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酵母 腫瘤 跳槽那些事兒 菌情觀察室 2019-09-04
"

過去幾十年來,關於益生菌的定義發生了巨大的演變。根據一些早期的益生菌定義,益生菌是通過“促進宿主的腸道菌群平衡”或“改善固有的微生物群落特徵”而發揮作用。曾經,在一些國際知名期刊上,因益生菌不能改變健康人的腸道菌群或益生菌不能在腸道定植而被一些媒體過度解讀為“益生菌無用”。實際上,根據益生菌最新的定義“攝入足夠數量,能夠對宿主產生健康益處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的作用不僅僅是通過調節微生物群落來實現的,多種作用機制可能共同推動益生菌的健康促進作用。乳桿菌、雙歧桿菌和酵母菌作為益生菌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腸道菌群研究的深入,羅斯氏菌、阿克曼氏菌、丙酸桿菌等也顯示出了廣闊的前景。上週,我們總結了益生菌的100個意想不到的健康益處(參考:你意想不到的益生菌作用竟有如此之多),那麼益生菌究竟是如何發揮這些作用的呢?


"

過去幾十年來,關於益生菌的定義發生了巨大的演變。根據一些早期的益生菌定義,益生菌是通過“促進宿主的腸道菌群平衡”或“改善固有的微生物群落特徵”而發揮作用。曾經,在一些國際知名期刊上,因益生菌不能改變健康人的腸道菌群或益生菌不能在腸道定植而被一些媒體過度解讀為“益生菌無用”。實際上,根據益生菌最新的定義“攝入足夠數量,能夠對宿主產生健康益處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的作用不僅僅是通過調節微生物群落來實現的,多種作用機制可能共同推動益生菌的健康促進作用。乳桿菌、雙歧桿菌和酵母菌作為益生菌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腸道菌群研究的深入,羅斯氏菌、阿克曼氏菌、丙酸桿菌等也顯示出了廣闊的前景。上週,我們總結了益生菌的100個意想不到的健康益處(參考:你意想不到的益生菌作用竟有如此之多),那麼益生菌究竟是如何發揮這些作用的呢?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1、調節免疫功能

一些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吞噬作用或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並且直接與樹突狀細胞相互作用,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一些益生菌還具有提高抗體分泌的能力,從而提高對抗病原體的防禦能力和增強疫苗反應。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抗炎細胞因子的水平,比如腫瘤壞死因子,具有減輕結腸癌和結腸炎的作用。細胞表面結構,比如某些益生菌表達的菌毛、莢膜和表面結構,是這些活性的機械驅動因素。

2、產生有機酸

乳桿菌屬和雙歧桿菌屬的益生菌物種可以代謝碳水化合物產生乳酸和乙酸等主要終產物。這些有機酸可以降低腸道pH值,阻止病原體的生長。乳桿菌和雙歧桿菌不產生丁酸,但是可以通過與其它共生微生物互惠共生,比如Faecalibacterium菌屬細菌,增加腸道中丁酸和其它短鏈脂肪酸的水平,可能影響生理學的許多方面,包括心臟代謝表型。丁酸的增加可以改善人體的胰島素響應,而丙酸的異常則會提高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

過去幾十年來,關於益生菌的定義發生了巨大的演變。根據一些早期的益生菌定義,益生菌是通過“促進宿主的腸道菌群平衡”或“改善固有的微生物群落特徵”而發揮作用。曾經,在一些國際知名期刊上,因益生菌不能改變健康人的腸道菌群或益生菌不能在腸道定植而被一些媒體過度解讀為“益生菌無用”。實際上,根據益生菌最新的定義“攝入足夠數量,能夠對宿主產生健康益處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的作用不僅僅是通過調節微生物群落來實現的,多種作用機制可能共同推動益生菌的健康促進作用。乳桿菌、雙歧桿菌和酵母菌作為益生菌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腸道菌群研究的深入,羅斯氏菌、阿克曼氏菌、丙酸桿菌等也顯示出了廣闊的前景。上週,我們總結了益生菌的100個意想不到的健康益處(參考:你意想不到的益生菌作用竟有如此之多),那麼益生菌究竟是如何發揮這些作用的呢?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1、調節免疫功能

一些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吞噬作用或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並且直接與樹突狀細胞相互作用,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一些益生菌還具有提高抗體分泌的能力,從而提高對抗病原體的防禦能力和增強疫苗反應。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抗炎細胞因子的水平,比如腫瘤壞死因子,具有減輕結腸癌和結腸炎的作用。細胞表面結構,比如某些益生菌表達的菌毛、莢膜和表面結構,是這些活性的機械驅動因素。

2、產生有機酸

乳桿菌屬和雙歧桿菌屬的益生菌物種可以代謝碳水化合物產生乳酸和乙酸等主要終產物。這些有機酸可以降低腸道pH值,阻止病原體的生長。乳桿菌和雙歧桿菌不產生丁酸,但是可以通過與其它共生微生物互惠共生,比如Faecalibacterium菌屬細菌,增加腸道中丁酸和其它短鏈脂肪酸的水平,可能影響生理學的許多方面,包括心臟代謝表型。丁酸的增加可以改善人體的胰島素響應,而丙酸的異常則會提高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3、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

益生菌菌株可以通過競爭營養、拮抗、互養等方式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維持腸道菌群的穩定性。許多益生菌菌株對其它微生物有拮抗作用,部分是由於糖分解代謝產生有機酸,或者通過產生抗菌素。這些抗菌化合物可以抑制人體許多部位的病原體,包括腸道和泌尿生殖道。雙歧桿菌產生的乙酸可以互養腸道菌群的許多其它成員。某些益生菌菌株結合三聯療法可以提高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率,同時減少用於治療的抗生素的不良反應。

4、益生菌與宿主相互作用

益生菌菌株與宿主組織的相互作用是由細胞表面大分子所調節的,包括蛋白質(表層相關蛋白、粘蛋白結合蛋白、菌毛和LPxTG結合蛋白)和非蛋白組分(脂磷壁酸、肽聚糖、胞外多糖)。這些結構可以影響與腸道和陰道細胞、粘蛋白和免疫或樹突狀細胞的結合,增加轉運時間,改善屏障完整性。


"

過去幾十年來,關於益生菌的定義發生了巨大的演變。根據一些早期的益生菌定義,益生菌是通過“促進宿主的腸道菌群平衡”或“改善固有的微生物群落特徵”而發揮作用。曾經,在一些國際知名期刊上,因益生菌不能改變健康人的腸道菌群或益生菌不能在腸道定植而被一些媒體過度解讀為“益生菌無用”。實際上,根據益生菌最新的定義“攝入足夠數量,能夠對宿主產生健康益處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的作用不僅僅是通過調節微生物群落來實現的,多種作用機制可能共同推動益生菌的健康促進作用。乳桿菌、雙歧桿菌和酵母菌作為益生菌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腸道菌群研究的深入,羅斯氏菌、阿克曼氏菌、丙酸桿菌等也顯示出了廣闊的前景。上週,我們總結了益生菌的100個意想不到的健康益處(參考:你意想不到的益生菌作用竟有如此之多),那麼益生菌究竟是如何發揮這些作用的呢?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1、調節免疫功能

一些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吞噬作用或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並且直接與樹突狀細胞相互作用,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一些益生菌還具有提高抗體分泌的能力,從而提高對抗病原體的防禦能力和增強疫苗反應。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抗炎細胞因子的水平,比如腫瘤壞死因子,具有減輕結腸癌和結腸炎的作用。細胞表面結構,比如某些益生菌表達的菌毛、莢膜和表面結構,是這些活性的機械驅動因素。

2、產生有機酸

乳桿菌屬和雙歧桿菌屬的益生菌物種可以代謝碳水化合物產生乳酸和乙酸等主要終產物。這些有機酸可以降低腸道pH值,阻止病原體的生長。乳桿菌和雙歧桿菌不產生丁酸,但是可以通過與其它共生微生物互惠共生,比如Faecalibacterium菌屬細菌,增加腸道中丁酸和其它短鏈脂肪酸的水平,可能影響生理學的許多方面,包括心臟代謝表型。丁酸的增加可以改善人體的胰島素響應,而丙酸的異常則會提高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3、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

益生菌菌株可以通過競爭營養、拮抗、互養等方式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維持腸道菌群的穩定性。許多益生菌菌株對其它微生物有拮抗作用,部分是由於糖分解代謝產生有機酸,或者通過產生抗菌素。這些抗菌化合物可以抑制人體許多部位的病原體,包括腸道和泌尿生殖道。雙歧桿菌產生的乙酸可以互養腸道菌群的許多其它成員。某些益生菌菌株結合三聯療法可以提高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率,同時減少用於治療的抗生素的不良反應。

4、益生菌與宿主相互作用

益生菌菌株與宿主組織的相互作用是由細胞表面大分子所調節的,包括蛋白質(表層相關蛋白、粘蛋白結合蛋白、菌毛和LPxTG結合蛋白)和非蛋白組分(脂磷壁酸、肽聚糖、胞外多糖)。這些結構可以影響與腸道和陰道細胞、粘蛋白和免疫或樹突狀細胞的結合,增加轉運時間,改善屏障完整性。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5、改善屏障功能

一些益生菌的菌株可以增加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以提高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比如有研究發現,某些益生菌菌株可以對抗干擾素γ對緊密連接蛋白的破壞。益生菌菌株改善屏障功能的另一種方式是通過上調黏液分泌基因的表達,從而減少病原體與上皮細胞的結合。減輕炎症也是改善屏障功能的一個因素。

6、產生具有系統性效應的小分子

某些益生菌菌株產生的小分子對宿主及其菌群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益生菌可以產生催產素、γ-氨基丁酸、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和乙酰膽鹼等神經生化物質,影響大腦功能。

"

過去幾十年來,關於益生菌的定義發生了巨大的演變。根據一些早期的益生菌定義,益生菌是通過“促進宿主的腸道菌群平衡”或“改善固有的微生物群落特徵”而發揮作用。曾經,在一些國際知名期刊上,因益生菌不能改變健康人的腸道菌群或益生菌不能在腸道定植而被一些媒體過度解讀為“益生菌無用”。實際上,根據益生菌最新的定義“攝入足夠數量,能夠對宿主產生健康益處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的作用不僅僅是通過調節微生物群落來實現的,多種作用機制可能共同推動益生菌的健康促進作用。乳桿菌、雙歧桿菌和酵母菌作為益生菌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腸道菌群研究的深入,羅斯氏菌、阿克曼氏菌、丙酸桿菌等也顯示出了廣闊的前景。上週,我們總結了益生菌的100個意想不到的健康益處(參考:你意想不到的益生菌作用竟有如此之多),那麼益生菌究竟是如何發揮這些作用的呢?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1、調節免疫功能

一些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吞噬作用或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並且直接與樹突狀細胞相互作用,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一些益生菌還具有提高抗體分泌的能力,從而提高對抗病原體的防禦能力和增強疫苗反應。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抗炎細胞因子的水平,比如腫瘤壞死因子,具有減輕結腸癌和結腸炎的作用。細胞表面結構,比如某些益生菌表達的菌毛、莢膜和表面結構,是這些活性的機械驅動因素。

2、產生有機酸

乳桿菌屬和雙歧桿菌屬的益生菌物種可以代謝碳水化合物產生乳酸和乙酸等主要終產物。這些有機酸可以降低腸道pH值,阻止病原體的生長。乳桿菌和雙歧桿菌不產生丁酸,但是可以通過與其它共生微生物互惠共生,比如Faecalibacterium菌屬細菌,增加腸道中丁酸和其它短鏈脂肪酸的水平,可能影響生理學的許多方面,包括心臟代謝表型。丁酸的增加可以改善人體的胰島素響應,而丙酸的異常則會提高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3、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

益生菌菌株可以通過競爭營養、拮抗、互養等方式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維持腸道菌群的穩定性。許多益生菌菌株對其它微生物有拮抗作用,部分是由於糖分解代謝產生有機酸,或者通過產生抗菌素。這些抗菌化合物可以抑制人體許多部位的病原體,包括腸道和泌尿生殖道。雙歧桿菌產生的乙酸可以互養腸道菌群的許多其它成員。某些益生菌菌株結合三聯療法可以提高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率,同時減少用於治療的抗生素的不良反應。

4、益生菌與宿主相互作用

益生菌菌株與宿主組織的相互作用是由細胞表面大分子所調節的,包括蛋白質(表層相關蛋白、粘蛋白結合蛋白、菌毛和LPxTG結合蛋白)和非蛋白組分(脂磷壁酸、肽聚糖、胞外多糖)。這些結構可以影響與腸道和陰道細胞、粘蛋白和免疫或樹突狀細胞的結合,增加轉運時間,改善屏障完整性。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5、改善屏障功能

一些益生菌的菌株可以增加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以提高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比如有研究發現,某些益生菌菌株可以對抗干擾素γ對緊密連接蛋白的破壞。益生菌菌株改善屏障功能的另一種方式是通過上調黏液分泌基因的表達,從而減少病原體與上皮細胞的結合。減輕炎症也是改善屏障功能的一個因素。

6、產生具有系統性效應的小分子

某些益生菌菌株產生的小分子對宿主及其菌群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益生菌可以產生催產素、γ-氨基丁酸、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和乙酰膽鹼等神經生化物質,影響大腦功能。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7、產生酶類

益生菌可以產生某些細菌酶,比如某些益生菌菌株產生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改善人體的乳糖消化,膽鹽水解酶可以改善人體的血脂譜。

8、定植抵抗

定植抵抗是益生菌的另一種作用機制,就是說已經在特定部位定植的正常菌群可以抑制其它細菌的再定植。益生菌可以與致病菌競爭營養和定植部位來抑制致病性細菌的定殖。定植抵抗通常可能是許多不同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


"

過去幾十年來,關於益生菌的定義發生了巨大的演變。根據一些早期的益生菌定義,益生菌是通過“促進宿主的腸道菌群平衡”或“改善固有的微生物群落特徵”而發揮作用。曾經,在一些國際知名期刊上,因益生菌不能改變健康人的腸道菌群或益生菌不能在腸道定植而被一些媒體過度解讀為“益生菌無用”。實際上,根據益生菌最新的定義“攝入足夠數量,能夠對宿主產生健康益處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的作用不僅僅是通過調節微生物群落來實現的,多種作用機制可能共同推動益生菌的健康促進作用。乳桿菌、雙歧桿菌和酵母菌作為益生菌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腸道菌群研究的深入,羅斯氏菌、阿克曼氏菌、丙酸桿菌等也顯示出了廣闊的前景。上週,我們總結了益生菌的100個意想不到的健康益處(參考:你意想不到的益生菌作用竟有如此之多),那麼益生菌究竟是如何發揮這些作用的呢?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1、調節免疫功能

一些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吞噬作用或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並且直接與樹突狀細胞相互作用,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一些益生菌還具有提高抗體分泌的能力,從而提高對抗病原體的防禦能力和增強疫苗反應。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抗炎細胞因子的水平,比如腫瘤壞死因子,具有減輕結腸癌和結腸炎的作用。細胞表面結構,比如某些益生菌表達的菌毛、莢膜和表面結構,是這些活性的機械驅動因素。

2、產生有機酸

乳桿菌屬和雙歧桿菌屬的益生菌物種可以代謝碳水化合物產生乳酸和乙酸等主要終產物。這些有機酸可以降低腸道pH值,阻止病原體的生長。乳桿菌和雙歧桿菌不產生丁酸,但是可以通過與其它共生微生物互惠共生,比如Faecalibacterium菌屬細菌,增加腸道中丁酸和其它短鏈脂肪酸的水平,可能影響生理學的許多方面,包括心臟代謝表型。丁酸的增加可以改善人體的胰島素響應,而丙酸的異常則會提高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3、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

益生菌菌株可以通過競爭營養、拮抗、互養等方式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維持腸道菌群的穩定性。許多益生菌菌株對其它微生物有拮抗作用,部分是由於糖分解代謝產生有機酸,或者通過產生抗菌素。這些抗菌化合物可以抑制人體許多部位的病原體,包括腸道和泌尿生殖道。雙歧桿菌產生的乙酸可以互養腸道菌群的許多其它成員。某些益生菌菌株結合三聯療法可以提高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率,同時減少用於治療的抗生素的不良反應。

4、益生菌與宿主相互作用

益生菌菌株與宿主組織的相互作用是由細胞表面大分子所調節的,包括蛋白質(表層相關蛋白、粘蛋白結合蛋白、菌毛和LPxTG結合蛋白)和非蛋白組分(脂磷壁酸、肽聚糖、胞外多糖)。這些結構可以影響與腸道和陰道細胞、粘蛋白和免疫或樹突狀細胞的結合,增加轉運時間,改善屏障完整性。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5、改善屏障功能

一些益生菌的菌株可以增加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以提高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比如有研究發現,某些益生菌菌株可以對抗干擾素γ對緊密連接蛋白的破壞。益生菌菌株改善屏障功能的另一種方式是通過上調黏液分泌基因的表達,從而減少病原體與上皮細胞的結合。減輕炎症也是改善屏障功能的一個因素。

6、產生具有系統性效應的小分子

某些益生菌菌株產生的小分子對宿主及其菌群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益生菌可以產生催產素、γ-氨基丁酸、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和乙酰膽鹼等神經生化物質,影響大腦功能。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7、產生酶類

益生菌可以產生某些細菌酶,比如某些益生菌菌株產生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改善人體的乳糖消化,膽鹽水解酶可以改善人體的血脂譜。

8、定植抵抗

定植抵抗是益生菌的另一種作用機制,就是說已經在特定部位定植的正常菌群可以抑制其它細菌的再定植。益生菌可以與致病菌競爭營養和定植部位來抑制致病性細菌的定殖。定植抵抗通常可能是許多不同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益生菌還可能通過其它機制發揮作用,多種機制共同推動益生菌對宿主健康的好處。在某些情況下,比如產生抗菌物質和互養其它共生微生物,這些機制是由與共生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直接驅動的。在其他情況下,例如與免疫細胞的直接相互作用,則可能是通過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直接實現的。並不是每種益生菌菌株都會通過所有的機制而發揮作用,面對不同身體問題,我們可能依賴於一些不同的作用機制。例如,在腸道炎症時,下調炎症因子和增加上皮屏障功能的能力可能是最重要的;增加結腸中短鏈脂肪酸的產生和水合作用的能力可能對腸動力的正常化更為重要;而改善大腦功能則可能更需要一些神經遞質類物質的產生。

總的來說,益生菌提供的臨床效益可能是多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不能因為益生菌在某一方面的無效而完全否認益生菌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益生菌不能改變健康人的腸道菌群”或“益生菌不能在腸道定植”,我們不能因此而宣稱“益生菌無用”。益生菌完全有能力在不改變腸道菌群和不在腸道定植的情況下通過其它作用方式給人體帶來健康益處。同時,不同的益生菌菌株也可能通過不同的方式而發揮作用,我們也不能因為某一個菌株在某方面無效而否認其它的益生菌菌株,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某一個菌株在某方面有用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其它菌株都有用。


"

過去幾十年來,關於益生菌的定義發生了巨大的演變。根據一些早期的益生菌定義,益生菌是通過“促進宿主的腸道菌群平衡”或“改善固有的微生物群落特徵”而發揮作用。曾經,在一些國際知名期刊上,因益生菌不能改變健康人的腸道菌群或益生菌不能在腸道定植而被一些媒體過度解讀為“益生菌無用”。實際上,根據益生菌最新的定義“攝入足夠數量,能夠對宿主產生健康益處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的作用不僅僅是通過調節微生物群落來實現的,多種作用機制可能共同推動益生菌的健康促進作用。乳桿菌、雙歧桿菌和酵母菌作為益生菌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腸道菌群研究的深入,羅斯氏菌、阿克曼氏菌、丙酸桿菌等也顯示出了廣闊的前景。上週,我們總結了益生菌的100個意想不到的健康益處(參考:你意想不到的益生菌作用竟有如此之多),那麼益生菌究竟是如何發揮這些作用的呢?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1、調節免疫功能

一些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吞噬作用或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並且直接與樹突狀細胞相互作用,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一些益生菌還具有提高抗體分泌的能力,從而提高對抗病原體的防禦能力和增強疫苗反應。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抗炎細胞因子的水平,比如腫瘤壞死因子,具有減輕結腸癌和結腸炎的作用。細胞表面結構,比如某些益生菌表達的菌毛、莢膜和表面結構,是這些活性的機械驅動因素。

2、產生有機酸

乳桿菌屬和雙歧桿菌屬的益生菌物種可以代謝碳水化合物產生乳酸和乙酸等主要終產物。這些有機酸可以降低腸道pH值,阻止病原體的生長。乳桿菌和雙歧桿菌不產生丁酸,但是可以通過與其它共生微生物互惠共生,比如Faecalibacterium菌屬細菌,增加腸道中丁酸和其它短鏈脂肪酸的水平,可能影響生理學的許多方面,包括心臟代謝表型。丁酸的增加可以改善人體的胰島素響應,而丙酸的異常則會提高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3、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

益生菌菌株可以通過競爭營養、拮抗、互養等方式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維持腸道菌群的穩定性。許多益生菌菌株對其它微生物有拮抗作用,部分是由於糖分解代謝產生有機酸,或者通過產生抗菌素。這些抗菌化合物可以抑制人體許多部位的病原體,包括腸道和泌尿生殖道。雙歧桿菌產生的乙酸可以互養腸道菌群的許多其它成員。某些益生菌菌株結合三聯療法可以提高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率,同時減少用於治療的抗生素的不良反應。

4、益生菌與宿主相互作用

益生菌菌株與宿主組織的相互作用是由細胞表面大分子所調節的,包括蛋白質(表層相關蛋白、粘蛋白結合蛋白、菌毛和LPxTG結合蛋白)和非蛋白組分(脂磷壁酸、肽聚糖、胞外多糖)。這些結構可以影響與腸道和陰道細胞、粘蛋白和免疫或樹突狀細胞的結合,增加轉運時間,改善屏障完整性。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5、改善屏障功能

一些益生菌的菌株可以增加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以提高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比如有研究發現,某些益生菌菌株可以對抗干擾素γ對緊密連接蛋白的破壞。益生菌菌株改善屏障功能的另一種方式是通過上調黏液分泌基因的表達,從而減少病原體與上皮細胞的結合。減輕炎症也是改善屏障功能的一個因素。

6、產生具有系統性效應的小分子

某些益生菌菌株產生的小分子對宿主及其菌群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益生菌可以產生催產素、γ-氨基丁酸、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和乙酰膽鹼等神經生化物質,影響大腦功能。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7、產生酶類

益生菌可以產生某些細菌酶,比如某些益生菌菌株產生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改善人體的乳糖消化,膽鹽水解酶可以改善人體的血脂譜。

8、定植抵抗

定植抵抗是益生菌的另一種作用機制,就是說已經在特定部位定植的正常菌群可以抑制其它細菌的再定植。益生菌可以與致病菌競爭營養和定植部位來抑制致病性細菌的定殖。定植抵抗通常可能是許多不同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益生菌還可能通過其它機制發揮作用,多種機制共同推動益生菌對宿主健康的好處。在某些情況下,比如產生抗菌物質和互養其它共生微生物,這些機制是由與共生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直接驅動的。在其他情況下,例如與免疫細胞的直接相互作用,則可能是通過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直接實現的。並不是每種益生菌菌株都會通過所有的機制而發揮作用,面對不同身體問題,我們可能依賴於一些不同的作用機制。例如,在腸道炎症時,下調炎症因子和增加上皮屏障功能的能力可能是最重要的;增加結腸中短鏈脂肪酸的產生和水合作用的能力可能對腸動力的正常化更為重要;而改善大腦功能則可能更需要一些神經遞質類物質的產生。

總的來說,益生菌提供的臨床效益可能是多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不能因為益生菌在某一方面的無效而完全否認益生菌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益生菌不能改變健康人的腸道菌群”或“益生菌不能在腸道定植”,我們不能因此而宣稱“益生菌無用”。益生菌完全有能力在不改變腸道菌群和不在腸道定植的情況下通過其它作用方式給人體帶來健康益處。同時,不同的益生菌菌株也可能通過不同的方式而發揮作用,我們也不能因為某一個菌株在某方面無效而否認其它的益生菌菌株,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某一個菌株在某方面有用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其它菌株都有用。


益生菌是如何工作的?

許多宿主因素也可能會影響益生菌所賦予的健康效應的最終表達,也就是說益生菌是否有效、益生菌以何種方式發揮作用受到宿主自身因素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益生菌對有的人有效而對其他人可能無效或效果不明顯的原因之一。總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益生菌,才能從益生菌中獲得最大的益處。

圖片均來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