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家樂福中國敗走中國商業啟示:格局正在重塑

跨國公司家樂福中國敗走中國商業啟示:格局正在重塑

社論 跨國公司敗走中國的商業啟示

家樂福中國擬將80%的股份賣給蘇寧易購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交易額為48億元。這家深耕中國市場20餘年的跨國零售巨頭,以這樣一種方式為它的中國冒險劃上休止符。蘇寧是土生土長的中國零售商的代表。在達成這次交易的時候,它的新零售轉型仍在路上。

家樂福的故事讓我們追問:外資在今天的中國市場如何才能贏得消費者,進而贏得持續的勝利?的確,不少外資企業覺得錢不好賺了,也不乏困頓掙扎甚至折戟退出者。這當然跟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有關,但顯然不止於此。

家樂福可謂中國上一輪開放時的領風氣之先者。它將大賣場這種全新業態引入中國市場時,中國距離加入世貿組織還有6年的時間。它開啟了中國超級賣場時代。曾經,它幾乎是所有中國同行無法迴避的 “敵手”,也是它們當之無愧的老師——1995年,中國本土企業的大賣場故事還沒開始。它此次的交易對手蘇寧剛成立5年,主營業務還是空調銷售。

但此後中國商業零售市場上演的故事超出所有觀察者的想象。特別是進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後,中國企業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能力和龐大的市場規模結合,加上持續擴大的中產人群,快速迭代和多樣化的消費,使得中國市場在打破與重構中經歷著一日千里的體驗。這一切,不僅國內的傳統零售大佬始料未及,在新模式面前,“家樂福們”也或多或少成為被動追趕者。從試水電商到嘗試小型便利店,家樂福的轉型努力可見,但趨勢已不可更改。

家樂福是這個變革時代的縮影,它見證了中國市場的深刻變革,以及這種變革中的成功與失敗。當這個國家開始追求高質量發展,當消費升級和消費分層同樣深度影響著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當十多億消費者以令人瞠目的熱情擁抱互聯網時,牽動這個市場的力量,顯然不同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2001年,也不同於2008年之後的那幾年。

家樂福曾經是這個開放進程的受益者,但是當它無力以更有效的方式應對競爭時,也會被這個進程拋在身後。所以,這絕非“外資式微論”的註腳。外資進入中國的趨勢並未改變。根據聯合國的最新報告,中國依舊保持著全球外資流入第二的位置;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前5個月,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外商投資均呈較大增幅。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7.2%,佔比達到28.5%。

所以真正的大趨勢是,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格局正在重塑。這是市場的選擇,消費者的選擇。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已然啟幕。金融、汽車、徵信和醫藥等領域相關政策已經推出,新修訂的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也將發佈。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深度會進一步擴大。相比中國入世之時,這是一個承載量和潛力更大的市場。不過,對於今天期望贏在中國的跨國公司而言,踩下油門之前,首先應該理解一點,40年的改革開放到底給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還可關注的是,對於中國來說,正是這些最早開放全球競爭的領域,也最快地誕生了一批能夠不斷追趕,進而實現並跑甚至是領跑的中國公司。此時,我們應該感謝有家樂福陪伴的那些年。中國的商業進化史,承載著所有在中國耕耘與奮鬥的企業的記憶。它們的名字是商業榮光的一部分。無論他們生於本土,還是來自海外。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