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1979年誕生的高達即將邁向第五個十年,其所處的環境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機器人動畫衰退和萎縮到了一個淒涼的境地。當高達帶著鮮花和掌聲迎接紀念日到來時,回首四顧只會發現身邊的夥伴已經越來越少。

高達憑藉其在各個時代湧現出的人氣作品鞏固了自己國民級動畫的號召力,80年代的《機動戰士高達》劇場版和《Z高達》引得了日本萬人空巷,90年代《高達G》《高達W》開啟了多元化的嘗試,新千年的《高達SEED》和《高達00》帶來了可觀的商業成功。然而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高達卻陷入了創作的泥潭,期間雖有成功的作品,但可能還是某些失敗作給觀眾帶來了更深的印象。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在40週年到來之際,我們看到的是新作劇場動畫《高達Narrative》的上映,和小說《閃光的哈撒韋》改編為劇場動畫三部曲的消息。在《高達獨角獸》拓展了宇宙世紀的故事和設定之後,日升和萬代已經準備好走進宇宙世紀的下一個100年,也就是“UC the next 100”。

連載導讀

上|

從《高達NT》到《閃光的哈撒韋》

不久前上映的劇場動畫《高達NT》與《高達UC》一樣,其片名就寄託著創作者福井晴敏的野心。“UC”是“Unicorn”的縮寫,但也是宇宙世紀的縮寫;“NT”是“Narrative”的縮寫,也是“New Type”的縮寫。毫無疑問,《高達NT》的創作思路也直指新人類。

故事圍繞著可以提前預測殖民衛星墜落地球的新人類少女,和其承載了她死後靈魂的獨角獸高達三號機展開。電影故事的時間線緊接著《高達UC》,製作人小形尚弘直接確認“《高達NT》就是《高達UC》的續集”。而作為續集,前作中的不少重要人物也在故事中出現。

雖然電影的主角機是全新的Narrative高達,獨角獸三號機菲尼克斯顯然更為吸引眼球一些。福井晴敏在電影上映後表示,電影的靈感來源是他所撰寫的《高達UC》外傳小說《狩獵不死鳥》。菲尼克斯在影片中刷爆了時髦值,通體的亮金色且不說,在第一場太空戰中,菲尼克斯隨手一個“時間回溯”足以顯示出來機體的超凡實力。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而接檔《高達NT》之後的下一部UC系高達劇場動畫,正是改編自富野由悠季撰寫的小說《閃光的哈薩維》。

《閃光的哈薩維》是小說《逆襲的夏亞 貝托蒂加的子嗣》之後的故事,《貝托蒂加的子嗣》與電影版《逆襲的夏亞》的劇情有多處不同,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就是葵絲是由哈薩維親自殺死的,這讓哈薩維長時間地陷入了抑鬱。原作將《逆襲的夏亞》中阿姆羅充滿希望的“降神”推翻,而讓UC100年後的《高達》籠罩著更為陰鬱的黑雲,揮之不去。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但這部小說在動畫化上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文戲和對話過多,戰鬥場面很少。另外在《高達UC》和《高達NT》的設定下,UC100年前後的技術水平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化,Ξ高達(柯西高達)在小說中所展現出來的能力某些方面已經落後於獨角獸等機體。

考慮到小形尚弘製作人和福井晴敏有過類似於精神力框架的故事會在《閃光的哈撒韋》中繼續的發言,這劇場動畫三部曲很有可能繼續由福井晴敏執筆,他也肯定會對原作小說進行大範圍的改動和修正,以順應《高達UC》出現後的宇宙世紀世界背景以及科技樹的變動,比如在《閃光的哈撒韋》中才出現的古斯塔夫·卡爾早已在《高達UC》中登場。那麼,Ξ高達若是在成片中被加上精神力骨架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了。

此外,可以推測出來的是,電影中還會增加大量的戰鬥場面,來滿足觀眾對於打戲的需求。而這些打戲很有可能會延續《高達UC》《高達NT》中對於新人類能力近乎神棍般的展現。這和富野對於新人類的認知是不同的,但《閃光的哈薩維》之所以動畫化,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高達UC》的商業奇蹟。

而關於後續的計劃,福井晴敏也直言“希望能夠做一個《機動戰士高達》一樣的作品,來吸引更多沒有接觸過《高達》系列的觀眾。”因此,他對富野留下的包袱,有可能會在後面的作品中減少乃至消失。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高達UC》《高達NT》和可能會進行“重新演繹”的《閃光的哈薩維》,乃至整個“UC the next 100”計劃,實際上是完成一種新老觀眾的交替。宇宙世紀和新人類這樣的典型元素討好老粉絲,而精緻的“視覺奇觀”和漂亮的戰鬥場面在吸納著新粉絲。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那個“可能性之獸”——《高達UC》。

下一頁:開啟“百年野望”的《高達UC》

開啟“百年野望”的《高達UC》

不得不承認,《高達UC》一定程度上拯救了高達。它的動畫碟片銷量可觀,讓不少年輕觀眾接觸到了高達,商品化更是極盡能事地“換色”,遍佈整個模型玩具的產品線。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動畫出色的質量抹不開關係。

《高達UC》的原作小說內是非常“成年”的。小說中涉及到聯邦高層的政治角力和各方勢力政治觀念的交鋒,同時還對《逆襲的夏亞》在內的以往作品做了拓展。但這樣的內容,對於新觀眾來說是不合時宜的。所以《高達UC》的動畫在劇情處理上偏於“低齡化”是相對合理的選擇。

動畫版不再強調之前的故事,只是用大量知名機體,以“宇宙世紀MS博物館”來致敬之前的作品,並在最後用極為情懷的方式進行了一次巡禮。更多的筆墨被用來塑造主角們——巴納吉、奧黛麗、利迪、瑪利妲以及伏朗托爾身上,把這些人物培養成為“UC”的典型人物。動畫甚至直接改動了故事的最終戰,讓“偽鴨”坐上新吉翁號,讓獨角獸高達施展“南鬥水鳥拳”。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本作在機設上也是可圈可點。主角機“獨角獸”系機體“爆甲”非常酷炫,這一設定還同樣影響到了之後的“υ高達 ver.KA”等模型的設計。同時,反派機體和雜兵機也是各有千秋。流線型的新安洲、動畫原創的MA新吉翁號都有各自的粉絲群體。而像故事中聯邦的墨鏡系機體——傑斯塔、裡歇爾、德爾塔Plus等也有不小的人氣,並實現MG化。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此外,第四集中“宇宙世紀MS博物館”這樣討好老粉絲的橋段,也讓不少機體重獲新生。伊芙利特的大放異彩讓它的旁支都實現了商品化,拜亞蘭改甚至搶先一步模型化,進而惠及了《Z高達》中的原型機。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動畫也創造了不少的名場面,像“傑剛隊長”對抗剎帝利就是典型,其細緻描寫經驗豐富的駕駛員操作性能較弱的量產機試圖挑戰敵方特殊機體的打鬥場面,成為《高達UC》粉絲津津樂道的談資。動畫中不少細節處理也異常出色,如德爾塔Plus使用光束麥格農時,德爾塔Plus的手臂無法抵抗光束麥格農的強大出力而損壞,這樣的細節讓不少觀眾喜出望外。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高達UC》的確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它的人物塑造豐滿、它的機體設計出色、它的細節和考據也非常用心,製作更是精良無比。同時,對原作相對成人而晦澀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刪改,來保證作品能夠讓很多從未接觸過“高達”的觀眾感到友好,這點更是難能可貴。從市場反饋也能看出來,這樣的刪改是合乎情理的。

《高達UC》原作小說總計300萬銷量(動畫播出前就有200萬),動畫碟片總銷量累計近200萬,各種模型的推出不曾間斷。在2018年亞馬遜模型銷售全年銷量排名中,RG獨角獸和RG報喪女妖排名第十和第十一位,其人氣可見一斑。

《高達UC》的成功讓後續的創作充滿了“底氣”,《高達NT》和《閃光的哈撒韋》也就應運而生了。但《高達UC》和《高達NT》中創作者對新人類,以及新人類能力的理解,與如今富野由悠季的想法,已經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從“變革者”到“戰爭機器”

上篇中我們說過,富野在創作《高達》的時候,對於新人類的態度是經歷過非常大的改變的,到後來的作品中也越來越弱化新人類這一概念以及其對劇情的推動作用。而在《高達UC》以及後續的《高達NT》中,福井晴敏卻反其道而行之,再次把新人類作為故事的核心。

“獨角獸高達”的開發目的就是為了毀滅新人類,獨角獸的“毀滅模式”更是直白地以“NT-D”這個縮寫來表達機體設計的初衷。福井晴敏所操刀的作品都對新人類的能力大肆渲染,故事發展到後期,這一概念已經愈發的誇張。雖然富野早期的《高達》作品這樣的情況也並不少,但隨著富野心態的調整和改變,他對新人類的認知已經有所不同;《高達UC》等作品卻繼續試圖講述新人類的故事,不禁讓人唏噓。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同時,福井晴敏的作品中,新人類的能力得到了強化和具象化,不少角色的基本能力幾乎達到富野《高達》中角色的爆發狀態。雖然這樣設定讓作品戰鬥變成“神仙打架”,讓整體觀感的刺激性十足,但如此常態化的爆發必定會讓整個《高達》戰鬥系統發生崩壞。

《高達NT》更是在《高達UC》的基礎上更上一個臺階,獨角獸高達三號機隨隨便便就使用了《高達UC》最終戰中巴納吉的殺手鐗——“時間回溯”,讓原本設定還算嚴謹的宇宙世紀《高達》成為了超能力戰鬥。

我們必須承認,這種“降神”的橋段在富野的《高達》作品中也經常出現。《Z高達》中卡繆的最後一擊、《逆襲的夏亞》裡阿姆羅用精神力阻止衛星墜落等等都是這樣的展開。但這些內容都是在作品的最後才發生,富野在觀眾情緒醞釀完成之後來了一把“順水推舟”,讓主角以一種近乎奇蹟的方式破局,雖然表現形式是超現實的,但情感的鋪墊已經到位了。

到了《高達UC》和《高達NT》中,通過對新人類和精神力骨架的設定擴充,讓新人類從原先宇宙世界高達所討論的精神內核,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戰爭機器”。UC系《高達》中富野的作品和部分外傳OVA作品通過新人類來反思戰爭乃至人類已經在《高達UC》《高達NT》尋不見蹤影,有的僅是戰鬥場面更加壯觀、新人類的降神能力更為尋常。

福井晴敏對此解釋道:“是的,現在新人類不是一種宗教,現在我把它詮釋為物理學。”言下之意就是福井晴敏更願意把新人類這一概念給具象化,通過渲染能力的強大來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新人類自身所蘊含的能量,進而形成一種“奇觀”直接表現在動畫的畫面上。對此,我也只能表示,對於一件事物的理解每個人是不同的,創作者自然有這個權利對概念進行自我表達,而無可厚非。況且,這樣的闡述也成功地吸引到了新觀眾,得到了觀眾的正面認可和市場的正向反饋。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話又說回來,任何一部長時間延續的IP,在順應新時代的時候,總要有這樣的陣痛期。《星球大戰》系列況且如此(尤其在“原力”的闡述上),何況是《高達》。況且動畫作為一種文化消費品,本質還是希望受眾產生消費行為的《高達UC》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讓《高達》系列的受眾得到了大幅度的擴展,福井自然有理由延續自己的成功之道。

而越來越快餐化的文化產品如今也成為了時代的消費主流,感官上的“爽”成為了作品的一代賣點。更何況,《高達》很多的觀眾,起初也是被“掉毛”、“五彩大炮”和“Trans-Am”這樣的爽點所刺激的,以此為契機進而瞭解到那些有深度的作品的。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由於《高達F91》《V高達》在商業上並不成功,讓UC100年之後的《高達》作品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拓展,從《逆襲的夏亞》到《高達F91》的時間段成為了一大塊空白。因此,《高達UC》的成功讓UC100年非常有可能拓展到早已被定性為“黑歷史”的《Gaia Gear》(這部作品被製作人小形尚弘在《高達NT》的訪談中直接提了出來),更是善莫大焉。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儘管我們知道,富野在UC100年後的立意和規劃很有可能被重新解構,但富野早就對此不以為意,埋頭製作《高達Reconguista in G》的劇場版。我們倒不如放下偏見,好好享受作品,迎接新粉絲群體的加入。況且,《高達UC》和《高達NT》在“視覺奇觀”的層面上做得並不差,只是看看《閃光的哈撒韋》劇場版中動起來的Ξ高達,應該已經能讓很多朋友滿意了。

下一頁:不惑的高達,困惑的未來

不惑的高達,困惑的未來

長期關注動畫業界的觀眾都能發現,機器人動畫這個類型在現如今越來越疲軟。除了我們過去能想到的觀眾審美的改變、機器人動畫自身劇情問題和外部衝擊之外,還有個新的問題擺在整個業界的面前——

能畫機器人動畫的人,真的越來越少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張正己。大張正己老師在《高達SEED》《高達00》甚至是《高達UC》這些作品中,幾乎沒有參與。可是在最近的《鐵血的孤兒》《高達創戰者》系列作品中,卻擔當著作畫主力。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其他動畫也是如此。《Darling in the FRANXX》這樣偏人形的機體的複雜作畫,都要堀剛史親自出馬,可想而知如今的機器人畫師,在數量上已經捉襟見肘。

《高達UC》已經使用了大量的3D CG,之後同為長篇OVA作品的《高達GTO》更是變成了3D CG為主流。儘管我們知道《高達》的TV作品依舊在堅持以手繪作畫為主,但《鐵血的孤兒》和《高達創戰者》部分戰鬥場面的崩壞已經讓我們對作品的製作質量捏了一把汗。近些年來唯一保持著持續高質量作畫的《高達》作品只有《G-reco》,而這大部分要歸功於富野出了名的嚴厲。

而隨著日升一組、三組老一輩機械畫師的淡出,日升是否還有能力去保持著“手繪《高達》”的傳統卻不得而知。就目前來看,情況並不是很理想。我也並不是說3D CG不好,但不得不承認,手繪作畫還是有著它獨特的表現力。

好消息是,通過在《頭號玩家》中的亮相,《高達》又一次世界所熟知。《高達》也開始積極擁抱世界,開啟了與傳奇影業合作的真人電影計劃。不論最終電影素質如何,但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積極的信號。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同時,《高達》的很多衍生作品也開始展現出來自己的魅力。《雷霆宙域》作者養傷迴歸,繼續為《高達》的平行宇宙創造可能性,動畫續集恐怕已經提上日程;《MOON高達》也具備出色的商品化潛力,動畫化甚至都可以期待一下;《海盜高達》依舊為《高達》提供了不那麼嚴肅的風情,甚至可以藉著“UC the next 100”計劃讓讀者期盼多年的動畫化願望得以實現。而有著出色的設定能力的Ark Performance,也被收編到《高達》創作者的大家庭。

高達四十年(下):不惑之年,困惑的十字路口

在今後的這幾年,高達的愛好者們都是會不缺作品看的。不管是最近的《高達NT》《閃光的哈撒韋》,還是未來可能的後續企劃。既然小形制作人都說希望可以做到設定年份已經在UC203年的《Gaia Gear》,那“UC the next 100”中會出現的作品肯定是不會少的。

《高達》即將走到它的“不惑之年”,擺在這個長壽系列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選擇。曾經所積累的“寶藏”已經被40年時代的變遷所抵消太多:原創的TV劇集連年折戟;商品化依舊以老花樣填充著市場,並用舊瓶裝新酒的方式延續著本就不太旺盛的生命力。況且,40年的光陰,也讓它的“生父”即將步入了80歲這個年紀;縱使這個老人能量再大,他也無法違反自然現象。

因此,《高達》需要新鮮血液,儘管這份血液已經與它當年不同,也顯得有點“快餐”、有些莽撞。但總需要新的嘗試,去嘗試《高達》是否還有新的可能性。況且富野由悠季對《高達G》的偏愛有加也能看出來他對《高達》的態度——

儘管放手去做吧,別在他的圈子裡面故步自封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