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符瓊尹、江宇琦

編輯 | 何潤萱

很難想象,今年唯一一部播放量破100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放在2017年,播放量只能在年度網播量排行榜(藝恩數據統計)上位列第九。

那一年,《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達到450億,網播量破百億的劇集則多達11部。而在那時候,網播量是衡量劇集熱度最主要的維度,“破百億”是被爭相報道的噱頭。

"

文 | 符瓊尹、江宇琦

編輯 | 何潤萱

很難想象,今年唯一一部播放量破100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放在2017年,播放量只能在年度網播量排行榜(藝恩數據統計)上位列第九。

那一年,《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達到450億,網播量破百億的劇集則多達11部。而在那時候,網播量是衡量劇集熱度最主要的維度,“破百億”是被爭相報道的噱頭。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但懸浮於內容之外的流量不長久。

2017年4月,CCTV-6《中國電影報道》實名指出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一天之內在網站的點擊量猛增14億,報道中雲合數據還為記者展現了某熱播劇的播放量涉嫌造假,甚至達到90%注水的嚴重程度。此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相繼發文,強調要“強化數據監督,還文化海宴河清”,呼籲不要用市場邏輯代替藝術追求,堅持住內容生命線。

與此同時,行業對劇集網播量注水的反擊也陸續進行。2017年,愛奇藝將一家刷量公司告上法庭,成為國內第一起反刷量案件。2018年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並“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

文 | 符瓊尹、江宇琦

編輯 | 何潤萱

很難想象,今年唯一一部播放量破100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放在2017年,播放量只能在年度網播量排行榜(藝恩數據統計)上位列第九。

那一年,《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達到450億,網播量破百億的劇集則多達11部。而在那時候,網播量是衡量劇集熱度最主要的維度,“破百億”是被爭相報道的噱頭。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但懸浮於內容之外的流量不長久。

2017年4月,CCTV-6《中國電影報道》實名指出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一天之內在網站的點擊量猛增14億,報道中雲合數據還為記者展現了某熱播劇的播放量涉嫌造假,甚至達到90%注水的嚴重程度。此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相繼發文,強調要“強化數據監督,還文化海宴河清”,呼籲不要用市場邏輯代替藝術追求,堅持住內容生命線。

與此同時,行業對劇集網播量注水的反擊也陸續進行。2017年,愛奇藝將一家刷量公司告上法庭,成為國內第一起反刷量案件。2018年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並“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這是在中國進入流媒體時代後,第一次有平臺放棄“前臺播放量”這一數據的展示。緊接著是優酷,後來甚至連數據機構,如貓眼、淘票票、藝恩數據等,也開始用熱度等更多維度的數值來替代播放量做主要的展示。

隨著規則被重新建立,劇集行業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想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注意到劇集的播放量了?又有多久沒看到一部“破百億”劇的出現了?毒眸認為,正是所謂“百億劇”消失,讓真正優秀的劇集走到了臺前。

自愛奇藝採用“熱度”以後,今年熱度值突破9000的劇只有三部——《都挺好》《破冰行動》《親愛的熱愛的》。這些劇集的熱門也得到了第三方雲合數據的佐證:在後者的2019年連續劇霸屏榜上,他們分列第2、第3和第5位。

而回顧關閉播放量的這一年,行業發生的變化,不止於“百億劇”的消失。

"

文 | 符瓊尹、江宇琦

編輯 | 何潤萱

很難想象,今年唯一一部播放量破100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放在2017年,播放量只能在年度網播量排行榜(藝恩數據統計)上位列第九。

那一年,《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達到450億,網播量破百億的劇集則多達11部。而在那時候,網播量是衡量劇集熱度最主要的維度,“破百億”是被爭相報道的噱頭。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但懸浮於內容之外的流量不長久。

2017年4月,CCTV-6《中國電影報道》實名指出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一天之內在網站的點擊量猛增14億,報道中雲合數據還為記者展現了某熱播劇的播放量涉嫌造假,甚至達到90%注水的嚴重程度。此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相繼發文,強調要“強化數據監督,還文化海宴河清”,呼籲不要用市場邏輯代替藝術追求,堅持住內容生命線。

與此同時,行業對劇集網播量注水的反擊也陸續進行。2017年,愛奇藝將一家刷量公司告上法庭,成為國內第一起反刷量案件。2018年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並“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這是在中國進入流媒體時代後,第一次有平臺放棄“前臺播放量”這一數據的展示。緊接著是優酷,後來甚至連數據機構,如貓眼、淘票票、藝恩數據等,也開始用熱度等更多維度的數值來替代播放量做主要的展示。

隨著規則被重新建立,劇集行業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想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注意到劇集的播放量了?又有多久沒看到一部“破百億”劇的出現了?毒眸認為,正是所謂“百億劇”消失,讓真正優秀的劇集走到了臺前。

自愛奇藝採用“熱度”以後,今年熱度值突破9000的劇只有三部——《都挺好》《破冰行動》《親愛的熱愛的》。這些劇集的熱門也得到了第三方雲合數據的佐證:在後者的2019年連續劇霸屏榜上,他們分列第2、第3和第5位。

而回顧關閉播放量的這一年,行業發生的變化,不止於“百億劇”的消失。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從“唯播放量”到“熱度”的轉變

2015年,在《花千骨》播放量破百億後,也標誌著大IP時代的全面到來。自此,劇集行業開始了對熱門IP的追逐。趙麗穎、陳偉霆主演的《老九門》,楊冪、黃軒主演的《親愛的翻譯官》,唐嫣、羅晉主演的《錦繡未央》相繼播出,像這樣“大IP+流量明星”的帶量組合也屢屢開創播放量新高——2016、2017兩年均有11部破百億的劇出現。且2017年時已有6部播放量破200億的作品,這個數字在2016年還僅是2部。

"

文 | 符瓊尹、江宇琦

編輯 | 何潤萱

很難想象,今年唯一一部播放量破100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放在2017年,播放量只能在年度網播量排行榜(藝恩數據統計)上位列第九。

那一年,《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達到450億,網播量破百億的劇集則多達11部。而在那時候,網播量是衡量劇集熱度最主要的維度,“破百億”是被爭相報道的噱頭。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但懸浮於內容之外的流量不長久。

2017年4月,CCTV-6《中國電影報道》實名指出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一天之內在網站的點擊量猛增14億,報道中雲合數據還為記者展現了某熱播劇的播放量涉嫌造假,甚至達到90%注水的嚴重程度。此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相繼發文,強調要“強化數據監督,還文化海宴河清”,呼籲不要用市場邏輯代替藝術追求,堅持住內容生命線。

與此同時,行業對劇集網播量注水的反擊也陸續進行。2017年,愛奇藝將一家刷量公司告上法庭,成為國內第一起反刷量案件。2018年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並“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這是在中國進入流媒體時代後,第一次有平臺放棄“前臺播放量”這一數據的展示。緊接著是優酷,後來甚至連數據機構,如貓眼、淘票票、藝恩數據等,也開始用熱度等更多維度的數值來替代播放量做主要的展示。

隨著規則被重新建立,劇集行業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想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注意到劇集的播放量了?又有多久沒看到一部“破百億”劇的出現了?毒眸認為,正是所謂“百億劇”消失,讓真正優秀的劇集走到了臺前。

自愛奇藝採用“熱度”以後,今年熱度值突破9000的劇只有三部——《都挺好》《破冰行動》《親愛的熱愛的》。這些劇集的熱門也得到了第三方雲合數據的佐證:在後者的2019年連續劇霸屏榜上,他們分列第2、第3和第5位。

而回顧關閉播放量的這一年,行業發生的變化,不止於“百億劇”的消失。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從“唯播放量”到“熱度”的轉變

2015年,在《花千骨》播放量破百億後,也標誌著大IP時代的全面到來。自此,劇集行業開始了對熱門IP的追逐。趙麗穎、陳偉霆主演的《老九門》,楊冪、黃軒主演的《親愛的翻譯官》,唐嫣、羅晉主演的《錦繡未央》相繼播出,像這樣“大IP+流量明星”的帶量組合也屢屢開創播放量新高——2016、2017兩年均有11部破百億的劇出現。且2017年時已有6部播放量破200億的作品,這個數字在2016年還僅是2部。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2017年連續劇網播量TOP10(數據來源:《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

播放量越來越高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2017年7月,編劇汪海林發佈了一條微博,質疑熱播影片《楚喬傳》播放數據存在問題:“牛逼,全地球哺乳類動物,一隻看一遍《楚喬傳》!”配圖則是該劇片方宣佈《楚喬傳》全網播放量突破400億。

而毒眸瞭解到,彼時正是劇集流量注水最嚴重的時期。雲合數據CEO李雪琳告訴毒眸:“16、17年的時候,劇集網播量注水非常嚴重,尤其是2017年。從雲合數據後臺來看,有一部熱播劇在熱播期甚至只有百分之五的數據是真實的。”

為什麼要注水?因為這是一樁對多方都有利好的生意。《中國電影報道》在梳理“虛假流量產業鏈”時總結過,高流量可以讓網絡平臺方收穫好口碑,讓製片方更好地招攬高投資,讓發行方有了良好的推廣成果,讓刷量方收穫高利潤。

“如果以‘廣告收入’為核心,廣告商要求的曝光率就得靠注水來解決。對片方來說,注水可以增加廣告收入和版權收入。”小土科技副總經理夏金光對毒眸補充到。

"

文 | 符瓊尹、江宇琦

編輯 | 何潤萱

很難想象,今年唯一一部播放量破100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放在2017年,播放量只能在年度網播量排行榜(藝恩數據統計)上位列第九。

那一年,《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達到450億,網播量破百億的劇集則多達11部。而在那時候,網播量是衡量劇集熱度最主要的維度,“破百億”是被爭相報道的噱頭。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但懸浮於內容之外的流量不長久。

2017年4月,CCTV-6《中國電影報道》實名指出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一天之內在網站的點擊量猛增14億,報道中雲合數據還為記者展現了某熱播劇的播放量涉嫌造假,甚至達到90%注水的嚴重程度。此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相繼發文,強調要“強化數據監督,還文化海宴河清”,呼籲不要用市場邏輯代替藝術追求,堅持住內容生命線。

與此同時,行業對劇集網播量注水的反擊也陸續進行。2017年,愛奇藝將一家刷量公司告上法庭,成為國內第一起反刷量案件。2018年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並“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這是在中國進入流媒體時代後,第一次有平臺放棄“前臺播放量”這一數據的展示。緊接著是優酷,後來甚至連數據機構,如貓眼、淘票票、藝恩數據等,也開始用熱度等更多維度的數值來替代播放量做主要的展示。

隨著規則被重新建立,劇集行業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想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注意到劇集的播放量了?又有多久沒看到一部“破百億”劇的出現了?毒眸認為,正是所謂“百億劇”消失,讓真正優秀的劇集走到了臺前。

自愛奇藝採用“熱度”以後,今年熱度值突破9000的劇只有三部——《都挺好》《破冰行動》《親愛的熱愛的》。這些劇集的熱門也得到了第三方雲合數據的佐證:在後者的2019年連續劇霸屏榜上,他們分列第2、第3和第5位。

而回顧關閉播放量的這一年,行業發生的變化,不止於“百億劇”的消失。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從“唯播放量”到“熱度”的轉變

2015年,在《花千骨》播放量破百億後,也標誌著大IP時代的全面到來。自此,劇集行業開始了對熱門IP的追逐。趙麗穎、陳偉霆主演的《老九門》,楊冪、黃軒主演的《親愛的翻譯官》,唐嫣、羅晉主演的《錦繡未央》相繼播出,像這樣“大IP+流量明星”的帶量組合也屢屢開創播放量新高——2016、2017兩年均有11部破百億的劇出現。且2017年時已有6部播放量破200億的作品,這個數字在2016年還僅是2部。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2017年連續劇網播量TOP10(數據來源:《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

播放量越來越高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2017年7月,編劇汪海林發佈了一條微博,質疑熱播影片《楚喬傳》播放數據存在問題:“牛逼,全地球哺乳類動物,一隻看一遍《楚喬傳》!”配圖則是該劇片方宣佈《楚喬傳》全網播放量突破400億。

而毒眸瞭解到,彼時正是劇集流量注水最嚴重的時期。雲合數據CEO李雪琳告訴毒眸:“16、17年的時候,劇集網播量注水非常嚴重,尤其是2017年。從雲合數據後臺來看,有一部熱播劇在熱播期甚至只有百分之五的數據是真實的。”

為什麼要注水?因為這是一樁對多方都有利好的生意。《中國電影報道》在梳理“虛假流量產業鏈”時總結過,高流量可以讓網絡平臺方收穫好口碑,讓製片方更好地招攬高投資,讓發行方有了良好的推廣成果,讓刷量方收穫高利潤。

“如果以‘廣告收入’為核心,廣告商要求的曝光率就得靠注水來解決。對片方來說,注水可以增加廣告收入和版權收入。”小土科技副總經理夏金光對毒眸補充到。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虛假流量產業鏈的繁榮,將IP和流量演員的熱度推到了最高值,但卻沒有引領劇集質量的提升。相反,在演員片酬、劇集投資、播放量屢創新高的情況下,劇集的口碑卻在下滑。

播放量破450億,由趙麗穎、林更新主演的《楚喬傳》豆瓣評分僅5.1;播放量破290億;由鹿晗主演的《擇天記》豆瓣評分僅4.2。播放量破200億的《孤芳不自賞》曝出的摳圖事件,更是讓“大IP+流量演員”這一組合的口碑跌入谷底。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可能會發現,與其做好內容,不如湊合湊合,最後花錢把點擊量刷上去就好了。站在行業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李雪琳說。

但在這種流量為王的虛榮共謀下,從觀眾到廣告主,利益都會受損。“有些劇一天的播放量就兩千萬、三千萬,過兩天突然一天一個億、兩個億,然後又變回兩千萬、三千萬。可能他就需要在那兩天衝到一個量級,做給廣告方看。”靈河文化CEO、《老九門》製片人白一驄也在2018年的愛奇藝內部溝通會上表示。

"

文 | 符瓊尹、江宇琦

編輯 | 何潤萱

很難想象,今年唯一一部播放量破100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放在2017年,播放量只能在年度網播量排行榜(藝恩數據統計)上位列第九。

那一年,《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達到450億,網播量破百億的劇集則多達11部。而在那時候,網播量是衡量劇集熱度最主要的維度,“破百億”是被爭相報道的噱頭。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但懸浮於內容之外的流量不長久。

2017年4月,CCTV-6《中國電影報道》實名指出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一天之內在網站的點擊量猛增14億,報道中雲合數據還為記者展現了某熱播劇的播放量涉嫌造假,甚至達到90%注水的嚴重程度。此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相繼發文,強調要“強化數據監督,還文化海宴河清”,呼籲不要用市場邏輯代替藝術追求,堅持住內容生命線。

與此同時,行業對劇集網播量注水的反擊也陸續進行。2017年,愛奇藝將一家刷量公司告上法庭,成為國內第一起反刷量案件。2018年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並“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這是在中國進入流媒體時代後,第一次有平臺放棄“前臺播放量”這一數據的展示。緊接著是優酷,後來甚至連數據機構,如貓眼、淘票票、藝恩數據等,也開始用熱度等更多維度的數值來替代播放量做主要的展示。

隨著規則被重新建立,劇集行業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想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注意到劇集的播放量了?又有多久沒看到一部“破百億”劇的出現了?毒眸認為,正是所謂“百億劇”消失,讓真正優秀的劇集走到了臺前。

自愛奇藝採用“熱度”以後,今年熱度值突破9000的劇只有三部——《都挺好》《破冰行動》《親愛的熱愛的》。這些劇集的熱門也得到了第三方雲合數據的佐證:在後者的2019年連續劇霸屏榜上,他們分列第2、第3和第5位。

而回顧關閉播放量的這一年,行業發生的變化,不止於“百億劇”的消失。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從“唯播放量”到“熱度”的轉變

2015年,在《花千骨》播放量破百億後,也標誌著大IP時代的全面到來。自此,劇集行業開始了對熱門IP的追逐。趙麗穎、陳偉霆主演的《老九門》,楊冪、黃軒主演的《親愛的翻譯官》,唐嫣、羅晉主演的《錦繡未央》相繼播出,像這樣“大IP+流量明星”的帶量組合也屢屢開創播放量新高——2016、2017兩年均有11部破百億的劇出現。且2017年時已有6部播放量破200億的作品,這個數字在2016年還僅是2部。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2017年連續劇網播量TOP10(數據來源:《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

播放量越來越高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2017年7月,編劇汪海林發佈了一條微博,質疑熱播影片《楚喬傳》播放數據存在問題:“牛逼,全地球哺乳類動物,一隻看一遍《楚喬傳》!”配圖則是該劇片方宣佈《楚喬傳》全網播放量突破400億。

而毒眸瞭解到,彼時正是劇集流量注水最嚴重的時期。雲合數據CEO李雪琳告訴毒眸:“16、17年的時候,劇集網播量注水非常嚴重,尤其是2017年。從雲合數據後臺來看,有一部熱播劇在熱播期甚至只有百分之五的數據是真實的。”

為什麼要注水?因為這是一樁對多方都有利好的生意。《中國電影報道》在梳理“虛假流量產業鏈”時總結過,高流量可以讓網絡平臺方收穫好口碑,讓製片方更好地招攬高投資,讓發行方有了良好的推廣成果,讓刷量方收穫高利潤。

“如果以‘廣告收入’為核心,廣告商要求的曝光率就得靠注水來解決。對片方來說,注水可以增加廣告收入和版權收入。”小土科技副總經理夏金光對毒眸補充到。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虛假流量產業鏈的繁榮,將IP和流量演員的熱度推到了最高值,但卻沒有引領劇集質量的提升。相反,在演員片酬、劇集投資、播放量屢創新高的情況下,劇集的口碑卻在下滑。

播放量破450億,由趙麗穎、林更新主演的《楚喬傳》豆瓣評分僅5.1;播放量破290億;由鹿晗主演的《擇天記》豆瓣評分僅4.2。播放量破200億的《孤芳不自賞》曝出的摳圖事件,更是讓“大IP+流量演員”這一組合的口碑跌入谷底。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可能會發現,與其做好內容,不如湊合湊合,最後花錢把點擊量刷上去就好了。站在行業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李雪琳說。

但在這種流量為王的虛榮共謀下,從觀眾到廣告主,利益都會受損。“有些劇一天的播放量就兩千萬、三千萬,過兩天突然一天一個億、兩個億,然後又變回兩千萬、三千萬。可能他就需要在那兩天衝到一個量級,做給廣告方看。”靈河文化CEO、《老九門》製片人白一驄也在2018年的愛奇藝內部溝通會上表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當時,刷視頻播放量軟件層出不窮

因此,早在流量泡沫破滅之前,各家視頻平臺就已開啟對虛假流量的攻防戰。

比如,愛奇藝在2014年建立了由100餘位技術人員組成的反盜刷團隊,在線實時防刷系統能攔截到90%以上的盜刷流量,對有作弊嫌疑的內容還會有人工審核環節。

攻防戰的高峰出現在2018年。2018年8月,國內首起因視頻網站“刷量”而引發的不正當競爭案宣判,原告愛奇藝勝訴,被告杭州一家“刷量”公司等被判賠償50萬元並登報道歉。9天后,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轉以“熱度”這一衡量單位顯示,成為國內第一家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的流媒體。

從愛奇藝對“熱度”的具體定義來看,“熱度”更加看重用戶的互動行為,而非單向的“點擊”。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宏嘉曾對媒體介紹:“‘熱度’由用戶的三類行為構成,第一類是直接發生的觀看行為,一共有多少人看過、看了多長時間;第二類是看的過程中產生的互動,他看片過程中產生的想法、評價、頂踩態度、彈幕等等;第三是分享行為,比如我願意給我朋友推薦,分享多少次……這些合在一塊,我們通過算法形成一個內容熱度值,為了直觀它表現為一個數字。”

"

文 | 符瓊尹、江宇琦

編輯 | 何潤萱

很難想象,今年唯一一部播放量破100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放在2017年,播放量只能在年度網播量排行榜(藝恩數據統計)上位列第九。

那一年,《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達到450億,網播量破百億的劇集則多達11部。而在那時候,網播量是衡量劇集熱度最主要的維度,“破百億”是被爭相報道的噱頭。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但懸浮於內容之外的流量不長久。

2017年4月,CCTV-6《中國電影報道》實名指出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一天之內在網站的點擊量猛增14億,報道中雲合數據還為記者展現了某熱播劇的播放量涉嫌造假,甚至達到90%注水的嚴重程度。此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相繼發文,強調要“強化數據監督,還文化海宴河清”,呼籲不要用市場邏輯代替藝術追求,堅持住內容生命線。

與此同時,行業對劇集網播量注水的反擊也陸續進行。2017年,愛奇藝將一家刷量公司告上法庭,成為國內第一起反刷量案件。2018年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並“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這是在中國進入流媒體時代後,第一次有平臺放棄“前臺播放量”這一數據的展示。緊接著是優酷,後來甚至連數據機構,如貓眼、淘票票、藝恩數據等,也開始用熱度等更多維度的數值來替代播放量做主要的展示。

隨著規則被重新建立,劇集行業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想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注意到劇集的播放量了?又有多久沒看到一部“破百億”劇的出現了?毒眸認為,正是所謂“百億劇”消失,讓真正優秀的劇集走到了臺前。

自愛奇藝採用“熱度”以後,今年熱度值突破9000的劇只有三部——《都挺好》《破冰行動》《親愛的熱愛的》。這些劇集的熱門也得到了第三方雲合數據的佐證:在後者的2019年連續劇霸屏榜上,他們分列第2、第3和第5位。

而回顧關閉播放量的這一年,行業發生的變化,不止於“百億劇”的消失。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從“唯播放量”到“熱度”的轉變

2015年,在《花千骨》播放量破百億後,也標誌著大IP時代的全面到來。自此,劇集行業開始了對熱門IP的追逐。趙麗穎、陳偉霆主演的《老九門》,楊冪、黃軒主演的《親愛的翻譯官》,唐嫣、羅晉主演的《錦繡未央》相繼播出,像這樣“大IP+流量明星”的帶量組合也屢屢開創播放量新高——2016、2017兩年均有11部破百億的劇出現。且2017年時已有6部播放量破200億的作品,這個數字在2016年還僅是2部。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2017年連續劇網播量TOP10(數據來源:《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

播放量越來越高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2017年7月,編劇汪海林發佈了一條微博,質疑熱播影片《楚喬傳》播放數據存在問題:“牛逼,全地球哺乳類動物,一隻看一遍《楚喬傳》!”配圖則是該劇片方宣佈《楚喬傳》全網播放量突破400億。

而毒眸瞭解到,彼時正是劇集流量注水最嚴重的時期。雲合數據CEO李雪琳告訴毒眸:“16、17年的時候,劇集網播量注水非常嚴重,尤其是2017年。從雲合數據後臺來看,有一部熱播劇在熱播期甚至只有百分之五的數據是真實的。”

為什麼要注水?因為這是一樁對多方都有利好的生意。《中國電影報道》在梳理“虛假流量產業鏈”時總結過,高流量可以讓網絡平臺方收穫好口碑,讓製片方更好地招攬高投資,讓發行方有了良好的推廣成果,讓刷量方收穫高利潤。

“如果以‘廣告收入’為核心,廣告商要求的曝光率就得靠注水來解決。對片方來說,注水可以增加廣告收入和版權收入。”小土科技副總經理夏金光對毒眸補充到。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虛假流量產業鏈的繁榮,將IP和流量演員的熱度推到了最高值,但卻沒有引領劇集質量的提升。相反,在演員片酬、劇集投資、播放量屢創新高的情況下,劇集的口碑卻在下滑。

播放量破450億,由趙麗穎、林更新主演的《楚喬傳》豆瓣評分僅5.1;播放量破290億;由鹿晗主演的《擇天記》豆瓣評分僅4.2。播放量破200億的《孤芳不自賞》曝出的摳圖事件,更是讓“大IP+流量演員”這一組合的口碑跌入谷底。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可能會發現,與其做好內容,不如湊合湊合,最後花錢把點擊量刷上去就好了。站在行業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李雪琳說。

但在這種流量為王的虛榮共謀下,從觀眾到廣告主,利益都會受損。“有些劇一天的播放量就兩千萬、三千萬,過兩天突然一天一個億、兩個億,然後又變回兩千萬、三千萬。可能他就需要在那兩天衝到一個量級,做給廣告方看。”靈河文化CEO、《老九門》製片人白一驄也在2018年的愛奇藝內部溝通會上表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當時,刷視頻播放量軟件層出不窮

因此,早在流量泡沫破滅之前,各家視頻平臺就已開啟對虛假流量的攻防戰。

比如,愛奇藝在2014年建立了由100餘位技術人員組成的反盜刷團隊,在線實時防刷系統能攔截到90%以上的盜刷流量,對有作弊嫌疑的內容還會有人工審核環節。

攻防戰的高峰出現在2018年。2018年8月,國內首起因視頻網站“刷量”而引發的不正當競爭案宣判,原告愛奇藝勝訴,被告杭州一家“刷量”公司等被判賠償50萬元並登報道歉。9天后,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轉以“熱度”這一衡量單位顯示,成為國內第一家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的流媒體。

從愛奇藝對“熱度”的具體定義來看,“熱度”更加看重用戶的互動行為,而非單向的“點擊”。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宏嘉曾對媒體介紹:“‘熱度’由用戶的三類行為構成,第一類是直接發生的觀看行為,一共有多少人看過、看了多長時間;第二類是看的過程中產生的互動,他看片過程中產生的想法、評價、頂踩態度、彈幕等等;第三是分享行為,比如我願意給我朋友推薦,分享多少次……這些合在一塊,我們通過算法形成一個內容熱度值,為了直觀它表現為一個數字。”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用戶可以看到一部劇的熱度走向

前臺播放量的關閉,引來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同。“他們宣佈那天我特別興奮,我說這個好厲害,忍不住想給龔宇打個電話,覺得真的很了不起。”白一驄曾對媒體表示。即悅娛樂廣告負責人李魏也對媒體評價:“這是一種通過技術變革,推動內容市場健康發展的良好措施。”

對於觀眾來說,播放量的關閉,會讓他們失去決策的基準嗎?在陳宏嘉看來,公開數據並非消費者選擇視頻的關鍵因素,這點屬於杞人憂天。“我們每年都會做兩次全國性的調研,調查對象將近1萬名的民眾,很驚訝地發現,消費者怎麼選擇內容,在考慮的因素中,網站的播放,基本沒有排到前十名,豆瓣、知乎、微博,才是觀眾選擇觀看資訊的重點。

而“熱度”也並不影響廣告主所能收到的信息。據愛奇藝介紹,在建立與廣告主的合作後,平臺對廣告主承諾的具體數據,廣告主是可以通過第三方的廣告監測公司監測到的。此外,一旦廣告主簽單,愛奇藝會為其開設專屬賬號,廣告主依然能看到一部劇集或者一部綜藝內容的真實反饋。

"

文 | 符瓊尹、江宇琦

編輯 | 何潤萱

很難想象,今年唯一一部播放量破100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放在2017年,播放量只能在年度網播量排行榜(藝恩數據統計)上位列第九。

那一年,《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達到450億,網播量破百億的劇集則多達11部。而在那時候,網播量是衡量劇集熱度最主要的維度,“破百億”是被爭相報道的噱頭。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但懸浮於內容之外的流量不長久。

2017年4月,CCTV-6《中國電影報道》實名指出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一天之內在網站的點擊量猛增14億,報道中雲合數據還為記者展現了某熱播劇的播放量涉嫌造假,甚至達到90%注水的嚴重程度。此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相繼發文,強調要“強化數據監督,還文化海宴河清”,呼籲不要用市場邏輯代替藝術追求,堅持住內容生命線。

與此同時,行業對劇集網播量注水的反擊也陸續進行。2017年,愛奇藝將一家刷量公司告上法庭,成為國內第一起反刷量案件。2018年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並“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這是在中國進入流媒體時代後,第一次有平臺放棄“前臺播放量”這一數據的展示。緊接著是優酷,後來甚至連數據機構,如貓眼、淘票票、藝恩數據等,也開始用熱度等更多維度的數值來替代播放量做主要的展示。

隨著規則被重新建立,劇集行業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想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注意到劇集的播放量了?又有多久沒看到一部“破百億”劇的出現了?毒眸認為,正是所謂“百億劇”消失,讓真正優秀的劇集走到了臺前。

自愛奇藝採用“熱度”以後,今年熱度值突破9000的劇只有三部——《都挺好》《破冰行動》《親愛的熱愛的》。這些劇集的熱門也得到了第三方雲合數據的佐證:在後者的2019年連續劇霸屏榜上,他們分列第2、第3和第5位。

而回顧關閉播放量的這一年,行業發生的變化,不止於“百億劇”的消失。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從“唯播放量”到“熱度”的轉變

2015年,在《花千骨》播放量破百億後,也標誌著大IP時代的全面到來。自此,劇集行業開始了對熱門IP的追逐。趙麗穎、陳偉霆主演的《老九門》,楊冪、黃軒主演的《親愛的翻譯官》,唐嫣、羅晉主演的《錦繡未央》相繼播出,像這樣“大IP+流量明星”的帶量組合也屢屢開創播放量新高——2016、2017兩年均有11部破百億的劇出現。且2017年時已有6部播放量破200億的作品,這個數字在2016年還僅是2部。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2017年連續劇網播量TOP10(數據來源:《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

播放量越來越高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2017年7月,編劇汪海林發佈了一條微博,質疑熱播影片《楚喬傳》播放數據存在問題:“牛逼,全地球哺乳類動物,一隻看一遍《楚喬傳》!”配圖則是該劇片方宣佈《楚喬傳》全網播放量突破400億。

而毒眸瞭解到,彼時正是劇集流量注水最嚴重的時期。雲合數據CEO李雪琳告訴毒眸:“16、17年的時候,劇集網播量注水非常嚴重,尤其是2017年。從雲合數據後臺來看,有一部熱播劇在熱播期甚至只有百分之五的數據是真實的。”

為什麼要注水?因為這是一樁對多方都有利好的生意。《中國電影報道》在梳理“虛假流量產業鏈”時總結過,高流量可以讓網絡平臺方收穫好口碑,讓製片方更好地招攬高投資,讓發行方有了良好的推廣成果,讓刷量方收穫高利潤。

“如果以‘廣告收入’為核心,廣告商要求的曝光率就得靠注水來解決。對片方來說,注水可以增加廣告收入和版權收入。”小土科技副總經理夏金光對毒眸補充到。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虛假流量產業鏈的繁榮,將IP和流量演員的熱度推到了最高值,但卻沒有引領劇集質量的提升。相反,在演員片酬、劇集投資、播放量屢創新高的情況下,劇集的口碑卻在下滑。

播放量破450億,由趙麗穎、林更新主演的《楚喬傳》豆瓣評分僅5.1;播放量破290億;由鹿晗主演的《擇天記》豆瓣評分僅4.2。播放量破200億的《孤芳不自賞》曝出的摳圖事件,更是讓“大IP+流量演員”這一組合的口碑跌入谷底。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可能會發現,與其做好內容,不如湊合湊合,最後花錢把點擊量刷上去就好了。站在行業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李雪琳說。

但在這種流量為王的虛榮共謀下,從觀眾到廣告主,利益都會受損。“有些劇一天的播放量就兩千萬、三千萬,過兩天突然一天一個億、兩個億,然後又變回兩千萬、三千萬。可能他就需要在那兩天衝到一個量級,做給廣告方看。”靈河文化CEO、《老九門》製片人白一驄也在2018年的愛奇藝內部溝通會上表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當時,刷視頻播放量軟件層出不窮

因此,早在流量泡沫破滅之前,各家視頻平臺就已開啟對虛假流量的攻防戰。

比如,愛奇藝在2014年建立了由100餘位技術人員組成的反盜刷團隊,在線實時防刷系統能攔截到90%以上的盜刷流量,對有作弊嫌疑的內容還會有人工審核環節。

攻防戰的高峰出現在2018年。2018年8月,國內首起因視頻網站“刷量”而引發的不正當競爭案宣判,原告愛奇藝勝訴,被告杭州一家“刷量”公司等被判賠償50萬元並登報道歉。9天后,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轉以“熱度”這一衡量單位顯示,成為國內第一家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的流媒體。

從愛奇藝對“熱度”的具體定義來看,“熱度”更加看重用戶的互動行為,而非單向的“點擊”。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宏嘉曾對媒體介紹:“‘熱度’由用戶的三類行為構成,第一類是直接發生的觀看行為,一共有多少人看過、看了多長時間;第二類是看的過程中產生的互動,他看片過程中產生的想法、評價、頂踩態度、彈幕等等;第三是分享行為,比如我願意給我朋友推薦,分享多少次……這些合在一塊,我們通過算法形成一個內容熱度值,為了直觀它表現為一個數字。”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用戶可以看到一部劇的熱度走向

前臺播放量的關閉,引來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同。“他們宣佈那天我特別興奮,我說這個好厲害,忍不住想給龔宇打個電話,覺得真的很了不起。”白一驄曾對媒體表示。即悅娛樂廣告負責人李魏也對媒體評價:“這是一種通過技術變革,推動內容市場健康發展的良好措施。”

對於觀眾來說,播放量的關閉,會讓他們失去決策的基準嗎?在陳宏嘉看來,公開數據並非消費者選擇視頻的關鍵因素,這點屬於杞人憂天。“我們每年都會做兩次全國性的調研,調查對象將近1萬名的民眾,很驚訝地發現,消費者怎麼選擇內容,在考慮的因素中,網站的播放,基本沒有排到前十名,豆瓣、知乎、微博,才是觀眾選擇觀看資訊的重點。

而“熱度”也並不影響廣告主所能收到的信息。據愛奇藝介紹,在建立與廣告主的合作後,平臺對廣告主承諾的具體數據,廣告主是可以通過第三方的廣告監測公司監測到的。此外,一旦廣告主簽單,愛奇藝會為其開設專屬賬號,廣告主依然能看到一部劇集或者一部綜藝內容的真實反饋。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爆款的標準被重新定義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一年過去了,被改變的不只是平臺環境,行業本身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轉變,對於“爆款”的標準與認知,也被重新定義了。

對於製作方來說,對內容的評估標準產生了轉變。據毒眸瞭解,現如今很多製片方對內容的營銷成果的要求也不再“唯流量論”,而是更看重口碑度、互動效果、及話題效果。“注水的公司很少有生存空間了,大家都看得出來,營銷公司都是真正在做熱度,爭取引流,做話題帶播放量。”一位劇宣告訴毒眸,“觀眾也越來越專業,會看你的劇情人設服化道是不是真的用心做,主要是劇好,營銷才能錦上添花,以前劇宣是全部走一遍流程,套公式化,現在劇宣更注重實際效果。”

而在刷量博關注捷徑被阻斷後,片方再想脫穎而出,也沒法再靠數據,只能依靠實打實的質量了。

從今年年初起,包括《破冰行動》在內,幾乎所有熱劇都是口碑播放雙豐收。據云合數據顯示,今年暑期劇集口碑較去年提高,豆瓣8分以上作品達6部,如《小歡喜》《大宋少年志》等。而今夏各平臺上熱播的劇《親愛的熱愛的》《少年派》及《長安十二時辰》等,總體口碑、出圈程度,也都要好於過往。

質量先行的另一個標準在於,“流量演員”也不再是觀眾熱議的焦點。其中表現之一,便是劇情本身、更多實力派演員終於在社交媒體等輿論場上收穫了高熱度。以剛過去的暑期檔為例,據云合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暑期檔霸屏的藝人中,就出現了黃磊、孫紅雷等實力派藝人,與去年的“全流量明星陣容”不同。

"

文 | 符瓊尹、江宇琦

編輯 | 何潤萱

很難想象,今年唯一一部播放量破100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放在2017年,播放量只能在年度網播量排行榜(藝恩數據統計)上位列第九。

那一年,《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達到450億,網播量破百億的劇集則多達11部。而在那時候,網播量是衡量劇集熱度最主要的維度,“破百億”是被爭相報道的噱頭。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但懸浮於內容之外的流量不長久。

2017年4月,CCTV-6《中國電影報道》實名指出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一天之內在網站的點擊量猛增14億,報道中雲合數據還為記者展現了某熱播劇的播放量涉嫌造假,甚至達到90%注水的嚴重程度。此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相繼發文,強調要“強化數據監督,還文化海宴河清”,呼籲不要用市場邏輯代替藝術追求,堅持住內容生命線。

與此同時,行業對劇集網播量注水的反擊也陸續進行。2017年,愛奇藝將一家刷量公司告上法庭,成為國內第一起反刷量案件。2018年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並“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這是在中國進入流媒體時代後,第一次有平臺放棄“前臺播放量”這一數據的展示。緊接著是優酷,後來甚至連數據機構,如貓眼、淘票票、藝恩數據等,也開始用熱度等更多維度的數值來替代播放量做主要的展示。

隨著規則被重新建立,劇集行業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想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注意到劇集的播放量了?又有多久沒看到一部“破百億”劇的出現了?毒眸認為,正是所謂“百億劇”消失,讓真正優秀的劇集走到了臺前。

自愛奇藝採用“熱度”以後,今年熱度值突破9000的劇只有三部——《都挺好》《破冰行動》《親愛的熱愛的》。這些劇集的熱門也得到了第三方雲合數據的佐證:在後者的2019年連續劇霸屏榜上,他們分列第2、第3和第5位。

而回顧關閉播放量的這一年,行業發生的變化,不止於“百億劇”的消失。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從“唯播放量”到“熱度”的轉變

2015年,在《花千骨》播放量破百億後,也標誌著大IP時代的全面到來。自此,劇集行業開始了對熱門IP的追逐。趙麗穎、陳偉霆主演的《老九門》,楊冪、黃軒主演的《親愛的翻譯官》,唐嫣、羅晉主演的《錦繡未央》相繼播出,像這樣“大IP+流量明星”的帶量組合也屢屢開創播放量新高——2016、2017兩年均有11部破百億的劇出現。且2017年時已有6部播放量破200億的作品,這個數字在2016年還僅是2部。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2017年連續劇網播量TOP10(數據來源:《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

播放量越來越高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2017年7月,編劇汪海林發佈了一條微博,質疑熱播影片《楚喬傳》播放數據存在問題:“牛逼,全地球哺乳類動物,一隻看一遍《楚喬傳》!”配圖則是該劇片方宣佈《楚喬傳》全網播放量突破400億。

而毒眸瞭解到,彼時正是劇集流量注水最嚴重的時期。雲合數據CEO李雪琳告訴毒眸:“16、17年的時候,劇集網播量注水非常嚴重,尤其是2017年。從雲合數據後臺來看,有一部熱播劇在熱播期甚至只有百分之五的數據是真實的。”

為什麼要注水?因為這是一樁對多方都有利好的生意。《中國電影報道》在梳理“虛假流量產業鏈”時總結過,高流量可以讓網絡平臺方收穫好口碑,讓製片方更好地招攬高投資,讓發行方有了良好的推廣成果,讓刷量方收穫高利潤。

“如果以‘廣告收入’為核心,廣告商要求的曝光率就得靠注水來解決。對片方來說,注水可以增加廣告收入和版權收入。”小土科技副總經理夏金光對毒眸補充到。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虛假流量產業鏈的繁榮,將IP和流量演員的熱度推到了最高值,但卻沒有引領劇集質量的提升。相反,在演員片酬、劇集投資、播放量屢創新高的情況下,劇集的口碑卻在下滑。

播放量破450億,由趙麗穎、林更新主演的《楚喬傳》豆瓣評分僅5.1;播放量破290億;由鹿晗主演的《擇天記》豆瓣評分僅4.2。播放量破200億的《孤芳不自賞》曝出的摳圖事件,更是讓“大IP+流量演員”這一組合的口碑跌入谷底。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可能會發現,與其做好內容,不如湊合湊合,最後花錢把點擊量刷上去就好了。站在行業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李雪琳說。

但在這種流量為王的虛榮共謀下,從觀眾到廣告主,利益都會受損。“有些劇一天的播放量就兩千萬、三千萬,過兩天突然一天一個億、兩個億,然後又變回兩千萬、三千萬。可能他就需要在那兩天衝到一個量級,做給廣告方看。”靈河文化CEO、《老九門》製片人白一驄也在2018年的愛奇藝內部溝通會上表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當時,刷視頻播放量軟件層出不窮

因此,早在流量泡沫破滅之前,各家視頻平臺就已開啟對虛假流量的攻防戰。

比如,愛奇藝在2014年建立了由100餘位技術人員組成的反盜刷團隊,在線實時防刷系統能攔截到90%以上的盜刷流量,對有作弊嫌疑的內容還會有人工審核環節。

攻防戰的高峰出現在2018年。2018年8月,國內首起因視頻網站“刷量”而引發的不正當競爭案宣判,原告愛奇藝勝訴,被告杭州一家“刷量”公司等被判賠償50萬元並登報道歉。9天后,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轉以“熱度”這一衡量單位顯示,成為國內第一家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的流媒體。

從愛奇藝對“熱度”的具體定義來看,“熱度”更加看重用戶的互動行為,而非單向的“點擊”。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宏嘉曾對媒體介紹:“‘熱度’由用戶的三類行為構成,第一類是直接發生的觀看行為,一共有多少人看過、看了多長時間;第二類是看的過程中產生的互動,他看片過程中產生的想法、評價、頂踩態度、彈幕等等;第三是分享行為,比如我願意給我朋友推薦,分享多少次……這些合在一塊,我們通過算法形成一個內容熱度值,為了直觀它表現為一個數字。”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用戶可以看到一部劇的熱度走向

前臺播放量的關閉,引來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同。“他們宣佈那天我特別興奮,我說這個好厲害,忍不住想給龔宇打個電話,覺得真的很了不起。”白一驄曾對媒體表示。即悅娛樂廣告負責人李魏也對媒體評價:“這是一種通過技術變革,推動內容市場健康發展的良好措施。”

對於觀眾來說,播放量的關閉,會讓他們失去決策的基準嗎?在陳宏嘉看來,公開數據並非消費者選擇視頻的關鍵因素,這點屬於杞人憂天。“我們每年都會做兩次全國性的調研,調查對象將近1萬名的民眾,很驚訝地發現,消費者怎麼選擇內容,在考慮的因素中,網站的播放,基本沒有排到前十名,豆瓣、知乎、微博,才是觀眾選擇觀看資訊的重點。

而“熱度”也並不影響廣告主所能收到的信息。據愛奇藝介紹,在建立與廣告主的合作後,平臺對廣告主承諾的具體數據,廣告主是可以通過第三方的廣告監測公司監測到的。此外,一旦廣告主簽單,愛奇藝會為其開設專屬賬號,廣告主依然能看到一部劇集或者一部綜藝內容的真實反饋。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爆款的標準被重新定義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一年過去了,被改變的不只是平臺環境,行業本身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轉變,對於“爆款”的標準與認知,也被重新定義了。

對於製作方來說,對內容的評估標準產生了轉變。據毒眸瞭解,現如今很多製片方對內容的營銷成果的要求也不再“唯流量論”,而是更看重口碑度、互動效果、及話題效果。“注水的公司很少有生存空間了,大家都看得出來,營銷公司都是真正在做熱度,爭取引流,做話題帶播放量。”一位劇宣告訴毒眸,“觀眾也越來越專業,會看你的劇情人設服化道是不是真的用心做,主要是劇好,營銷才能錦上添花,以前劇宣是全部走一遍流程,套公式化,現在劇宣更注重實際效果。”

而在刷量博關注捷徑被阻斷後,片方再想脫穎而出,也沒法再靠數據,只能依靠實打實的質量了。

從今年年初起,包括《破冰行動》在內,幾乎所有熱劇都是口碑播放雙豐收。據云合數據顯示,今年暑期劇集口碑較去年提高,豆瓣8分以上作品達6部,如《小歡喜》《大宋少年志》等。而今夏各平臺上熱播的劇《親愛的熱愛的》《少年派》及《長安十二時辰》等,總體口碑、出圈程度,也都要好於過往。

質量先行的另一個標準在於,“流量演員”也不再是觀眾熱議的焦點。其中表現之一,便是劇情本身、更多實力派演員終於在社交媒體等輿論場上收穫了高熱度。以剛過去的暑期檔為例,據云合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暑期檔霸屏的藝人中,就出現了黃磊、孫紅雷等實力派藝人,與去年的“全流量明星陣容”不同。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雖然劇集口碑的提升並不一定和播放量關閉直接相關,但是當大眾的目光不再聚焦於流量數據,而更多關注劇集本身時,確實有助於建立起一個更為客觀的評價體系、讓好的劇集更容易脫穎而出。

畢竟流量一容易造假,二是觀眾用腳投票的結果,但熱度卻結合了多方因素,更加能反映大眾真實的喜好與劇集的精彩程度。而更高的熱度值,也保證了好作品有更多機會為路人所接觸到,長此以往,良性的激勵機制將會持續,劇集市場或將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因此,毒眸認為愛奇藝發起下的這輪關閉前臺播放量行動,當下來看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重新定義了觀眾選擇內容的標準”。

“從社交媒體對愛奇藝這個舉動的反應來看,叫停不斷困擾行業也困擾觀眾的‘唯播放量論’,贏得一片掌聲,這樣的輿論反應,足以表明趨勢所向。”新京報時評曾評價稱,愛奇藝關閉播放量的舉措其實是符合大眾期待的。

"

文 | 符瓊尹、江宇琦

編輯 | 何潤萱

很難想象,今年唯一一部播放量破100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放在2017年,播放量只能在年度網播量排行榜(藝恩數據統計)上位列第九。

那一年,《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達到450億,網播量破百億的劇集則多達11部。而在那時候,網播量是衡量劇集熱度最主要的維度,“破百億”是被爭相報道的噱頭。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但懸浮於內容之外的流量不長久。

2017年4月,CCTV-6《中國電影報道》實名指出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一天之內在網站的點擊量猛增14億,報道中雲合數據還為記者展現了某熱播劇的播放量涉嫌造假,甚至達到90%注水的嚴重程度。此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相繼發文,強調要“強化數據監督,還文化海宴河清”,呼籲不要用市場邏輯代替藝術追求,堅持住內容生命線。

與此同時,行業對劇集網播量注水的反擊也陸續進行。2017年,愛奇藝將一家刷量公司告上法庭,成為國內第一起反刷量案件。2018年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並“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這是在中國進入流媒體時代後,第一次有平臺放棄“前臺播放量”這一數據的展示。緊接著是優酷,後來甚至連數據機構,如貓眼、淘票票、藝恩數據等,也開始用熱度等更多維度的數值來替代播放量做主要的展示。

隨著規則被重新建立,劇集行業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想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注意到劇集的播放量了?又有多久沒看到一部“破百億”劇的出現了?毒眸認為,正是所謂“百億劇”消失,讓真正優秀的劇集走到了臺前。

自愛奇藝採用“熱度”以後,今年熱度值突破9000的劇只有三部——《都挺好》《破冰行動》《親愛的熱愛的》。這些劇集的熱門也得到了第三方雲合數據的佐證:在後者的2019年連續劇霸屏榜上,他們分列第2、第3和第5位。

而回顧關閉播放量的這一年,行業發生的變化,不止於“百億劇”的消失。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從“唯播放量”到“熱度”的轉變

2015年,在《花千骨》播放量破百億後,也標誌著大IP時代的全面到來。自此,劇集行業開始了對熱門IP的追逐。趙麗穎、陳偉霆主演的《老九門》,楊冪、黃軒主演的《親愛的翻譯官》,唐嫣、羅晉主演的《錦繡未央》相繼播出,像這樣“大IP+流量明星”的帶量組合也屢屢開創播放量新高——2016、2017兩年均有11部破百億的劇出現。且2017年時已有6部播放量破200億的作品,這個數字在2016年還僅是2部。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2017年連續劇網播量TOP10(數據來源:《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

播放量越來越高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2017年7月,編劇汪海林發佈了一條微博,質疑熱播影片《楚喬傳》播放數據存在問題:“牛逼,全地球哺乳類動物,一隻看一遍《楚喬傳》!”配圖則是該劇片方宣佈《楚喬傳》全網播放量突破400億。

而毒眸瞭解到,彼時正是劇集流量注水最嚴重的時期。雲合數據CEO李雪琳告訴毒眸:“16、17年的時候,劇集網播量注水非常嚴重,尤其是2017年。從雲合數據後臺來看,有一部熱播劇在熱播期甚至只有百分之五的數據是真實的。”

為什麼要注水?因為這是一樁對多方都有利好的生意。《中國電影報道》在梳理“虛假流量產業鏈”時總結過,高流量可以讓網絡平臺方收穫好口碑,讓製片方更好地招攬高投資,讓發行方有了良好的推廣成果,讓刷量方收穫高利潤。

“如果以‘廣告收入’為核心,廣告商要求的曝光率就得靠注水來解決。對片方來說,注水可以增加廣告收入和版權收入。”小土科技副總經理夏金光對毒眸補充到。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虛假流量產業鏈的繁榮,將IP和流量演員的熱度推到了最高值,但卻沒有引領劇集質量的提升。相反,在演員片酬、劇集投資、播放量屢創新高的情況下,劇集的口碑卻在下滑。

播放量破450億,由趙麗穎、林更新主演的《楚喬傳》豆瓣評分僅5.1;播放量破290億;由鹿晗主演的《擇天記》豆瓣評分僅4.2。播放量破200億的《孤芳不自賞》曝出的摳圖事件,更是讓“大IP+流量演員”這一組合的口碑跌入谷底。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可能會發現,與其做好內容,不如湊合湊合,最後花錢把點擊量刷上去就好了。站在行業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李雪琳說。

但在這種流量為王的虛榮共謀下,從觀眾到廣告主,利益都會受損。“有些劇一天的播放量就兩千萬、三千萬,過兩天突然一天一個億、兩個億,然後又變回兩千萬、三千萬。可能他就需要在那兩天衝到一個量級,做給廣告方看。”靈河文化CEO、《老九門》製片人白一驄也在2018年的愛奇藝內部溝通會上表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當時,刷視頻播放量軟件層出不窮

因此,早在流量泡沫破滅之前,各家視頻平臺就已開啟對虛假流量的攻防戰。

比如,愛奇藝在2014年建立了由100餘位技術人員組成的反盜刷團隊,在線實時防刷系統能攔截到90%以上的盜刷流量,對有作弊嫌疑的內容還會有人工審核環節。

攻防戰的高峰出現在2018年。2018年8月,國內首起因視頻網站“刷量”而引發的不正當競爭案宣判,原告愛奇藝勝訴,被告杭州一家“刷量”公司等被判賠償50萬元並登報道歉。9天后,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轉以“熱度”這一衡量單位顯示,成為國內第一家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的流媒體。

從愛奇藝對“熱度”的具體定義來看,“熱度”更加看重用戶的互動行為,而非單向的“點擊”。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宏嘉曾對媒體介紹:“‘熱度’由用戶的三類行為構成,第一類是直接發生的觀看行為,一共有多少人看過、看了多長時間;第二類是看的過程中產生的互動,他看片過程中產生的想法、評價、頂踩態度、彈幕等等;第三是分享行為,比如我願意給我朋友推薦,分享多少次……這些合在一塊,我們通過算法形成一個內容熱度值,為了直觀它表現為一個數字。”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用戶可以看到一部劇的熱度走向

前臺播放量的關閉,引來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同。“他們宣佈那天我特別興奮,我說這個好厲害,忍不住想給龔宇打個電話,覺得真的很了不起。”白一驄曾對媒體表示。即悅娛樂廣告負責人李魏也對媒體評價:“這是一種通過技術變革,推動內容市場健康發展的良好措施。”

對於觀眾來說,播放量的關閉,會讓他們失去決策的基準嗎?在陳宏嘉看來,公開數據並非消費者選擇視頻的關鍵因素,這點屬於杞人憂天。“我們每年都會做兩次全國性的調研,調查對象將近1萬名的民眾,很驚訝地發現,消費者怎麼選擇內容,在考慮的因素中,網站的播放,基本沒有排到前十名,豆瓣、知乎、微博,才是觀眾選擇觀看資訊的重點。

而“熱度”也並不影響廣告主所能收到的信息。據愛奇藝介紹,在建立與廣告主的合作後,平臺對廣告主承諾的具體數據,廣告主是可以通過第三方的廣告監測公司監測到的。此外,一旦廣告主簽單,愛奇藝會為其開設專屬賬號,廣告主依然能看到一部劇集或者一部綜藝內容的真實反饋。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爆款的標準被重新定義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一年過去了,被改變的不只是平臺環境,行業本身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轉變,對於“爆款”的標準與認知,也被重新定義了。

對於製作方來說,對內容的評估標準產生了轉變。據毒眸瞭解,現如今很多製片方對內容的營銷成果的要求也不再“唯流量論”,而是更看重口碑度、互動效果、及話題效果。“注水的公司很少有生存空間了,大家都看得出來,營銷公司都是真正在做熱度,爭取引流,做話題帶播放量。”一位劇宣告訴毒眸,“觀眾也越來越專業,會看你的劇情人設服化道是不是真的用心做,主要是劇好,營銷才能錦上添花,以前劇宣是全部走一遍流程,套公式化,現在劇宣更注重實際效果。”

而在刷量博關注捷徑被阻斷後,片方再想脫穎而出,也沒法再靠數據,只能依靠實打實的質量了。

從今年年初起,包括《破冰行動》在內,幾乎所有熱劇都是口碑播放雙豐收。據云合數據顯示,今年暑期劇集口碑較去年提高,豆瓣8分以上作品達6部,如《小歡喜》《大宋少年志》等。而今夏各平臺上熱播的劇《親愛的熱愛的》《少年派》及《長安十二時辰》等,總體口碑、出圈程度,也都要好於過往。

質量先行的另一個標準在於,“流量演員”也不再是觀眾熱議的焦點。其中表現之一,便是劇情本身、更多實力派演員終於在社交媒體等輿論場上收穫了高熱度。以剛過去的暑期檔為例,據云合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暑期檔霸屏的藝人中,就出現了黃磊、孫紅雷等實力派藝人,與去年的“全流量明星陣容”不同。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雖然劇集口碑的提升並不一定和播放量關閉直接相關,但是當大眾的目光不再聚焦於流量數據,而更多關注劇集本身時,確實有助於建立起一個更為客觀的評價體系、讓好的劇集更容易脫穎而出。

畢竟流量一容易造假,二是觀眾用腳投票的結果,但熱度卻結合了多方因素,更加能反映大眾真實的喜好與劇集的精彩程度。而更高的熱度值,也保證了好作品有更多機會為路人所接觸到,長此以往,良性的激勵機制將會持續,劇集市場或將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因此,毒眸認為愛奇藝發起下的這輪關閉前臺播放量行動,當下來看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重新定義了觀眾選擇內容的標準”。

“從社交媒體對愛奇藝這個舉動的反應來看,叫停不斷困擾行業也困擾觀眾的‘唯播放量論’,贏得一片掌聲,這樣的輿論反應,足以表明趨勢所向。”新京報時評曾評價稱,愛奇藝關閉播放量的舉措其實是符合大眾期待的。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愛奇藝風雲榜可以查看愛奇藝平臺的劇集熱度,24小時更新一次

而如果把目光放的更長遠一些,可能的改變還遠不止於此。

事實上,不公開視頻的播放量,也是海外幾大流媒體的共同做法。“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免內容創作的競爭和壓力。”Netflix的首席內容官Ted Sarandos曾解釋為何不公佈播放數據。“一些本可以長期表現良好的節目增加了很多壓力,促使創作團隊試圖做一些事情改變節目的內容,快速拉動收視率。”

除Netflix之外,AmazonPrime和Hulu也從不披露播放數據。在李雪琳看來,這也與Netflix的收入大多數來源於C端的付費訂閱而不是廣告主。“國內視頻平臺的商業模式既要兼顧付費訂閱也要兼顧廣告主,所以就不得不有一個相對公開的數據,這是商業模式決定的。”但不管To B還是To C,縱觀全球流媒體市場,關閉前臺播放量對內容的長期生產來說有利無害。中國流媒體的這一場關閉風暴,與全球趨勢緊密共振。

毒眸注意到,在觀眾和劇方視角的變化下,國內很多平臺也在向國際標準靠攏。今年1月,優酷也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取而代之的是通過計算用戶在優酷全平臺的多維度用戶行為(如連看,拖拽,收藏,棄劇等)數據而得出的“熱度。第三方數據機構也開始從輿情、播放量、彈幕量、評論量等更多元的維度,構建了自己的數據評估體系,貓眼、燈塔的衡量單位也是“熱度”,藝恩數據則用“播映指數”來體現。

"

文 | 符瓊尹、江宇琦

編輯 | 何潤萱

很難想象,今年唯一一部播放量破100億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果放在2017年,播放量只能在年度網播量排行榜(藝恩數據統計)上位列第九。

那一年,《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達到450億,網播量破百億的劇集則多達11部。而在那時候,網播量是衡量劇集熱度最主要的維度,“破百億”是被爭相報道的噱頭。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但懸浮於內容之外的流量不長久。

2017年4月,CCTV-6《中國電影報道》實名指出電視劇《孤芳不自賞》一天之內在網站的點擊量猛增14億,報道中雲合數據還為記者展現了某熱播劇的播放量涉嫌造假,甚至達到90%注水的嚴重程度。此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相繼發文,強調要“強化數據監督,還文化海宴河清”,呼籲不要用市場邏輯代替藝術追求,堅持住內容生命線。

與此同時,行業對劇集網播量注水的反擊也陸續進行。2017年,愛奇藝將一家刷量公司告上法庭,成為國內第一起反刷量案件。2018年9月3日,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並“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這是在中國進入流媒體時代後,第一次有平臺放棄“前臺播放量”這一數據的展示。緊接著是優酷,後來甚至連數據機構,如貓眼、淘票票、藝恩數據等,也開始用熱度等更多維度的數值來替代播放量做主要的展示。

隨著規則被重新建立,劇集行業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想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注意到劇集的播放量了?又有多久沒看到一部“破百億”劇的出現了?毒眸認為,正是所謂“百億劇”消失,讓真正優秀的劇集走到了臺前。

自愛奇藝採用“熱度”以後,今年熱度值突破9000的劇只有三部——《都挺好》《破冰行動》《親愛的熱愛的》。這些劇集的熱門也得到了第三方雲合數據的佐證:在後者的2019年連續劇霸屏榜上,他們分列第2、第3和第5位。

而回顧關閉播放量的這一年,行業發生的變化,不止於“百億劇”的消失。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從“唯播放量”到“熱度”的轉變

2015年,在《花千骨》播放量破百億後,也標誌著大IP時代的全面到來。自此,劇集行業開始了對熱門IP的追逐。趙麗穎、陳偉霆主演的《老九門》,楊冪、黃軒主演的《親愛的翻譯官》,唐嫣、羅晉主演的《錦繡未央》相繼播出,像這樣“大IP+流量明星”的帶量組合也屢屢開創播放量新高——2016、2017兩年均有11部破百億的劇出現。且2017年時已有6部播放量破200億的作品,這個數字在2016年還僅是2部。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2017年連續劇網播量TOP10(數據來源:《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

播放量越來越高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2017年7月,編劇汪海林發佈了一條微博,質疑熱播影片《楚喬傳》播放數據存在問題:“牛逼,全地球哺乳類動物,一隻看一遍《楚喬傳》!”配圖則是該劇片方宣佈《楚喬傳》全網播放量突破400億。

而毒眸瞭解到,彼時正是劇集流量注水最嚴重的時期。雲合數據CEO李雪琳告訴毒眸:“16、17年的時候,劇集網播量注水非常嚴重,尤其是2017年。從雲合數據後臺來看,有一部熱播劇在熱播期甚至只有百分之五的數據是真實的。”

為什麼要注水?因為這是一樁對多方都有利好的生意。《中國電影報道》在梳理“虛假流量產業鏈”時總結過,高流量可以讓網絡平臺方收穫好口碑,讓製片方更好地招攬高投資,讓發行方有了良好的推廣成果,讓刷量方收穫高利潤。

“如果以‘廣告收入’為核心,廣告商要求的曝光率就得靠注水來解決。對片方來說,注水可以增加廣告收入和版權收入。”小土科技副總經理夏金光對毒眸補充到。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虛假流量產業鏈的繁榮,將IP和流量演員的熱度推到了最高值,但卻沒有引領劇集質量的提升。相反,在演員片酬、劇集投資、播放量屢創新高的情況下,劇集的口碑卻在下滑。

播放量破450億,由趙麗穎、林更新主演的《楚喬傳》豆瓣評分僅5.1;播放量破290億;由鹿晗主演的《擇天記》豆瓣評分僅4.2。播放量破200億的《孤芳不自賞》曝出的摳圖事件,更是讓“大IP+流量演員”這一組合的口碑跌入谷底。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可能會發現,與其做好內容,不如湊合湊合,最後花錢把點擊量刷上去就好了。站在行業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李雪琳說。

但在這種流量為王的虛榮共謀下,從觀眾到廣告主,利益都會受損。“有些劇一天的播放量就兩千萬、三千萬,過兩天突然一天一個億、兩個億,然後又變回兩千萬、三千萬。可能他就需要在那兩天衝到一個量級,做給廣告方看。”靈河文化CEO、《老九門》製片人白一驄也在2018年的愛奇藝內部溝通會上表示。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當時,刷視頻播放量軟件層出不窮

因此,早在流量泡沫破滅之前,各家視頻平臺就已開啟對虛假流量的攻防戰。

比如,愛奇藝在2014年建立了由100餘位技術人員組成的反盜刷團隊,在線實時防刷系統能攔截到90%以上的盜刷流量,對有作弊嫌疑的內容還會有人工審核環節。

攻防戰的高峰出現在2018年。2018年8月,國內首起因視頻網站“刷量”而引發的不正當競爭案宣判,原告愛奇藝勝訴,被告杭州一家“刷量”公司等被判賠償50萬元並登報道歉。9天后,愛奇藝發佈聲明,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轉以“熱度”這一衡量單位顯示,成為國內第一家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的流媒體。

從愛奇藝對“熱度”的具體定義來看,“熱度”更加看重用戶的互動行為,而非單向的“點擊”。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宏嘉曾對媒體介紹:“‘熱度’由用戶的三類行為構成,第一類是直接發生的觀看行為,一共有多少人看過、看了多長時間;第二類是看的過程中產生的互動,他看片過程中產生的想法、評價、頂踩態度、彈幕等等;第三是分享行為,比如我願意給我朋友推薦,分享多少次……這些合在一塊,我們通過算法形成一個內容熱度值,為了直觀它表現為一個數字。”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用戶可以看到一部劇的熱度走向

前臺播放量的關閉,引來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同。“他們宣佈那天我特別興奮,我說這個好厲害,忍不住想給龔宇打個電話,覺得真的很了不起。”白一驄曾對媒體表示。即悅娛樂廣告負責人李魏也對媒體評價:“這是一種通過技術變革,推動內容市場健康發展的良好措施。”

對於觀眾來說,播放量的關閉,會讓他們失去決策的基準嗎?在陳宏嘉看來,公開數據並非消費者選擇視頻的關鍵因素,這點屬於杞人憂天。“我們每年都會做兩次全國性的調研,調查對象將近1萬名的民眾,很驚訝地發現,消費者怎麼選擇內容,在考慮的因素中,網站的播放,基本沒有排到前十名,豆瓣、知乎、微博,才是觀眾選擇觀看資訊的重點。

而“熱度”也並不影響廣告主所能收到的信息。據愛奇藝介紹,在建立與廣告主的合作後,平臺對廣告主承諾的具體數據,廣告主是可以通過第三方的廣告監測公司監測到的。此外,一旦廣告主簽單,愛奇藝會為其開設專屬賬號,廣告主依然能看到一部劇集或者一部綜藝內容的真實反饋。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爆款的標準被重新定義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一年過去了,被改變的不只是平臺環境,行業本身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轉變,對於“爆款”的標準與認知,也被重新定義了。

對於製作方來說,對內容的評估標準產生了轉變。據毒眸瞭解,現如今很多製片方對內容的營銷成果的要求也不再“唯流量論”,而是更看重口碑度、互動效果、及話題效果。“注水的公司很少有生存空間了,大家都看得出來,營銷公司都是真正在做熱度,爭取引流,做話題帶播放量。”一位劇宣告訴毒眸,“觀眾也越來越專業,會看你的劇情人設服化道是不是真的用心做,主要是劇好,營銷才能錦上添花,以前劇宣是全部走一遍流程,套公式化,現在劇宣更注重實際效果。”

而在刷量博關注捷徑被阻斷後,片方再想脫穎而出,也沒法再靠數據,只能依靠實打實的質量了。

從今年年初起,包括《破冰行動》在內,幾乎所有熱劇都是口碑播放雙豐收。據云合數據顯示,今年暑期劇集口碑較去年提高,豆瓣8分以上作品達6部,如《小歡喜》《大宋少年志》等。而今夏各平臺上熱播的劇《親愛的熱愛的》《少年派》及《長安十二時辰》等,總體口碑、出圈程度,也都要好於過往。

質量先行的另一個標準在於,“流量演員”也不再是觀眾熱議的焦點。其中表現之一,便是劇情本身、更多實力派演員終於在社交媒體等輿論場上收穫了高熱度。以剛過去的暑期檔為例,據云合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暑期檔霸屏的藝人中,就出現了黃磊、孫紅雷等實力派藝人,與去年的“全流量明星陣容”不同。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雖然劇集口碑的提升並不一定和播放量關閉直接相關,但是當大眾的目光不再聚焦於流量數據,而更多關注劇集本身時,確實有助於建立起一個更為客觀的評價體系、讓好的劇集更容易脫穎而出。

畢竟流量一容易造假,二是觀眾用腳投票的結果,但熱度卻結合了多方因素,更加能反映大眾真實的喜好與劇集的精彩程度。而更高的熱度值,也保證了好作品有更多機會為路人所接觸到,長此以往,良性的激勵機制將會持續,劇集市場或將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因此,毒眸認為愛奇藝發起下的這輪關閉前臺播放量行動,當下來看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重新定義了觀眾選擇內容的標準”。

“從社交媒體對愛奇藝這個舉動的反應來看,叫停不斷困擾行業也困擾觀眾的‘唯播放量論’,贏得一片掌聲,這樣的輿論反應,足以表明趨勢所向。”新京報時評曾評價稱,愛奇藝關閉播放量的舉措其實是符合大眾期待的。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愛奇藝風雲榜可以查看愛奇藝平臺的劇集熱度,24小時更新一次

而如果把目光放的更長遠一些,可能的改變還遠不止於此。

事實上,不公開視頻的播放量,也是海外幾大流媒體的共同做法。“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免內容創作的競爭和壓力。”Netflix的首席內容官Ted Sarandos曾解釋為何不公佈播放數據。“一些本可以長期表現良好的節目增加了很多壓力,促使創作團隊試圖做一些事情改變節目的內容,快速拉動收視率。”

除Netflix之外,AmazonPrime和Hulu也從不披露播放數據。在李雪琳看來,這也與Netflix的收入大多數來源於C端的付費訂閱而不是廣告主。“國內視頻平臺的商業模式既要兼顧付費訂閱也要兼顧廣告主,所以就不得不有一個相對公開的數據,這是商業模式決定的。”但不管To B還是To C,縱觀全球流媒體市場,關閉前臺播放量對內容的長期生產來說有利無害。中國流媒體的這一場關閉風暴,與全球趨勢緊密共振。

毒眸注意到,在觀眾和劇方視角的變化下,國內很多平臺也在向國際標準靠攏。今年1月,優酷也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取而代之的是通過計算用戶在優酷全平臺的多維度用戶行為(如連看,拖拽,收藏,棄劇等)數據而得出的“熱度。第三方數據機構也開始從輿情、播放量、彈幕量、評論量等更多元的維度,構建了自己的數據評估體系,貓眼、燈塔的衡量單位也是“熱度”,藝恩數據則用“播映指數”來體現。

百億流量劇消失這一年,誰來定義爆款?

毒眸選取了2019年9月5日四家第三方數據機構的TOP5作為對比,維度不同結果也不同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人們對於播放量態度的轉變,平臺對於好內容的標準也將被重新定義。

關閉前臺流量只是一個階段性成果,最重要的是它提醒我們,要用更良性的體系去審視內容。只有足夠有耐心和多元的評價體系,才能反推內容市場的良性發展,讓劇集終有一天不再唯流量論。到那時候,作為內容生產者的我們,才可以更有底氣地說一句內容為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