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
"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很多人自駕去西藏,翻越孔唐拉姆山後,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下時,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心和放鬆,因為終於暫時逃離了高海拔,到達了一個海拔低,氧氣充足,氣候適宜的熟悉的環境——素有“喜馬拉雅後花園”之稱的吉隆鎮。

中尼交融

"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很多人自駕去西藏,翻越孔唐拉姆山後,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下時,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心和放鬆,因為終於暫時逃離了高海拔,到達了一個海拔低,氧氣充足,氣候適宜的熟悉的環境——素有“喜馬拉雅後花園”之稱的吉隆鎮。

中尼交融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吉隆鎮這裡人口稀少,加上外來人口也不到1萬人,卻是中國與尼泊爾最重要的一個邊境貿易港。

整個鎮子的異國風情格外突出,不僅寺廟有很明顯的尼泊爾風格,而且鎮上的餐廳和商店,也會讓人感覺彷彿已經離開了中國,到達了尼泊爾。

"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很多人自駕去西藏,翻越孔唐拉姆山後,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下時,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心和放鬆,因為終於暫時逃離了高海拔,到達了一個海拔低,氧氣充足,氣候適宜的熟悉的環境——素有“喜馬拉雅後花園”之稱的吉隆鎮。

中尼交融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吉隆鎮這裡人口稀少,加上外來人口也不到1萬人,卻是中國與尼泊爾最重要的一個邊境貿易港。

整個鎮子的異國風情格外突出,不僅寺廟有很明顯的尼泊爾風格,而且鎮上的餐廳和商店,也會讓人感覺彷彿已經離開了中國,到達了尼泊爾。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在吉隆鎮附近,有個村落,這裡居住著200多口人,他們都是尼泊爾人後裔,稱作達曼人。

相傳達曼人的先輩因戰爭失敗而流離失所,只能在邊境一帶滯留,18世紀末,他們從尼泊爾遷徙到吉隆鎮。歷經200多年,繁衍至今已經六七代人。

長期生活在藏族人周圍,達曼人的生活習慣已經被藏人同化,唯一與藏族的區別是他們白種人的長相,顯目而特別。

"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很多人自駕去西藏,翻越孔唐拉姆山後,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下時,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心和放鬆,因為終於暫時逃離了高海拔,到達了一個海拔低,氧氣充足,氣候適宜的熟悉的環境——素有“喜馬拉雅後花園”之稱的吉隆鎮。

中尼交融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吉隆鎮這裡人口稀少,加上外來人口也不到1萬人,卻是中國與尼泊爾最重要的一個邊境貿易港。

整個鎮子的異國風情格外突出,不僅寺廟有很明顯的尼泊爾風格,而且鎮上的餐廳和商店,也會讓人感覺彷彿已經離開了中國,到達了尼泊爾。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在吉隆鎮附近,有個村落,這裡居住著200多口人,他們都是尼泊爾人後裔,稱作達曼人。

相傳達曼人的先輩因戰爭失敗而流離失所,只能在邊境一帶滯留,18世紀末,他們從尼泊爾遷徙到吉隆鎮。歷經200多年,繁衍至今已經六七代人。

長期生活在藏族人周圍,達曼人的生活習慣已經被藏人同化,唯一與藏族的區別是他們白種人的長相,顯目而特別。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2003年以前,他們沒有國籍,也沒有土地和房屋,只能以打鐵為生,地位低下。但在2003年時,經有關部門認可,達曼人終於獲得了中國國籍,正式成為我們的同胞,結束了飽嘗辛酸、居無定所的歷史。

如今,他們都擁有了自己的住房、土地和牲畜,生活得越來越幸福了。

吉隆口岸

"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很多人自駕去西藏,翻越孔唐拉姆山後,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下時,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心和放鬆,因為終於暫時逃離了高海拔,到達了一個海拔低,氧氣充足,氣候適宜的熟悉的環境——素有“喜馬拉雅後花園”之稱的吉隆鎮。

中尼交融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吉隆鎮這裡人口稀少,加上外來人口也不到1萬人,卻是中國與尼泊爾最重要的一個邊境貿易港。

整個鎮子的異國風情格外突出,不僅寺廟有很明顯的尼泊爾風格,而且鎮上的餐廳和商店,也會讓人感覺彷彿已經離開了中國,到達了尼泊爾。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在吉隆鎮附近,有個村落,這裡居住著200多口人,他們都是尼泊爾人後裔,稱作達曼人。

相傳達曼人的先輩因戰爭失敗而流離失所,只能在邊境一帶滯留,18世紀末,他們從尼泊爾遷徙到吉隆鎮。歷經200多年,繁衍至今已經六七代人。

長期生活在藏族人周圍,達曼人的生活習慣已經被藏人同化,唯一與藏族的區別是他們白種人的長相,顯目而特別。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2003年以前,他們沒有國籍,也沒有土地和房屋,只能以打鐵為生,地位低下。但在2003年時,經有關部門認可,達曼人終於獲得了中國國籍,正式成為我們的同胞,結束了飽嘗辛酸、居無定所的歷史。

如今,他們都擁有了自己的住房、土地和牲畜,生活得越來越幸福了。

吉隆口岸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上世紀七十年代,吉隆鎮有了吉隆口岸,但是因為隔山為鄰的樟木口岸地理位置更優越,交通更發達,所以吉隆口岸的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中尼兩國邊民只能零散地進行商品小額自由貿易。

2015年尼泊爾8.1級大地震後,原本繁華熱鬧的樟木口岸被暫時封閉,中尼貿易被大量轉移到吉隆口岸進行,這也讓吉隆口岸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也帶動了吉隆鎮的發展,生活在此的邊境民眾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熱索橋

在吉隆口岸的東林藏布河上,三代熱索橋見證了西藏這樣一個邊境口岸的時代變遷,它們彼此相距不過五十米,但卻跨越了50年的風雨。

"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很多人自駕去西藏,翻越孔唐拉姆山後,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下時,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心和放鬆,因為終於暫時逃離了高海拔,到達了一個海拔低,氧氣充足,氣候適宜的熟悉的環境——素有“喜馬拉雅後花園”之稱的吉隆鎮。

中尼交融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吉隆鎮這裡人口稀少,加上外來人口也不到1萬人,卻是中國與尼泊爾最重要的一個邊境貿易港。

整個鎮子的異國風情格外突出,不僅寺廟有很明顯的尼泊爾風格,而且鎮上的餐廳和商店,也會讓人感覺彷彿已經離開了中國,到達了尼泊爾。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在吉隆鎮附近,有個村落,這裡居住著200多口人,他們都是尼泊爾人後裔,稱作達曼人。

相傳達曼人的先輩因戰爭失敗而流離失所,只能在邊境一帶滯留,18世紀末,他們從尼泊爾遷徙到吉隆鎮。歷經200多年,繁衍至今已經六七代人。

長期生活在藏族人周圍,達曼人的生活習慣已經被藏人同化,唯一與藏族的區別是他們白種人的長相,顯目而特別。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2003年以前,他們沒有國籍,也沒有土地和房屋,只能以打鐵為生,地位低下。但在2003年時,經有關部門認可,達曼人終於獲得了中國國籍,正式成為我們的同胞,結束了飽嘗辛酸、居無定所的歷史。

如今,他們都擁有了自己的住房、土地和牲畜,生活得越來越幸福了。

吉隆口岸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上世紀七十年代,吉隆鎮有了吉隆口岸,但是因為隔山為鄰的樟木口岸地理位置更優越,交通更發達,所以吉隆口岸的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中尼兩國邊民只能零散地進行商品小額自由貿易。

2015年尼泊爾8.1級大地震後,原本繁華熱鬧的樟木口岸被暫時封閉,中尼貿易被大量轉移到吉隆口岸進行,這也讓吉隆口岸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也帶動了吉隆鎮的發展,生活在此的邊境民眾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熱索橋

在吉隆口岸的東林藏布河上,三代熱索橋見證了西藏這樣一個邊境口岸的時代變遷,它們彼此相距不過五十米,但卻跨越了50年的風雨。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已經被廢棄的木製吊橋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吉隆口岸的貿易往來全靠人力運輸,歷經歲月侵襲,這座吊橋僅鋼索和黑色的木方在河面上隨風盪漾。

在三座橋中間的是帶有金屬護網的鋼索吊橋,它更安全可靠,但仍然無法供車輛通行,所以貨物運輸還是要靠人力。

"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很多人自駕去西藏,翻越孔唐拉姆山後,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下時,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心和放鬆,因為終於暫時逃離了高海拔,到達了一個海拔低,氧氣充足,氣候適宜的熟悉的環境——素有“喜馬拉雅後花園”之稱的吉隆鎮。

中尼交融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吉隆鎮這裡人口稀少,加上外來人口也不到1萬人,卻是中國與尼泊爾最重要的一個邊境貿易港。

整個鎮子的異國風情格外突出,不僅寺廟有很明顯的尼泊爾風格,而且鎮上的餐廳和商店,也會讓人感覺彷彿已經離開了中國,到達了尼泊爾。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在吉隆鎮附近,有個村落,這裡居住著200多口人,他們都是尼泊爾人後裔,稱作達曼人。

相傳達曼人的先輩因戰爭失敗而流離失所,只能在邊境一帶滯留,18世紀末,他們從尼泊爾遷徙到吉隆鎮。歷經200多年,繁衍至今已經六七代人。

長期生活在藏族人周圍,達曼人的生活習慣已經被藏人同化,唯一與藏族的區別是他們白種人的長相,顯目而特別。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2003年以前,他們沒有國籍,也沒有土地和房屋,只能以打鐵為生,地位低下。但在2003年時,經有關部門認可,達曼人終於獲得了中國國籍,正式成為我們的同胞,結束了飽嘗辛酸、居無定所的歷史。

如今,他們都擁有了自己的住房、土地和牲畜,生活得越來越幸福了。

吉隆口岸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上世紀七十年代,吉隆鎮有了吉隆口岸,但是因為隔山為鄰的樟木口岸地理位置更優越,交通更發達,所以吉隆口岸的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中尼兩國邊民只能零散地進行商品小額自由貿易。

2015年尼泊爾8.1級大地震後,原本繁華熱鬧的樟木口岸被暫時封閉,中尼貿易被大量轉移到吉隆口岸進行,這也讓吉隆口岸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也帶動了吉隆鎮的發展,生活在此的邊境民眾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熱索橋

在吉隆口岸的東林藏布河上,三代熱索橋見證了西藏這樣一個邊境口岸的時代變遷,它們彼此相距不過五十米,但卻跨越了50年的風雨。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已經被廢棄的木製吊橋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吉隆口岸的貿易往來全靠人力運輸,歷經歲月侵襲,這座吊橋僅鋼索和黑色的木方在河面上隨風盪漾。

在三座橋中間的是帶有金屬護網的鋼索吊橋,它更安全可靠,但仍然無法供車輛通行,所以貨物運輸還是要靠人力。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2014年,在兩代舊熱索橋旁,一座嶄新的雙車道水泥公路橋出現在河上,自此之後,吉隆口岸貨物貿易量顯著提高。

2015年,因為尼泊爾地震,水泥橋橋面被砸穿,橋墩受損,但後面經過加固搶修後,“帶傷上陣”。

2018年,被認定為是五類危橋的水泥橋被拆除,在原址上重新搭建新橋,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

勃勃生機

"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很多人自駕去西藏,翻越孔唐拉姆山後,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下時,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心和放鬆,因為終於暫時逃離了高海拔,到達了一個海拔低,氧氣充足,氣候適宜的熟悉的環境——素有“喜馬拉雅後花園”之稱的吉隆鎮。

中尼交融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吉隆鎮這裡人口稀少,加上外來人口也不到1萬人,卻是中國與尼泊爾最重要的一個邊境貿易港。

整個鎮子的異國風情格外突出,不僅寺廟有很明顯的尼泊爾風格,而且鎮上的餐廳和商店,也會讓人感覺彷彿已經離開了中國,到達了尼泊爾。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在吉隆鎮附近,有個村落,這裡居住著200多口人,他們都是尼泊爾人後裔,稱作達曼人。

相傳達曼人的先輩因戰爭失敗而流離失所,只能在邊境一帶滯留,18世紀末,他們從尼泊爾遷徙到吉隆鎮。歷經200多年,繁衍至今已經六七代人。

長期生活在藏族人周圍,達曼人的生活習慣已經被藏人同化,唯一與藏族的區別是他們白種人的長相,顯目而特別。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2003年以前,他們沒有國籍,也沒有土地和房屋,只能以打鐵為生,地位低下。但在2003年時,經有關部門認可,達曼人終於獲得了中國國籍,正式成為我們的同胞,結束了飽嘗辛酸、居無定所的歷史。

如今,他們都擁有了自己的住房、土地和牲畜,生活得越來越幸福了。

吉隆口岸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上世紀七十年代,吉隆鎮有了吉隆口岸,但是因為隔山為鄰的樟木口岸地理位置更優越,交通更發達,所以吉隆口岸的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中尼兩國邊民只能零散地進行商品小額自由貿易。

2015年尼泊爾8.1級大地震後,原本繁華熱鬧的樟木口岸被暫時封閉,中尼貿易被大量轉移到吉隆口岸進行,這也讓吉隆口岸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也帶動了吉隆鎮的發展,生活在此的邊境民眾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熱索橋

在吉隆口岸的東林藏布河上,三代熱索橋見證了西藏這樣一個邊境口岸的時代變遷,它們彼此相距不過五十米,但卻跨越了50年的風雨。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已經被廢棄的木製吊橋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吉隆口岸的貿易往來全靠人力運輸,歷經歲月侵襲,這座吊橋僅鋼索和黑色的木方在河面上隨風盪漾。

在三座橋中間的是帶有金屬護網的鋼索吊橋,它更安全可靠,但仍然無法供車輛通行,所以貨物運輸還是要靠人力。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2014年,在兩代舊熱索橋旁,一座嶄新的雙車道水泥公路橋出現在河上,自此之後,吉隆口岸貨物貿易量顯著提高。

2015年,因為尼泊爾地震,水泥橋橋面被砸穿,橋墩受損,但後面經過加固搶修後,“帶傷上陣”。

2018年,被認定為是五類危橋的水泥橋被拆除,在原址上重新搭建新橋,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

勃勃生機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吉隆的人流、車流和物流在不斷地增多,有越來越多的內地商人和尼泊爾商人來到吉隆鎮經商,

它不再是當初那個偏僻無人知的小鎮了,它越來越繁榮,越來越美麗,已經不只是喜馬拉雅的後花園了。

"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很多人自駕去西藏,翻越孔唐拉姆山後,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下時,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心和放鬆,因為終於暫時逃離了高海拔,到達了一個海拔低,氧氣充足,氣候適宜的熟悉的環境——素有“喜馬拉雅後花園”之稱的吉隆鎮。

中尼交融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吉隆鎮這裡人口稀少,加上外來人口也不到1萬人,卻是中國與尼泊爾最重要的一個邊境貿易港。

整個鎮子的異國風情格外突出,不僅寺廟有很明顯的尼泊爾風格,而且鎮上的餐廳和商店,也會讓人感覺彷彿已經離開了中國,到達了尼泊爾。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在吉隆鎮附近,有個村落,這裡居住著200多口人,他們都是尼泊爾人後裔,稱作達曼人。

相傳達曼人的先輩因戰爭失敗而流離失所,只能在邊境一帶滯留,18世紀末,他們從尼泊爾遷徙到吉隆鎮。歷經200多年,繁衍至今已經六七代人。

長期生活在藏族人周圍,達曼人的生活習慣已經被藏人同化,唯一與藏族的區別是他們白種人的長相,顯目而特別。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2003年以前,他們沒有國籍,也沒有土地和房屋,只能以打鐵為生,地位低下。但在2003年時,經有關部門認可,達曼人終於獲得了中國國籍,正式成為我們的同胞,結束了飽嘗辛酸、居無定所的歷史。

如今,他們都擁有了自己的住房、土地和牲畜,生活得越來越幸福了。

吉隆口岸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上世紀七十年代,吉隆鎮有了吉隆口岸,但是因為隔山為鄰的樟木口岸地理位置更優越,交通更發達,所以吉隆口岸的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中尼兩國邊民只能零散地進行商品小額自由貿易。

2015年尼泊爾8.1級大地震後,原本繁華熱鬧的樟木口岸被暫時封閉,中尼貿易被大量轉移到吉隆口岸進行,這也讓吉隆口岸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也帶動了吉隆鎮的發展,生活在此的邊境民眾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熱索橋

在吉隆口岸的東林藏布河上,三代熱索橋見證了西藏這樣一個邊境口岸的時代變遷,它們彼此相距不過五十米,但卻跨越了50年的風雨。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已經被廢棄的木製吊橋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吉隆口岸的貿易往來全靠人力運輸,歷經歲月侵襲,這座吊橋僅鋼索和黑色的木方在河面上隨風盪漾。

在三座橋中間的是帶有金屬護網的鋼索吊橋,它更安全可靠,但仍然無法供車輛通行,所以貨物運輸還是要靠人力。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2014年,在兩代舊熱索橋旁,一座嶄新的雙車道水泥公路橋出現在河上,自此之後,吉隆口岸貨物貿易量顯著提高。

2015年,因為尼泊爾地震,水泥橋橋面被砸穿,橋墩受損,但後面經過加固搶修後,“帶傷上陣”。

2018年,被認定為是五類危橋的水泥橋被拆除,在原址上重新搭建新橋,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

勃勃生機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吉隆的人流、車流和物流在不斷地增多,有越來越多的內地商人和尼泊爾商人來到吉隆鎮經商,

它不再是當初那個偏僻無人知的小鎮了,它越來越繁榮,越來越美麗,已經不只是喜馬拉雅的後花園了。

“喜馬拉雅山後花園”吉隆鎮,極具異域風情

時代的發展,給吉隆鎮和達曼人都帶來了新的可能和生機,我們相信,在未來,吉隆鎮的春天會變得更加美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