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這個地區沒有計劃生育政策,可是獨生子女越來越多

計劃生育 經濟 深港生活 2018-12-16

家計會調查發現,香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在過去5年維持在1.2至1.3名,「一孩家庭」比率持續上升至近40%,創同類調查的20年新高

另外,逾70%受訪夫婦雖對婚姻及性生活感滿意,但夫婦每月平均行房僅3.7次,逾27%人指因「生活環境擠迫」及「與孩子同住一室」,影響夫妻性生活。

家計會去年8月至今年6月,訪問1,514名本港婦女及其1,059名配偶。

結果顯示,受訪婦女實際平均子女數目在過去5年維持在1.2至1.3名,「一孩家庭」比率為38.5%,創20年新高,亦較97年同類調查升16.5個百分點,反映「一孩家庭」已成香港港最普遍家庭結構。

調查發現,過半受訪者仍以2個孩子為理想目標,但只有15%受訪婦女表示想生或再生育,亦有15%仍未作決定

家計會理事會暨研究小組委員會主席指出,經濟負擔重、責任大,以及香港住屋空間小,限制夫婦考量生育子女的數目,日、韓等鄰近國家的家庭結構也是以「一孩家庭」為主

此外,不少受訪者認為若政府提供鼓勵生育措施,如經濟津助、親職支援、改善教育等,均有助夫婦積極考慮生育或再生育。

家計會執行總監範瑩孫稱,女性年紀愈大,成孕及生育困難機會愈高,呼籲猶豫的夫婦應早作決定,不宜拖延。

但真的是香港政府提供了鼓勵生育措施,就能解決香港人的生育及再生育問題嗎?

要知道,生活在香港人其實一直有層次劃分,貧窮的層面,中產層面還有富豪層面;普通人大部分都是生活在中產的這個層面。

下面我們來看看香港的中產階層:

在香港人怎樣的收入水平算中產呢?

一個成熟的中產白領家庭月入五六萬港幣不是難事,但算算他們的生活支出,房貸和物業管理支出佔據了他們收入的30%甚至50%,強積金(養老金)、保險、稅費佔據了15%,日常交通餐飲10%,日常生活費用10%,還沒算兒女教育費用、父母贍養費用等,有的家庭還需要聘請外傭。這麼一算,香港中產的日子還真過得緊巴巴。

夾心餅乾,有苦難言

中產階級被港人戲稱為夾心階層——既不如上層社會享有巨大財富,又不像底層社會能享受社會福利保障。他們夾在中間,卻要承擔香港社會稅收主要交納者的負擔,香港樓價高、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中產階級雖然收入不薄,卻普遍對自己的生活狀態不滿。

香港約10%的最低收入家庭可領取政府綜援(低保),30%的中低收入者享受政府的公屋福利(廉租房),偏低收入者可申請購買政府的居屋(經濟適用房)。而中產的住房問題完全需靠自己打拼解決。

中產其實“很慘”

香港的中產階級只有中層收入,卻沒有中產階級應有的生活品質。他們不僅要為賺錢拼命,還要為養育兒女玩命。中產人士大部分有高薪工作,但面對置業開支及養育兒女兩大負擔,加上通脹問題嚴重,生活品質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中產”已經成了“中慘”。

加上在香港養孩子,相比日常的衣食住行,兒女教育更為中產所關注,兒女的教育支出也是中產們越漸增長的花費。幼兒園排位,學位房、興趣班、補習班,以及將來讀大學,每次都是一大筆費用,中產的家長不得不早早做好兒女的教育基金儲蓄。

在這樣的一個狀況下,大家都是處於“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了哪裡養得起”?!

久而久之,有越來越多的香港中產們,不打算生育兒女。如今的生活狀態,對自己的養育能力信心不足,而比起肩負家庭責任,二人世界更自在,活得更有意義。

其實內地何嘗不是如此呢?二胎政策放開後,完全沒有之前所謂“磚家”所說的二孩高峰。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當然希望家族人丁興旺,枝繁葉茂,可是現實的困境卻讓很多育齡家庭望而卻步。但是中國要持續發展就必須不斷要有年輕的新鮮血液補充進來,缺乏年輕人的國家會有多大的發展前途呢?看看現在的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就知道了,總有一天白種人會在那些國家成為少數族裔。

前車之鑑,我大中國不可不警覺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