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為什麼你懂得那麼多家庭教育的道理,卻依然教不好孩子

家庭教育 早期教育 育兒 鄭教處 2018-12-05

為人父母,除了每日的柴米油鹽,更多的精力,還要分配給照顧和教育孩子。對於孩子,沒有一個父母不是抱著殷殷切切的期盼,期盼著孩子能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可,為什麼你學習了那麼多家庭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卻在子女教育的事情上還是茫然四顧?

好讀|為什麼你懂得那麼多家庭教育的道理,卻依然教不好孩子

你懂的是術,不是道

你知道怎麼催孩子快去睡覺;知道孩子哭的時候,趕緊抱起來;你知道孩子想吃零食,不想給的時候可以和孩子約定下次再吃......

這些你都懂,都是在育兒文章裡看到的,記下來,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就拿出來用一用。

你不知道這一切背後隱藏的,都是對孩子的愛和尊重。

其實你也知道,應該愛孩子,尊重孩子,那些文章裡都講了,你也讀了,但內心焦躁的時候,覺得自己沒過好這一生的時候,你就做不到了。

你就爆發了,用發脾氣,威脅,歇斯底里,各種花樣向孩子展示內心的脆弱,360度展示你應付這個世界的的捉襟見肘。

你懂得再多的術,也掩蓋不了你不懂道的事實。

孩子面對這樣反覆無常,陰晴不定的父母,他們的內心必然是風雨飄搖的,他們的情緒,也是不安惶恐的。

一個不安惶恐,沒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怎能處處表現得如你所願,讓你滿意?

如此一來,“道理”懂很多,依然帶不好孩子,就很正常了。

好讀|為什麼你懂得那麼多家庭教育的道理,卻依然教不好孩子

你不是孩子的榜樣

身教重於言傳,孩子的成長,需要榜樣。

自己都沒做好,怎麼讓孩子信服呢?

我們很多爸爸媽媽,熱衷於給孩子講很多道理,但這就像一個只會彈棉花的人,非得拉住咱給咱講拉小提琴的竅門,爸爸媽媽們也不願意聽啊。

所以,當爸爸媽媽做不到孩子的榜樣,卻希望帶好孩子,就很難了。當然,並不是說父母都要獲得物質上的成功,才能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向孩子展示的,可以是積極向上,永不放棄的心態和態度。

孩子看到父母這樣的態度,一樣會受感染,他們會自己努力,尋找通往優秀的道路,這樣的爸爸媽媽,一樣能夠起到榜樣的作用。

好讀|為什麼你懂得那麼多家庭教育的道理,卻依然教不好孩子

你不會活學活用

說一句大白話,道理你懂很多,依然帶不好孩子,是因為你做人不靈活。

聰明的父母,情商高的父母都知道,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流動的,道理要用到恰當的地方才行,用在不恰當的地方,和砒霜差不多。

看到別人說要接納孩子,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你就接納孩子,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成績不好,考差了,你告訴孩子沒關係,你要接納孩子啊,孩子想爸爸媽媽都不在乎,說沒關係了,那就真的沒關係,不在乎,乾脆再也不努力了。

你不知道聰明的父母是怎樣接納孩子的,他們會告訴孩子,沒關係,不管你怎麼樣,爸爸媽媽都愛你。但是爸爸媽媽知道,你是對自己有要求的孩子,如果你學習上需要幫助,告訴爸爸媽媽就行。

這樣才是情商高父母的正確姿勢,既給了孩子滿滿的,流動的愛意,又激發了孩子的主動性。

和這樣高情商的父母比起來,我們能不捉襟見肘麼?

說白了,帶孩子是一生最重要的試卷,考的是父母的領悟力,格局、做人的靈活度和學識。

孩子雖然重要,到底也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就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還是一部分。

好讀|為什麼你懂得那麼多家庭教育的道理,卻依然教不好孩子

最後

沒有一個父母不殷切地期盼著自己的孩子能有個美好的人生。

但是,許多父母為了教育好孩子讀了許多育兒書、看了許多育兒文章,還找機會聽專家講座、跟朋友交流育兒經驗,道理懂了一籮筐,到頭來還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原因在於什麼呢?

其實,家庭教育不僅考的是家長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更考的是父母的領悟力、格局、做人的靈活度和學識。

家長永遠不要抱有‘終點思維’,而是要秉持一種“旅途思維”。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包容,細心去觀察,用心去體會吧!

好讀|為什麼你懂得那麼多家庭教育的道理,卻依然教不好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