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到底怎麼了——談北大學子弒母案'

"

之前六月份的一篇文,放到這裡,供諸君一觀。文中以前段時間的北大學子弒母案為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第一任老師。每個人都是在從家庭來,到社會中去,再到組建新的家庭的過程中的。我們從一個家庭再到另一個家庭,我們不免要思考一個問題,家庭之與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對於父母是什麼,對於孩子是什麼,對於家庭中父母的父母是什麼。我們就家庭對於孩子這個問題進行一些討論,由此汲取經驗,為我們成為新家庭也可以做些簡單的準備。

"

之前六月份的一篇文,放到這裡,供諸君一觀。文中以前段時間的北大學子弒母案為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第一任老師。每個人都是在從家庭來,到社會中去,再到組建新的家庭的過程中的。我們從一個家庭再到另一個家庭,我們不免要思考一個問題,家庭之與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對於父母是什麼,對於孩子是什麼,對於家庭中父母的父母是什麼。我們就家庭對於孩子這個問題進行一些討論,由此汲取經驗,為我們成為新家庭也可以做些簡單的準備。

家庭教育到底怎麼了——談北大學子弒母案

學前教育研究的對象是3-6歲的兒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幼兒園的孩子。可是實際上家庭教育是伴隨兒童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從出生到他(她)組建新的家庭。甚至新的家庭組成後,這種影響即使變弱,但也會一直持續下去。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想,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受爸爸媽媽所受家庭教育的次一級的影響,我們不能一直去埋怨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方式,因為父母受的家庭教育就有問題存在。

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是一生的。我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家庭教育中不好的東西,就像疾病的病原體一樣,存在一個潛伏期,等到機體免疫系統有問題了,它就蹦出來了。前段時間有個案子引起了全網熱議——北大學子弒母案。網上有太多的分析和評論,這裡我們只就他母親和他的關係展開。吳謝宇是我們通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列出來堪稱完美,從小學到中學最後再到北大。大二期間還通過了美國研究生考試,不久就可以去美國留學了。直到今天,記者採訪他的同學都說“你們是不搞錯了”,他們的同學不相信會是吳謝宇,平日裡那麼懂事上進的人會弒母。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自卑與超越》一書講到一個觀點,理想的婚姻完美的父母通常會生出糟糕的孩子,老師、醫生、律師、法官是不幸的見證者。還有一個數據是新中產階級,尤其是(中學)老師和醫生這兩類從者的孩子最容易能夠上名校。我無意牽強的把這這兩部分連接起來,我要回到這個案例,探討一下吳謝宇的母親,一名中學教師。她個子不高,清瘦,金絲眼鏡,比較沉默,是典型的知識分子的做派。同事評價她是有點清高。她在教養方式上屬於專制型,對兒子的控制慾是極強的,同時也造成了吳謝宇性格中的控制慾,表現出來就是別人眼中的極度自律。吳的生活是被母親安排好的,幾乎沒有獨立自主的生活,完全是按照母親的計劃一步一步走的。可不巧的是吳謝宇的學習天賦太高了,中考狀元,進了入全福建最好的高中之一,又被北大提前錄取。在人才濟濟的北大都被同學稱為“宇神”。他的聰明才智為他日後弒母而成功隱藏半年之久。從他的社會性來看,他也做的很好,彬彬有禮、樂於助人、待人友善,孝敬父母。專制型教養出來的孩子容易遭到反抗和牴觸,可是他控制的太好了。其次,家庭教育中父親的長期缺失,他的父親因工作(從農村出來,外出挖煤一類工作)長期無法一家生活在一起,他與母親的接觸的會更多,加上2010年其父去世癌症去世,更是給他造成巨大打擊。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的父親是缺課的。至此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原生家庭。還有兩個因素是家庭情況並不富裕和其父親有家庭遺傳精神病(我們至今不知道他是不起也有,因為沒有做醫學鑑定)。

以上,我們共討論了吳謝宇教養方式的多個因素原生家庭,父母成長背景,父母教育水平和吳謝宇本人的性格和高智商。在吳謝宇的人生軌跡來看,他弒母后偽造書信、偽造身份,讓其母去世後沒有被任何人發覺。在上海與性工作者談戀愛,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其後自己也成了性工作者。表現了與其母的激烈反抗,因為他知道,他現在做的事情是他母親最不願意看到的。天選之子的他,最終殺了自己的生母,並向警方提供了線索。這也再次印證了一句話,沒有高智商,你沒法成為一個“優秀”的壞人。

吳謝宇弒母案令人不勝唏噓,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更是家庭教育的錯誤一步一步將他推進了深淵,使他萌生了弒母的想法並最終成功實施。我們不能簡單歸結為家庭教育,這必然是有一些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影響的。但家庭教育也確實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呼籲更多的家長或即將成為家長的人,正視家庭教育,即使只為了不讓這種悲劇再次出現,我們也要這樣做。

"

之前六月份的一篇文,放到這裡,供諸君一觀。文中以前段時間的北大學子弒母案為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第一任老師。每個人都是在從家庭來,到社會中去,再到組建新的家庭的過程中的。我們從一個家庭再到另一個家庭,我們不免要思考一個問題,家庭之與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對於父母是什麼,對於孩子是什麼,對於家庭中父母的父母是什麼。我們就家庭對於孩子這個問題進行一些討論,由此汲取經驗,為我們成為新家庭也可以做些簡單的準備。

家庭教育到底怎麼了——談北大學子弒母案

學前教育研究的對象是3-6歲的兒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幼兒園的孩子。可是實際上家庭教育是伴隨兒童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從出生到他(她)組建新的家庭。甚至新的家庭組成後,這種影響即使變弱,但也會一直持續下去。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想,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受爸爸媽媽所受家庭教育的次一級的影響,我們不能一直去埋怨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方式,因為父母受的家庭教育就有問題存在。

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是一生的。我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家庭教育中不好的東西,就像疾病的病原體一樣,存在一個潛伏期,等到機體免疫系統有問題了,它就蹦出來了。前段時間有個案子引起了全網熱議——北大學子弒母案。網上有太多的分析和評論,這裡我們只就他母親和他的關係展開。吳謝宇是我們通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列出來堪稱完美,從小學到中學最後再到北大。大二期間還通過了美國研究生考試,不久就可以去美國留學了。直到今天,記者採訪他的同學都說“你們是不搞錯了”,他們的同學不相信會是吳謝宇,平日裡那麼懂事上進的人會弒母。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自卑與超越》一書講到一個觀點,理想的婚姻完美的父母通常會生出糟糕的孩子,老師、醫生、律師、法官是不幸的見證者。還有一個數據是新中產階級,尤其是(中學)老師和醫生這兩類從者的孩子最容易能夠上名校。我無意牽強的把這這兩部分連接起來,我要回到這個案例,探討一下吳謝宇的母親,一名中學教師。她個子不高,清瘦,金絲眼鏡,比較沉默,是典型的知識分子的做派。同事評價她是有點清高。她在教養方式上屬於專制型,對兒子的控制慾是極強的,同時也造成了吳謝宇性格中的控制慾,表現出來就是別人眼中的極度自律。吳的生活是被母親安排好的,幾乎沒有獨立自主的生活,完全是按照母親的計劃一步一步走的。可不巧的是吳謝宇的學習天賦太高了,中考狀元,進了入全福建最好的高中之一,又被北大提前錄取。在人才濟濟的北大都被同學稱為“宇神”。他的聰明才智為他日後弒母而成功隱藏半年之久。從他的社會性來看,他也做的很好,彬彬有禮、樂於助人、待人友善,孝敬父母。專制型教養出來的孩子容易遭到反抗和牴觸,可是他控制的太好了。其次,家庭教育中父親的長期缺失,他的父親因工作(從農村出來,外出挖煤一類工作)長期無法一家生活在一起,他與母親的接觸的會更多,加上2010年其父去世癌症去世,更是給他造成巨大打擊。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的父親是缺課的。至此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原生家庭。還有兩個因素是家庭情況並不富裕和其父親有家庭遺傳精神病(我們至今不知道他是不起也有,因為沒有做醫學鑑定)。

以上,我們共討論了吳謝宇教養方式的多個因素原生家庭,父母成長背景,父母教育水平和吳謝宇本人的性格和高智商。在吳謝宇的人生軌跡來看,他弒母后偽造書信、偽造身份,讓其母去世後沒有被任何人發覺。在上海與性工作者談戀愛,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其後自己也成了性工作者。表現了與其母的激烈反抗,因為他知道,他現在做的事情是他母親最不願意看到的。天選之子的他,最終殺了自己的生母,並向警方提供了線索。這也再次印證了一句話,沒有高智商,你沒法成為一個“優秀”的壞人。

吳謝宇弒母案令人不勝唏噓,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更是家庭教育的錯誤一步一步將他推進了深淵,使他萌生了弒母的想法並最終成功實施。我們不能簡單歸結為家庭教育,這必然是有一些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影響的。但家庭教育也確實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呼籲更多的家長或即將成為家長的人,正視家庭教育,即使只為了不讓這種悲劇再次出現,我們也要這樣做。

家庭教育到底怎麼了——談北大學子弒母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