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妨多點互聯網思維

家庭教育 不完美媽媽 老黃新觀察 2019-05-15

網絡媒體的蓬勃興起,使得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網絡媒體的衝擊下,傳統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子女的知識傳承性被無情地切斷。家長知識權威性的喪失削弱了父母人格的魅力,加大了家庭教育的困難。其中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了諸多影響,傳統的家庭教育往往顯得無力。表面看,傳統的家庭教育乏力是因為網絡的影響,但如果我們去探究更深層次的原因,便不難發現,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總會產生大家非常熟悉和了解的叛逆情緒,在這階段牴觸和不服是當然發生的,與網絡關係不是很大。只不過,由於網絡的衝擊,孩子或許在虛擬的世界裡,更能找到自己的所謂可以傾訴的知音,這在客觀上便掩蓋了孩子其無關網絡本身的叛逆特點。因此,我們如果過多的歸咎於網絡本身,而對網絡採取牴觸和排斥的極端做法,可能會進一步引發孩子的反感和叛逆情緒,從而影響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不妨多點互聯網思維


完全放任固然不妥,在網絡衝擊下,我們的家庭教育在教育的用語、方法和途徑上也應該多多運用互聯網思維,或許才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和使用網絡的現實選擇。

長期接觸網絡的孩子,頭腦裡會積累不少的網絡用語。雖然從國家層面,對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要求不得使用一些低俗的網絡用語,這無疑是正當和必須的。但同時,在孩子的世界裡,有些網絡用語往往更能得到共鳴。由此,我們在家庭教育中,少一些生硬的指責和說教,多掌握一些孩子熟知的網絡用語,並在恰當的時機和場合,適當運用合適的網絡用語來警示或提示孩子,或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要培養孩子樹立遠大的目標,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但面對網絡中不斷出現的所謂“網紅”的衝擊,孩子的人生價值目標也許和家長的期待產生一定的偏差。簡單粗暴的排斥不是辦法,客觀看待“網紅”的出現,引導孩子深入挖掘“網紅”背後勤勉、不輕言放棄等一些勵志故事,應該成為網絡衝擊下,家庭教育的新課題。只有去偽存真,發掘亮點,才能讓孩子在接觸網絡的同時,學會消化吸收有價值的內容,從而實現網絡應用和家庭教育的共存。

家庭教育不妨多點互聯網思維


現代通訊技術和平臺的興起,孩子的交流對象更復雜,範圍更廣。我們有理由認為,孩子的每一個交流對象都自覺不自覺會成為孩子的施教者,都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孩子也往往樂於接受這種影響。這使得本該承擔重要教育職責的家長卻遊離在孩子的“教育”之外。現實中,家長和孩子之間有限的交流,則往往除了直陳網絡的弊端,反而增加孩子的反感外,鮮有更有效的讓孩子樂於接受的溝通途徑。基於此,家長也要學會運用網絡走進孩子的內心,用網絡架起和孩子溝通的橋樑。比如和孩子成為QQ好友、微信好友、和孩子共建成長博客。

家庭教育不妨多點互聯網思維


只有當我們在家庭教育中也融入互聯網思維,就可以拉近自己和孩子的心靈距離,並藉助網絡平臺和孩子建立有效有趣的溝通途經, 這對於網絡衝擊下的家庭教育應該可以發揮出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