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兒殺害親生母親,孩子不是一天變“禽獸”的!

12歲男孩兒殺害親生母親,孩子不是一天變“禽獸”的!

最近在湖南發生了一起令人心中發怵的事,一個年僅12歲的小學生竟持刀殺死自己的親生母親,心裡是有多大的仇恨?有媒體報道,該小學生吳某康因為不滿母親的管教方式,被母親打後心生怨恨去廚房拿著菜刀將生母砍死。

事情大概是這樣子,12月2日傍晚,身為人母的陳欣(化名)又一次看到12歲的兒子吳某康在家抽菸,因而對吳某康進行了教訓,並拿皮帶打了他。結果這個讀六年級、身高與媽媽一般大的少年,並不服媽媽的管教,直接揮刀向母,以20多刀殺死了自己的親媽,甚至砍斷了母親的雙手。

“這孩子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被寵壞了。”死者的父親陳某華告訴記者,“女兒是這兩年回老家生二兒子,才開始帶吳某康,看到他身上有不好的習慣,會去管教他。”

“事發那天晚上,應該是吳某康抽菸,我女兒用皮帶抽了他,所以他才會拿菜刀砍向他媽。”陳某華說,“我女兒確實有脾氣,但是人很善良。”

陳某華介紹,外孫比較叛逆,見到他和外婆比較冷漠,經常找陳欣要錢,“有一次我給他二十元錢,他覺得少,還打了我幾下。”

“女兒看他抽菸、經常玩手機,不聽話,會罵他,但是很少打他。”陳某華說,“反而是他經常不高興就打他媽媽。”

事發前一個星期,吳某康並沒有去上學,家裡人並不知情,因為他都是按時出家門的,“出了這事兒後,他老師才說他逃學的事。”

陳欣被害後,吳某康居然用母親的手機向老師請假,他跟老師發信息說,“吳某康明天請假行不,他感冒了”。

“這孩子習慣不好,喜歡偷別人錢物。”村民劉梅(化名)告訴記者,“他平時不怎麼愛和別人交流,比較沉默。”

陳某華講述,之前吳某康還偷了爺爺1000多元。“他爺爺也不批評他,昨天警察帶他回事發現場瞭解情況,他爺爺還摸了摸他的臉。”

根據犯罪心理學的知識,普通殺人案與仇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仇殺案會出現過度殺害的現象,即對受害者的屍體造成洩憤侮辱性的破壞,例如斷其手腳。弒母本就是人神共憤的大罪,而這次僅僅是一個12歲的少年,並且以“仇殺”的方式,殺害了給予自己生命的人。

對此,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會發生這樣駭人聽聞的悲劇?吳某康自己的回答是:“我就是恨她”、“管的太嚴”。

12歲男孩兒殺害親生母親,孩子不是一天變“禽獸”的!

看完這則消息團團當時就震驚了,突然想起,前不久微信群裡傳播著這樣一個視頻:

視頻中,約莫10歲的孫子先用腿將奶奶勾住,後在路人的勸阻聲中繼續打奶奶,並口噴髒話。

口口聲聲稱不關路人的事,最後甚至腳踢路人,奶奶全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甚至阻止路人向其孫子還手。

從他的眼神裡,你看到了什麼?凶!狠!惡!這就是寵出來慣出來的狠小子。有人說:他還是個孩子啊,還不懂事啊!

俗話說7歲看到大,孩子現在的教養,很大程度就已經決定了成年的樣子!孩子在這樣的縱容下,從一件件看似小事的壞事開始做起,等長大了,就會無法無天,胡作非為了。品行不端的人,遲早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熊孩子只因奶奶不給買玩具而撕扯奶奶頭髮

12歲男孩兒殺害親生母親,孩子不是一天變“禽獸”的!

圖片中的小男孩兒是一個8歲的孩子,長得乖巧可愛,但是卻讓媽媽操碎了心。由於孩子從小身體不是很好,全家人都是格外的呵護要什麼就給什麼,因而養成了小皇帝的脾氣,只要一不順心便會隨手大人,有一次小兵跟著奶奶去逛街,半路上看上一款玩具,但是奶奶不給買,一氣之下的小兵便對奶奶拳腳相向,還用力撕扯奶奶的頭髮。

女高中生嫌父母是鄉下人不準進校門

12歲男孩兒殺害親生母親,孩子不是一天變“禽獸”的!

(網絡配圖)

高中生玲玲(化名)出生在一個農家,但是由於父母年紀比較大了才得了這麼一個女兒所以十分疼愛,雖然家庭條件有限,但是儘可能的把所有好東西都給女兒,從小孩子也沒吃什麼苦。

隨著玲玲越來越大便從農村到了縣城讀高中,在周圍同學的影響下花錢也越來越大手大腳,每次要錢若父母不給就採取絕食甚至以死相逼,讓原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加讓父母傷心的是女兒嫌他們是農村的,丟面子竟然從不允許父母踏進學校,只能在校門外偏僻的地方隨意聊上幾句。

無論是湖南小學生弒母案還是後面的幾則故事,究其根本都反映出一個共同的問題——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們總把“棍棒出孝子”掛在嘴邊,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對嗎?小學生弒母案因為母親對兒子的不求上進而暴力相向。到頭來孩子不但沒有改變而是在內心堆積成了怨恨!這件事應該讓那些信奉棍棒出孝子的家長們深思,對於孩子來說,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溝通以及引導,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陰暗壓抑的環境下,無論是內心還是身體都不會健康的。

“磚家”說: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懂得愛。“磚家”這話不知誤導了多少人,不知把多少家庭推向了毀滅的深淵。後面的幾則故事中家長給了孩子足夠的“愛”,可是結果呢?是愛給得太多,還是愛的方式不對?這是一個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

有人說,小學生弒母案中母親對孩子的教育確實是過於嚴苛了。殊不知,在子女教育中,管教太嚴往往只是背鍋的假象,而背後的真凶其實是母愛和父愛的缺失,以及錯誤的教育理念。

接下來團團就為大家盤點一些教育缺失的現象。

1

◆◆喪偶式育兒◆◆

12歲男孩兒殺害親生母親,孩子不是一天變“禽獸”的!

從小就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心理素質上往往都會比別家孩子差,甚至一不小心就產生心理扭曲,若沒有及時發現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日積月累後很可能就產生悲劇。喪偶式育兒,不僅僅讓夫妻關係疏遠崩潰,也讓母子之間產生深深的隔閡。

現在社會都在強烈呼籲關愛留守兒童,也在強烈呼籲那些忙於工作的父母,多抽出些時間與孩子相伴,再忙也不忘與孩子多溝通,畢竟孩子成長的每個環節都需要父母的參與。

2

◆◆家暴式育兒◆◆

前陣子,一位復旦教授寫的《不打不罵是教不出好孩子的》刷屏全網。他主張學校和家長對孩子有適度的懲戒,讓孩子記住犯錯成本。

適度懲戒原本沒有錯,但是落實下去,很多父母的手便“沒輕沒重”起來。

弒母的小康在案發當晚,因為在校表現不好被老師通報批評,又被母親發現在廁所抽菸。憤怒的康母摔碎了兒子的手機,還拿起皮帶抽打兒子,鄰居們都聽到了小康淒厲的哭聲。

後來一時怒火攻心的小康衝進廚房拿起菜刀,對深愛自己的母親砍了20多刀,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12歲男孩兒殺害親生母親,孩子不是一天變“禽獸”的!

暴力是最低級的家教,每次使用暴力“打服”孩子,只是暴露出教育孩子的無能。更可怕的是,當父母傾向於用暴力解決一切問題時,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意識,當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要用暴力解決。

喜歡家暴的父母,一直和自己的孩子處於緊張的對抗關係。一旦孩子有了足以傷害父母的能力,他們就會不顧一切地回擊父母來保護自己。

家暴式育兒,讓孩子痛恨父母。

棍棒底下出不了孝子,總是捱打的孩子,並沒有在捱打中知錯,反而對父母越來越怨恨。擺脫棍棒式教育,與孩子之間多一些溝通、多一些交流,這才是最合適的方法。

◆◆控制式育兒◆◆

12歲男孩兒殺害親生母親,孩子不是一天變“禽獸”的!

前段時間,備受爭議的中國虎媽蔡美兒的兩個女兒都進入哈佛大學讀書的消息,震驚了那些反對“高壓教育”的人,許多人再一次提出要對孩子進行高壓教育。

然而,許多父母並不是像蔡美兒一樣,對孩子進行有目標的引導和鞭策,而是等到孩子出現了問題,才揪住孩子的錯事不放,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變。

就像這次事件中不幸被殺的康母,她在老師通知之後,才發覺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表現極差,甚至撒謊逃學,等到真正翻開孩子的書包,才知道孩子沉迷於玩手機,厭學至極,到看到香菸盒子,才知道孩子偷偷學會了吞雲吐霧。

控制型父母看不到前因,卻一定要暴力改變結果,不但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也讓孩子對自己失望透頂。

很多父母普遍缺乏一種界限敢,和孩子之間不分你我,喜歡以愛之名,闖入孩子的世界,看父母進孩子的臥室習不習慣敲門就可以看出,其實是一種病態的共生。

海靈格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慾很強的人。而不幸的家庭,都有一個控制慾很強的人。”

孩子被拽在父母的手心,卻發現世界已離孩子而去。被父母控制、禁錮,甚至是綁架的孩子,是被世界遺棄的孤兒。要嘗試給孩子一些空間,尊重孩子的選擇,而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標準強制孩子。

孩子不是一天變成“禽獸”的。我們愛孩子,就要在他出現問題之時,認真分析他的問題,幫助他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不縱容,不溺愛,不忽視,多尊重,才能讓我們的愛變成一種健康陽光的力量,驅逐孩子內心的不理解和不體諒。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