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 尋找治堵良策??蘭州出實招治理交通擁堵問題

交通 高峰 貨車 黃河 每日甘肅網 2017-06-08
多管齊下 尋找治堵良策??蘭州出實招治理交通擁堵問題

蘭州交通秩序大整治執法現場。本報通訊員 朱柳靜

記者關注

交通擁堵,是現代都市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如何治堵,考驗著一個城市的管理水平。

2017年以來,蘭州市通過理順體制機制、強化交通優化管控等多種“鐵腕”手段,開展交通秩序大整治,通過優化交通設計打造長遠暢通的“系統工程”,引進智能信息應用程序,藉助交通大數據調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交通運行動態監測和智能指揮水平,為全面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提供了依據。

本報記者 朱宇鯤

加強頂層設計 統籌開展擁堵治理

近日,蘭州市政協組織政協委員組成調研組,走訪相關職能部門、現場踏勘、赴外地取經,探究城區道路擁堵緣由,尋求城市道路發展之策。

“蘭州市特殊的地形無法形成環形網狀交通體系,節點過多,十字路口、丁字路口依次排列,東西幹線均斷頭於蜂腰地段,南北幹線均被黃河、鐵路切割。”政協委員在調查中發現,蜂腰地段擁堵嚴重,據測算,北濱河路中山橋、南濱河路白雲觀,早高峰時飽和度分別達到1.05、1.54。(達到0.75時就容易發生交通擁堵,達到0.9時極易發生交通擁堵甚至交通癱瘓)。

交通規劃、設計、建設漏洞多、歷史欠賬多。由於地形限制,加上資金緊缺和理念滯後等原因,許多設計因陋就簡,造成大量斷頭路、斷頭橋,目前市區仍有82條斷頭路沒有打通,改造難度巨大。幾座新建橋樑、僅有的一條下穿道路,均存在設計缺陷,需要花巨資改造。

面對如此特殊的地形和道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管理部門認為解決現有的交通擁堵問題,一個重要的節點是首先從理順體制機制著手。為了解決體制機制不暢問題,蘭州市政府積極考察借鑑國內其他城市先進管理經驗,將原來的交通局變更為交通委,賦予研究開展交通擁堵治理的新職能,統籌開展全市交通的擁堵治理工作。

蘭州市今年出臺的治堵方案中,明確提出了以“打贏治堵攻堅戰”,實現“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化”為目標的治堵理念。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引進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等國內頂級設計院,對蘭州市的交通擁堵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和頂層設計,並學習考察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和交通組織管理的先進經驗,緊緊抓住當前蘭州市交通面臨的突出問題和重點難題。

近期通過制定一系列“短、平、快”的交通改善措施,實現短期內交通擁堵情況明顯改觀;中期參照國內外先進經驗對蘭州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工作進行頂層設計,系統制定道路、公交、慢行、停車、交通管理、需求管理等一系列交通改善措施和實施方案,並根據實際需求持續滾動開展;遠期通過優化城市空間結構佈局,堅持公交導向土地開發,持續增加交通供給等模式,形成以綜合治理手段治標,結構優化手段治本的綜合改善思路,可持續地提升交通服務品質,系統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同時,通過設計頂層架構,蘭州市政府制定出臺了《蘭州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總體方案》及《蘭州市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動實施方案》《蘭州市城區道路網暢通實施方案》等9個配套子方案(簡稱“九大行動”),確定從工程建設、技術支撐、政策保障三個方面著手實施交通擁堵治理的一攬子工程。下一步,將組織開展交通大數據平臺及應用系統建設、幹線路網規劃、近期交通綜合改善、蘭州市交通組織與管理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積極開展張掖路恢復通車、南北濱河路快速化等專項研究。

強化交通優化管控 提升管理水平

科學治堵,一條重要的法寶就是要找到造成堵點的原因。

“城市功能過度集中,交通承載能力不足。”蘭州市交通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蘭州市主城區土地資源高度匱乏,由於城市交通未能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和實施,交通發展遠遠滯後於城市發展需求,土地的開發強度超出了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

目前,蘭州市主城區城市主幹道周邊商業網點、機關單位、學校、醫院高度集中,鐵路樞紐、客運樞紐仍主要集中在主城區,形成了大量的潮汐式交通流,造成通道型擁堵。尤其是城關區平均人口密度超過4萬人/平方公里,已達到國內一線城市人口密度,遠遠超過了現有交通設施的承載能力。火車站、西關什字、東方紅廣場、盤旋路、五里鋪等區域,商業、交通、服務業高度集中,人流車流極度聚集和交叉,經常造成區域性擁堵。

“強化交通優化管控,以智能交通建設和應用為重點,不斷優化交通管理手段。”這是蘭州市在治堵方面採取的措施之一,建設完成了智能交通指揮中心改造項目、非現場執法系統二期項目等重大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累計建設高清電子警察設備1175臺,覆蓋全市386處路口(路段)點位。全面優化交通信號設置,依託全市已建成的230處智能聯網控制信號機,完成路口交通信號單點優化260處,對蘭州市17條道路實施了綠波協調控制,對6條道路實施了高峰擁堵協調控制,對13個路口實施了單點優化控制,對6個路口實施了瓶頸控制,對50個重點擁堵路口進行交通仿真,採集路口交通渠化組織CAD圖380處,形成了87條單向交通路段,組成了23組微循環。同時,通過優化交通信號設置,整個蘭州市區早晚高峰擁堵程度持續時間減少15.7%,主幹道通行時間縮短23.7%,停車次數減少37%。

通過優化交通設計打造“系統工程”,以城市交通的精細化管理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城市設計和管理。建立了公安交警對建設項目的審查機制,出臺重點項目施工期交通組織前置審批程序和施工期交通組織評價體系,提前謀劃、科學制定施工期間的交通措施,合理調控城市交通需求總量和時空分佈。合理安排年度施工計劃,針對軌道交通佔道施工、臨時性路面開挖及其他工程建設,明確施工期間的路面佔用範圍、佔用時長及路面恢復標準,確保基本的交通通行的效率,杜絕“未建先圍”“圍而不建”“少建多圍”現象。

“交通秩序大整治”效果明顯

6月2日一大早,蘭州城關交警大隊四中隊隊長張明泰部署完轄區執勤崗位後,驅車帶領兩名協警對轄區路段進行逐條巡查。

“除了日常巡查外,現在的巡查項目多了一個,那就是未經上級交管部門批准,不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開挖馬路。”張明泰介紹,每天都要盯著,發現一處私自開挖路面就要及時制止並向上級主管單位彙報。

5月15日,城關交警大隊民警巡邏至伏龍坪隧道西出口處時,發現這個路段被圍擋、施工,施工區域佔據了半幅路面,但是交警部門並沒有接到任何相關的通知。巡邏民警經現場瞭解到,此處施工是對橋樑伸縮縫進行維修,但是施工方並未向蘭州市交警支隊申請施工,屬於私自開挖,民警依據相關規定對施工車輛以及施工工具進行暫扣,並要求施工方恢復路面,同時將這一情況反映到了蘭州市交通秩序大整治督導組,施工單位在得到審批後方可進行施工。

“近年來蘭州市區道路反覆開挖,施工管理不嚴格,是造成交通效率低下的其中一個原因。”蘭州市政協委員在調查中發現,道路開挖隨意性大,施工單位交通組織方案不完善、交通保障措施不到位、施工圍擋不科學,施工週期長甚至圍而不建,完工後不及時恢復路面,以及超審批時限開挖、超審批範圍施工的問題比較突出。

“車輛亂停亂放、不按道行駛,行人橫穿馬路對違章不夠重視,也是造成擁堵的原因之一,成為交管中的一個難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交警告訴記者。

記者從蘭州市公安局瞭解到,蘭州市交通秩序大整治4個多月來,警方共查處16類交通違法突出行為69萬餘起;拘留交通違法行為人1040餘人;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下降36%、10%;交通擁堵指數全國排名也有了明顯下降。

同時加大對行人亂穿馬路和機動車亂鳴號、亂變道、亂停放等“四亂”問題的整治力度,對極個別人無視法律法規,拒不服從執法管理,甚至辱罵、毆打執法人員的,依法給予從嚴從重從快查處。大整治行動以來,各級公安機關行政拘留17人、刑事拘留5人,其中1人已被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拘役6個月。

此外,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決定自5月份起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公交車、出租車、電動車、“黑摩的”、城區通行大貨車、公路客運車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規範城市交通秩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