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女真各部的統一,努爾哈赤擁有了足夠的力量與明朝對抗,他對明朝的敵視態度也日益明顯。

舒爾哈齊對居於兄長努爾哈赤的屬下的地位感到不滿,兩人的關係也日益緊張。最終他與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扎薩克圖商議,圖謀另立門戶,與兄長分庭抗禮。

努爾哈赤採取了強硬措施,誅殺了舒爾哈齊的兩個兒子阿爾通阿、扎薩克圖,舒爾哈齊被囚禁在一間暗室之中死去。

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此時兩歲,努爾哈赤收養自己的侄子。濟爾哈朗自幼生活在努爾哈赤的身邊,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都很好,更是與皇太極的關係非同一般。

"

隨著女真各部的統一,努爾哈赤擁有了足夠的力量與明朝對抗,他對明朝的敵視態度也日益明顯。

舒爾哈齊對居於兄長努爾哈赤的屬下的地位感到不滿,兩人的關係也日益緊張。最終他與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扎薩克圖商議,圖謀另立門戶,與兄長分庭抗禮。

努爾哈赤採取了強硬措施,誅殺了舒爾哈齊的兩個兒子阿爾通阿、扎薩克圖,舒爾哈齊被囚禁在一間暗室之中死去。

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此時兩歲,努爾哈赤收養自己的侄子。濟爾哈朗自幼生活在努爾哈赤的身邊,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都很好,更是與皇太極的關係非同一般。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戰功卓著的始王

1625年冬,努爾哈赤為爭取蒙古各部早日歸附,消除來自西北的威脅,決定征伐原來追隨察哈爾部林丹汗的蒙古各部,派16歲的濟爾哈朗等人率領後金大軍前往征剿。

1626年,濟爾哈朗先後征服了喀爾喀、巴林、扎魯特等部,使之脫離了林丹汗的控制,為後金政權統一漠南蒙古掃清道路,濟爾哈朗也因戰功卓越被封為和碩貝勒。

1626年,努爾哈赤病故,其子皇太極登上汗位。濟爾哈朗又追隨皇太極南征北戰。

一次,與明朝抗後金的著名將領滿桂的軍隊相遇。兩軍進行了慘烈的對攻,濟爾哈朗在戰鬥中負傷,但是他只是稍微包紮了一下傷口,就重新殺入敵軍,士兵被他的勇氣所鼓舞,拼死奮戰,最終擊潰了滿桂的軍隊。

1631年7月,皇太極初設六部,濟爾哈朗受命掌管刑部事務,可見濟爾哈朗深得皇太極重用。

1636年,大貝勒代善帶領文武百官擁皇太極稱帝,改國號“大清”。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兩代的努力,伴隨著濟爾哈朗等諸多人衝鋒陷陣,清帝國巍然屹立於北陲。

皇太極稱帝后,開始封賞開疆擴土的功臣,濟爾哈朗應軍功累積,晉封為和碩鄭親王

輔政順治

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最高權力一下子出現真空,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皇室內部發生激烈的衝突。其中,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與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是帝位的主要競爭者,雙方發生尖銳對立,劍拔弩張。

"

隨著女真各部的統一,努爾哈赤擁有了足夠的力量與明朝對抗,他對明朝的敵視態度也日益明顯。

舒爾哈齊對居於兄長努爾哈赤的屬下的地位感到不滿,兩人的關係也日益緊張。最終他與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扎薩克圖商議,圖謀另立門戶,與兄長分庭抗禮。

努爾哈赤採取了強硬措施,誅殺了舒爾哈齊的兩個兒子阿爾通阿、扎薩克圖,舒爾哈齊被囚禁在一間暗室之中死去。

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此時兩歲,努爾哈赤收養自己的侄子。濟爾哈朗自幼生活在努爾哈赤的身邊,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都很好,更是與皇太極的關係非同一般。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戰功卓著的始王

1625年冬,努爾哈赤為爭取蒙古各部早日歸附,消除來自西北的威脅,決定征伐原來追隨察哈爾部林丹汗的蒙古各部,派16歲的濟爾哈朗等人率領後金大軍前往征剿。

1626年,濟爾哈朗先後征服了喀爾喀、巴林、扎魯特等部,使之脫離了林丹汗的控制,為後金政權統一漠南蒙古掃清道路,濟爾哈朗也因戰功卓越被封為和碩貝勒。

1626年,努爾哈赤病故,其子皇太極登上汗位。濟爾哈朗又追隨皇太極南征北戰。

一次,與明朝抗後金的著名將領滿桂的軍隊相遇。兩軍進行了慘烈的對攻,濟爾哈朗在戰鬥中負傷,但是他只是稍微包紮了一下傷口,就重新殺入敵軍,士兵被他的勇氣所鼓舞,拼死奮戰,最終擊潰了滿桂的軍隊。

1631年7月,皇太極初設六部,濟爾哈朗受命掌管刑部事務,可見濟爾哈朗深得皇太極重用。

1636年,大貝勒代善帶領文武百官擁皇太極稱帝,改國號“大清”。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兩代的努力,伴隨著濟爾哈朗等諸多人衝鋒陷陣,清帝國巍然屹立於北陲。

皇太極稱帝后,開始封賞開疆擴土的功臣,濟爾哈朗應軍功累積,晉封為和碩鄭親王

輔政順治

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最高權力一下子出現真空,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皇室內部發生激烈的衝突。其中,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與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是帝位的主要競爭者,雙方發生尖銳對立,劍拔弩張。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濟爾哈朗一向為人謹慎,在繼統的最大權力角逐這個時候,表面上頗為軟弱的濟爾哈朗站到了豪格一邊。最終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共同輔政,六歲福臨繼位,兼顧多方的利益,平息了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皇權之爭。

清史稿是這樣記載:八年秋八月庚午,太宗崩,儲嗣未定。和碩禮親王代善會諸王、貝勒、貝子、文武群臣定議,奉上嗣大位,誓告天地,以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

順治帝雖然君臨天下,畢竟只是一個幼童,國家大事全委託給兩位叔父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同為輔政大臣,但多爾袞名列其先。多爾袞率軍入關後便極力排斥濟爾哈朗,“專擅威權”,“目無鄭親王”。順治四年二月,“不令鄭親王預政”。五年三月,又羅織,濟爾哈朗十餘條罪狀,予以貶黜,並命他為定遠大將軍率軍出征。

所幸的是他並沒有和多爾袞有直接衝突,最終依靠軍功東山再起。

1650年正月,班師還朝,論功行賞,順治賜給濟爾哈朗黃金200兩、銀20000兩。3月,順治以濟爾哈朗年老,免去朝賀、謝恩行禮。1652年2月,進封和碩鄭親王。

1655年5月,濟爾哈朗因病去世,葬於北京西直門外白石橋,終年57歲。順治為此輟朝7日,賜葬銀萬兩,置守墳園10戶,立碑紀功。

縱觀濟爾哈朗一生,可謂是軍功無數。

"

隨著女真各部的統一,努爾哈赤擁有了足夠的力量與明朝對抗,他對明朝的敵視態度也日益明顯。

舒爾哈齊對居於兄長努爾哈赤的屬下的地位感到不滿,兩人的關係也日益緊張。最終他與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扎薩克圖商議,圖謀另立門戶,與兄長分庭抗禮。

努爾哈赤採取了強硬措施,誅殺了舒爾哈齊的兩個兒子阿爾通阿、扎薩克圖,舒爾哈齊被囚禁在一間暗室之中死去。

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此時兩歲,努爾哈赤收養自己的侄子。濟爾哈朗自幼生活在努爾哈赤的身邊,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都很好,更是與皇太極的關係非同一般。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戰功卓著的始王

1625年冬,努爾哈赤為爭取蒙古各部早日歸附,消除來自西北的威脅,決定征伐原來追隨察哈爾部林丹汗的蒙古各部,派16歲的濟爾哈朗等人率領後金大軍前往征剿。

1626年,濟爾哈朗先後征服了喀爾喀、巴林、扎魯特等部,使之脫離了林丹汗的控制,為後金政權統一漠南蒙古掃清道路,濟爾哈朗也因戰功卓越被封為和碩貝勒。

1626年,努爾哈赤病故,其子皇太極登上汗位。濟爾哈朗又追隨皇太極南征北戰。

一次,與明朝抗後金的著名將領滿桂的軍隊相遇。兩軍進行了慘烈的對攻,濟爾哈朗在戰鬥中負傷,但是他只是稍微包紮了一下傷口,就重新殺入敵軍,士兵被他的勇氣所鼓舞,拼死奮戰,最終擊潰了滿桂的軍隊。

1631年7月,皇太極初設六部,濟爾哈朗受命掌管刑部事務,可見濟爾哈朗深得皇太極重用。

1636年,大貝勒代善帶領文武百官擁皇太極稱帝,改國號“大清”。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兩代的努力,伴隨著濟爾哈朗等諸多人衝鋒陷陣,清帝國巍然屹立於北陲。

皇太極稱帝后,開始封賞開疆擴土的功臣,濟爾哈朗應軍功累積,晉封為和碩鄭親王

輔政順治

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最高權力一下子出現真空,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皇室內部發生激烈的衝突。其中,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與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是帝位的主要競爭者,雙方發生尖銳對立,劍拔弩張。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濟爾哈朗一向為人謹慎,在繼統的最大權力角逐這個時候,表面上頗為軟弱的濟爾哈朗站到了豪格一邊。最終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共同輔政,六歲福臨繼位,兼顧多方的利益,平息了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皇權之爭。

清史稿是這樣記載:八年秋八月庚午,太宗崩,儲嗣未定。和碩禮親王代善會諸王、貝勒、貝子、文武群臣定議,奉上嗣大位,誓告天地,以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

順治帝雖然君臨天下,畢竟只是一個幼童,國家大事全委託給兩位叔父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同為輔政大臣,但多爾袞名列其先。多爾袞率軍入關後便極力排斥濟爾哈朗,“專擅威權”,“目無鄭親王”。順治四年二月,“不令鄭親王預政”。五年三月,又羅織,濟爾哈朗十餘條罪狀,予以貶黜,並命他為定遠大將軍率軍出征。

所幸的是他並沒有和多爾袞有直接衝突,最終依靠軍功東山再起。

1650年正月,班師還朝,論功行賞,順治賜給濟爾哈朗黃金200兩、銀20000兩。3月,順治以濟爾哈朗年老,免去朝賀、謝恩行禮。1652年2月,進封和碩鄭親王。

1655年5月,濟爾哈朗因病去世,葬於北京西直門外白石橋,終年57歲。順治為此輟朝7日,賜葬銀萬兩,置守墳園10戶,立碑紀功。

縱觀濟爾哈朗一生,可謂是軍功無數。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但其辦的最有意義的事:多爾袞死後,清算了多爾袞一派。此舉結束了自皇太極逝世以來、長達數年之久的皇室內鬥,還大權於皇帝,使清朝在入關之初、百廢待興的關鍵時期實現了政治穩定,對以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辦的最惡劣的事:1649年清軍攻入湖南湘潭和沅州,南明督師何騰蛟被俘。濟爾哈朗下令在湘潭屠城,湘潭城中百姓幾乎全被殺光,“千村血洗,萬灶煙寒”。

光緒《湘潭縣誌》記載:城總商民“逃亡殆盡,及復業,城總土著幾無。豫章之商,十室九空”本來人丁興旺、商業繁榮的湘潭,幾近毀滅,清康熙三年,“尚有虎入城食人”,足見其蕭條冷落。

歷代鄭親王

1636年,濟爾哈朗被封為和碩鄭親王。其子濟度改為簡親王,後獲世襲罔替。乾隆年間改回鄭親王。

共傳10代17位親王,其中8位稱鄭親王、9位稱簡親王,有5位被奪爵。此外,有5位追封簡親王、5位追封鄭親王。

第二代:簡純親王濟度,濟爾哈朗次子。初封簡郡王。濟爾哈朗長子富爾敦卒後,封世子。十四年,襲爵,改號簡親王。壽短,年二十八歲卒。

追封簡親王巴爾堪,濟爾哈朗第四子

追封簡親王傅喇塔,費揚武第四子

第三代簡親王,喇布,濟度次子(康熙二十二年緣事追削王爵)

簡親王德塞,濟度第三子,年十七歲卒。

簡親王雅布,濟度第五子

追封簡親王巴賽,巴爾堪之子

追封簡親王福存,傅喇塔之子

第四代簡親王雅爾江阿,雅布長子(雍正四年二月,緣事革退親王)

簡親王神保住,雅布第十四子(乾隆十三年九月,緣事革退親王)

簡親王奇阿通,巴賽之子

簡親王德沛,福存之子

第五代:簡親王豐訥亨,奇阿通長子

追封鄭親王經訥亨,奇阿通次子

第六代:鄭親王積哈納,豐訥亨之子。至此復號鄭親王

追封鄭親王伊豐額,經訥亨之子

第七代:鄭親王烏爾恭阿,積哈納之子

追封鄭親王鬆德,積哈納之子

追封鄭親王西朗阿,伊豐額之子,

第八代鄭親王端華,烏爾恭阿之子

鄭親王承志,西朗阿之子

鄭親王慶至,鬆德之子

第九代:鄭親王凱泰,慶至之子

第十代:鄭親王昭煦,凱泰之子

清代的封爵制度始於皇太極崇德年間,充實於順治期間,乾隆年間形成完備的制度。儘管很多皇子都能得到親王的爵位,但不是所有的親王爵位都能世代承襲。只有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和清朝中後期四位在穩固江山中立功的皇親宗室,被賜世襲不降封典,俗稱鐵帽子王。如果某“鐵帽子王”獲罪奪爵,以其旁支襲爵。其餘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

鄭親王非太祖子孫,世襲罔替親王是對濟爾哈朗功勞的認可,濟爾哈朗也被封為“叔王”;鄭親王一脈,因為被革爵的王爺太多,需要不停的重新立嗣,血統關係相對複雜,這也反映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清朝執行比較徹底。

這後九代親王中下面兩位比較特殊

鄭親王 端華 作為道光和咸豐兩朝的顧命大臣,可謂是聲勢顯赫,權傾朝野,是晚清歷史上一位頗有影響的重要人物。

"

隨著女真各部的統一,努爾哈赤擁有了足夠的力量與明朝對抗,他對明朝的敵視態度也日益明顯。

舒爾哈齊對居於兄長努爾哈赤的屬下的地位感到不滿,兩人的關係也日益緊張。最終他與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扎薩克圖商議,圖謀另立門戶,與兄長分庭抗禮。

努爾哈赤採取了強硬措施,誅殺了舒爾哈齊的兩個兒子阿爾通阿、扎薩克圖,舒爾哈齊被囚禁在一間暗室之中死去。

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此時兩歲,努爾哈赤收養自己的侄子。濟爾哈朗自幼生活在努爾哈赤的身邊,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都很好,更是與皇太極的關係非同一般。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戰功卓著的始王

1625年冬,努爾哈赤為爭取蒙古各部早日歸附,消除來自西北的威脅,決定征伐原來追隨察哈爾部林丹汗的蒙古各部,派16歲的濟爾哈朗等人率領後金大軍前往征剿。

1626年,濟爾哈朗先後征服了喀爾喀、巴林、扎魯特等部,使之脫離了林丹汗的控制,為後金政權統一漠南蒙古掃清道路,濟爾哈朗也因戰功卓越被封為和碩貝勒。

1626年,努爾哈赤病故,其子皇太極登上汗位。濟爾哈朗又追隨皇太極南征北戰。

一次,與明朝抗後金的著名將領滿桂的軍隊相遇。兩軍進行了慘烈的對攻,濟爾哈朗在戰鬥中負傷,但是他只是稍微包紮了一下傷口,就重新殺入敵軍,士兵被他的勇氣所鼓舞,拼死奮戰,最終擊潰了滿桂的軍隊。

1631年7月,皇太極初設六部,濟爾哈朗受命掌管刑部事務,可見濟爾哈朗深得皇太極重用。

1636年,大貝勒代善帶領文武百官擁皇太極稱帝,改國號“大清”。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兩代的努力,伴隨著濟爾哈朗等諸多人衝鋒陷陣,清帝國巍然屹立於北陲。

皇太極稱帝后,開始封賞開疆擴土的功臣,濟爾哈朗應軍功累積,晉封為和碩鄭親王

輔政順治

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最高權力一下子出現真空,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皇室內部發生激烈的衝突。其中,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與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是帝位的主要競爭者,雙方發生尖銳對立,劍拔弩張。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濟爾哈朗一向為人謹慎,在繼統的最大權力角逐這個時候,表面上頗為軟弱的濟爾哈朗站到了豪格一邊。最終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共同輔政,六歲福臨繼位,兼顧多方的利益,平息了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皇權之爭。

清史稿是這樣記載:八年秋八月庚午,太宗崩,儲嗣未定。和碩禮親王代善會諸王、貝勒、貝子、文武群臣定議,奉上嗣大位,誓告天地,以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

順治帝雖然君臨天下,畢竟只是一個幼童,國家大事全委託給兩位叔父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同為輔政大臣,但多爾袞名列其先。多爾袞率軍入關後便極力排斥濟爾哈朗,“專擅威權”,“目無鄭親王”。順治四年二月,“不令鄭親王預政”。五年三月,又羅織,濟爾哈朗十餘條罪狀,予以貶黜,並命他為定遠大將軍率軍出征。

所幸的是他並沒有和多爾袞有直接衝突,最終依靠軍功東山再起。

1650年正月,班師還朝,論功行賞,順治賜給濟爾哈朗黃金200兩、銀20000兩。3月,順治以濟爾哈朗年老,免去朝賀、謝恩行禮。1652年2月,進封和碩鄭親王。

1655年5月,濟爾哈朗因病去世,葬於北京西直門外白石橋,終年57歲。順治為此輟朝7日,賜葬銀萬兩,置守墳園10戶,立碑紀功。

縱觀濟爾哈朗一生,可謂是軍功無數。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但其辦的最有意義的事:多爾袞死後,清算了多爾袞一派。此舉結束了自皇太極逝世以來、長達數年之久的皇室內鬥,還大權於皇帝,使清朝在入關之初、百廢待興的關鍵時期實現了政治穩定,對以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辦的最惡劣的事:1649年清軍攻入湖南湘潭和沅州,南明督師何騰蛟被俘。濟爾哈朗下令在湘潭屠城,湘潭城中百姓幾乎全被殺光,“千村血洗,萬灶煙寒”。

光緒《湘潭縣誌》記載:城總商民“逃亡殆盡,及復業,城總土著幾無。豫章之商,十室九空”本來人丁興旺、商業繁榮的湘潭,幾近毀滅,清康熙三年,“尚有虎入城食人”,足見其蕭條冷落。

歷代鄭親王

1636年,濟爾哈朗被封為和碩鄭親王。其子濟度改為簡親王,後獲世襲罔替。乾隆年間改回鄭親王。

共傳10代17位親王,其中8位稱鄭親王、9位稱簡親王,有5位被奪爵。此外,有5位追封簡親王、5位追封鄭親王。

第二代:簡純親王濟度,濟爾哈朗次子。初封簡郡王。濟爾哈朗長子富爾敦卒後,封世子。十四年,襲爵,改號簡親王。壽短,年二十八歲卒。

追封簡親王巴爾堪,濟爾哈朗第四子

追封簡親王傅喇塔,費揚武第四子

第三代簡親王,喇布,濟度次子(康熙二十二年緣事追削王爵)

簡親王德塞,濟度第三子,年十七歲卒。

簡親王雅布,濟度第五子

追封簡親王巴賽,巴爾堪之子

追封簡親王福存,傅喇塔之子

第四代簡親王雅爾江阿,雅布長子(雍正四年二月,緣事革退親王)

簡親王神保住,雅布第十四子(乾隆十三年九月,緣事革退親王)

簡親王奇阿通,巴賽之子

簡親王德沛,福存之子

第五代:簡親王豐訥亨,奇阿通長子

追封鄭親王經訥亨,奇阿通次子

第六代:鄭親王積哈納,豐訥亨之子。至此復號鄭親王

追封鄭親王伊豐額,經訥亨之子

第七代:鄭親王烏爾恭阿,積哈納之子

追封鄭親王鬆德,積哈納之子

追封鄭親王西朗阿,伊豐額之子,

第八代鄭親王端華,烏爾恭阿之子

鄭親王承志,西朗阿之子

鄭親王慶至,鬆德之子

第九代:鄭親王凱泰,慶至之子

第十代:鄭親王昭煦,凱泰之子

清代的封爵制度始於皇太極崇德年間,充實於順治期間,乾隆年間形成完備的制度。儘管很多皇子都能得到親王的爵位,但不是所有的親王爵位都能世代承襲。只有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和清朝中後期四位在穩固江山中立功的皇親宗室,被賜世襲不降封典,俗稱鐵帽子王。如果某“鐵帽子王”獲罪奪爵,以其旁支襲爵。其餘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

鄭親王非太祖子孫,世襲罔替親王是對濟爾哈朗功勞的認可,濟爾哈朗也被封為“叔王”;鄭親王一脈,因為被革爵的王爺太多,需要不停的重新立嗣,血統關係相對複雜,這也反映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清朝執行比較徹底。

這後九代親王中下面兩位比較特殊

鄭親王 端華 作為道光和咸豐兩朝的顧命大臣,可謂是聲勢顯赫,權傾朝野,是晚清歷史上一位頗有影響的重要人物。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特別是咸豐年間,剛繼位的咸豐皇帝為了打擊把持朝政達20多年之久的軍機大臣穆彰阿集團,便倚重鄭親王端華等傾向於己的王公大臣,從而順利地將朝政大權收歸已有。

由此,鄭親王端華更加得到咸豐皇帝的信任,並藉機將自己具有幹練之才的六弟肅順推薦給了成豐皇帝,以此加強其在咸豐朝的勢力。慈禧等人搶先發動“辛酉政變”而遭到逮捕。

隨後鄭親王端華和第六代鄭親王載垣被革除爵位並賜自盡,而鄭親王六弟肅順則被押赴北京菜市口斬首示眾,其餘五位顧命大臣也被革職或充軍發配。同時,鄭親王府家產被查抄,府園被內務府收回。

"

隨著女真各部的統一,努爾哈赤擁有了足夠的力量與明朝對抗,他對明朝的敵視態度也日益明顯。

舒爾哈齊對居於兄長努爾哈赤的屬下的地位感到不滿,兩人的關係也日益緊張。最終他與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扎薩克圖商議,圖謀另立門戶,與兄長分庭抗禮。

努爾哈赤採取了強硬措施,誅殺了舒爾哈齊的兩個兒子阿爾通阿、扎薩克圖,舒爾哈齊被囚禁在一間暗室之中死去。

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此時兩歲,努爾哈赤收養自己的侄子。濟爾哈朗自幼生活在努爾哈赤的身邊,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都很好,更是與皇太極的關係非同一般。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戰功卓著的始王

1625年冬,努爾哈赤為爭取蒙古各部早日歸附,消除來自西北的威脅,決定征伐原來追隨察哈爾部林丹汗的蒙古各部,派16歲的濟爾哈朗等人率領後金大軍前往征剿。

1626年,濟爾哈朗先後征服了喀爾喀、巴林、扎魯特等部,使之脫離了林丹汗的控制,為後金政權統一漠南蒙古掃清道路,濟爾哈朗也因戰功卓越被封為和碩貝勒。

1626年,努爾哈赤病故,其子皇太極登上汗位。濟爾哈朗又追隨皇太極南征北戰。

一次,與明朝抗後金的著名將領滿桂的軍隊相遇。兩軍進行了慘烈的對攻,濟爾哈朗在戰鬥中負傷,但是他只是稍微包紮了一下傷口,就重新殺入敵軍,士兵被他的勇氣所鼓舞,拼死奮戰,最終擊潰了滿桂的軍隊。

1631年7月,皇太極初設六部,濟爾哈朗受命掌管刑部事務,可見濟爾哈朗深得皇太極重用。

1636年,大貝勒代善帶領文武百官擁皇太極稱帝,改國號“大清”。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兩代的努力,伴隨著濟爾哈朗等諸多人衝鋒陷陣,清帝國巍然屹立於北陲。

皇太極稱帝后,開始封賞開疆擴土的功臣,濟爾哈朗應軍功累積,晉封為和碩鄭親王

輔政順治

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最高權力一下子出現真空,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皇室內部發生激烈的衝突。其中,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與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是帝位的主要競爭者,雙方發生尖銳對立,劍拔弩張。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濟爾哈朗一向為人謹慎,在繼統的最大權力角逐這個時候,表面上頗為軟弱的濟爾哈朗站到了豪格一邊。最終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共同輔政,六歲福臨繼位,兼顧多方的利益,平息了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皇權之爭。

清史稿是這樣記載:八年秋八月庚午,太宗崩,儲嗣未定。和碩禮親王代善會諸王、貝勒、貝子、文武群臣定議,奉上嗣大位,誓告天地,以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

順治帝雖然君臨天下,畢竟只是一個幼童,國家大事全委託給兩位叔父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同為輔政大臣,但多爾袞名列其先。多爾袞率軍入關後便極力排斥濟爾哈朗,“專擅威權”,“目無鄭親王”。順治四年二月,“不令鄭親王預政”。五年三月,又羅織,濟爾哈朗十餘條罪狀,予以貶黜,並命他為定遠大將軍率軍出征。

所幸的是他並沒有和多爾袞有直接衝突,最終依靠軍功東山再起。

1650年正月,班師還朝,論功行賞,順治賜給濟爾哈朗黃金200兩、銀20000兩。3月,順治以濟爾哈朗年老,免去朝賀、謝恩行禮。1652年2月,進封和碩鄭親王。

1655年5月,濟爾哈朗因病去世,葬於北京西直門外白石橋,終年57歲。順治為此輟朝7日,賜葬銀萬兩,置守墳園10戶,立碑紀功。

縱觀濟爾哈朗一生,可謂是軍功無數。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但其辦的最有意義的事:多爾袞死後,清算了多爾袞一派。此舉結束了自皇太極逝世以來、長達數年之久的皇室內鬥,還大權於皇帝,使清朝在入關之初、百廢待興的關鍵時期實現了政治穩定,對以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辦的最惡劣的事:1649年清軍攻入湖南湘潭和沅州,南明督師何騰蛟被俘。濟爾哈朗下令在湘潭屠城,湘潭城中百姓幾乎全被殺光,“千村血洗,萬灶煙寒”。

光緒《湘潭縣誌》記載:城總商民“逃亡殆盡,及復業,城總土著幾無。豫章之商,十室九空”本來人丁興旺、商業繁榮的湘潭,幾近毀滅,清康熙三年,“尚有虎入城食人”,足見其蕭條冷落。

歷代鄭親王

1636年,濟爾哈朗被封為和碩鄭親王。其子濟度改為簡親王,後獲世襲罔替。乾隆年間改回鄭親王。

共傳10代17位親王,其中8位稱鄭親王、9位稱簡親王,有5位被奪爵。此外,有5位追封簡親王、5位追封鄭親王。

第二代:簡純親王濟度,濟爾哈朗次子。初封簡郡王。濟爾哈朗長子富爾敦卒後,封世子。十四年,襲爵,改號簡親王。壽短,年二十八歲卒。

追封簡親王巴爾堪,濟爾哈朗第四子

追封簡親王傅喇塔,費揚武第四子

第三代簡親王,喇布,濟度次子(康熙二十二年緣事追削王爵)

簡親王德塞,濟度第三子,年十七歲卒。

簡親王雅布,濟度第五子

追封簡親王巴賽,巴爾堪之子

追封簡親王福存,傅喇塔之子

第四代簡親王雅爾江阿,雅布長子(雍正四年二月,緣事革退親王)

簡親王神保住,雅布第十四子(乾隆十三年九月,緣事革退親王)

簡親王奇阿通,巴賽之子

簡親王德沛,福存之子

第五代:簡親王豐訥亨,奇阿通長子

追封鄭親王經訥亨,奇阿通次子

第六代:鄭親王積哈納,豐訥亨之子。至此復號鄭親王

追封鄭親王伊豐額,經訥亨之子

第七代:鄭親王烏爾恭阿,積哈納之子

追封鄭親王鬆德,積哈納之子

追封鄭親王西朗阿,伊豐額之子,

第八代鄭親王端華,烏爾恭阿之子

鄭親王承志,西朗阿之子

鄭親王慶至,鬆德之子

第九代:鄭親王凱泰,慶至之子

第十代:鄭親王昭煦,凱泰之子

清代的封爵制度始於皇太極崇德年間,充實於順治期間,乾隆年間形成完備的制度。儘管很多皇子都能得到親王的爵位,但不是所有的親王爵位都能世代承襲。只有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和清朝中後期四位在穩固江山中立功的皇親宗室,被賜世襲不降封典,俗稱鐵帽子王。如果某“鐵帽子王”獲罪奪爵,以其旁支襲爵。其餘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

鄭親王非太祖子孫,世襲罔替親王是對濟爾哈朗功勞的認可,濟爾哈朗也被封為“叔王”;鄭親王一脈,因為被革爵的王爺太多,需要不停的重新立嗣,血統關係相對複雜,這也反映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清朝執行比較徹底。

這後九代親王中下面兩位比較特殊

鄭親王 端華 作為道光和咸豐兩朝的顧命大臣,可謂是聲勢顯赫,權傾朝野,是晚清歷史上一位頗有影響的重要人物。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特別是咸豐年間,剛繼位的咸豐皇帝為了打擊把持朝政達20多年之久的軍機大臣穆彰阿集團,便倚重鄭親王端華等傾向於己的王公大臣,從而順利地將朝政大權收歸已有。

由此,鄭親王端華更加得到咸豐皇帝的信任,並藉機將自己具有幹練之才的六弟肅順推薦給了成豐皇帝,以此加強其在咸豐朝的勢力。慈禧等人搶先發動“辛酉政變”而遭到逮捕。

隨後鄭親王端華和第六代鄭親王載垣被革除爵位並賜自盡,而鄭親王六弟肅順則被押赴北京菜市口斬首示眾,其餘五位顧命大臣也被革職或充軍發配。同時,鄭親王府家產被查抄,府園被內務府收回。

大清王族被革爵最多的鄭親王族

清朝最後一個鄭親王昭煦。清朝滅亡的時候,昭煦已經成年,從小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一直沒有改掉,將鄭王府賣給了西什庫教堂,不斷地揮霍著自己手中的財富。最終敗光祖產的昭煦,用自己身上唯一的傳家玉佩換來了一輛人力車,開始了自己的人力車生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