財富' 金昌廢礦山成'國家級'綠色公園

金川集團礦山井下游覽區 資料圖

沿礦山公園勵志道拾階而上,覽遍公園的主題形象區、採礦展示區、山體綠化修復區、太極沙生園區、接待休閒區5大板塊,對金昌人的綠色環保、以人為本發展理念和“艱苦奮鬥、和諧進取”的金川精神有了更深切的體驗。

登上公園孔雀峰觀景臺遠眺,只見礦山公園與金昌市區北部防護林帶遙相呼應,如綠色的衛士一樣護衛著這座戈壁興起的美麗城市。創綠色偉業,興生態經濟。相信未來,以綠色為奮進底色的金昌會更加宜居宜業宜遊,讓綠水青山的守護者擁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

轉自:每日甘肅網

編輯:焦多謙 蘆河

責編:王滿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