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說是山西之光都不為過。

拍電影用山西話、取景也選在山西,在國際上不知道獲了多少獎,給山西漲了不少臉。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這還不算,前年辦了個國際電影節,就在山西平遙,許多國際大導演都過去捧場。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還舉辦了一個呂梁文學季,邀請了莫言、餘華、韓少功、蘇童、徐冰這些文學大家,舉辦地選在了他的家鄉山西汾陽。

他就是賈樟柯,人稱賈科長。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賈樟柯是一個“典型”的第六代學院派導演。

"第六代"導演與陳凱歌,張藝謀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這一代導演在誕生之初就選擇了一種"離經叛道"的方式在銀幕上呈現他們眼中的中國,似乎也就預示了這一代導演坎坷的命運,與審查制度糾纏,在電影市場掙扎

其中兩個人最是敢拍——賈樟柯與婁燁。

都足夠標新立異,一個如詩,以不羈之態表露人類的祕密情懷;一個如史,勾勒時代變遷人生百態。但又能找到一絲相同點,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放回到從前,都將時間作為最有力的見證者。《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勾勒出過去幾十年的暗流湧動,感嘆生活如夢似幻;《山河故人》書寫著幾十年的時代變遷,見證一代人的守望與分離。

借風雨雲回看賈科長的《山河故人》,與那些"被時代撞倒"的過往揮手告別。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影片三段式講述了1999年,2014年和2025年這二十六年間相聚與分離。

1999年--愛情糾葛。沈濤,晉生和樑子三人青年結識,因沈濤選擇與晉生結婚,三角關係破裂,樑子遠走。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2014年--人生磨難。沈濤已經變成家鄉名利雙收的女企業家,光鮮外表下掩藏著的是丈夫離異,父親離世,失去兒子的撫養權,好友樑子患癌症臥病在床。失去與孤獨包圍了沈濤的身心,最後一人一狗翩翩起舞。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2025年--漂泊孤獨。遠漂在澳大利亞的晉生和兒子dollar之間的父子關係只剩一具空殼。dollar和中文老師在天空中的忘年戀成為母愛缺失的最好體現。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割捨不斷故鄉情

故鄉,是賈樟柯導演創作的原生態。從他的第一部作品《小武》再到《山河故人》,濃濃的故鄉情充斥其中。他將鏡頭對準底層社會,展現給觀眾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他將鏡頭給予故鄉山西和汾陽,他生根發芽的地方。關於汾陽的記憶,是迪廳,煤礦,街道和綠皮車。

煤礦是故鄉的代表。在《站臺》中,那個在煤礦工作的表弟,在《天註定》裡那個和村長勾結的煤老闆,在《山河故人》中,礦老闆晉生,煤礦工人樑子。這些人都和煤礦相聯繫,礦工成為汾陽底層小人物的代表。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家鄉話也是故鄉的代表。第一段故事全部使用汾陽話,第二段故事出現家鄉話與英語的正面衝突,dollar的一聲"媽咪"讓沈濤氣急敗壞,"叫媽!"(汾陽話),這是一次文化的對撞。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第三段故事晉生定居澳大利亞,在英語的語言環境下仍保留著一口濃重的汾陽話。然而dollar已經忘了如何說漢語,晉生與兒子的溝通甚至要靠谷歌翻譯。這看似匪夷所思的情節激化了矛盾衝突,最大程度的展現了文化衝突。

他成為最悲劇化的象徵,從山西的縣城飄蕩到上海再到澳洲。在澳大利亞的海邊,他思念母親,思念家鄉。這些都在訴說著賈樟柯的故鄉情結。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賈樟柯用它獨有的符號美學表達他賦予影片的深情:

1.寫實又荒誕的魔幻現實主義

在《三峽好人》裡騰空而起的UFO,在《天註定》裡神祕的"美女蛇"。回到《山河故人》,沈濤在1999年目擊了播種飛機的轟然墜毀,這場突如其來,毫無鋪墊的事故讓她錯愕。這些場面的設置,既魔幻又何嘗不是對未來的現實寓意。

2014年,馬航事件作為新聞背景出現,樑子騎車回家時路過了燒紙祭奠的母子,這裡與前面飛機墜毀形成互指關係;2025年,Dollar與米婭乘直升機看風景,騰空而起的時刻,少年吻向了這位年近四十的女人,展現出人類情感本身的悸動與無法把握。賈樟柯試圖用"飛機"這一元素在寫實的基礎上展現他的魔幻現實主義,更接近於一種心裡真實。心象如何外化為物象,毫無疑問,飛機是最好的代表。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2.情義相牽的"鑰匙"

"鑰匙"作為本片重要的感情符號,共出現四次。第一次,沈濤與晉生結婚,樑子遠走他鄉,將家門鑰匙拋向屋頂。第二次,向病情妥協的樑子帶著妻兒回到故鄉,來看望故人的沈濤將家門鑰匙遞向臥病在床的樑子。這兩處的鑰匙,是樑子對故鄉的別離與迴歸,是濤對故鄉和友人的守護和責任。

第三次,沈濤將家門鑰匙交給兒子dollar"你的家隨時可以回來"。這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情感囑託,一個女人總是要找到繼續堅持的希望,所以"鑰匙"是她的等待。第四次,長大後的dollar已經記不得母親的樣貌,但是他的脖子上仍帶著那串母親的寄託,他告訴米婭那是他的祕密。這串鑰匙是母子情誼更是帶領dollar的回家路。鑰匙成為導演賦予影片人物的情義表達,是勾連起人物關係的重要物件。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3.標誌性流行歌曲

開始於歡快的《go west》中,沈濤帶領一群青年男女跳舞,影片結尾依然是在歡快的《go west》中,沈濤一人一狗在茫茫細雪中翩翩起舞。這兩處首尾呼應,歌曲歡快,感情沉澱,強烈的反差造就了全片的情感昇華,是不禁潸然淚下。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在大時代不斷變遷中,個體小人物的命運變得微不足道。山河漸變故人難尋,一首葉倩文的《珍重》貫穿始終"不肯不可不忍不捨失去你,盼望世事總可有轉機"。道盡20年,時空流轉物是人非,卻掩不住情意綿綿。既是一個時代的表徵,也是一代人的情感凝結。一首回憶過去,一首面向未來,是悲傷也是力量。兩種完全不同的基調,成就了本片極具張力的情感表現。

輾轉難忘故人夢

"賈樟柯為我們白描出當代中國人的真實狀態。看似波瀾不驚的劇情中,將人的生老病死、愛恨悲歡抽離出來,紀實中透著一種蒼涼、悲憫的人文情懷。山河依舊在,物是人已非。

故人漸行漸遠,唯有鄉愁時時掛上心頭。"

縱觀沈濤這一生,是在情感的不斷缺失中度過的孤獨一生。她與友人分離,與丈夫分離,與父親分離,與兒子分離。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影片中對於故人夢的直接表達莫過於沈濤對兒子說的一句話"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Dollar的故人夢是那個模糊的身影,是看到米婭開車帶墨鏡時的驚訝,是站在巨石上,面朝大海波濤洶湧輕聲呼出的"濤",是剁餃子餡的沈濤的魔幻錯覺。落葉終要歸根,樑子,一個被現實打敗的底層民工,在憤怒中選擇背井離鄉,導演卻讓他走到另外一個盛產煤炭的地方,依然是一個煤礦工人。兜兜轉轉,重回故鄉。

2014年,當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又一次緊密相連時,做煤礦生意的張晉生在反腐浪潮中不得不移民,漂泊從上海到海外,如同一棵無根的野草,失去了精神皈依。當他和兒子對峙自由時,拿著合法買來的手槍喊道"自由是個P!"槍,曾經是他的渴望,如今卻成了對過去的思念,對過去的故人甚至是對過去的敵人的渴望。身處千里之外仍對故人難以忘卻,他的故人是他自己。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無處安放山河心

在跨越二十多年的敘事中,分以三段式結構講述過去,今天和未來。

從1999年汾陽小鎮三個人的愛情開始,到2025年濤孤獨一人守望汾陽結束。導演反覆讓汾陽特有的古樓、古塔、城牆在畫面中出現,讓這些富有時代感的建築不僅成為自己對故鄉飽含深情的象徵元素。頹廢、破舊的它們與城市化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山河還未曾飄搖,人已凋零散落。到底是人磨不過山河,抵不住歲月長。這世間,最跋扈最脆弱的,都是人啊。

故事結尾,濤在雪地中,眉眼淺笑,翩然起舞,花白的頭髮映射出歲月的殘酷和普通人的無奈。畫面裡依舊是那個佇立的文峰塔,即使周圍永遠在拆建,而它宛如一個古稀老人客觀的望著這一切,不為所動。相比於他人的漂泊,濤的固守更顯綿長。漂泊的人依然在漂泊,等待的人依然在等待,山河依舊在,物是人已非,頓生悲涼。

他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導演,山西人民都應該感激他

輾轉山西,上海,澳大利亞的晉生,遠在異鄉的他,地道的汾陽話,桌前的汾酒就是他的山河;而dollar的山河心,是他對於母親模糊的記憶,他缺乏的母愛以及他胸前的鑰匙。

山河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渺小。這裡講述的山河,是他們的根,他們的情感,也是導演想要表達的綿綿情義。

《山河故人》傳遞給我們的是沒有對錯選擇的愛情,是時間也無法磨滅的親情,是分別後重拾的友情。大時代與小人物的演繹,山河依舊在,物是人已非。

光陰流轉,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都交給觀眾在留白中自己感受。

文字

by酸橘柑

迷影少女,討厭菠蘿。

編輯|小無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