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乘坐的地鐵,這幾條都是他設計的

交通 設計 建築 北京城建 高能小子終極裝備 裝修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9-05-11

於鬆偉說,他與地鐵有緣。

今年54歲的他,和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同齡”;1987年大學畢業步入地鐵設計行業,北京地鐵2號線正式成環;此後的三十多年,地鐵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你每天乘坐的地鐵,這幾條都是他設計的

“如果說地鐵1.0時代具有濃重的戰備色彩,那90年代開始的地鐵2.0時代則屬於交通疏解型,線路沿著城市交通走廊‘追著人’走。”於鬆偉一一梳理起來。

1992年地鐵復八線(現在1號線的一部分)開建,於鬆偉開始拿著“針管筆”、計算器,跟師父學習畫地鐵線路。

進入新世紀,北京決定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回國後的於鬆偉擔任北京城建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從那時起,地鐵進入3.0時代,線網規劃呈現‘發展引導型’,部分地鐵線路開始引導城市發展佈局,形成‘人追線’。”於鬆偉也趕上了一個好機會--北京要建地鐵5號線,這是2008年奧運會的重點工程之一。

你每天乘坐的地鐵,這幾條都是他設計的

於鬆偉參與了供電系統的招投標,光是編寫標書,他就花了一個月,用A3紙打印了整整一包,其中包括許多研究專題。標書最後,於鬆偉忍不住寫了這麼一段話:“站在家中陽臺,看5號線列車飛馳,我參與,我自豪,我喜極而泣。”

“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地鐵設計中逐步體現。“我們跟境外公司合作做8號線一期工程(奧運支線)項目,發現了差距,他們所有的出發點都是從人開始的,考慮乘客怎麼方便,再去設計車站,而我們開始想的多是結構形式,建築規模、設備系統等。”5號線開創了軌道交通建設領域諸多“第一”,比如第一次系統性採用導向標識,全程無障礙設計等。

你每天乘坐的地鐵,這幾條都是他設計的

北京城濃郁的古都特色,也在地鐵線路中呈現。“線路進入城市中心區後,要考慮文物保護。”於鬆偉介紹,6號線一期的中段就整體北移了1.5公里,繞過皇城根,到了平安大街地下。“車站裝修上,北海北站採用綠琉璃色,體現皇家園林的氣派;南鑼鼓巷站仿照四合院的建築風格;東四站採用接近原木顏色的樑柱裝飾,暗示牌樓……”於鬆偉自豪地介紹著這些“作品”。

平均每年建成50多公里軌道線路、幾乎一年開通一條新線,這是近年來北京地鐵的發展速度。而從業32年來,最讓於鬆偉自豪的還是10號線二期的總體設計。2016年,北京地鐵10號線工程獲得FIDIC國際大獎,這一獎項被稱為工程界的“諾貝爾獎”。

你每天乘坐的地鐵,這幾條都是他設計的

於鬆偉回憶,10號線一期、二期兩線成環貫通運營的思路曾帶來諸多挑戰。他帶領大家對每一個換乘點的換乘量、換乘空間的規模等多次調研,“同站臺換乘,行走時間不超過1分鐘;十字、T型、L型等節點換乘時,走路不超3分鐘,如果走換乘通道,也最多不超過5分鐘。”

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軌道交通路網總里程超過600公里。一直在地鐵規劃、設計第一線的於鬆偉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作為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鬆偉卻很少開車,他更喜歡坐自己和同事們設計的地鐵。

你每天乘坐的地鐵,這幾條都是他設計的

“地鐵4.0時代,地鐵已經由單一的交通功能轉向站城一體化,而且地鐵文化已成為城市文化的一個縮影。”於鬆偉暢想著地鐵5.0時代,“我希望我們能設計出藝術地鐵,讓市民的地鐵之行變為藝術之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