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的確,大方向是十分相似的。

可其中又有區別。

陳懷海更能忍,心思更為縝密。

前面提到的那個吃霸王餐的說書先生,陳懷海的解決方式是放他一馬

不僅如此,還順便跟他交了朋友,籠絡了這個人,讓他常常上自己店裡說書去。

既給說書先生留了臉面,又為自己帶來了更多收益。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的確,大方向是十分相似的。

可其中又有區別。

陳懷海更能忍,心思更為縝密。

前面提到的那個吃霸王餐的說書先生,陳懷海的解決方式是放他一馬

不僅如此,還順便跟他交了朋友,籠絡了這個人,讓他常常上自己店裡說書去。

既給說書先生留了臉面,又為自己帶來了更多收益。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這可不是好欺負的示弱。

眉目帶著笑,但話裡卻是句句帶勁兒。

「咱倆交個朋友,酒錢飯錢那都無所謂」

「別搞那歪門邪道騙吃騙喝的」

「笑話本來就是逗人笑,你費勁巴拉演了一堆,最終不還是個笑話?」

說一句難聽的,再夾帶點兒好聽的。

一邊本著不惹事,給人留面子的原則把話說漂亮,一邊又暗暗表達了「我並不好欺負」的意思。

就這麼個小情節,其中的情緒卻複雜又細微,每一幀都演繹著不同的情緒。

兩人這場對戲,真是看著都覺得渾身舒爽。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的確,大方向是十分相似的。

可其中又有區別。

陳懷海更能忍,心思更為縝密。

前面提到的那個吃霸王餐的說書先生,陳懷海的解決方式是放他一馬

不僅如此,還順便跟他交了朋友,籠絡了這個人,讓他常常上自己店裡說書去。

既給說書先生留了臉面,又為自己帶來了更多收益。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這可不是好欺負的示弱。

眉目帶著笑,但話裡卻是句句帶勁兒。

「咱倆交個朋友,酒錢飯錢那都無所謂」

「別搞那歪門邪道騙吃騙喝的」

「笑話本來就是逗人笑,你費勁巴拉演了一堆,最終不還是個笑話?」

說一句難聽的,再夾帶點兒好聽的。

一邊本著不惹事,給人留面子的原則把話說漂亮,一邊又暗暗表達了「我並不好欺負」的意思。

就這麼個小情節,其中的情緒卻複雜又細微,每一幀都演繹著不同的情緒。

兩人這場對戲,真是看著都覺得渾身舒爽。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同樣的情況,換白景琦遇上那可就不一樣了。

至少得甩個大耳帖子再踹上一腳才行。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的確,大方向是十分相似的。

可其中又有區別。

陳懷海更能忍,心思更為縝密。

前面提到的那個吃霸王餐的說書先生,陳懷海的解決方式是放他一馬

不僅如此,還順便跟他交了朋友,籠絡了這個人,讓他常常上自己店裡說書去。

既給說書先生留了臉面,又為自己帶來了更多收益。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這可不是好欺負的示弱。

眉目帶著笑,但話裡卻是句句帶勁兒。

「咱倆交個朋友,酒錢飯錢那都無所謂」

「別搞那歪門邪道騙吃騙喝的」

「笑話本來就是逗人笑,你費勁巴拉演了一堆,最終不還是個笑話?」

說一句難聽的,再夾帶點兒好聽的。

一邊本著不惹事,給人留面子的原則把話說漂亮,一邊又暗暗表達了「我並不好欺負」的意思。

就這麼個小情節,其中的情緒卻複雜又細微,每一幀都演繹著不同的情緒。

兩人這場對戲,真是看著都覺得渾身舒爽。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同樣的情況,換白景琦遇上那可就不一樣了。

至少得甩個大耳帖子再踹上一腳才行。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對比兩個角色,細微的區別也就看得出來了。

人物的性格內核同樣是狠厲。

白景琦的狠厲露在臉上,而陳懷海的狠厲則裹在裡頭

同樣的關鍵詞,呈現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什麼叫演戲?

這他媽就叫做演技。

說起來,這樣的表現在電視劇中,真是很久沒看到過了。

《大宅門》裡,橫眉立目又桀驁不羈的白景琦、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窯姐楊久紅,以及迷戀一個唱戲的最終和照片結婚的白玉婷,距今已經18年了。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的確,大方向是十分相似的。

可其中又有區別。

陳懷海更能忍,心思更為縝密。

前面提到的那個吃霸王餐的說書先生,陳懷海的解決方式是放他一馬

不僅如此,還順便跟他交了朋友,籠絡了這個人,讓他常常上自己店裡說書去。

既給說書先生留了臉面,又為自己帶來了更多收益。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這可不是好欺負的示弱。

眉目帶著笑,但話裡卻是句句帶勁兒。

「咱倆交個朋友,酒錢飯錢那都無所謂」

「別搞那歪門邪道騙吃騙喝的」

「笑話本來就是逗人笑,你費勁巴拉演了一堆,最終不還是個笑話?」

說一句難聽的,再夾帶點兒好聽的。

一邊本著不惹事,給人留面子的原則把話說漂亮,一邊又暗暗表達了「我並不好欺負」的意思。

就這麼個小情節,其中的情緒卻複雜又細微,每一幀都演繹著不同的情緒。

兩人這場對戲,真是看著都覺得渾身舒爽。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同樣的情況,換白景琦遇上那可就不一樣了。

至少得甩個大耳帖子再踹上一腳才行。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對比兩個角色,細微的區別也就看得出來了。

人物的性格內核同樣是狠厲。

白景琦的狠厲露在臉上,而陳懷海的狠厲則裹在裡頭

同樣的關鍵詞,呈現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什麼叫演戲?

這他媽就叫做演技。

說起來,這樣的表現在電視劇中,真是很久沒看到過了。

《大宅門》裡,橫眉立目又桀驁不羈的白景琦、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窯姐楊久紅,以及迷戀一個唱戲的最終和照片結婚的白玉婷,距今已經18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的確,大方向是十分相似的。

可其中又有區別。

陳懷海更能忍,心思更為縝密。

前面提到的那個吃霸王餐的說書先生,陳懷海的解決方式是放他一馬

不僅如此,還順便跟他交了朋友,籠絡了這個人,讓他常常上自己店裡說書去。

既給說書先生留了臉面,又為自己帶來了更多收益。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這可不是好欺負的示弱。

眉目帶著笑,但話裡卻是句句帶勁兒。

「咱倆交個朋友,酒錢飯錢那都無所謂」

「別搞那歪門邪道騙吃騙喝的」

「笑話本來就是逗人笑,你費勁巴拉演了一堆,最終不還是個笑話?」

說一句難聽的,再夾帶點兒好聽的。

一邊本著不惹事,給人留面子的原則把話說漂亮,一邊又暗暗表達了「我並不好欺負」的意思。

就這麼個小情節,其中的情緒卻複雜又細微,每一幀都演繹著不同的情緒。

兩人這場對戲,真是看著都覺得渾身舒爽。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同樣的情況,換白景琦遇上那可就不一樣了。

至少得甩個大耳帖子再踹上一腳才行。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對比兩個角色,細微的區別也就看得出來了。

人物的性格內核同樣是狠厲。

白景琦的狠厲露在臉上,而陳懷海的狠厲則裹在裡頭

同樣的關鍵詞,呈現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什麼叫演戲?

這他媽就叫做演技。

說起來,這樣的表現在電視劇中,真是很久沒看到過了。

《大宅門》裡,橫眉立目又桀驁不羈的白景琦、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窯姐楊久紅,以及迷戀一個唱戲的最終和照片結婚的白玉婷,距今已經18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潛伏》中,面對愛人犧牲也要繼續潛伏,悲傷至極抖如篩糠甚至乾嘔,卻一滴眼淚未掉的餘則成,距今有10年了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的確,大方向是十分相似的。

可其中又有區別。

陳懷海更能忍,心思更為縝密。

前面提到的那個吃霸王餐的說書先生,陳懷海的解決方式是放他一馬

不僅如此,還順便跟他交了朋友,籠絡了這個人,讓他常常上自己店裡說書去。

既給說書先生留了臉面,又為自己帶來了更多收益。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這可不是好欺負的示弱。

眉目帶著笑,但話裡卻是句句帶勁兒。

「咱倆交個朋友,酒錢飯錢那都無所謂」

「別搞那歪門邪道騙吃騙喝的」

「笑話本來就是逗人笑,你費勁巴拉演了一堆,最終不還是個笑話?」

說一句難聽的,再夾帶點兒好聽的。

一邊本著不惹事,給人留面子的原則把話說漂亮,一邊又暗暗表達了「我並不好欺負」的意思。

就這麼個小情節,其中的情緒卻複雜又細微,每一幀都演繹著不同的情緒。

兩人這場對戲,真是看著都覺得渾身舒爽。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同樣的情況,換白景琦遇上那可就不一樣了。

至少得甩個大耳帖子再踹上一腳才行。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對比兩個角色,細微的區別也就看得出來了。

人物的性格內核同樣是狠厲。

白景琦的狠厲露在臉上,而陳懷海的狠厲則裹在裡頭

同樣的關鍵詞,呈現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什麼叫演戲?

這他媽就叫做演技。

說起來,這樣的表現在電視劇中,真是很久沒看到過了。

《大宅門》裡,橫眉立目又桀驁不羈的白景琦、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窯姐楊久紅,以及迷戀一個唱戲的最終和照片結婚的白玉婷,距今已經18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潛伏》中,面對愛人犧牲也要繼續潛伏,悲傷至極抖如篩糠甚至乾嘔,卻一滴眼淚未掉的餘則成,距今有10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甄嬛傳》中,孫儷無數場透著恨又帶著愛的教科書級別哭戲,也是8年前的事情了。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的確,大方向是十分相似的。

可其中又有區別。

陳懷海更能忍,心思更為縝密。

前面提到的那個吃霸王餐的說書先生,陳懷海的解決方式是放他一馬

不僅如此,還順便跟他交了朋友,籠絡了這個人,讓他常常上自己店裡說書去。

既給說書先生留了臉面,又為自己帶來了更多收益。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這可不是好欺負的示弱。

眉目帶著笑,但話裡卻是句句帶勁兒。

「咱倆交個朋友,酒錢飯錢那都無所謂」

「別搞那歪門邪道騙吃騙喝的」

「笑話本來就是逗人笑,你費勁巴拉演了一堆,最終不還是個笑話?」

說一句難聽的,再夾帶點兒好聽的。

一邊本著不惹事,給人留面子的原則把話說漂亮,一邊又暗暗表達了「我並不好欺負」的意思。

就這麼個小情節,其中的情緒卻複雜又細微,每一幀都演繹著不同的情緒。

兩人這場對戲,真是看著都覺得渾身舒爽。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同樣的情況,換白景琦遇上那可就不一樣了。

至少得甩個大耳帖子再踹上一腳才行。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對比兩個角色,細微的區別也就看得出來了。

人物的性格內核同樣是狠厲。

白景琦的狠厲露在臉上,而陳懷海的狠厲則裹在裡頭

同樣的關鍵詞,呈現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什麼叫演戲?

這他媽就叫做演技。

說起來,這樣的表現在電視劇中,真是很久沒看到過了。

《大宅門》裡,橫眉立目又桀驁不羈的白景琦、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窯姐楊久紅,以及迷戀一個唱戲的最終和照片結婚的白玉婷,距今已經18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潛伏》中,面對愛人犧牲也要繼續潛伏,悲傷至極抖如篩糠甚至乾嘔,卻一滴眼淚未掉的餘則成,距今有10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甄嬛傳》中,孫儷無數場透著恨又帶著愛的教科書級別哭戲,也是8年前的事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如此細數後更覺悲傷。

我們真是太久太久沒有在國產劇中看到讓人真心實意感到享受的表演。

不是挑刺。

這兩年優秀又大火的國產劇也不少。

也時常聽到這樣那樣的評價:劇情靠譜、服化道還原度高、攝影有質感、妝容夠精緻……

但敢扛「演技」大旗的,寥寥無幾。

也偶有一個或幾個角色,撐得起「演技擔當」。

但大部分情況,是良莠混雜

流量大曝光度高的人氣明星撐主咖,實力派戲骨配綠葉,保證話題度的同時,不至於過分崩戲。

這還是針對那些口碑算不錯的劇。

真要說演技值得單獨拎出來細品,群像人物個個鮮活,實力戲骨集體飆戲的場景,已經太少見了。

也就難怪何冰會無奈地說:

「你扛不過這個大勢」。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的確,大方向是十分相似的。

可其中又有區別。

陳懷海更能忍,心思更為縝密。

前面提到的那個吃霸王餐的說書先生,陳懷海的解決方式是放他一馬

不僅如此,還順便跟他交了朋友,籠絡了這個人,讓他常常上自己店裡說書去。

既給說書先生留了臉面,又為自己帶來了更多收益。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這可不是好欺負的示弱。

眉目帶著笑,但話裡卻是句句帶勁兒。

「咱倆交個朋友,酒錢飯錢那都無所謂」

「別搞那歪門邪道騙吃騙喝的」

「笑話本來就是逗人笑,你費勁巴拉演了一堆,最終不還是個笑話?」

說一句難聽的,再夾帶點兒好聽的。

一邊本著不惹事,給人留面子的原則把話說漂亮,一邊又暗暗表達了「我並不好欺負」的意思。

就這麼個小情節,其中的情緒卻複雜又細微,每一幀都演繹著不同的情緒。

兩人這場對戲,真是看著都覺得渾身舒爽。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同樣的情況,換白景琦遇上那可就不一樣了。

至少得甩個大耳帖子再踹上一腳才行。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對比兩個角色,細微的區別也就看得出來了。

人物的性格內核同樣是狠厲。

白景琦的狠厲露在臉上,而陳懷海的狠厲則裹在裡頭

同樣的關鍵詞,呈現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什麼叫演戲?

這他媽就叫做演技。

說起來,這樣的表現在電視劇中,真是很久沒看到過了。

《大宅門》裡,橫眉立目又桀驁不羈的白景琦、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窯姐楊久紅,以及迷戀一個唱戲的最終和照片結婚的白玉婷,距今已經18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潛伏》中,面對愛人犧牲也要繼續潛伏,悲傷至極抖如篩糠甚至乾嘔,卻一滴眼淚未掉的餘則成,距今有10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甄嬛傳》中,孫儷無數場透著恨又帶著愛的教科書級別哭戲,也是8年前的事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如此細數後更覺悲傷。

我們真是太久太久沒有在國產劇中看到讓人真心實意感到享受的表演。

不是挑刺。

這兩年優秀又大火的國產劇也不少。

也時常聽到這樣那樣的評價:劇情靠譜、服化道還原度高、攝影有質感、妝容夠精緻……

但敢扛「演技」大旗的,寥寥無幾。

也偶有一個或幾個角色,撐得起「演技擔當」。

但大部分情況,是良莠混雜

流量大曝光度高的人氣明星撐主咖,實力派戲骨配綠葉,保證話題度的同時,不至於過分崩戲。

這還是針對那些口碑算不錯的劇。

真要說演技值得單獨拎出來細品,群像人物個個鮮活,實力戲骨集體飆戲的場景,已經太少見了。

也就難怪何冰會無奈地說:

「你扛不過這個大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是啊。

這就是大勢。

魚叔敢說,看到這篇文章之前,你們大部分人都還完全不知道《老酒館》這部劇的存在。

因為完全沒聽說過啊。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開頭會說:怒其不爭。

這麼一群老戲骨湊在一起的頂配電視劇,人氣居然可以慘淡成這樣。

沒有熱搜,沒有通稿,甚至在視頻網站上連個輪播廣告圖都沒有。

上線一週,播出15集了,居然連豆瓣都還沒顯示出來。

「評分人數不足」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的確,大方向是十分相似的。

可其中又有區別。

陳懷海更能忍,心思更為縝密。

前面提到的那個吃霸王餐的說書先生,陳懷海的解決方式是放他一馬

不僅如此,還順便跟他交了朋友,籠絡了這個人,讓他常常上自己店裡說書去。

既給說書先生留了臉面,又為自己帶來了更多收益。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這可不是好欺負的示弱。

眉目帶著笑,但話裡卻是句句帶勁兒。

「咱倆交個朋友,酒錢飯錢那都無所謂」

「別搞那歪門邪道騙吃騙喝的」

「笑話本來就是逗人笑,你費勁巴拉演了一堆,最終不還是個笑話?」

說一句難聽的,再夾帶點兒好聽的。

一邊本著不惹事,給人留面子的原則把話說漂亮,一邊又暗暗表達了「我並不好欺負」的意思。

就這麼個小情節,其中的情緒卻複雜又細微,每一幀都演繹著不同的情緒。

兩人這場對戲,真是看著都覺得渾身舒爽。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同樣的情況,換白景琦遇上那可就不一樣了。

至少得甩個大耳帖子再踹上一腳才行。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對比兩個角色,細微的區別也就看得出來了。

人物的性格內核同樣是狠厲。

白景琦的狠厲露在臉上,而陳懷海的狠厲則裹在裡頭

同樣的關鍵詞,呈現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什麼叫演戲?

這他媽就叫做演技。

說起來,這樣的表現在電視劇中,真是很久沒看到過了。

《大宅門》裡,橫眉立目又桀驁不羈的白景琦、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窯姐楊久紅,以及迷戀一個唱戲的最終和照片結婚的白玉婷,距今已經18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潛伏》中,面對愛人犧牲也要繼續潛伏,悲傷至極抖如篩糠甚至乾嘔,卻一滴眼淚未掉的餘則成,距今有10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甄嬛傳》中,孫儷無數場透著恨又帶著愛的教科書級別哭戲,也是8年前的事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如此細數後更覺悲傷。

我們真是太久太久沒有在國產劇中看到讓人真心實意感到享受的表演。

不是挑刺。

這兩年優秀又大火的國產劇也不少。

也時常聽到這樣那樣的評價:劇情靠譜、服化道還原度高、攝影有質感、妝容夠精緻……

但敢扛「演技」大旗的,寥寥無幾。

也偶有一個或幾個角色,撐得起「演技擔當」。

但大部分情況,是良莠混雜

流量大曝光度高的人氣明星撐主咖,實力派戲骨配綠葉,保證話題度的同時,不至於過分崩戲。

這還是針對那些口碑算不錯的劇。

真要說演技值得單獨拎出來細品,群像人物個個鮮活,實力戲骨集體飆戲的場景,已經太少見了。

也就難怪何冰會無奈地說:

「你扛不過這個大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是啊。

這就是大勢。

魚叔敢說,看到這篇文章之前,你們大部分人都還完全不知道《老酒館》這部劇的存在。

因為完全沒聽說過啊。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開頭會說:怒其不爭。

這麼一群老戲骨湊在一起的頂配電視劇,人氣居然可以慘淡成這樣。

沒有熱搜,沒有通稿,甚至在視頻網站上連個輪播廣告圖都沒有。

上線一週,播出15集了,居然連豆瓣都還沒顯示出來。

「評分人數不足」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實際上評論區望去,不是四星就是五星。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的確,大方向是十分相似的。

可其中又有區別。

陳懷海更能忍,心思更為縝密。

前面提到的那個吃霸王餐的說書先生,陳懷海的解決方式是放他一馬

不僅如此,還順便跟他交了朋友,籠絡了這個人,讓他常常上自己店裡說書去。

既給說書先生留了臉面,又為自己帶來了更多收益。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這可不是好欺負的示弱。

眉目帶著笑,但話裡卻是句句帶勁兒。

「咱倆交個朋友,酒錢飯錢那都無所謂」

「別搞那歪門邪道騙吃騙喝的」

「笑話本來就是逗人笑,你費勁巴拉演了一堆,最終不還是個笑話?」

說一句難聽的,再夾帶點兒好聽的。

一邊本著不惹事,給人留面子的原則把話說漂亮,一邊又暗暗表達了「我並不好欺負」的意思。

就這麼個小情節,其中的情緒卻複雜又細微,每一幀都演繹著不同的情緒。

兩人這場對戲,真是看著都覺得渾身舒爽。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同樣的情況,換白景琦遇上那可就不一樣了。

至少得甩個大耳帖子再踹上一腳才行。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對比兩個角色,細微的區別也就看得出來了。

人物的性格內核同樣是狠厲。

白景琦的狠厲露在臉上,而陳懷海的狠厲則裹在裡頭

同樣的關鍵詞,呈現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什麼叫演戲?

這他媽就叫做演技。

說起來,這樣的表現在電視劇中,真是很久沒看到過了。

《大宅門》裡,橫眉立目又桀驁不羈的白景琦、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窯姐楊久紅,以及迷戀一個唱戲的最終和照片結婚的白玉婷,距今已經18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潛伏》中,面對愛人犧牲也要繼續潛伏,悲傷至極抖如篩糠甚至乾嘔,卻一滴眼淚未掉的餘則成,距今有10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甄嬛傳》中,孫儷無數場透著恨又帶著愛的教科書級別哭戲,也是8年前的事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如此細數後更覺悲傷。

我們真是太久太久沒有在國產劇中看到讓人真心實意感到享受的表演。

不是挑刺。

這兩年優秀又大火的國產劇也不少。

也時常聽到這樣那樣的評價:劇情靠譜、服化道還原度高、攝影有質感、妝容夠精緻……

但敢扛「演技」大旗的,寥寥無幾。

也偶有一個或幾個角色,撐得起「演技擔當」。

但大部分情況,是良莠混雜

流量大曝光度高的人氣明星撐主咖,實力派戲骨配綠葉,保證話題度的同時,不至於過分崩戲。

這還是針對那些口碑算不錯的劇。

真要說演技值得單獨拎出來細品,群像人物個個鮮活,實力戲骨集體飆戲的場景,已經太少見了。

也就難怪何冰會無奈地說:

「你扛不過這個大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是啊。

這就是大勢。

魚叔敢說,看到這篇文章之前,你們大部分人都還完全不知道《老酒館》這部劇的存在。

因為完全沒聽說過啊。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開頭會說:怒其不爭。

這麼一群老戲骨湊在一起的頂配電視劇,人氣居然可以慘淡成這樣。

沒有熱搜,沒有通稿,甚至在視頻網站上連個輪播廣告圖都沒有。

上線一週,播出15集了,居然連豆瓣都還沒顯示出來。

「評分人數不足」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實際上評論區望去,不是四星就是五星。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

​最近有部國劇,魚叔期待了很久。

本以為上線定會刷屏。

沒想到一週過去,毫無水花。

魚叔有些怒其不爭。

怒的不是作品,而是觀眾。

這樣的作品不爆,是觀眾的損失——

《老酒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虛的不扯。

光說陣容,這劇就絕對是頂配中的頂配

「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好幾位——

全國老百姓皆知的陳寶國、鞏漢林

以及在《潛伏》裡飾演吳站長的馮恩鶴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要知道,「國家一級演員」可不簡單。

這是授予給那些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最高職稱

都是在第一線摸爬滾打大半輩子,演技爐火純青的老演員。

說白了,是國家蓋章認可的。

除此之外,本劇中的良心國劇大熟臉也是數不勝數。

在《人民的名義》裡飾演趙瑞龍的馮雷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論是好劇還是綜藝都接了不少的秦海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兩年前剛在金雞電影節上拿了終身成就獎,今年84歲高齡的牛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個個都是響噹噹的戲骨。

衝這陣容,不看都虧了。

再看劇情。

故事背景設置在20年代的東北。

陳懷海(陳寶國飾)率眾兄弟闖關東。

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來到了當時已成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第一要務,自然就是討生活。

於是兄弟幾個合計,在好漢街盤下一家門臉,準備開間小酒館。

沒成想,剛落腳,就叫人給算計了。

盤下來的店面裡橫躺著一具屍體。

一行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外面就衝進來人,給撞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店沒開起來,倒惹了一身官司。

這可不是倒黴。

而是有人故意串通警察害他們,設的局。

畢竟有人新來,總得詐點錢,扒層皮。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不過陳懷海這幫人可是闖關東過來的,哪個不是一身本事的狠人。

這點事兒,沒在怕的。

第一集都還沒過半,胃口就已經實實在在吊足了。

這爽快勁兒,是不是有點相識的味道?

一看幕後團隊,果不其然。

編劇高滿堂

數得上名的代表作一抓一把。

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部至今位列國劇第一梯隊的《闖關東》了。

其最大特色就是「基於現實,不跟風」。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導演劉江

同樣的圈內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式人物。

也不用多廢話,作品說明一切。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兩位大佬聯手,加上這黃金班底。

閉眼打個五星,出不了大差錯。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酒館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做的是生意,聊的卻是人事兒。

藉著一方寸土,展現了民國市井的眾生相,宛若「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劇中角色,個頂個的鮮活。

就說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

嘴上沒把門兒,辦事兒也不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在茶館說書說串了,失了業,身上分文無有。

偏又愛講大話,誇海口,張嘴就說要請人吃大餐。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請客吧,兜裡沒錢,不請吧,面子上又過不去。

於是就盯上了陳懷海這一幫外地人開的老酒館

打算過來「抬舉抬舉」他們。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叫上三五好友,耍大樣,喝好酒,點大菜,排場搞得挺熱鬧。

吃完飯把朋友們都伺候走了,就開始玩花樣。

沒付錢,直接走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叫了個小孩跟他猜丁殼,誰輸了,就往後退三步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連輸幾把後,說書先生一路退到了店門外

再一回頭,已經溜號跑遠了。

他總說自己是個說書的,也算是半個文化人,可仗著這點小聰明,做的都是油滑的事。

典型的沒起子又好面子的市井小民。

有趣,豐滿。

再說個牛犇飾演的乞丐老頭

身上沒啥錢,但就好喝一口。

每次來都自備小菜,跟店裡打上二兩酒。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次數多了,人們都管他叫「二兩叔」

二兩叔最講規矩。

知道自己沒錢,還光顧老酒館,人家也跟他身上掙不著什麼錢。

所以每次遇上店裡客人多,坐不下,他就自個兒上旁邊站著喝,不添亂。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陳懷海為人俠義,時不常地會送他點小菜嚐嚐。

可二兩叔每次都不要,「有多少錢吃多少錢的」,絕不佔便宜。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特別正直,從不欠錢賒賬。

偶爾掌櫃的想給他免單,他就悄悄把錢墊在酒壺下面;

有客人瞧不起他是個要飯的,偷偷往他酒裡兌水,他喝出來了,也不動聲色。

住的地方離老酒館有10裡地,他腿腳不好,但照樣每天一瘸一拐地來回趕。

下大雨也不例外。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嘴上說著是被酒蟲子給勾來的,但其實就是愛老酒館的人情味。

人家不嫌棄他,他便要玩命來捧場。

他是這個市井群像中最貧苦,最底層的一個,卻也是最清正,最有骨氣的。

二兩叔是過慣了窮日子,能苦中作樂;

但也有的,因為上過雲端,便再受不了跌落下來的感覺。

馮恩鶴飾演的那爺,就是這麼號人物。

他以前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起源於前清咸豐年間的一種古典摔跤,又名「官跤」)的先生。

正兒八經的旗人,也算是有頭有臉。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人也很仗義。

在老酒館門口看見有流氓鬧事,上去就把人打翻在地,匡扶正義。

一身功夫,深藏不露。

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過分沉迷自己曾經在宮中的高光時刻

不剪辮子,帶條圍巾遮著。

為的是有朝一日滿清光復,皇帝能把他給認出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為了這個念想,他攛掇著留洋回來的賀義堂公子(馮雷 飾)開了個新店,主打滿清八大碗(滿族菜餚)。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回,店裡來了位貴客。

器宇不凡,怎麼看都像個王爺。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這王爺老說自己身上沒有揣錢的習慣,每次吃完都賒賬

遇上這樣的顧客,換哪個掌櫃的都心慌。

萬一是個騙子呢?

有次,王爺在店裡落下個手串

那爺逮著了機會,便帶著手串到當鋪,一問才知道,此寶價值連城

這下王爺身份坐實了,得好好伺候著,借錢當家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王爺主動要結賬,他們都不敢收。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終於有一天,欠了一屁股債的兩個人等到了回本的日子

王爺把那個手串送給了他們,說就拿它付吧。

穩賺不賠啊!

結果再拿去當鋪,完了,是個假的,一文不值。

王爺給他們掉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王爺是真王爺,但白吃白喝,也是真的。

宮裡出來的摜跤先生,遇上了靠騙吃騙喝過生活的落魄王爺。

又心酸又有點好笑。

都富貴過,如今卻都落得個衰樣。

只能費勁了心思混日子,沒完沒了地盼望著曾經的輝煌能夠再次回來。

這荒唐的模樣,正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人間群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像這樣栩栩如生、頗值得玩味的人物,劇中可以挑出來講的實在是太多了。

演員們又刻畫得入木三分,實在是好看。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看戲是一種享受。

但這樣的機會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何冰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致意思是: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表演情緒,審美的最高標準就是男的大聲嚷嚷女的哭哭啼啼。

只要演員夠使勁,眼淚一下來,上音樂+升格,整個氣氛就算是「到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可很多人不知道。

善良、陰鷙、開朗、瘋癲,等等這一切,都是個結果。

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行為分析後得到的答案。

表演,演的不是答案,而是演推導出這個答案的算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一個能夠呈現出角色內心逐步轉變的過程。

那才叫細膩,叫有層次感。

就像我們常說的,真正的壞人是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的。

而當下我們見到的(可以說是大多數)演員,根本沒有那個推導過程。

從頭至尾滿臉就掛著角色的關鍵詞。

哭就是眼淚,笑就是咧嘴,好人就是正氣,壞人就是猥瑣。

單薄、空洞、乏味。

說回到劇中。

在《老酒館》裡,沒有一個人是大悲大喜大開大合的

每個角色,演的都是那個「算式」。

這也就是魚叔所說的,不可多得的享受感的來源。

能讓人感覺到享受的表演,往往是十分精細的。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陳懷海,既仁義堅韌,又嫉惡如仇。

這聽起來,是不是跟18年前《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有點像?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的確,大方向是十分相似的。

可其中又有區別。

陳懷海更能忍,心思更為縝密。

前面提到的那個吃霸王餐的說書先生,陳懷海的解決方式是放他一馬

不僅如此,還順便跟他交了朋友,籠絡了這個人,讓他常常上自己店裡說書去。

既給說書先生留了臉面,又為自己帶來了更多收益。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這可不是好欺負的示弱。

眉目帶著笑,但話裡卻是句句帶勁兒。

「咱倆交個朋友,酒錢飯錢那都無所謂」

「別搞那歪門邪道騙吃騙喝的」

「笑話本來就是逗人笑,你費勁巴拉演了一堆,最終不還是個笑話?」

說一句難聽的,再夾帶點兒好聽的。

一邊本著不惹事,給人留面子的原則把話說漂亮,一邊又暗暗表達了「我並不好欺負」的意思。

就這麼個小情節,其中的情緒卻複雜又細微,每一幀都演繹著不同的情緒。

兩人這場對戲,真是看著都覺得渾身舒爽。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同樣的情況,換白景琦遇上那可就不一樣了。

至少得甩個大耳帖子再踹上一腳才行。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對比兩個角色,細微的區別也就看得出來了。

人物的性格內核同樣是狠厲。

白景琦的狠厲露在臉上,而陳懷海的狠厲則裹在裡頭

同樣的關鍵詞,呈現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什麼叫演戲?

這他媽就叫做演技。

說起來,這樣的表現在電視劇中,真是很久沒看到過了。

《大宅門》裡,橫眉立目又桀驁不羈的白景琦、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窯姐楊久紅,以及迷戀一個唱戲的最終和照片結婚的白玉婷,距今已經18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潛伏》中,面對愛人犧牲也要繼續潛伏,悲傷至極抖如篩糠甚至乾嘔,卻一滴眼淚未掉的餘則成,距今有10年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以及《甄嬛傳》中,孫儷無數場透著恨又帶著愛的教科書級別哭戲,也是8年前的事情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如此細數後更覺悲傷。

我們真是太久太久沒有在國產劇中看到讓人真心實意感到享受的表演。

不是挑刺。

這兩年優秀又大火的國產劇也不少。

也時常聽到這樣那樣的評價:劇情靠譜、服化道還原度高、攝影有質感、妝容夠精緻……

但敢扛「演技」大旗的,寥寥無幾。

也偶有一個或幾個角色,撐得起「演技擔當」。

但大部分情況,是良莠混雜

流量大曝光度高的人氣明星撐主咖,實力派戲骨配綠葉,保證話題度的同時,不至於過分崩戲。

這還是針對那些口碑算不錯的劇。

真要說演技值得單獨拎出來細品,群像人物個個鮮活,實力戲骨集體飆戲的場景,已經太少見了。

也就難怪何冰會無奈地說:

「你扛不過這個大勢」。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是啊。

這就是大勢。

魚叔敢說,看到這篇文章之前,你們大部分人都還完全不知道《老酒館》這部劇的存在。

因為完全沒聽說過啊。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開頭會說:怒其不爭。

這麼一群老戲骨湊在一起的頂配電視劇,人氣居然可以慘淡成這樣。

沒有熱搜,沒有通稿,甚至在視頻網站上連個輪播廣告圖都沒有。

上線一週,播出15集了,居然連豆瓣都還沒顯示出來。

「評分人數不足」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但實際上評論區望去,不是四星就是五星。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這「頂配國劇」,怎麼還不爆

今年夏天,諸多熱門國產劇連番上線,其中不乏口碑之作。

魚叔一度以為,國產劇的春天來了。

但《老酒館》的冷淡再次令我心寒。

我開始思考,那些大熱劇的觀眾們,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為「支持好劇」而去的。

又有多少人,是因為「裡面有我喜歡的明星」。

而在此環境下飽受馴化的,更年輕一代的觀眾們,似乎已經慢慢開始培養自己,在偶像小生們的稚嫩表演中努力自行尋找亮點。

他們似乎已經不在乎,甚至忘記了真正的優秀表演是什麼。

哪怕只是不面癱,臺詞沒有明顯問題,都已經值得被「吹爆」。

要求竟已經低成這副樣子。

魚叔不禁懷疑。

到底是好劇真的在變多,還是觀眾的審美在下降?

還真是沒人能扛得住這個大勢。

演員扛不住、觀眾扛不住、市場和行業自然也是扛不住。

濫竽充數的市場在一次次拉低觀眾的底線,而對利潤的追逐又在驅動著行業炮製出更多粗製濫造的快消品。

只要底線拉得足夠低,稍稍超出期待,就可以贏得滿堂喝彩。

矮子裡面拔高個的戲法,玩得不要太溜。

觀眾變得麻木,演員也隨波逐流。

眾人皆睡,醒的人也寧可裝睡。

國劇難出良心劇,每一環都難辭其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