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三個好習慣,幸福一輩子——給年輕父母的家庭教育小建議


李鎮西:三個好習慣,幸福一輩子——給年輕父母的家庭教育小建議

(2018年10月,李鎮西攝於丹麥)

【李鎮西專欄】

三個好習慣,幸福一輩子

——給年輕父母的家庭教育建議

原創作者|李鎮西

本文為李鎮西校長原創,首發李鎮西校長個人微信公眾號“鎮西茶館-ID:zhenxichaguan”,校長傳媒獲得授權發佈

我的許多已經當了爸爸媽媽的學生常常問我:“李老師,對我們教育孩子,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我總是說:“讓孩子勤健身、有禮貌、多讀書,有了這三個伴隨一生的習慣,你的孩子一定會成為幸福的人。”

現在有不少年輕的父母總是對孩子寄予太多的期待,在這浮躁的應試教育時代,這些“期待”又往往因為“不要輸在起跑線”的糊塗觀念而變成一種焦灼。於是許多父母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卻忘記了培養孩子最重要的東西——這個所謂“最重要的東西”用現在很時髦的一個詞來說,叫“核心素養”。而讓孩子養成健身、禮貌和閱讀的習慣,在我看來,就是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

勤健身

健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沒有了健康的身體,什麼都談不上。這個道理誰都懂,但現在孩子的健身狀況怎樣呢?按說現在的學生營養都很充分,但體質弱的孩子不在少數,有的孩子連升旗儀式站一會兒都會頭暈倒下。這和我們國家整個國民的健身狀況普遍不理想有關。應該承認,和一些發達國家比,我國國民的健身意識和行動都不強。說句調侃的話,在城市裡面唯一能夠體現出的“健身熱潮”,恐怕只是黃昏時候街頭大媽們的廣場舞。而平時我們很少看見中年人也這麼熱情地健身。“工作忙”似乎是一個“雄辯”的理由,但我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曾被他們全民健身的熱潮所感染——連大白天的街上都常常有人長跑。一個人的健身習慣應該從小養成。在我看來,孩子的健身習慣應該是超越其他諸如鋼琴、繪畫、書法、棋類等習慣。當然,這裡所說的“健身習慣”包括了具體的健身技能以及科學的健身方式。父母們要讓孩子掌握並愛上一門體育活動,並堅持不懈。這樣,孩子就不但會具有健壯的體魄,還會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有禮貌

如果說健身是強壯自己的體質,那麼禮貌則是提升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禮貌,不僅僅是隨時運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問候與答謝用語,而是日常生活中人與之間交往中最起碼的道德規範,是一個人道德水平、文化修養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其核心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表達出的對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說話文明,舉止優雅,穿著整潔,遵守規則,講究禮儀,隨時為別人著想,不麻煩別人,懂得感恩……與人交往中的最高要求是努力幫助他人,最低要求是儘量不麻煩別人。這是一種源於父母而深入骨髓的教養。所謂“源於父母”指的是孩子的教養來自父母影響。這種影響更多的不是說教,而是身教——父母以自己日常生活中隨時想著別人、尊重別人的點點滴滴的言行,感染並影響著著孩子。所謂“深入骨髓”指的是孩子的修養已經成為一種不由自主的言行,一種情不自禁的本能,是孩子每一天與人交往的習慣方式。孩子懂得尊重別人,必然會贏得別人的尊重。“讓人們因我的存而感到幸福”的人,也必然贏得更多的人生幸福。

多讀書

閱讀習慣會讓孩子終生受益。有兩種閱讀,一種是實用性閱讀,比如為了學業考試或拿各種證書的考試;還有一種是非實用性閱讀,就是沒有任何直接功利目的的閱讀。我這裡說的“閱讀”主要是指後者。為什麼要閱讀?“學以致用”當然是一個理由,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儘可能完整而完美地建構無愧於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精神世界:視野更加開闊,靈魂更加飽滿,心靈更加敏銳,情感更加豐富……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讀散文使人寧靜,讀小說使人認識社會和人生,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而離開了這一切,談何幸福?關鍵是,閱讀的實質是學習,因此終生閱讀就是終生學習,就是終生都不斷吸取新知,永遠對周圍的一切保持好奇與探求的興趣。如果孩子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依然保持著閱讀紙質書的習慣,而且不少閱讀都是超越其職業需要的,那他內在的精神世界肯定更加豐富多彩,他外在的言談舉止也更加儒雅得體,他的幸福指數比沒有閱讀習慣的人肯定要高得多。

孩子應該養成的好習慣當然不止這三個,比如勞動的習慣、自主的習慣、節儉的習慣、環保的習慣、法制的習慣、日記的習慣、彈琴的習慣、繪畫的習慣、旅遊的習慣,等等,都可以提升孩子將來的生活質量。但我認為最起碼最基本的習慣,還是健身、禮貌和閱讀。這三個陪伴終生的好習慣,應該是孩子幸福人生的“標配”。

2017年8月11日於呼倫貝爾大草原蒙古包裡

李鎮西:三個好習慣,幸福一輩子——給年輕父母的家庭教育小建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