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區沒有物業,卻依舊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基金 社會 鄰通 鄰通 2017-09-13
這個小區沒有物業,卻依舊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中大奧林園小區位於勞動北路1377號,始建於2005年,在當時屬於比較高端的商業樓盤,小區總戶數390戶。之前,該小區的物業管理由開發商組建的物業公司負責,因經營不善,2013年10月底,該物業公司在沒有公告的情況下突然退出,停止服務。

這個小區沒有物業,卻依舊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中大奧林園小區一瞥

物業退出後,留下了一堆爛攤子,電梯經常出故障,化糞池經常堵塞,樓道燈不亮了,小偷經常光顧,垃圾堆積成山……居民們怨聲載道。馬先生是該小區的老住戶,對於當時的場景他記憶猶新,“電梯一停了一個多月,對一些住在十多層的居民特別是老人和小孩來講那簡直是噩夢,有的人乾脆不出門,還有,化糞池堵了沒人管,糞便溢出到地面,臭不可聞,令人作嘔。”

成立三套人馬 實行小區自治

小區的種種亂象,居民們徹底看不下去了,他們決定成立業主委員會,實行小區自治。在居委會的幫助下,該小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接管小區所有事物,並逐步建立了“業委會——物業監督小組——物業服務中心”三層架構,讓居民自治共管,實現了無物業小區的華麗轉身。三層架構的最高層為業委會,業委會成員由全體業主選舉產生,由9名棟長和21名單元長組成,作為小區事務最高決策機構。往下是物業監督小組,由業委會主任、副主任、委員等7人組成,負責監督物業服務中心的各項工作,檢查、監督財務收支明細,認真執行財務制度。物業服務中心是三層架構的最後一層,由業委會負責招聘2-3名管理人員,作為常駐管理機構在小區上班,具體負責小區的各項收費、維修、綠化、電梯的正常運轉、各項公共設施的管理等,並管理一線保安和保潔人員。三套人馬的成立使得小區的各項工作開展有人決策,有人監督,有人負責執行

這個小區沒有物業,卻依舊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小區規章制度

另外,該小區還制定了自治管理辦法和財務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每月財務收支狀況都在小區進行張榜公佈,讓各位業主能明明白白交費和了解小區的開支情況。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增強了小區自治的公信力。

打響三大戰役 重拾居民信心

業委會成立後,剛開始,一些業主對業委會沒有信心,對他們能否管理好小區存在疑問,但是,業委會接下來做的事情慢慢地打消了業主的顧慮。業委員會接管小區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拾原來物業公司留下的爛攤子。業委會找人維修了損壞的電梯,恢復了各樓道單元燈和室外路燈照明,請來環衛作業車疏通清理堵塞的化糞池,並搞好小區的環境衛生等,逐步恢復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

這個小區沒有物業,卻依舊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在街道的幫助下,小區一面存在安全隱患的圍牆已加固修繕全面接管小區後,業委會還發現,小區的物業用房被開發商變賣,“物業用房是全體業主的共有財產和活動場所,這是我們堅決不能容忍的,儘快追回物業用房,給廣大業主一個交代。”於是,業委會找到相關部門維權,在居委會的協助下,成功追回物業用房賠償款67.5萬元,另外,還追回了修建鍾靈大道徵用小區土地的土地賠償款10.64萬元

這個小區沒有物業,卻依舊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修復小區破損圍牆

有了這筆賠償款後,業委會開始著手解決居民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例如,修復了小區破損的圍牆,安裝了小區監控系統,安裝了電梯刷卡,申請維修基金解決了部分房子滲水等質量問題等等。另外,還舉辦了一次全體業主參加的文藝活動,不僅豐富了業主文化生活,還增進了鄰里之間的感情。

這個小區沒有物業,卻依舊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小區監控室

經過這三大戰役,業委會的工作逐漸贏得了廣大業主的肯定,業主的態度也由之前的不理解、不信任,擁護並支持業委會的各項工作,使小區自治逐漸駛入了良性的工作軌道。

物業費三年沒漲 最低只要3毛錢

自治三年多來,小區的物業費一分沒漲,沿用了之前物業公司的收費標準:多層0.3元/月/平方,電梯房三樓以下0.5元/月/平方,三樓以上0.7元/月/平方。“這個收費標準在全市來說已經算是很低的了。”小區業委會主任張小明表示。

這個小區沒有物業,卻依舊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這幾年,人工費用、物價費用不斷上漲,這麼低的收費是如何維持小區的日常運轉的?張小明介紹,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居民的物業繳費率大幅提高了,使物業費的實際收入增加了;其次是砍掉了不必要的支出,最大限度節約成本。據介紹,小區的主要收入為業主繳納的物業費,由於實行小區自治,居民繳納物業費的自覺性大大提高,物業費的繳納率由原來不到60%提高到了95%以上。小區的最大支出為人工工資,每年大約13萬元,主要用於支付管理人員、保安、保潔人員的工資,其他的主要用於支付水電費、維修費、保潔費等。小區的業委會屬於公益性質的工作,除了業委會主任拿600元工資外,其餘的業委會成員、樓棟長、單元長不拿一分錢工資“小區一年下來的總收入大概為24萬元,總支出約為23萬元,基本上保持了收支平衡,每年還略有節餘。由於沒有物業公司,也就省去了利潤成本,這筆錢就可以用到業主身上。另外,我們還實行了優惠政策,提前交物業費的業主可以優惠一個月的物業費。” 張小明表示,“只要我們用心做好居民的服務工作,居民交費率自然也就上來了,物業費有了保證,我們就可以維持小區的日常運轉,確保居民的生活秩序不受影響。”

這個小區沒有物業,卻依舊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財務公開

為了保障業主知情權,業委會還對每月開支收入予以公告,詳細到開會時購買水杯的費用。小區還建立了業主QQ群,居民對小區的管理有何意見與建議可以進入該群,和業委會成員、管理人員進行有效溝通,使得業主參與小區管理的積極性異常熱情。

成效明顯 自治模式受肯定

現在漫步中大奧林園小區,環境優美宜人,處處綠樹成蔭,路面乾淨整潔,居民悠然自得,這與大家印象中無物業小區“髒、亂、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個小區沒有物業,卻依舊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小區自治成功離不開業委會成員的無私奉獻,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帶領廣大業主建設更美好的家園。小區自治以來,雖然業主委員會成員發生了變動,有人退出,但是,也有熱心的業主自告奮勇參與到小區的自治管理中來,使小區的各項工作始終在良性的軌道上運行。“業委會成員都是抱著同一個信念,就是把小區管理好,把大家共同的家園建設好。雖然沒有工資,有時候幫業主辦事還得自己掏油費,但是還是值得的。”張小明深有感觸。

這個小區沒有物業,卻依舊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該小區的自治模式,也成為了典型案例,作為無物業小區管理的典範,不僅迎來了兄弟單位前來參觀學習,還得到了市、區領導的點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