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你有一份家庭作業,待領取!

教育 學樂雲教學 學樂雲教學 2017-09-23

近日,網上出了這樣一個測試,答案基本一邊倒:

家長:你有一份家庭作業,待領取!

再看看微博,“檢查作業不是媽媽的事”也已然登上微博熱搜榜:

家長:你有一份家庭作業,待領取!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網友又是熱議,又是一邊倒!

原來,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實驗小學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不再讓家長為孩子作業簽字。

事件:

近日金東區實驗小學發出一份公約《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實驗小學教師公約之作業篇》。提到:認真批改作業,是每一位老師的基本職責!我們希望學生擁有這樣的認識:檢查作業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媽媽的事……從今天起,我們想改變“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現狀,取消規定家長為孩子家庭作業簽字的要求……

現狀:

●金華市民吳先生,初三學生家長,“作業讓家長簽字那是每天必須的”!

●東陽市民呂先生展示了學校發來的短信記錄,每天老師都會把一天的作業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給家長,並且都會在最後提示讓家長檢查後簽字。

●金華某老師調侃說,應該去調查一下哪所學校是不要家長簽字的。

“家長作業”普遍存在,根除似有難度!

金東區實驗小學的校長方青說:“我做了校長之後也經常會和家長聊天,結果發現大家都有同樣的焦慮,要檢查作業、要糾錯、要批改,很多學生作業演變成了家長作業,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壓力,所以我覺得學校有必要科學引導,倡導家長不參與作業檢查,提倡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由老師承擔起應擔的責任。”

聲音:

有人認為“叫停”不可取:

家長:你有一份家庭作業,待領取!

老師說身不由己:

家長:你有一份家庭作業,待領取!

家長說“家長作業”要合理:

家長:你有一份家庭作業,待領取!

家長:你有一份家庭作業,待領取!

建議:

校長建議:

1.家長要為孩子做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幫助和引導孩子正確地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完成作業。

2.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讓孩子明確了學習的目的,提高了認識,端正了學習態度,孩子才會努力認真地對待學習和作業。“我要學”才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大動力。

學樂雲建議:

學校的作業,老師佈置好;家裡的學習,家長要監督!老師、家長雙劍合璧,孩子最大受益。

怎樣才是“佈置好”?

在學樂雲看來,基於孩子當天所學的全部情況並根據其知識掌握程度佈置相應作業,做到因材施教,是為“佈置好”!

傳統的作業,難易一把抓、缺乏針對性;面對繁忙工作與家務的父母,除了教學任務之外還要應對學校、兼顧家庭的教師,精力難免不足,無法顧及周全。但通過日臻成熟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因材施教輕鬆實現!

在學樂雲教學平臺,學生的“學”被完整記錄,知識掌握情況一目瞭然。基於單個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不同,老師可根據平臺統計結果運用“智能作業”功能推送與其掌握程度相匹配作業,從而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智能作業”功能充分應用“心流”理論,將闖關的遊戲模式引入作業,在鞏固學生當日所學的基礎之上提升知識難度與學習技能,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慾望、提升其學習積極性。

孩子的學習進度、課堂表現、作業對錯、老師評價、學校通知、健康狀況等等,家長均可通過學樂雲家校APP第一時間獲知。如若發現孩子課堂聽講不認真,家長即可調取“課堂板書”讓孩子重溫當日所學;如若孩子某一知識點掌握不佳,家長即可通過“AI智能輔導”功能針對薄弱知識點進行“套題”練習,讓孩子在針對性的訓練中發現規律從而熟練運用,真正做到當日所學當日清。

藉助有效工具,鬆綁時間與紓解緊張情緒,將學習還給孩子,讓孩子重拾學習樂趣,何樂而不為?學樂雲認為,所謂的監督不是監視與督導,而是關注與陪伴!關心孩子一整天的在校表現,注重孩子在校的些微變化,並參與孩子的成長全過程,這才是真正的“家長作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