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實驗中學 與 濟南特別市二中'

濟南 山東 泰安 大學 山東大學 劉澤民 臺灣 杆石橋外老校園 2019-09-07
"

姜國利

濟南特別市市立第二中學是山東實驗中學前身,建於1948年10月,由民國時期的濟南一臨中和濟南二臨中合併而成。校址經六路緯四路(原三中址),校長王大彤,教務主任李柏年,教務副主任齊崇文,總務主任王英傑。教學班19個(高中5班,初中14班),教職員63人,學生1250人。1948年底華東大學遷至濟南,其附中與濟南特別市二中合併,學校更名為華東大學附中。1950年後華東大學開始籌劃併入山東大學事宜,其附屬中學劃入濟南市文教局,是年7月學校更名為山東省立實驗中學,校長換為寧漢戈 ,王大彤校長被調到山東師範學院任職。

"

姜國利

濟南特別市市立第二中學是山東實驗中學前身,建於1948年10月,由民國時期的濟南一臨中和濟南二臨中合併而成。校址經六路緯四路(原三中址),校長王大彤,教務主任李柏年,教務副主任齊崇文,總務主任王英傑。教學班19個(高中5班,初中14班),教職員63人,學生1250人。1948年底華東大學遷至濟南,其附中與濟南特別市二中合併,學校更名為華東大學附中。1950年後華東大學開始籌劃併入山東大學事宜,其附屬中學劃入濟南市文教局,是年7月學校更名為山東省立實驗中學,校長換為寧漢戈 ,王大彤校長被調到山東師範學院任職。

山東省實驗中學 與 濟南特別市二中

1958年10月泰安併入濟南,泰安行政機構與濟南同系統行政機構合署辦公。泰安黨校與濟南校合併,1960年7月間遷至經六路緯四路實驗中學校院,同時間段實驗中學遷杆石橋原三中校院,濟南三中被命令搬遷泰安黨校校院,三校三地輪轉換校址。(泰安黨校與實驗中學對調就行了,多簡單,為什麼把濟南三中扯進去,多麻煩)

解放之初,新政府以平穩過度、儘快覆校復課的工作原則開展中學復課覆校工作。原民國時期濟南公立中學一部分隨國民黨當局遷至南方,解放初濟南市學校裡的師生多是不完整的。濟南特別市階段,文教部採用多學校合併的方式,把一些中學集合成一所中學。如:濟南一臨中與濟南二臨中合併,建成濟南特別市二中;濟南三臨中併入濟南中學、歷城鄉師;四臨中、五臨中和禹城中學合併,建成濟南特別市三中。有的學校校史講:“向村中學、建國中學、中正中學……合併等等”。這些私立學校多系原國民黨高級官員所辦,解放初多數都撤辦,學校師生分別插入相應學校,也許它們不作為與其它學校合併的主體學校,而且這些私立學校學生插入其它學校時間上也晚幾個月,沒有並列時間概念。

"

姜國利

濟南特別市市立第二中學是山東實驗中學前身,建於1948年10月,由民國時期的濟南一臨中和濟南二臨中合併而成。校址經六路緯四路(原三中址),校長王大彤,教務主任李柏年,教務副主任齊崇文,總務主任王英傑。教學班19個(高中5班,初中14班),教職員63人,學生1250人。1948年底華東大學遷至濟南,其附中與濟南特別市二中合併,學校更名為華東大學附中。1950年後華東大學開始籌劃併入山東大學事宜,其附屬中學劃入濟南市文教局,是年7月學校更名為山東省立實驗中學,校長換為寧漢戈 ,王大彤校長被調到山東師範學院任職。

山東省實驗中學 與 濟南特別市二中

1958年10月泰安併入濟南,泰安行政機構與濟南同系統行政機構合署辦公。泰安黨校與濟南校合併,1960年7月間遷至經六路緯四路實驗中學校院,同時間段實驗中學遷杆石橋原三中校院,濟南三中被命令搬遷泰安黨校校院,三校三地輪轉換校址。(泰安黨校與實驗中學對調就行了,多簡單,為什麼把濟南三中扯進去,多麻煩)

解放之初,新政府以平穩過度、儘快覆校復課的工作原則開展中學復課覆校工作。原民國時期濟南公立中學一部分隨國民黨當局遷至南方,解放初濟南市學校裡的師生多是不完整的。濟南特別市階段,文教部採用多學校合併的方式,把一些中學集合成一所中學。如:濟南一臨中與濟南二臨中合併,建成濟南特別市二中;濟南三臨中併入濟南中學、歷城鄉師;四臨中、五臨中和禹城中學合併,建成濟南特別市三中。有的學校校史講:“向村中學、建國中學、中正中學……合併等等”。這些私立學校多系原國民黨高級官員所辦,解放初多數都撤辦,學校師生分別插入相應學校,也許它們不作為與其它學校合併的主體學校,而且這些私立學校學生插入其它學校時間上也晚幾個月,沒有並列時間概念。

山東省實驗中學 與 濟南特別市二中

濟南一臨中校址在經六路緯四路,校長劉澤民。劉澤民校長1948年去了臺灣。李柏年是國文教員,博山人,輔仁大學國文系畢業。據說新政府接收市一臨中時,他積極配合文教部同志做接收工作,也許就因為如此,建立特別市二中時被任職為教務主任。濟南二臨中校址在經六路西首,校長蔣世健,留過學,三十年代為濟南市立中學校長。據說特別市二中初選校長時人選是蔣世健,但不知為什麼沒有形成。二臨中原事務主任王英傑做了特別市二中總務主任。他是臨淄人,省立一師藝術本科畢業。熟門熟路,做總務工作理應順手。

王大彤校長解放之前就是“潛伏”教育界的黨內工作者。解放初幾所公立中學,像特別市二中、扶輪中學、濟南女中等學校校長,都是在教育界的共產黨員,理所應當做了學校負責人。還有幾位是民主人士做了校長,例如濟南中學的王祝晨先生,濟南三中的綦際霖校長及濟南師範的王俊千校長。也許這樣的安排政府是有一定考慮的。

"

姜國利

濟南特別市市立第二中學是山東實驗中學前身,建於1948年10月,由民國時期的濟南一臨中和濟南二臨中合併而成。校址經六路緯四路(原三中址),校長王大彤,教務主任李柏年,教務副主任齊崇文,總務主任王英傑。教學班19個(高中5班,初中14班),教職員63人,學生1250人。1948年底華東大學遷至濟南,其附中與濟南特別市二中合併,學校更名為華東大學附中。1950年後華東大學開始籌劃併入山東大學事宜,其附屬中學劃入濟南市文教局,是年7月學校更名為山東省立實驗中學,校長換為寧漢戈 ,王大彤校長被調到山東師範學院任職。

山東省實驗中學 與 濟南特別市二中

1958年10月泰安併入濟南,泰安行政機構與濟南同系統行政機構合署辦公。泰安黨校與濟南校合併,1960年7月間遷至經六路緯四路實驗中學校院,同時間段實驗中學遷杆石橋原三中校院,濟南三中被命令搬遷泰安黨校校院,三校三地輪轉換校址。(泰安黨校與實驗中學對調就行了,多簡單,為什麼把濟南三中扯進去,多麻煩)

解放之初,新政府以平穩過度、儘快覆校復課的工作原則開展中學復課覆校工作。原民國時期濟南公立中學一部分隨國民黨當局遷至南方,解放初濟南市學校裡的師生多是不完整的。濟南特別市階段,文教部採用多學校合併的方式,把一些中學集合成一所中學。如:濟南一臨中與濟南二臨中合併,建成濟南特別市二中;濟南三臨中併入濟南中學、歷城鄉師;四臨中、五臨中和禹城中學合併,建成濟南特別市三中。有的學校校史講:“向村中學、建國中學、中正中學……合併等等”。這些私立學校多系原國民黨高級官員所辦,解放初多數都撤辦,學校師生分別插入相應學校,也許它們不作為與其它學校合併的主體學校,而且這些私立學校學生插入其它學校時間上也晚幾個月,沒有並列時間概念。

山東省實驗中學 與 濟南特別市二中

濟南一臨中校址在經六路緯四路,校長劉澤民。劉澤民校長1948年去了臺灣。李柏年是國文教員,博山人,輔仁大學國文系畢業。據說新政府接收市一臨中時,他積極配合文教部同志做接收工作,也許就因為如此,建立特別市二中時被任職為教務主任。濟南二臨中校址在經六路西首,校長蔣世健,留過學,三十年代為濟南市立中學校長。據說特別市二中初選校長時人選是蔣世健,但不知為什麼沒有形成。二臨中原事務主任王英傑做了特別市二中總務主任。他是臨淄人,省立一師藝術本科畢業。熟門熟路,做總務工作理應順手。

王大彤校長解放之前就是“潛伏”教育界的黨內工作者。解放初幾所公立中學,像特別市二中、扶輪中學、濟南女中等學校校長,都是在教育界的共產黨員,理所應當做了學校負責人。還有幾位是民主人士做了校長,例如濟南中學的王祝晨先生,濟南三中的綦際霖校長及濟南師範的王俊千校長。也許這樣的安排政府是有一定考慮的。

山東省實驗中學 與 濟南特別市二中

實驗中學是1960年8月由經六路緯四路遷至杆石橋校院的,怎麼搬得呢?憑歷史評說吧。五十年代濟南市的中學最好的應數濟南一中和三中,實驗中學、工人子弟中學等在第二層次上,直到七、八十年代,實驗中學崛起,“也許是沾著杆石橋校園文脈的靈氣了吧”。老濟南人,尤其是過去做教育的人,都知道杆石橋校園那是山東大學堂、濟南高中、省立一中的校院呀!好老師都想在這裡做教員,季羨林先生也說“全省想奔前程的學生也都願意到這所學校就學”。為什麼實驗中學能搬到這個校院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