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小國,受儒教影響2000年,現在卻成了個基督教國家

眾所周知,韓國是一個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國家。但時至今日,其社會上主流文化已非孔孟之道,而是基督教。

根據2012年的普查結果顯示,韓國新教徒人數達到1100萬,再加上500萬天主教徒。在韓國4680萬人口中,基督教徒佔去了1/3。加上近年韓國基督教徒增長速度極快,如今韓國的基督教徒可能已經接近甚至超越1/2。所以,今日的韓國,完全可以被視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這樣的結果真的是讓人大感意外。畢竟在文化上,韓國曆史與基督教沒有任何聯繫。在地緣格局上,韓國被中國、日本、朝鮮包圍,這些地區的主流都不是基督教。唯有俄羅斯這個鄰居與基督教有關係,不過俄羅斯信奉的是東正教,韓國的基督教徒多是新教和天主教,再加上俄羅斯與韓國的文化交流非常稀少。

這麼看來韓國與基督教關係異常薄弱,如何能成為亞洲數一數二的基督教國家?雲石君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受美國的影響。二戰後,韓國就成為美國忠實的盟友,在政治、軍事、經濟上追隨著美國。韓國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其經濟的騰飛也得益於美國和西方主導的全球化進程,那麼,韓國文化自然被美國和西方深深影響著,因此基督教在韓國傳播也就不奇怪。

東亞小國,受儒教影響2000年,現在卻成了個基督教國家

不過,韓國的基督教僅因此原因就異常繁盛也說不過去。全球受美國和西方影響的國家那麼多,但深受影響不表示就會基督化。

比如,日本。美國對日本的控制程度遠超韓國,同時日本對西方經濟圈的依賴性也不弱於韓國。但至今,日本的文化雖受到基督教的一定影響,但其保持著獨立性,依舊屬於傳統的東方文明體系。

因此這樣看來,僅憑西方的影響,韓國得基督化不可能這麼高。那麼是什麼原因呢?這就要從韓國國家和民族性的塑造說起。

韓國的地緣政治格局異常糟糕,不僅被中、俄、日包圍,還有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小小一個韓國身處全球排名前四的大國的博弈戰場,再加上北方的朝鮮,這樣的格局對於國土面積僅有10萬平方公里,人口有5000餘萬的韓國來說真的糟糕到了極點。

面對這樣的窘境,韓國除了在物質層面積蓄國力增加自己的分量外,還必須在精神層面強化國家和民族意識,增強凝聚力。

不過,國家和民族意識的強化並不容易。韓國地緣實力有限,在地緣上是東亞大陸的一個附庸,深受華夏文明影響,缺乏獨立性。

近現代以後,韓國基於政治和經濟原因,大力清掃華夏文明的影響。韓國有限的地緣實力,以及外向型經濟格局,決定了獨立且高質量的文明體系很難被孕育出來。

那麼,韓國只能依附於一個強大的外來文明體系。而基督教受到了韓國的青睞。

韓國選擇基督教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韓國在政治、經濟上對美國和西方的高度依賴;其次是基督教是全球最主流的文明體系。

東亞小國,受儒教影響2000年,現在卻成了個基督教國家

不過,除了上面的兩個原因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韓國周邊的中、日、俄三國都不是基督教國家(當時是蘇聯時代,俄羅斯境內的主流是紅色意識形態,基督教被打壓,而且俄羅斯在基督教體系中屬於自成一派的東正教系統),沒有被三國同化的危險。雖然新教和天主教是美國的主流,但美國在太平洋彼岸,美國只會將韓國作為戰略的棋子,而不會同化它。

由此看來,韓國引進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系統,對於韓國而言是一個收益高、風險低的最好選擇。

而從增加國民凝聚上,韓國推廣基督教也很有必要。

韓國地域狹小,土地貧瘠,資源匱乏,遠離世界貿易航道,那麼如何儘可能的增強自身國力呢?那就是增強國民的主觀能動性,用高強度的勞動來創造和積累財富。

韓國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靠著國民的受成為一箇中等發達國家。

不過,這也給韓國人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力。

人的精神壓力是有限的,長期的高強度勞動,總有壓垮人精神的一天。這時就需要韓國人通過尋求精神安慰來進行自我調節了。

精神撫慰方面,首選自然是宗教了。韓國沒有實力形成一套獨立、成熟、高質量的宗教體系,所以只能引進外力。

而在世界主要宗教體系中,伊斯蘭教不用說不適合,東正教和佛教正逐漸衰落,且俄羅斯與中國分別與這兩個傳統勢力有較大關係。這麼看來,韓國只能選擇天主教和新教了。

韓國基於國家利益和民眾情感的需要,選擇了天主教和新教。因此,基督教從六七十年代開始在韓國迅速發展,逐漸成長為韓國的主流文化體系。

不過,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韓國的基督徒幾乎達到人口的一半,教堂遍佈韓國全境,但韓國卻保留了強烈的儒家倫理。雖然儒家思想在韓國的顯性痕跡被清除,但卻紮根在韓國人心中。最典型的表現是,韓國保留著非常強烈的傳統儒家倫理的尊卑綱常。其嚴重程度遠超儒家發源地——中國。

這樣的現象是非常奇怪的。傳統的儒家和基督教是兩套衝突的文明體系。可是韓國卻在表層和裡層同時對二者進行吸收,而且還沒有造成精神上的自我衝突。

東亞小國,受儒教影響2000年,現在卻成了個基督教國家

不過,仔細一想也就能能夠想通。韓國選擇基督教是因為想讓國民得到精神上的撫慰。而韓國人的精神壓力為什麼會如此之大?這是因為韓國的家底薄弱,卻要擺強國的款,只得逼國民瘋狂勞作。

不僅要人們瘋狂工作,還要強調國家和民族至上。那麼只有儒家這個意識形態最為合適,畢竟儒家講究積極入世、講究克己復禮、克己奉公。

對韓國而言,國家的立足之本是國民的瘋狂勞作,宗教只是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如果,韓國真的讓基督教徹底取代儒家在社會倫理中的地位,那麼相當於是去除了國民艱苦拼搏的思想。因此,韓國最終形成了中西結合的精神格局——外耶穌、內孔孟。

當然,韓國排斥中體二字,自然會將儒家在顯性層面進行清除。不過,即使表面上儒家被清除,但韓國對儒家精神的依賴是清除不了的。

那麼,韓國的這種文化轉型,最終會將這個國家帶向何方?傳統儒家與基督教的內在博弈,會給這個國家帶來哪些影響?長此以往,會不會引發國家的文化和信仰分裂?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10章——韓國之第三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