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比北京不堵一些?不開玩笑,也挺堵的了

交通 高峰 自行車 高德地圖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2017-04-02
上海比北京不堵一些?不開玩笑,也挺堵的了

打開車門,坐上副駕,扣緊安全帶,點亮手機屏幕——已是凌晨2點16分。出租車開上延安高架,兩旁的路燈不斷延伸,在遠處匯成一點星芒。

司機對著最近憋大招已經連續幾晚加班的新一醬抱怨了一句,“這條路也就三更半夜不堵!”

在新一醬看來,每個出租車司機都是一個敏感而可靠的道路信息收集器,他們一天有十幾個小時跑在路上,常年累月的經驗幾乎可以準確地判斷道路在某個時點的擁堵情況。而在大數據愛好者新一醬的眼裡,還有更精準的道路數據分析可以來驗證司機師傅們的判斷。

比如從高德地圖的擁堵數據來精確看待延安高架。高德有一個城市實時交通詳情數據平臺,每隔10分鐘,它就會記錄上海當前擁堵程度最高的10條道路。它用“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實際旅行時間與自由流狀態下旅行時間的比值”定義了一個“擁堵延時指數”,簡單點說這個指數可以衡量在當前情況下你的實際出行時間與理想出行時間的比值,數值越大說明道路越堵。

新一醬憑自己的感受,定義了擁堵延時指數≥1.5時是會讓人覺得擁堵的。然後發現延安高架由東向西是上海每天擁堵時間最長的道路,一天的擁堵時間能達到14小時30分鐘——如果算上每天0點到6點之間高架養護封閉道路帶來的擁堵延時,最長擁堵時間可以達到15小時50分鐘。

上海比北京不堵一些?不開玩笑,也挺堵的了

除了這條“堵王”,縱向貫穿上海中心的南北高架路一天雙向擁堵的區間在9至12個小時。此外,上海的內環高架路和S20外環高速一天也能堵上10小時。

這些時常陷入擁堵的道路,如同上海的動脈,將無數在這座城市生活、工作的人輸送至城市的每個角落——以一種時快時慢的韻律。上海外圍的居民要經過高速和高架進到市中心工作,市區的居民也需要通過這些路網在不同地點間穿梭。微觀上每一個城市居民的個體行為,都在宏觀上湧現為可被觀測的規律——例如工作日的早晚高峰。

新一醬將上海2017年3月15日至2017年3月21日這一週內,曾登上擁堵排行Top 10的道路找了出來,針對它們每個時刻和擁堵延時指數的關係,進行了迴歸分析,試圖確定哪些時刻更堵,藉此找到擁堵的高峰期。

在這裡,“零點基準-擁堵延時指數”指的就是每個時刻的擁堵延時指數與0點相比平均高/低了多少。你可以從下面的這張圖上看到分析的結果:

上海比北京不堵一些?不開玩笑,也挺堵的了

工作日的時候上海明顯形成了擁堵高峰期。從精確計算的結果看,工作日早晨7點10分至9點10分可以被定義為早高峰,下午5點至7點則是晚高峰。而週末的高峰期集中在早晨10點到下午6點——它們的擁堵延時指數比工作日高分期的指數要低很多,整體來說比工作日要暢通得多。

而如果我們將工作日和週末的零點基準-擁堵延時指數相減,就可以得出上下班的車流為擁堵做出了多少“貢獻”。

讓我們通過兩個gif圖來直觀地感受一下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擁堵狀況吧。

上海比北京不堵一些?不開玩笑,也挺堵的了

早晨7點10分,上海的早高峰正式開始,外圍的道路先堵起來,逐漸向市區趨近,S20外環高速也隨著高峰逐漸變堵,而此時市區的道路還很暢通;7點30分左右,市區內部的道路也越來越堵,市區內外的人們都駕車上路,整體的擁堵延時指數非常高。直到上班高峰期接近尾聲,進入市區工作的車流漸少之後,S20外環高速和市區內部道路的擁堵情況才得以緩解。

上海比北京不堵一些?不開玩笑,也挺堵的了

下班晚高峰會在下午5點整開始。市區內的道路擁堵最為嚴重,隨後S20外環高速慢慢堵起來,之後稍遠一些、通向外圍區域的普通道路短暫擁堵,最後通向更遠郊的道路也陷入擁堵狀態——城市道路將下班的人潮和車流從城內送向城外。由於加班、聚餐等因素的存在,晚高峰的擁堵形態並不像早高峰那樣一疊浪地從周邊撲向中心,而是從中心向外圍時斷時續地波動。

這些路到底是怎麼堵起來的?

新一醬挑出了幾條典型的“上班專屬路線”,它們是那些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期比其他時刻都要堵很多的道路。

上海比北京不堵一些?不開玩笑,也挺堵的了

你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這些路線至少在以下三個特徵中具備其中一項:

首先是路線周圍遍佈居民區。以閔行區水清路為例,它的周圍分佈著13個居民區,這些居民區如同蓄水池,積蓄了大量工作族。上班時刻,沿線居民駕車上路,如同蓄水池打開閥門,車流遠超道路的運輸能力,直接導致道路擁堵。下班的時候,居民又駕車彙集到這條路上,致使道路再次陷入擁堵。

另一種是路線附近有企業聚集地,它們是早高峰目的地的必經之路。雖然松江區的民益路只在路的兩端有居民區,但是沿線有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新經濟園及上海核威集團新橋工業園區,上班族駕車彙集至此,下班時又再次湧入道路,使得民益路在早晚高峰期的擁堵延時指數遠高於一般時刻。

還有一些位於市中心的道路,它在工作日的擁堵是中小學校聚集帶來的。比如徐彙區的番禺路,它沿途集中了徐匯中學、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虹橋路小學、復旦小學、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等學校。父母駕車上下班會順路接送學生,由於需要停車讓學生上下車,道路很容易因為一輛車的暫停而陷入全線停滯。

那這些路到底能堵到什麼程度?新一醬將它們在早晚高峰期的平均通行速度與步行和騎行速度進行了比較。正常情況下,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5公里/小時,騎自行車的速度為15公里/小時。早晚高峰時刻,上圖提到的6條“上班專屬路線”的通行速度經常趕不上自行車,只能比步行快一點——擁堵最嚴重時,在這些路上走路的速度都能超過開車。

上海比北京不堵一些?不開玩笑,也挺堵的了

週末的出行方式和工作日截然不同。新一醬發現了一些週末比工作日更堵的道路,它們算是“週末專屬路線”。

上海比北京不堵一些?不開玩笑,也挺堵的了

其中一些道路沿線分佈著商業設施和文化休閒場所。內環高架路(龍陽路立交橋至羅山路立交橋)周邊分佈著世紀公園、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龍美術館和湯臣浦東上海高爾夫球場,它們都是週末的熱門目的地;而連接徐彙區和閔行區的滬閔高架路沿線則分佈著蓮花國際廣場、友誼商城、錦江樂園和上海體育館。這些場所幾乎涵蓋了一個普通人週末所有可能的行程,因此在週末堵起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些週末專屬道路靠近火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閔行區的寧虹路和申昆路都靠近虹橋火車站和虹橋機場。短途出遊的居民駕車彙集此處,造成道路的擁擠。

還有一種更為特殊的道路,它們通向房價更低的地方,例如嘉興和蘇州崑山。

上海比北京不堵一些?不開玩笑,也挺堵的了

G2京滬高速起自上海市區的武寧路,途徑嘉定區、青浦區,到達蘇州崑山,再繼續向北。沿著G2京滬高速越開越遠,周邊的房價最終會在崑山下降到上海市區的1/4左右。

除了短途出遊的車流,新一醬猜測其中還有很多是上海工作,卻又無力承擔高房價的人。對他們來說,在上海的遠郊供一套買得起的房子,工作日在上海租房蝸居,週末回家修整。直到在上海磨礪足夠,在另一個城市的工作和生活逐步穩定,也許就是沿著這條路離開上海的時候了。

又有誰能數清,在這些常常擁堵的道路上,有多少“是留是走”的徘徊呢。

文/再會朗西 視覺/王方宏

點擊關鍵詞 看我們做過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