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珂

不久的將來,提起三得利,你能想到的或許不只有啤酒、烈酒、茶飲,還有功能飲料和保健食品。這個或是業內最強悍的“研發型企業”,又回來了。

01 、兩強“牽手”

食品君留意到,日本飲料公司三得利控股(Suntory Holdings,以下簡暱:三得利)日前與中信集團(以下簡稱:中信)在上海成立了合資公司。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合資公司成立後,將啟動三得利功能飲料(Energy Drink)的銷售,同時通過自動售貨機提供滴濾咖啡產品;此外,健康補品也在公司未來的新品計劃中,包括此前主要在東南亞國家銷售的滋補品“白蘭氏(Brands)”。


"

文|李珂

不久的將來,提起三得利,你能想到的或許不只有啤酒、烈酒、茶飲,還有功能飲料和保健食品。這個或是業內最強悍的“研發型企業”,又回來了。

01 、兩強“牽手”

食品君留意到,日本飲料公司三得利控股(Suntory Holdings,以下簡暱:三得利)日前與中信集團(以下簡稱:中信)在上海成立了合資公司。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合資公司成立後,將啟動三得利功能飲料(Energy Drink)的銷售,同時通過自動售貨機提供滴濾咖啡產品;此外,健康補品也在公司未來的新品計劃中,包括此前主要在東南亞國家銷售的滋補品“白蘭氏(Brands)”。


紅牛又多了一個對手!這次是日本“酒王”和中信集團

工商信息顯示,上述合資公司名為“信三得利商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7月12日,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合資公司股東有二,分別是三得利香港投資有限公司和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法人、董事長和總經理由日本三得利負責在華業務的執行董事有代雅人出任,副董事長為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一鬆。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集團是旗下擁有中國排名第一的證券和信託企業、排名第七的銀行,業務涉及房地產、建築、資源開發和製造業等多個領域。

雖然工商信息並未披露合資公司股東的具體持股比例,但有知情人士透露,三得利出資佔有65%的股份。換言之,無論從持股比例還是高管配置來看,這都是一家由三得利主導的企業。

食品君留意到,三得利近日在接受日媒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以富裕階層為主的中國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提高,三得利希望通過正式啟動中國市場的健康食品銷售業務,以應對這方面的需求,從而使事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戲劇化的是,本月初,三得利才剛剛表示將暫停在中國的投資,原因是“自今年G20峰會結束,中美同意重啟談判,但兩國貿易的不確定性仍在”。

彼時,三得利執行長新浪剛史公開宣稱:“企業正在思考是否應在中國擴大產能能,或著照舊在日本生產、再出口至中國就好……目前,我們想要停止在中國的投資,美中休戰將使投資案延後。”他指出,美中貿易爭端需更明朗化,公司才能進一步確認投資的可行性,並表示,比起中國,現在更關注東南亞的業務。

但僅僅過去一週,三得利就投入超過6000萬元人民幣成立在華合資公司,並有意把“更值得關注”的東南亞市場的大單品拿到中國來賣,或是功能飲料和保健食品這塊蛋糕,讓三得利已經顧不上考慮“打臉”帶來的尷尬了。

02 、重回“賽道”

三得利,是中國飲料市場的“老兵”了,無論在含酒精品類還是在非酒精品類;遺憾的是,入華三十多後,它依舊沒能站到舞臺的中央。

三得利創辦於1899年,是一個大型跨國集團,業務涉及酒類、飲料、食品、保健品、餐飲管理和花卉事業等,經營區域跨越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1年,三得利在日本推出了烏龍茶產品。如今的茶飲料第一品牌康師傅,那時還只是中國臺灣彰化的一家名為頂新的小榨油廠。


"

文|李珂

不久的將來,提起三得利,你能想到的或許不只有啤酒、烈酒、茶飲,還有功能飲料和保健食品。這個或是業內最強悍的“研發型企業”,又回來了。

01 、兩強“牽手”

食品君留意到,日本飲料公司三得利控股(Suntory Holdings,以下簡暱:三得利)日前與中信集團(以下簡稱:中信)在上海成立了合資公司。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合資公司成立後,將啟動三得利功能飲料(Energy Drink)的銷售,同時通過自動售貨機提供滴濾咖啡產品;此外,健康補品也在公司未來的新品計劃中,包括此前主要在東南亞國家銷售的滋補品“白蘭氏(Brands)”。


紅牛又多了一個對手!這次是日本“酒王”和中信集團

工商信息顯示,上述合資公司名為“信三得利商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7月12日,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合資公司股東有二,分別是三得利香港投資有限公司和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法人、董事長和總經理由日本三得利負責在華業務的執行董事有代雅人出任,副董事長為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一鬆。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集團是旗下擁有中國排名第一的證券和信託企業、排名第七的銀行,業務涉及房地產、建築、資源開發和製造業等多個領域。

雖然工商信息並未披露合資公司股東的具體持股比例,但有知情人士透露,三得利出資佔有65%的股份。換言之,無論從持股比例還是高管配置來看,這都是一家由三得利主導的企業。

食品君留意到,三得利近日在接受日媒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以富裕階層為主的中國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提高,三得利希望通過正式啟動中國市場的健康食品銷售業務,以應對這方面的需求,從而使事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戲劇化的是,本月初,三得利才剛剛表示將暫停在中國的投資,原因是“自今年G20峰會結束,中美同意重啟談判,但兩國貿易的不確定性仍在”。

彼時,三得利執行長新浪剛史公開宣稱:“企業正在思考是否應在中國擴大產能能,或著照舊在日本生產、再出口至中國就好……目前,我們想要停止在中國的投資,美中休戰將使投資案延後。”他指出,美中貿易爭端需更明朗化,公司才能進一步確認投資的可行性,並表示,比起中國,現在更關注東南亞的業務。

但僅僅過去一週,三得利就投入超過6000萬元人民幣成立在華合資公司,並有意把“更值得關注”的東南亞市場的大單品拿到中國來賣,或是功能飲料和保健食品這塊蛋糕,讓三得利已經顧不上考慮“打臉”帶來的尷尬了。

02 、重回“賽道”

三得利,是中國飲料市場的“老兵”了,無論在含酒精品類還是在非酒精品類;遺憾的是,入華三十多後,它依舊沒能站到舞臺的中央。

三得利創辦於1899年,是一個大型跨國集團,業務涉及酒類、飲料、食品、保健品、餐飲管理和花卉事業等,經營區域跨越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1年,三得利在日本推出了烏龍茶產品。如今的茶飲料第一品牌康師傅,那時還只是中國臺灣彰化的一家名為頂新的小榨油廠。


紅牛又多了一個對手!這次是日本“酒王”和中信集團

1984年,三得利開始在中國大陸從事啤酒事業,當時的上海啤酒第一品牌是荷蘭喜力集團旗下的力波啤酒。十年後,三得利進軍大陸非酒精飲料市場,目前主要以“三得利烏龍茶”、“三得利利趣拿鐵”等,在中國多個城市的便利店銷售。

不過,隨著中國快消市場競爭的逐步加劇,三得利的市場份額一直不大。

2015年,青島啤酒收購了三得利在國內兩家合資公司中的股份,並獨佔了三得利曾經在上海、江蘇等地擁有的工廠和銷售渠道。抽身之後,三得利的啤酒還是會以品牌授權的形式,繼續在市場上銷售。

自此,三得利在華剩下的主營業務,基本就只剩下了紅酒及洋酒銷售,以及烏龍茶等飲料業務。不過,儘管三得利是國際飲料巨頭,但除了烏龍茶外,其在中國業務一直沒有起色。

公開數據顯示,在2006年-2011年長達6年的時間裡,三得利在中國的軟飲料份額一直在0.8%原地踏步。

就在出售啤酒業務的一年前,三得利早已把其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非酒精業務賣給了匯源,其模式和同行“康百聯盟”頗有幾分相似。交易發生後,三得利公司非常負責任地把渠道和公司裡的庫存都清理乾淨,並安排好了所有的接洽事宜。

"

文|李珂

不久的將來,提起三得利,你能想到的或許不只有啤酒、烈酒、茶飲,還有功能飲料和保健食品。這個或是業內最強悍的“研發型企業”,又回來了。

01 、兩強“牽手”

食品君留意到,日本飲料公司三得利控股(Suntory Holdings,以下簡暱:三得利)日前與中信集團(以下簡稱:中信)在上海成立了合資公司。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合資公司成立後,將啟動三得利功能飲料(Energy Drink)的銷售,同時通過自動售貨機提供滴濾咖啡產品;此外,健康補品也在公司未來的新品計劃中,包括此前主要在東南亞國家銷售的滋補品“白蘭氏(Brands)”。


紅牛又多了一個對手!這次是日本“酒王”和中信集團

工商信息顯示,上述合資公司名為“信三得利商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7月12日,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合資公司股東有二,分別是三得利香港投資有限公司和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法人、董事長和總經理由日本三得利負責在華業務的執行董事有代雅人出任,副董事長為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一鬆。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集團是旗下擁有中國排名第一的證券和信託企業、排名第七的銀行,業務涉及房地產、建築、資源開發和製造業等多個領域。

雖然工商信息並未披露合資公司股東的具體持股比例,但有知情人士透露,三得利出資佔有65%的股份。換言之,無論從持股比例還是高管配置來看,這都是一家由三得利主導的企業。

食品君留意到,三得利近日在接受日媒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以富裕階層為主的中國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提高,三得利希望通過正式啟動中國市場的健康食品銷售業務,以應對這方面的需求,從而使事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戲劇化的是,本月初,三得利才剛剛表示將暫停在中國的投資,原因是“自今年G20峰會結束,中美同意重啟談判,但兩國貿易的不確定性仍在”。

彼時,三得利執行長新浪剛史公開宣稱:“企業正在思考是否應在中國擴大產能能,或著照舊在日本生產、再出口至中國就好……目前,我們想要停止在中國的投資,美中休戰將使投資案延後。”他指出,美中貿易爭端需更明朗化,公司才能進一步確認投資的可行性,並表示,比起中國,現在更關注東南亞的業務。

但僅僅過去一週,三得利就投入超過6000萬元人民幣成立在華合資公司,並有意把“更值得關注”的東南亞市場的大單品拿到中國來賣,或是功能飲料和保健食品這塊蛋糕,讓三得利已經顧不上考慮“打臉”帶來的尷尬了。

02 、重回“賽道”

三得利,是中國飲料市場的“老兵”了,無論在含酒精品類還是在非酒精品類;遺憾的是,入華三十多後,它依舊沒能站到舞臺的中央。

三得利創辦於1899年,是一個大型跨國集團,業務涉及酒類、飲料、食品、保健品、餐飲管理和花卉事業等,經營區域跨越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1年,三得利在日本推出了烏龍茶產品。如今的茶飲料第一品牌康師傅,那時還只是中國臺灣彰化的一家名為頂新的小榨油廠。


紅牛又多了一個對手!這次是日本“酒王”和中信集團

1984年,三得利開始在中國大陸從事啤酒事業,當時的上海啤酒第一品牌是荷蘭喜力集團旗下的力波啤酒。十年後,三得利進軍大陸非酒精飲料市場,目前主要以“三得利烏龍茶”、“三得利利趣拿鐵”等,在中國多個城市的便利店銷售。

不過,隨著中國快消市場競爭的逐步加劇,三得利的市場份額一直不大。

2015年,青島啤酒收購了三得利在國內兩家合資公司中的股份,並獨佔了三得利曾經在上海、江蘇等地擁有的工廠和銷售渠道。抽身之後,三得利的啤酒還是會以品牌授權的形式,繼續在市場上銷售。

自此,三得利在華剩下的主營業務,基本就只剩下了紅酒及洋酒銷售,以及烏龍茶等飲料業務。不過,儘管三得利是國際飲料巨頭,但除了烏龍茶外,其在中國業務一直沒有起色。

公開數據顯示,在2006年-2011年長達6年的時間裡,三得利在中國的軟飲料份額一直在0.8%原地踏步。

就在出售啤酒業務的一年前,三得利早已把其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非酒精業務賣給了匯源,其模式和同行“康百聯盟”頗有幾分相似。交易發生後,三得利公司非常負責任地把渠道和公司裡的庫存都清理乾淨,並安排好了所有的接洽事宜。

紅牛又多了一個對手!這次是日本“酒王”和中信集團

從企業發展角度看,三得利在中國市場的短處是沒有很好的渠道能力和推廣能力,匯源是一個很好的補充。與匯源果汁而言,利好之處是三得利中國公司具有很強的研發能力,交易後,該團隊併入了匯源研發團隊。

雙方合作後,憑藉著三得利較強的研發能力,成功推出了三得利沁系列產品,一度成為三得利中國公司最大的銷售單品;但好景不長,匯源代表的中方及山東文化和三得利的日方文化較難融合,導致在經營和管理上出現了分歧,市場業績也遭受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三得利之前,另一家日本飲料巨頭麒麟(Kirin)通過和華潤怡寶組建合資公司,在華業績已經有了大幅改進。

與匯源的過往,只是三得利諸多單品中的一個典型案例。傳統茶飲賣不出華東,但三得利也並非沒有應對之法。

近兩年,三得利選擇了把保健品賣到中國市場。事實上,早在2009年,三得利就有一款黑烏龍茶獲得了保健品的批准文號,其保健功能為輔助降血脂。儘管我們在市面上所見的這款黑烏龍茶,還只是普通食品——但或將成為三得利保健品進入中國市場的前兆。

去年,三得利在天貓國際上線保健品系列名為Suntory Wellness,意為“三得利健康”,全面開啟了其在中國的保健品之路。目前,三得利保健品在中國僅有天貓國際這一條渠道,其他電商平臺暫未涉及。

“信三得利商貿有限公司”的成立,代表三得利在中國保健品市場又落一子,功能飲料、滴濾咖啡、滋補品都是時下熱門的健康品類,未來值得期待。

03 、快消“野心”

在本次合資項目中,並非只有三得利是快消“老兵”。

事實上,當1984年三得利進入中國後,第一個項目就是與中信集團以及連雲港市輕工業公司在江蘇連雲港市聯合建立的“江蘇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

近幾年,中信集團加大了對快消行業的涉獵,在食品飲料、餐飲及零售業屢屢祭出大手筆。

2016年年末,統一集團宣佈與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合同,將其持有的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100%股權出售給後者,交易金額為9.5億元人民幣。

彼時,健力寶集團收購的9.5億元資金全部來自“中信資產管理”旗下的“北京淳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資料顯示,中信資產管理成立於2002年,為中國中信集團旗下成員。兩年後,有消息顯示,在中信集團的介入下,健力寶開始籌備主體上市。

2017年初,中信股份、中信資本控股、凱雷投資集團和麥當勞今日聯合宣佈達成戰略合作併成立新公司,負責麥當勞未來二十年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特許經營。交易完成後,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在新公司中持有共52%的控股權,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28%和20%的股權。

2018年,港股上市的高端乳品公司澳優乳業宣佈,中信農業產業基金斥資19.6億港元,購入澳優約25.18%股份。監管機構、外匯管理機構及股東會通過後,中信農業產業基金成為澳優單一最大股東。

公開信息顯示,中信農業產業基金是中信集團全資子公司、中信現代農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投資機構,專注於農業生物科技以及品牌消費品領域投資。

今年3月,日本伊藤忠宣佈與中信集團合作,在中國推出會員制購物網站“中信e家”,向中信掌握的約1000萬富裕階層客戶銷售日本產品。

據瞭解,“中信e家”首批推出的是日本阪急百貨店和九州旅客鐵道公司銷售的高級食材等,包括名牌糕點、當地調味料和飲料等約3000種。之後還將與日本各地的零售商合作,計劃在本月將線上商品種類增至1萬種。銷售價格算上關稅在內預計是日本本地價格的兩倍。今後,貨源還將擴展至化妝品,計劃在三年後實現年銷售額約19億元。

"

文|李珂

不久的將來,提起三得利,你能想到的或許不只有啤酒、烈酒、茶飲,還有功能飲料和保健食品。這個或是業內最強悍的“研發型企業”,又回來了。

01 、兩強“牽手”

食品君留意到,日本飲料公司三得利控股(Suntory Holdings,以下簡暱:三得利)日前與中信集團(以下簡稱:中信)在上海成立了合資公司。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合資公司成立後,將啟動三得利功能飲料(Energy Drink)的銷售,同時通過自動售貨機提供滴濾咖啡產品;此外,健康補品也在公司未來的新品計劃中,包括此前主要在東南亞國家銷售的滋補品“白蘭氏(Brands)”。


紅牛又多了一個對手!這次是日本“酒王”和中信集團

工商信息顯示,上述合資公司名為“信三得利商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7月12日,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合資公司股東有二,分別是三得利香港投資有限公司和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法人、董事長和總經理由日本三得利負責在華業務的執行董事有代雅人出任,副董事長為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一鬆。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集團是旗下擁有中國排名第一的證券和信託企業、排名第七的銀行,業務涉及房地產、建築、資源開發和製造業等多個領域。

雖然工商信息並未披露合資公司股東的具體持股比例,但有知情人士透露,三得利出資佔有65%的股份。換言之,無論從持股比例還是高管配置來看,這都是一家由三得利主導的企業。

食品君留意到,三得利近日在接受日媒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以富裕階層為主的中國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提高,三得利希望通過正式啟動中國市場的健康食品銷售業務,以應對這方面的需求,從而使事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戲劇化的是,本月初,三得利才剛剛表示將暫停在中國的投資,原因是“自今年G20峰會結束,中美同意重啟談判,但兩國貿易的不確定性仍在”。

彼時,三得利執行長新浪剛史公開宣稱:“企業正在思考是否應在中國擴大產能能,或著照舊在日本生產、再出口至中國就好……目前,我們想要停止在中國的投資,美中休戰將使投資案延後。”他指出,美中貿易爭端需更明朗化,公司才能進一步確認投資的可行性,並表示,比起中國,現在更關注東南亞的業務。

但僅僅過去一週,三得利就投入超過6000萬元人民幣成立在華合資公司,並有意把“更值得關注”的東南亞市場的大單品拿到中國來賣,或是功能飲料和保健食品這塊蛋糕,讓三得利已經顧不上考慮“打臉”帶來的尷尬了。

02 、重回“賽道”

三得利,是中國飲料市場的“老兵”了,無論在含酒精品類還是在非酒精品類;遺憾的是,入華三十多後,它依舊沒能站到舞臺的中央。

三得利創辦於1899年,是一個大型跨國集團,業務涉及酒類、飲料、食品、保健品、餐飲管理和花卉事業等,經營區域跨越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1年,三得利在日本推出了烏龍茶產品。如今的茶飲料第一品牌康師傅,那時還只是中國臺灣彰化的一家名為頂新的小榨油廠。


紅牛又多了一個對手!這次是日本“酒王”和中信集團

1984年,三得利開始在中國大陸從事啤酒事業,當時的上海啤酒第一品牌是荷蘭喜力集團旗下的力波啤酒。十年後,三得利進軍大陸非酒精飲料市場,目前主要以“三得利烏龍茶”、“三得利利趣拿鐵”等,在中國多個城市的便利店銷售。

不過,隨著中國快消市場競爭的逐步加劇,三得利的市場份額一直不大。

2015年,青島啤酒收購了三得利在國內兩家合資公司中的股份,並獨佔了三得利曾經在上海、江蘇等地擁有的工廠和銷售渠道。抽身之後,三得利的啤酒還是會以品牌授權的形式,繼續在市場上銷售。

自此,三得利在華剩下的主營業務,基本就只剩下了紅酒及洋酒銷售,以及烏龍茶等飲料業務。不過,儘管三得利是國際飲料巨頭,但除了烏龍茶外,其在中國業務一直沒有起色。

公開數據顯示,在2006年-2011年長達6年的時間裡,三得利在中國的軟飲料份額一直在0.8%原地踏步。

就在出售啤酒業務的一年前,三得利早已把其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非酒精業務賣給了匯源,其模式和同行“康百聯盟”頗有幾分相似。交易發生後,三得利公司非常負責任地把渠道和公司裡的庫存都清理乾淨,並安排好了所有的接洽事宜。

紅牛又多了一個對手!這次是日本“酒王”和中信集團

從企業發展角度看,三得利在中國市場的短處是沒有很好的渠道能力和推廣能力,匯源是一個很好的補充。與匯源果汁而言,利好之處是三得利中國公司具有很強的研發能力,交易後,該團隊併入了匯源研發團隊。

雙方合作後,憑藉著三得利較強的研發能力,成功推出了三得利沁系列產品,一度成為三得利中國公司最大的銷售單品;但好景不長,匯源代表的中方及山東文化和三得利的日方文化較難融合,導致在經營和管理上出現了分歧,市場業績也遭受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三得利之前,另一家日本飲料巨頭麒麟(Kirin)通過和華潤怡寶組建合資公司,在華業績已經有了大幅改進。

與匯源的過往,只是三得利諸多單品中的一個典型案例。傳統茶飲賣不出華東,但三得利也並非沒有應對之法。

近兩年,三得利選擇了把保健品賣到中國市場。事實上,早在2009年,三得利就有一款黑烏龍茶獲得了保健品的批准文號,其保健功能為輔助降血脂。儘管我們在市面上所見的這款黑烏龍茶,還只是普通食品——但或將成為三得利保健品進入中國市場的前兆。

去年,三得利在天貓國際上線保健品系列名為Suntory Wellness,意為“三得利健康”,全面開啟了其在中國的保健品之路。目前,三得利保健品在中國僅有天貓國際這一條渠道,其他電商平臺暫未涉及。

“信三得利商貿有限公司”的成立,代表三得利在中國保健品市場又落一子,功能飲料、滴濾咖啡、滋補品都是時下熱門的健康品類,未來值得期待。

03 、快消“野心”

在本次合資項目中,並非只有三得利是快消“老兵”。

事實上,當1984年三得利進入中國後,第一個項目就是與中信集團以及連雲港市輕工業公司在江蘇連雲港市聯合建立的“江蘇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

近幾年,中信集團加大了對快消行業的涉獵,在食品飲料、餐飲及零售業屢屢祭出大手筆。

2016年年末,統一集團宣佈與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合同,將其持有的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100%股權出售給後者,交易金額為9.5億元人民幣。

彼時,健力寶集團收購的9.5億元資金全部來自“中信資產管理”旗下的“北京淳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資料顯示,中信資產管理成立於2002年,為中國中信集團旗下成員。兩年後,有消息顯示,在中信集團的介入下,健力寶開始籌備主體上市。

2017年初,中信股份、中信資本控股、凱雷投資集團和麥當勞今日聯合宣佈達成戰略合作併成立新公司,負責麥當勞未來二十年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特許經營。交易完成後,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在新公司中持有共52%的控股權,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28%和20%的股權。

2018年,港股上市的高端乳品公司澳優乳業宣佈,中信農業產業基金斥資19.6億港元,購入澳優約25.18%股份。監管機構、外匯管理機構及股東會通過後,中信農業產業基金成為澳優單一最大股東。

公開信息顯示,中信農業產業基金是中信集團全資子公司、中信現代農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投資機構,專注於農業生物科技以及品牌消費品領域投資。

今年3月,日本伊藤忠宣佈與中信集團合作,在中國推出會員制購物網站“中信e家”,向中信掌握的約1000萬富裕階層客戶銷售日本產品。

據瞭解,“中信e家”首批推出的是日本阪急百貨店和九州旅客鐵道公司銷售的高級食材等,包括名牌糕點、當地調味料和飲料等約3000種。之後還將與日本各地的零售商合作,計劃在本月將線上商品種類增至1萬種。銷售價格算上關稅在內預計是日本本地價格的兩倍。今後,貨源還將擴展至化妝品,計劃在三年後實現年銷售額約19億元。

紅牛又多了一個對手!這次是日本“酒王”和中信集團

“中信是一家綜合性特大企業,自身涉及業務範圍非常廣泛,加之旗下還有產業投資基金和金融平臺,因此對現金流充沛的品牌消費企業比較看重,因為可以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針對中信集團近年來在快消行業的頻繁動作,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如此評價。

歷經了與青島啤酒、匯源果汁等不太“快樂”的合作關係後,重新牽手“老夥伴”中信集團的三得利,能否最終站在非酒精飲料市場的舞臺中央,還需觀望;但將產品細分化做到極致,甚至有點的偏執的三得利,或能給這個同質化嚴重,創新逐漸被詬病為偽命題的中國食品飲料行業,閃亮些許不一樣的“花火”。

END

嚴正聲明:

《食品頭條》公眾號擁有16萬粉絲,原創內容連續20次入選今日頭條《青雲計劃》;

《食品頭條》堅持原創,堅持真實閱讀量,堅決抵制刷閱讀量。

採訪、撰文:李珂

編輯:橘子

本文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快消、微信號:食品頭條(fbc180)歡迎關注我們,參與社群對話、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