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


"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蘭君專欄】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原創作者|蘭君(資深教育主編,青少年成長專家,作文指導專家,校長傳媒專欄作家,中科院家長學院特邀專家,著有《父母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優秀母親教子錦囊》等)

1.這世上,哪有不疼的愛?不折騰的孩子不一定是好事,乖乖聽話基本靠演技。進了青春期,沒被孩子氣到氣結的媽,少見。同理,沒被媽叨叨煩的孩兒,也不多。痛並快樂著就是親子關係的主旋律。有的孩子是禮物,有的孩子是考驗。既來之則愛之,氣過之後捲土重來的只有滾滾母愛!

2.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一個人成為自己的老師,認識自我,悅納本我,帶領自己面對並克服接踵而至的麻煩和困難。一個人過分依賴外人外力都是不可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早早地和自己握手言歡才是正事。

3.當媽媽是世間最高最難的修行,比任何課程哪怕是宗教都艱深得多。當得了好媽媽,必然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做媽媽,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握在手易,放開手難。始終尊重他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不要用愛讓孩子窒息。也不要期求回報,因為付出的過程就是最好的回報。


"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蘭君專欄】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原創作者|蘭君(資深教育主編,青少年成長專家,作文指導專家,校長傳媒專欄作家,中科院家長學院特邀專家,著有《父母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優秀母親教子錦囊》等)

1.這世上,哪有不疼的愛?不折騰的孩子不一定是好事,乖乖聽話基本靠演技。進了青春期,沒被孩子氣到氣結的媽,少見。同理,沒被媽叨叨煩的孩兒,也不多。痛並快樂著就是親子關係的主旋律。有的孩子是禮物,有的孩子是考驗。既來之則愛之,氣過之後捲土重來的只有滾滾母愛!

2.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一個人成為自己的老師,認識自我,悅納本我,帶領自己面對並克服接踵而至的麻煩和困難。一個人過分依賴外人外力都是不可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早早地和自己握手言歡才是正事。

3.當媽媽是世間最高最難的修行,比任何課程哪怕是宗教都艱深得多。當得了好媽媽,必然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做媽媽,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握在手易,放開手難。始終尊重他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不要用愛讓孩子窒息。也不要期求回報,因為付出的過程就是最好的回報。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4.有句話,可能我們不願相信: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最深的傷害大多來自父母!沒有尊重,沒有真愛,沒有界限。一個三無的孩子,哪怕成績優異,才藝靚麗,也終究不會長成一個結結實實的幸福之人。

5.這裡的“沒有真愛”,並不是說我們不愛孩子,但是這個愛是有條件的,我們心裡往往有這樣的潛規則:你值得愛,我才愛你。而不是你需要愛,所以我愛你。無條件的愛才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份大禮!

6.一個擁抱就能解決的問題,卻要用一萬句話去傷害,是父母最常犯的錯。愛,不是嚴苛、正確、偉大,而是一片土壤、一個港灣、一隅安心之處。

7.愛是一個子宮,包容我們所有的不安、躁動、甚至陰暗和失態。當一個人,處於強大的安全感中,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事;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蘭君專欄】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原創作者|蘭君(資深教育主編,青少年成長專家,作文指導專家,校長傳媒專欄作家,中科院家長學院特邀專家,著有《父母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優秀母親教子錦囊》等)

1.這世上,哪有不疼的愛?不折騰的孩子不一定是好事,乖乖聽話基本靠演技。進了青春期,沒被孩子氣到氣結的媽,少見。同理,沒被媽叨叨煩的孩兒,也不多。痛並快樂著就是親子關係的主旋律。有的孩子是禮物,有的孩子是考驗。既來之則愛之,氣過之後捲土重來的只有滾滾母愛!

2.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一個人成為自己的老師,認識自我,悅納本我,帶領自己面對並克服接踵而至的麻煩和困難。一個人過分依賴外人外力都是不可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早早地和自己握手言歡才是正事。

3.當媽媽是世間最高最難的修行,比任何課程哪怕是宗教都艱深得多。當得了好媽媽,必然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做媽媽,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握在手易,放開手難。始終尊重他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不要用愛讓孩子窒息。也不要期求回報,因為付出的過程就是最好的回報。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4.有句話,可能我們不願相信: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最深的傷害大多來自父母!沒有尊重,沒有真愛,沒有界限。一個三無的孩子,哪怕成績優異,才藝靚麗,也終究不會長成一個結結實實的幸福之人。

5.這裡的“沒有真愛”,並不是說我們不愛孩子,但是這個愛是有條件的,我們心裡往往有這樣的潛規則:你值得愛,我才愛你。而不是你需要愛,所以我愛你。無條件的愛才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份大禮!

6.一個擁抱就能解決的問題,卻要用一萬句話去傷害,是父母最常犯的錯。愛,不是嚴苛、正確、偉大,而是一片土壤、一個港灣、一隅安心之處。

7.愛是一個子宮,包容我們所有的不安、躁動、甚至陰暗和失態。當一個人,處於強大的安全感中,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事;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8.作為父母,情緒的平和對孩子的幫助非常大,好的關係勝過萬千說教。我們平時在工作中很注重搞好和領導的關係、同事的關係、客戶的關係,卻很少靜下心來,想想如何搞好親子關係,這也是一門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大學問。如果孩子願意說,別辨別對錯,只需閉住嘴巴開放耳朵去聽;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做家長的需要做的是創造讓他說的機會而不是自己去說。聽懂是溝通有效的必要條件。

9.場景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其中最高階是不言而教,也是我們平常說的身教重於言教。這是一份安靜的成長力量。我們做父母的,每一天接送孩子、給孩子講故事、陪伴孩子下樓玩耍、散步、每一個親吻、擁抱,似乎看不到什麼用處和果效。然而,教育和大自然的規律一樣,那個被陪伴過、充分地淋漓盡致地玩過童年的孩子,時候到了,孩子的生命自然會美美綻放!

10.我發現不少家長用力過猛,在“一切為了孩子”的妄論中犯了家庭教育最大的錯,那就是:忘我。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也忘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今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包寶寶》細膩詮釋了中國式家教的普適痛點:因為愛你,所以用愛把你吞噬。

11.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對生命和死亡,他們沒有深刻、明晰的認識,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往往不知“死活”。家長和老師應該是走在前面的人,當孩子需要的時候拉他一把,而不是在後面催逼他的人。應該不懈地告訴孩子:生命是勝過一切的人和物的不可重生的寶貴財富,它比升學重要、比戀愛重要,比什麼都重要!

"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蘭君專欄】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原創作者|蘭君(資深教育主編,青少年成長專家,作文指導專家,校長傳媒專欄作家,中科院家長學院特邀專家,著有《父母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優秀母親教子錦囊》等)

1.這世上,哪有不疼的愛?不折騰的孩子不一定是好事,乖乖聽話基本靠演技。進了青春期,沒被孩子氣到氣結的媽,少見。同理,沒被媽叨叨煩的孩兒,也不多。痛並快樂著就是親子關係的主旋律。有的孩子是禮物,有的孩子是考驗。既來之則愛之,氣過之後捲土重來的只有滾滾母愛!

2.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一個人成為自己的老師,認識自我,悅納本我,帶領自己面對並克服接踵而至的麻煩和困難。一個人過分依賴外人外力都是不可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早早地和自己握手言歡才是正事。

3.當媽媽是世間最高最難的修行,比任何課程哪怕是宗教都艱深得多。當得了好媽媽,必然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做媽媽,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握在手易,放開手難。始終尊重他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不要用愛讓孩子窒息。也不要期求回報,因為付出的過程就是最好的回報。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4.有句話,可能我們不願相信: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最深的傷害大多來自父母!沒有尊重,沒有真愛,沒有界限。一個三無的孩子,哪怕成績優異,才藝靚麗,也終究不會長成一個結結實實的幸福之人。

5.這裡的“沒有真愛”,並不是說我們不愛孩子,但是這個愛是有條件的,我們心裡往往有這樣的潛規則:你值得愛,我才愛你。而不是你需要愛,所以我愛你。無條件的愛才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份大禮!

6.一個擁抱就能解決的問題,卻要用一萬句話去傷害,是父母最常犯的錯。愛,不是嚴苛、正確、偉大,而是一片土壤、一個港灣、一隅安心之處。

7.愛是一個子宮,包容我們所有的不安、躁動、甚至陰暗和失態。當一個人,處於強大的安全感中,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事;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8.作為父母,情緒的平和對孩子的幫助非常大,好的關係勝過萬千說教。我們平時在工作中很注重搞好和領導的關係、同事的關係、客戶的關係,卻很少靜下心來,想想如何搞好親子關係,這也是一門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大學問。如果孩子願意說,別辨別對錯,只需閉住嘴巴開放耳朵去聽;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做家長的需要做的是創造讓他說的機會而不是自己去說。聽懂是溝通有效的必要條件。

9.場景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其中最高階是不言而教,也是我們平常說的身教重於言教。這是一份安靜的成長力量。我們做父母的,每一天接送孩子、給孩子講故事、陪伴孩子下樓玩耍、散步、每一個親吻、擁抱,似乎看不到什麼用處和果效。然而,教育和大自然的規律一樣,那個被陪伴過、充分地淋漓盡致地玩過童年的孩子,時候到了,孩子的生命自然會美美綻放!

10.我發現不少家長用力過猛,在“一切為了孩子”的妄論中犯了家庭教育最大的錯,那就是:忘我。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也忘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今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包寶寶》細膩詮釋了中國式家教的普適痛點:因為愛你,所以用愛把你吞噬。

11.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對生命和死亡,他們沒有深刻、明晰的認識,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往往不知“死活”。家長和老師應該是走在前面的人,當孩子需要的時候拉他一把,而不是在後面催逼他的人。應該不懈地告訴孩子:生命是勝過一切的人和物的不可重生的寶貴財富,它比升學重要、比戀愛重要,比什麼都重要!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12.一個人從小要強且一直得逞,並不是件好事,久了很容易變得心理輕蔑、行為盲目。要珍惜摔過的跟頭,跌進的深坑,迷茫的黑夜,每一顆星都是在給自己補課。重啟才能重生。

13.更多地讓孩子做主,把孩子推到前臺,讓孩子儘早獨立。生活中,好多家長只盯著孩子的成績,這樣做常常適得其反,我們有理由相信,有獨立自主精神的孩子離成功更近。 一個孩子的獨立還要從練習單飛開始,離開父母和同齡人結伴遠行。這其間蘊涵著著可貴的成長力量。

14.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但過度的賞識教育讓孩子的成長過於"甜膩",缺少了硬氣和責任。真正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單一的,更多的是協調和融合。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若你不能使一個五歲的孩子把玩具從地上拾起來,你就不可能在孩子步入青春期這個一生中反抗最激烈的時期施行任何有成效的把控。

15.由於體內睪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易憤怒,更需要發洩,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情感的。家長應該告訴他什麼是更好地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洩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16.在上學問題上,男孩不適宜過早上學。男孩的大腦發育比女孩慢了六到十二個月,其中所謂的精細動作協調發展的尤其遲緩,因此無法安靜坐好。事實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他的肌膚需要通過觸摸得到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摸摸他的頭、多抱抱他,男孩更需要實實在在的關懷和更直接的愛。

17.人不可一日無喜神。雖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要樂觀面對。人,生而不易,不必羨慕任何人,活好當下最靠譜。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記住,所有的事情結局都是好的,如果不如意,那說明還沒到最後。

"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蘭君專欄】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原創作者|蘭君(資深教育主編,青少年成長專家,作文指導專家,校長傳媒專欄作家,中科院家長學院特邀專家,著有《父母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優秀母親教子錦囊》等)

1.這世上,哪有不疼的愛?不折騰的孩子不一定是好事,乖乖聽話基本靠演技。進了青春期,沒被孩子氣到氣結的媽,少見。同理,沒被媽叨叨煩的孩兒,也不多。痛並快樂著就是親子關係的主旋律。有的孩子是禮物,有的孩子是考驗。既來之則愛之,氣過之後捲土重來的只有滾滾母愛!

2.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一個人成為自己的老師,認識自我,悅納本我,帶領自己面對並克服接踵而至的麻煩和困難。一個人過分依賴外人外力都是不可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早早地和自己握手言歡才是正事。

3.當媽媽是世間最高最難的修行,比任何課程哪怕是宗教都艱深得多。當得了好媽媽,必然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做媽媽,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握在手易,放開手難。始終尊重他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不要用愛讓孩子窒息。也不要期求回報,因為付出的過程就是最好的回報。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4.有句話,可能我們不願相信: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最深的傷害大多來自父母!沒有尊重,沒有真愛,沒有界限。一個三無的孩子,哪怕成績優異,才藝靚麗,也終究不會長成一個結結實實的幸福之人。

5.這裡的“沒有真愛”,並不是說我們不愛孩子,但是這個愛是有條件的,我們心裡往往有這樣的潛規則:你值得愛,我才愛你。而不是你需要愛,所以我愛你。無條件的愛才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份大禮!

6.一個擁抱就能解決的問題,卻要用一萬句話去傷害,是父母最常犯的錯。愛,不是嚴苛、正確、偉大,而是一片土壤、一個港灣、一隅安心之處。

7.愛是一個子宮,包容我們所有的不安、躁動、甚至陰暗和失態。當一個人,處於強大的安全感中,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事;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8.作為父母,情緒的平和對孩子的幫助非常大,好的關係勝過萬千說教。我們平時在工作中很注重搞好和領導的關係、同事的關係、客戶的關係,卻很少靜下心來,想想如何搞好親子關係,這也是一門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大學問。如果孩子願意說,別辨別對錯,只需閉住嘴巴開放耳朵去聽;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做家長的需要做的是創造讓他說的機會而不是自己去說。聽懂是溝通有效的必要條件。

9.場景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其中最高階是不言而教,也是我們平常說的身教重於言教。這是一份安靜的成長力量。我們做父母的,每一天接送孩子、給孩子講故事、陪伴孩子下樓玩耍、散步、每一個親吻、擁抱,似乎看不到什麼用處和果效。然而,教育和大自然的規律一樣,那個被陪伴過、充分地淋漓盡致地玩過童年的孩子,時候到了,孩子的生命自然會美美綻放!

10.我發現不少家長用力過猛,在“一切為了孩子”的妄論中犯了家庭教育最大的錯,那就是:忘我。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也忘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今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包寶寶》細膩詮釋了中國式家教的普適痛點:因為愛你,所以用愛把你吞噬。

11.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對生命和死亡,他們沒有深刻、明晰的認識,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往往不知“死活”。家長和老師應該是走在前面的人,當孩子需要的時候拉他一把,而不是在後面催逼他的人。應該不懈地告訴孩子:生命是勝過一切的人和物的不可重生的寶貴財富,它比升學重要、比戀愛重要,比什麼都重要!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12.一個人從小要強且一直得逞,並不是件好事,久了很容易變得心理輕蔑、行為盲目。要珍惜摔過的跟頭,跌進的深坑,迷茫的黑夜,每一顆星都是在給自己補課。重啟才能重生。

13.更多地讓孩子做主,把孩子推到前臺,讓孩子儘早獨立。生活中,好多家長只盯著孩子的成績,這樣做常常適得其反,我們有理由相信,有獨立自主精神的孩子離成功更近。 一個孩子的獨立還要從練習單飛開始,離開父母和同齡人結伴遠行。這其間蘊涵著著可貴的成長力量。

14.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但過度的賞識教育讓孩子的成長過於"甜膩",缺少了硬氣和責任。真正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單一的,更多的是協調和融合。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若你不能使一個五歲的孩子把玩具從地上拾起來,你就不可能在孩子步入青春期這個一生中反抗最激烈的時期施行任何有成效的把控。

15.由於體內睪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易憤怒,更需要發洩,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情感的。家長應該告訴他什麼是更好地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洩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16.在上學問題上,男孩不適宜過早上學。男孩的大腦發育比女孩慢了六到十二個月,其中所謂的精細動作協調發展的尤其遲緩,因此無法安靜坐好。事實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他的肌膚需要通過觸摸得到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摸摸他的頭、多抱抱他,男孩更需要實實在在的關懷和更直接的愛。

17.人不可一日無喜神。雖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要樂觀面對。人,生而不易,不必羨慕任何人,活好當下最靠譜。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記住,所有的事情結局都是好的,如果不如意,那說明還沒到最後。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18.女兒要富養“教壞”了一批人!都說女兒要富養,其實這句話有很大的誤區,許多人表面化的理解為是對女兒物質上的有求必應和情感上的一味寵溺,而忽略了對其自理能力、自立精神和自尊自愛品質的培養。父女關係對女兒的影響在某些方面超過母女關係。

19.教育最怕功利性的追求。天天讀課本,重複做題,這種做法無異於"自我設限",培養出來的孩子越往後越沒有競爭力。放在大格局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才會長成結結實實的幸福之人。孩子沒朋友,比考試不及格還嚴重,要多讓孩子活在人堆裡。如果缺乏同齡人組成的“微江湖"的基本功歷練,孩子們的社交能力在成年後很可能會形成障礙。孩子們很有必要從小演練社交技能,社交能力也要從孩子抓起!

20.一個成年人心裡空洞,缺乏安全感和愛,是件非常可怕的事,哪怕他事業有成、權重多金。安心銀行是父母給孩子存放的愛的教育的銀行。每一次美好的相伴、幸福的體驗都是在存錢,每一次不當的教育傷害、爭吵就是在花錢。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如果他的安心銀行非常的充裕,那麼他面對往後的人生就能從容對待,哪怕遭遇人間疾苦也能悅納前行。而相反,如果孩子的安心銀行餘額不足,甚至欠費,就會後患無窮。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植入這樣的概念,就會時時提醒我們在親子關係中多做正確的事,多存錢,少花錢。

21. 愛,是這個世上最高的信仰,最真的奇蹟,最好的家教。好家教是真正的不動產,是無形的財富,是最有價值的的傳家寶! 家庭教育再難,也難不了一個在行動中不斷學習、自我成長的人。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蘭君專欄】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原創作者|蘭君(資深教育主編,青少年成長專家,作文指導專家,校長傳媒專欄作家,中科院家長學院特邀專家,著有《父母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優秀母親教子錦囊》等)

1.這世上,哪有不疼的愛?不折騰的孩子不一定是好事,乖乖聽話基本靠演技。進了青春期,沒被孩子氣到氣結的媽,少見。同理,沒被媽叨叨煩的孩兒,也不多。痛並快樂著就是親子關係的主旋律。有的孩子是禮物,有的孩子是考驗。既來之則愛之,氣過之後捲土重來的只有滾滾母愛!

2.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一個人成為自己的老師,認識自我,悅納本我,帶領自己面對並克服接踵而至的麻煩和困難。一個人過分依賴外人外力都是不可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早早地和自己握手言歡才是正事。

3.當媽媽是世間最高最難的修行,比任何課程哪怕是宗教都艱深得多。當得了好媽媽,必然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做媽媽,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握在手易,放開手難。始終尊重他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不要用愛讓孩子窒息。也不要期求回報,因為付出的過程就是最好的回報。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4.有句話,可能我們不願相信: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最深的傷害大多來自父母!沒有尊重,沒有真愛,沒有界限。一個三無的孩子,哪怕成績優異,才藝靚麗,也終究不會長成一個結結實實的幸福之人。

5.這裡的“沒有真愛”,並不是說我們不愛孩子,但是這個愛是有條件的,我們心裡往往有這樣的潛規則:你值得愛,我才愛你。而不是你需要愛,所以我愛你。無條件的愛才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份大禮!

6.一個擁抱就能解決的問題,卻要用一萬句話去傷害,是父母最常犯的錯。愛,不是嚴苛、正確、偉大,而是一片土壤、一個港灣、一隅安心之處。

7.愛是一個子宮,包容我們所有的不安、躁動、甚至陰暗和失態。當一個人,處於強大的安全感中,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事;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8.作為父母,情緒的平和對孩子的幫助非常大,好的關係勝過萬千說教。我們平時在工作中很注重搞好和領導的關係、同事的關係、客戶的關係,卻很少靜下心來,想想如何搞好親子關係,這也是一門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大學問。如果孩子願意說,別辨別對錯,只需閉住嘴巴開放耳朵去聽;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做家長的需要做的是創造讓他說的機會而不是自己去說。聽懂是溝通有效的必要條件。

9.場景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其中最高階是不言而教,也是我們平常說的身教重於言教。這是一份安靜的成長力量。我們做父母的,每一天接送孩子、給孩子講故事、陪伴孩子下樓玩耍、散步、每一個親吻、擁抱,似乎看不到什麼用處和果效。然而,教育和大自然的規律一樣,那個被陪伴過、充分地淋漓盡致地玩過童年的孩子,時候到了,孩子的生命自然會美美綻放!

10.我發現不少家長用力過猛,在“一切為了孩子”的妄論中犯了家庭教育最大的錯,那就是:忘我。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也忘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今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包寶寶》細膩詮釋了中國式家教的普適痛點:因為愛你,所以用愛把你吞噬。

11.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對生命和死亡,他們沒有深刻、明晰的認識,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往往不知“死活”。家長和老師應該是走在前面的人,當孩子需要的時候拉他一把,而不是在後面催逼他的人。應該不懈地告訴孩子:生命是勝過一切的人和物的不可重生的寶貴財富,它比升學重要、比戀愛重要,比什麼都重要!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12.一個人從小要強且一直得逞,並不是件好事,久了很容易變得心理輕蔑、行為盲目。要珍惜摔過的跟頭,跌進的深坑,迷茫的黑夜,每一顆星都是在給自己補課。重啟才能重生。

13.更多地讓孩子做主,把孩子推到前臺,讓孩子儘早獨立。生活中,好多家長只盯著孩子的成績,這樣做常常適得其反,我們有理由相信,有獨立自主精神的孩子離成功更近。 一個孩子的獨立還要從練習單飛開始,離開父母和同齡人結伴遠行。這其間蘊涵著著可貴的成長力量。

14.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但過度的賞識教育讓孩子的成長過於"甜膩",缺少了硬氣和責任。真正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單一的,更多的是協調和融合。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若你不能使一個五歲的孩子把玩具從地上拾起來,你就不可能在孩子步入青春期這個一生中反抗最激烈的時期施行任何有成效的把控。

15.由於體內睪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易憤怒,更需要發洩,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情感的。家長應該告訴他什麼是更好地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洩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16.在上學問題上,男孩不適宜過早上學。男孩的大腦發育比女孩慢了六到十二個月,其中所謂的精細動作協調發展的尤其遲緩,因此無法安靜坐好。事實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他的肌膚需要通過觸摸得到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摸摸他的頭、多抱抱他,男孩更需要實實在在的關懷和更直接的愛。

17.人不可一日無喜神。雖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要樂觀面對。人,生而不易,不必羨慕任何人,活好當下最靠譜。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記住,所有的事情結局都是好的,如果不如意,那說明還沒到最後。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18.女兒要富養“教壞”了一批人!都說女兒要富養,其實這句話有很大的誤區,許多人表面化的理解為是對女兒物質上的有求必應和情感上的一味寵溺,而忽略了對其自理能力、自立精神和自尊自愛品質的培養。父女關係對女兒的影響在某些方面超過母女關係。

19.教育最怕功利性的追求。天天讀課本,重複做題,這種做法無異於"自我設限",培養出來的孩子越往後越沒有競爭力。放在大格局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才會長成結結實實的幸福之人。孩子沒朋友,比考試不及格還嚴重,要多讓孩子活在人堆裡。如果缺乏同齡人組成的“微江湖"的基本功歷練,孩子們的社交能力在成年後很可能會形成障礙。孩子們很有必要從小演練社交技能,社交能力也要從孩子抓起!

20.一個成年人心裡空洞,缺乏安全感和愛,是件非常可怕的事,哪怕他事業有成、權重多金。安心銀行是父母給孩子存放的愛的教育的銀行。每一次美好的相伴、幸福的體驗都是在存錢,每一次不當的教育傷害、爭吵就是在花錢。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如果他的安心銀行非常的充裕,那麼他面對往後的人生就能從容對待,哪怕遭遇人間疾苦也能悅納前行。而相反,如果孩子的安心銀行餘額不足,甚至欠費,就會後患無窮。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植入這樣的概念,就會時時提醒我們在親子關係中多做正確的事,多存錢,少花錢。

21. 愛,是這個世上最高的信仰,最真的奇蹟,最好的家教。好家教是真正的不動產,是無形的財富,是最有價值的的傳家寶! 家庭教育再難,也難不了一個在行動中不斷學習、自我成長的人。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作者簡介:蘭君,蘭姐姐。資深教育主編、青島晚報小記者團創始人、中科院家長學院特邀專家、中小學生作文指導專家,校長傳媒專欄作家。其主持的品牌欄目"作文課"、"蘭姐姐熱線"、 "家長學堂"、"教育三人行"等多年來廣受好評。著有《父母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優秀母親教子錦囊》。

蘭姐姐微信ID:lan82933500。你若不離不棄,我必以心相許!

(本文為蘭君原創投稿)


"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蘭君專欄】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原創作者|蘭君(資深教育主編,青少年成長專家,作文指導專家,校長傳媒專欄作家,中科院家長學院特邀專家,著有《父母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優秀母親教子錦囊》等)

1.這世上,哪有不疼的愛?不折騰的孩子不一定是好事,乖乖聽話基本靠演技。進了青春期,沒被孩子氣到氣結的媽,少見。同理,沒被媽叨叨煩的孩兒,也不多。痛並快樂著就是親子關係的主旋律。有的孩子是禮物,有的孩子是考驗。既來之則愛之,氣過之後捲土重來的只有滾滾母愛!

2.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一個人成為自己的老師,認識自我,悅納本我,帶領自己面對並克服接踵而至的麻煩和困難。一個人過分依賴外人外力都是不可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早早地和自己握手言歡才是正事。

3.當媽媽是世間最高最難的修行,比任何課程哪怕是宗教都艱深得多。當得了好媽媽,必然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做媽媽,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握在手易,放開手難。始終尊重他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不要用愛讓孩子窒息。也不要期求回報,因為付出的過程就是最好的回報。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4.有句話,可能我們不願相信: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最深的傷害大多來自父母!沒有尊重,沒有真愛,沒有界限。一個三無的孩子,哪怕成績優異,才藝靚麗,也終究不會長成一個結結實實的幸福之人。

5.這裡的“沒有真愛”,並不是說我們不愛孩子,但是這個愛是有條件的,我們心裡往往有這樣的潛規則:你值得愛,我才愛你。而不是你需要愛,所以我愛你。無條件的愛才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份大禮!

6.一個擁抱就能解決的問題,卻要用一萬句話去傷害,是父母最常犯的錯。愛,不是嚴苛、正確、偉大,而是一片土壤、一個港灣、一隅安心之處。

7.愛是一個子宮,包容我們所有的不安、躁動、甚至陰暗和失態。當一個人,處於強大的安全感中,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事;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8.作為父母,情緒的平和對孩子的幫助非常大,好的關係勝過萬千說教。我們平時在工作中很注重搞好和領導的關係、同事的關係、客戶的關係,卻很少靜下心來,想想如何搞好親子關係,這也是一門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大學問。如果孩子願意說,別辨別對錯,只需閉住嘴巴開放耳朵去聽;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做家長的需要做的是創造讓他說的機會而不是自己去說。聽懂是溝通有效的必要條件。

9.場景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其中最高階是不言而教,也是我們平常說的身教重於言教。這是一份安靜的成長力量。我們做父母的,每一天接送孩子、給孩子講故事、陪伴孩子下樓玩耍、散步、每一個親吻、擁抱,似乎看不到什麼用處和果效。然而,教育和大自然的規律一樣,那個被陪伴過、充分地淋漓盡致地玩過童年的孩子,時候到了,孩子的生命自然會美美綻放!

10.我發現不少家長用力過猛,在“一切為了孩子”的妄論中犯了家庭教育最大的錯,那就是:忘我。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也忘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今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包寶寶》細膩詮釋了中國式家教的普適痛點:因為愛你,所以用愛把你吞噬。

11.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對生命和死亡,他們沒有深刻、明晰的認識,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往往不知“死活”。家長和老師應該是走在前面的人,當孩子需要的時候拉他一把,而不是在後面催逼他的人。應該不懈地告訴孩子:生命是勝過一切的人和物的不可重生的寶貴財富,它比升學重要、比戀愛重要,比什麼都重要!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12.一個人從小要強且一直得逞,並不是件好事,久了很容易變得心理輕蔑、行為盲目。要珍惜摔過的跟頭,跌進的深坑,迷茫的黑夜,每一顆星都是在給自己補課。重啟才能重生。

13.更多地讓孩子做主,把孩子推到前臺,讓孩子儘早獨立。生活中,好多家長只盯著孩子的成績,這樣做常常適得其反,我們有理由相信,有獨立自主精神的孩子離成功更近。 一個孩子的獨立還要從練習單飛開始,離開父母和同齡人結伴遠行。這其間蘊涵著著可貴的成長力量。

14.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但過度的賞識教育讓孩子的成長過於"甜膩",缺少了硬氣和責任。真正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單一的,更多的是協調和融合。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若你不能使一個五歲的孩子把玩具從地上拾起來,你就不可能在孩子步入青春期這個一生中反抗最激烈的時期施行任何有成效的把控。

15.由於體內睪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易憤怒,更需要發洩,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情感的。家長應該告訴他什麼是更好地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洩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16.在上學問題上,男孩不適宜過早上學。男孩的大腦發育比女孩慢了六到十二個月,其中所謂的精細動作協調發展的尤其遲緩,因此無法安靜坐好。事實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他的肌膚需要通過觸摸得到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摸摸他的頭、多抱抱他,男孩更需要實實在在的關懷和更直接的愛。

17.人不可一日無喜神。雖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要樂觀面對。人,生而不易,不必羨慕任何人,活好當下最靠譜。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記住,所有的事情結局都是好的,如果不如意,那說明還沒到最後。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18.女兒要富養“教壞”了一批人!都說女兒要富養,其實這句話有很大的誤區,許多人表面化的理解為是對女兒物質上的有求必應和情感上的一味寵溺,而忽略了對其自理能力、自立精神和自尊自愛品質的培養。父女關係對女兒的影響在某些方面超過母女關係。

19.教育最怕功利性的追求。天天讀課本,重複做題,這種做法無異於"自我設限",培養出來的孩子越往後越沒有競爭力。放在大格局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才會長成結結實實的幸福之人。孩子沒朋友,比考試不及格還嚴重,要多讓孩子活在人堆裡。如果缺乏同齡人組成的“微江湖"的基本功歷練,孩子們的社交能力在成年後很可能會形成障礙。孩子們很有必要從小演練社交技能,社交能力也要從孩子抓起!

20.一個成年人心裡空洞,缺乏安全感和愛,是件非常可怕的事,哪怕他事業有成、權重多金。安心銀行是父母給孩子存放的愛的教育的銀行。每一次美好的相伴、幸福的體驗都是在存錢,每一次不當的教育傷害、爭吵就是在花錢。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如果他的安心銀行非常的充裕,那麼他面對往後的人生就能從容對待,哪怕遭遇人間疾苦也能悅納前行。而相反,如果孩子的安心銀行餘額不足,甚至欠費,就會後患無窮。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植入這樣的概念,就會時時提醒我們在親子關係中多做正確的事,多存錢,少花錢。

21. 愛,是這個世上最高的信仰,最真的奇蹟,最好的家教。好家教是真正的不動產,是無形的財富,是最有價值的的傳家寶! 家庭教育再難,也難不了一個在行動中不斷學習、自我成長的人。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作者簡介:蘭君,蘭姐姐。資深教育主編、青島晚報小記者團創始人、中科院家長學院特邀專家、中小學生作文指導專家,校長傳媒專欄作家。其主持的品牌欄目"作文課"、"蘭姐姐熱線"、 "家長學堂"、"教育三人行"等多年來廣受好評。著有《父母好好學習 孩子天天向上》《優秀母親教子錦囊》。

蘭姐姐微信ID:lan82933500。你若不離不棄,我必以心相許!

(本文為蘭君原創投稿)


蘭姐姐家庭教育21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