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實用的13個急救小常識和家庭急救箱的基本配置

急救 骨折 呼吸道疾病 肺炎 龍哥健康吧 龍哥健康吧 2017-09-09

非常實用的13個急救小常識和家庭急救箱的基本配置

今天是“世界急救日”,主題是:“急救與家庭意外傷害”。關注社區居民、關注每個家庭的生命健康、提高社會百姓自救互救、逃生避險的能力,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下面介紹非常實用的13個急救小常識。你知道家庭急救箱都應配置什麼嗎?

一、異物入眼

任何細小的物體或液體,哪怕是一粒沙子或是一滴洗滌劑進入眼中,都會引起眼部疼痛,甚至損傷眼角膜。

急救辦法:首先是用力且頻繁地眨眼,用淚水將異物沖刷出去。如果不奏效,就將眼皮捏起,然後在水龍頭下衝洗眼睛。注意一定要將隱形眼鏡摘掉。

絕對禁止:不能揉眼睛,無論多麼細小的異物都會劃傷眼角膜並導致感染。如果異物進入眼部較深的位置,那麼務必立即就醫,進行處理。

亮警報:如果是腐蝕性液體濺入眼中,必須馬上去進行診治;倘若經過自我處理後眼部仍舊不適,出現灼燒、水腫或是視力模糊的情況,也需要請藉助專業儀器來治,切不可魯莽行事。

二、扭傷

當關節周圍的韌帶被拉伸得過於嚴重,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程度,就會發生扭傷,扭傷通常還伴隨著青紫與水腫。

急救辦法:在扭傷發生的24小時之內,儘量做到每隔一小時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時。將受傷處用彈性壓縮繃帶包好,並將受傷部位墊高。24小時之後,開始給患處換為熱敷,促進受傷部位的血液流通。

絕對禁止:不能隨意活動受傷的關節,否則容易造成韌帶撕裂,恢復起來相對比較困難。

亮警報:如果經過幾日的自我治和休息之後,患處仍舊疼痛且行動不便,那麼有可能是骨折、肌肉拉傷或者韌帶斷裂,需要立即到就醫。

三、流鼻血

鼻子流血是由於鼻腔中的血管破裂造成的,鼻部的血管都很脆弱,因此流鼻血也是比較常見的小意外。

急救辦法:身體微微前傾,並用手指捏住鼻樑下方的軟骨部位,持續約515分鐘。如果有條件的話,放一個小冰袋在鼻樑上也有迅速止血的效果。

絕對禁止:用力將頭向後仰起的姿勢會使鼻血流進口中,慌亂中勢必還會有一部分血液被吸進肺裡,這樣做既不安全也不衛生。

亮警報:如果鼻血持續流上20分鐘仍舊止不住的話,患者應該馬上去求助於。如果流鼻血的次數過於頻繁且毫無原因,或是伴隨著頭疼、耳鳴、視力下降以及眩暈等其他症狀,那麼也務必去診治,因為這有可能是大腦受到了震盪或是重創。

四、燙傷

燙傷分為三級:一級燙傷會造成皮膚髮紅有刺痛感;二級燙傷發生後會看到明顯的水泡;三級燙傷則會導致皮膚破潰變黑。

急救辦法:一旦發生燙傷後,立即將被燙部位放置在流動的水下衝洗或是用涼毛巾冷敷,如果燙傷面積較大,傷者應該將整個身體浸泡在放滿冷水的浴缸中。可以將紗布或是繃帶鬆鬆地纏繞在燙傷處以保護傷口。

絕對禁止:不能採用冰敷的方式治燙傷,冰會損傷已經破損的皮膚導致傷口惡化。不要弄破水泡,否則會留下疤痕。也不要隨便將抗生素藥膏或油脂塗抹在傷口處,這些黏糊糊的物質很容易沾染髒東西。

亮警報:三級燙傷、觸電灼傷以及被化學品燒傷務必到就醫。另外,如果病人出現咳嗽、眼睛流淚或者呼吸困難,則需要專業的幫助。二級燙傷如果面積大於手掌的話,患者也應去看看,專業的處理方式可以避免留下疤痕。

五、窒息

真正的窒息在現實生活中很少發生,喝水嗆到或是被食物噎到一般都不算是窒息。窒息發生時,患者不會有強烈的咳嗽,不能說話或是呼吸,臉會短時間內變成紅色或青紫色。

急救辦法:首先要迅速叫救護車。在等待救護車的同時,需要採取以下措施:讓患者身體前傾,用手掌用力拍患者後背兩肩中間的位置。如果不奏效,那麼需要站在患者身後,用拳頭抵住患者的腹背部,用另一隻手握住那個拳頭,上下用力推進推出五次,幫助患者呼吸。

患者也可以採取這樣的自救措施:將自己的腹部抵在一個硬質的物體上,比如廚房檯面,然後用力擠壓腹部,讓卡在喉嚨裡的東西彈出來。

絕對禁止:不要給正在咳嗽的患者喂水或是其他食物。

亮警報:只要窒息發生,都需要迅速叫救護車搶救患者。

六、中毒

發生在家庭中的中毒一般是由於誤食清潔、洗滌用品,一氧化碳吸入或是殺蟲劑攝入。

急救辦法:如果患者已經神志不清或是呼吸困難,應迅速呼叫救護車,並準備好回答如下問題:攝入或吸入什麼物質,量是多少,患者體重、年齡以及中毒時間。

絕對禁止:直到症狀出現才叫救護車往往會延誤治時間。在等待救助過程中,不要給患者吃喝任何東西,也不要企圖幫助患者催吐,因為有些有毒物質在被吐出來的過程中可能會傷害到患者的其他器官。

亮警報:只要中毒發生,都需要迅速叫救護車搶救患者。

七、頭部“遇襲”

頭骨本身非常堅硬,所以一般的外力很少會造成頭骨損傷。倘若外力過於猛烈,則頸部、背部、頭部的脆弱血管就成為了“犧牲品”。

急救辦法:如果你的頭上起了個包,那麼用冰袋敷患處可以減輕水腫。如果被砸傷後頭部開始流血,處置方式和被割傷的方式一樣,即用乾淨毛巾按壓傷口止血,然後去縫合傷口,並檢查是否有內傷。如果被砸傷者昏厥,那麼需要叫救護車速送,一刻也不能耽擱。

絕對禁止:不要讓傷者一個人入睡。在被砸傷的24小時之內,一定要有人陪伴傷者,如果傷者入睡,那麼每三個小時就要叫醒傷者一次,並讓傷者回答幾個簡單問題,以確保傷者沒有昏迷,沒有顱內傷,比如腦震盪。

亮警報:當傷者出現驚厥、頭暈、嘔吐、噁心或行為有明顯異常時,需要馬上入院就醫。

八、炸傷

1、如果炸傷眼睛,不要去揉擦和亂衝洗,最多滴入適量消炎眼藥水,並平躺,撥打120或急送有條件的。

2、如手部或足部被鞭炮等炸傷流血,應迅速用雙手為其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如有云南白藥粉或三七粉可以灑上止血。如果出血不止又量大,則應用橡皮帶或粗布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清創處理。但捆紮帶每15分鐘要鬆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壞死。

九、手指切傷

1、如果出血較少且傷勢並不嚴重,可在清洗之後,以創可貼覆於傷口。不主張在傷口上塗抹紅藥水或止血粉之類的藥物,只要保持傷口乾淨即可。

2、若傷口大且出血不止,應先止住流血,然後立刻趕往。

具體止血方法是:傷口處用乾淨紗布包紮,捏住手指根部兩側並且高舉過心臟,因為此處的血管是分佈在左右兩側的,採取這種手勢能有效止住出血。使用橡皮止血帶效果會更加好,但要注意,每隔20-30分鐘必須將止血帶放鬆幾分鐘,否則容易引起手指缺血壞死。

十、腦溢血

急救辦法:

1.保持鎮靜,立即將患者平臥,將其頭偏向一側,防止痰液、嘔吐物吸入氣管。

2.鬆開患者的衣領和腰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天冷時注意保暖,天熱時注意降溫。

3.如果患者昏迷併發出強烈鼾聲,表示其舌根已經下墜,用手帕或者紗布包住患者舌頭並輕輕往外拉。

4.可用冷毛巾敷在患者頭部,血管遇冷收縮,可以減少出血量。

5.在患者病情穩定送往醫院的途中,車輛因儘量平穩行駛,以減少顛簸震動;同時將患者頭部稍稍抬高,與地面保持20度角,並隨時注意病情變化。

典型症狀:有高血壓病史的人,由於氣溫驟降或情緒激動,突然發生口齒不清甚至昏迷。

絕對禁止:家屬要剋制感情,切勿為了弄醒病人而大聲叫喊或猛烈搖動昏迷者,否則只會使病情迅速惡化。

十一、煤氣中毒

輕度中毒時,病人感頭暈、乏力、噁心、嘔吐、面色蒼白。中毒嚴重,會出現呼吸困難、抽搐、昏迷。

急救法是:

1、立即打開門窗,把病人移到空氣流通處,解開病人衣釦使呼吸流暢。

2、注意保暖防受涼形成肺炎。

3、迅速送醫院搶救。

4、輕度中毒,可給他喝熱茶,作深呼吸。

十二、燒傷處理

1、若燒傷處皮膚尚完整,應儘快局部降溫。如將其置於水龍頭下衝洗約10分鐘。這樣會帶走局部組織熱量並減少進一步損害。

2、用一塊鬆軟潮溼、最好是消毒的墊子包紮傷處。注意不要太緊。

3、若皮膚已被燒壞,用一塊乾淨的墊子覆蓋其上以保護傷處,減少感染危險。

十三、觸電

急救措施:

1.立即切斷電源

切斷電源的方法一是關閉電源開關、拉閘或拔去插銷;二是用乾燥的木棒、竹竿、扁擔等不導電的物體挑開電線,使觸電者儘快脫離電源(圖1-5-2)。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觸傷員,防止自身觸電。

2.緊急救護

當傷員脫離電源後,應立即檢查全身情況,特別是呼吸和心跳。發現呼吸、心跳停止時,應立即就地搶救。同時撥打120求救。

(1)輕症患者,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存在者。讓傷員就地平臥,暫時不要站立或走動,防止繼發休克或心衰。同時給予嚴密觀察。

(2)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有條件的儘早在現場使用AED進行心臟電除顫。

(3)處理電擊傷時,應注意有無其他損傷。如觸電後彈離電源或自高空跌下,常併發顱腦外傷、血氣胸、內臟破裂、四肢和骨盆骨折等。如有外傷、灼傷均需同時處理。

(4)現場搶救中,不要隨意移動傷員。

急救時應注意的問題

不要輕易放棄搶救。觸電者呼吸心跳停止後恢復較慢,有的長達4小時以上,因此搶救時要有耐心。

施行心肺復甦術不得中途停止,即使在救護車上也要進行,一直等到急救醫務人員到達,由他們接替並採取進一步的急救措施。

錯誤的做法:

1.不關閉電源就盲目救人(受害人未脫離電源,為帶電的導體,救人者也會遭電擊);

2.對無呼吸、無心跳的傷員,不在現場進行心肺復甦而跑很長的路去醫院或徒等醫生到來(失去了最好的搶救時機);

3.面對無心跳的傷員以為搶救無望,輕易停止搶救(耐心堅持,長時間地搶救可能出現奇蹟)。

家庭急救箱該如何配置

一般來說,家庭急救箱的基本配置有:

1.酒精棉:急救前用來給雙手或鉗子等工具消毒。

2.手套、口罩:可以防止施救者被感染。

3.0.9%的生理鹽水:用來清洗傷口。基於衛生要求,最好選擇獨立的小包裝或中型瓶裝的。

4.消毒紗布:用來覆蓋傷口。它既不像棉花一樣有可能將棉絲留在傷口上,移開時,也不會牽動傷口。

5.繃帶:繃帶具有彈性,用來包紮傷口,不妨礙血液循環。2寸的適合手部,3寸的適合腳部。

6.三角巾:又叫三角繃帶,具多種用途,可承託受傷的上肢、固定敷料或骨折處等。

7.安全釦針:固定三角巾或繃帶。

8.膠布:紙膠布可以固定紗布,由於不刺激皮膚,適合一般人使用;氧化鋅膠布則可以固定繃帶。

9.創可貼:覆蓋小傷口時用。

10.保鮮紙:利用它不會緊貼傷口的特性,在送醫院前包裹燒傷、燙傷部位。

11.袋裝面罩或人工呼吸面膜:施以人工呼吸時,防止感染。

12.圓頭剪刀、鉗子:圓頭剪刀比較安全,可用來剪開膠布或繃帶。必要時,也可用來剪開衣物。鉗子可代替雙手持敷料,或者鉗去傷口上的汙物等。

13.手電筒:在漆黑環境下施救時,可用它照明;也可為暈倒的人做瞳孔反應。

14.棉花棒:用來清洗面積小的出血傷口。

15.冰袋:置於淤傷、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的部位,令微血管收縮,可幫助減少腫脹。流鼻血時,置於傷者額部,能幫助止血。

此外,即使家中尚未發現冠心病人,但只要有老人就應該備有抗心絞痛的藥物,以防萬一。

常用藥還包括治療感冒、發燒、腹瀉、牙痛的藥物。此外,還須有一些外用藥,如眼藥膏、傷溼止痛膏以及處理小的外傷的用品。藥箱應根據家庭成員的年齡、健康狀況、季節來配備:春天備些抗過敏藥,夏季備些中暑及防蚊蟲叮咬藥,秋天備些止瀉藥,冬季備些防治感冒、哮喘、胃病的藥品。藥箱中還應該有一些常用的小器械,如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等。

據網絡信息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