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公車不便看危橋,這樣的“孫連城”必須問責

交通 人民的名義 時政 中國江蘇網 2017-04-24

江西一官員稱沒公車不便去看危橋,當地紀委已成立調查組。江西鄱陽縣凰崗鎮轄內有一座危橋,村民稱會隨時坍塌。4月21日,記者和縣水利局聯繫並反映情況時,遭多部門推諉,其中一名建設管理股程股長竟稱沒有公車沒辦法下鄉。媒體曝光後,當地縣領導痛批水利局“孫連城”式工作作風。(4月22日環球網)

一座隨時會坍塌的危橋,嚴重威脅著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按理說,當地主管的縣水利局得知情況後,應立即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前往勘察,並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加固、維修,或立項進行重新修建。但是,卻遭到多部門相互推諉“踢皮球”,一名官員竟稱沒有公車沒辦法下鄉。如此理由,真的讓人感到哭笑不得。把群眾的利益不當一回事,這種懶政的“孫連城”式官員在現實中不知還有多少?

由於公務用車費用高,造成財政負擔沉重,同時為了杜絕“車輪上的腐敗”,我國全面推行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取消了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並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因此,各地在車改後,大都給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發放了數額不等的車補。機關工作人員外出辦事,交通費用一般不再予以報銷。然而,許多機關工作人員卻把車補當成了自己的福利待遇,需要外出或下鄉辦事的,他們能不去就不去,能不辦就不辦,從而減少自己外出的交通費用支出。或者在外出或下鄉辦事時,又通過各種手段來變相報銷交通費用,以便讓自己的車補“毫髮無損”。江西這名官員稱沒有公車沒辦法下鄉,就是這種思維在作祟。

公車取消後,一些機關工作人員的外出活動明顯減少了。群眾需要他們外出辦事,不管你有多麼火急,你要麼提供交通車輛,要麼報銷交通費用,否則他們就懶得出門。他們拿著車補,沒有“公車”又不辦事,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這也成了一部分基層官員懶政的奇葩藉口。如此怪象,與國家的車改初衷南轅北轍,有關部門必須採取相應措施予以扭轉。

在熱播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中,京州市光明區區長孫連城尸位素餐,對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漠然視之,消極作為。他每天掐表上下班,一刻都不耽誤。他從來不貪汙,但也從來不幹事。作為懶政官員的代表,孫連城似乎對社會沒有什麼害處,但是,這種“佔著茅坑不拉屎”的官員,由於不作為或者慢作為,常常錯失良機,給國家和人民群眾帶來巨大的損失。

筆者認為,對沒公車不下鄉的“孫連城”式幹部和工作作風,必須進行問責和查處,該降職的降職,該撤職的撤職,因懶政造成重大損失的堅決予以嚴懲,構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政府機關等公務部門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意識和工作效能。

作者:丁家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